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01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例讨论] 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5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简单病史:30岁男性,反复发作性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5年,每月发作3—5次不等,予丙戊酸钠等治疗,发作减少。行头颅CT检查后入我院。请讨论诊断和治疗及治疗注意事项。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开心军医 + 1 在叩诊锤、丁香园见过啊,鼓励下,常来呀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8-1-25 17:40 | 只看该作者
(病史好象不太全啊,呵呵 说说我的看法,) 结合患者病史及影象,显示下肢软组织内广泛钙化,沿长轴分布,部分钙化呈长条状。头颅CT 颅内多发高密度影
目前考虑继发性癫痫 囊虫病钙化
囊虫病又称囊尾蚴病 囊尾蚴的发展过程分为四期,既囊虫存活期、虫体变性坏死期,肉芽肿坏死期及虫体死亡钙化期。X线示囊虫钙化的形态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为卵原圆形,直径0.5-1.5CM,密度不均匀,边缘较粗糙。肌肉中的钙化排列与肌肉长轴一致,以躯干部较多,四肢较少。数量自数个、数百甚至数千不等。CT平扫呈低密度结节,增强后病灶不强化或结节状、小环状强化,反应为囊虫结节及炎性反应或肉芽肿形成。MRI检查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周围伴轻度水肿。MRI对虫体的钙化不能显示吞食绦虫虫卵后,卵在肠内孵化.经肠壁随血运播散到全身,沉积于组织中发育囊虫。囊虫可寄生于体内任何组织.但以脑部、肌肉和皮下最为多见。感染多数来源于吞食虫卵污染的瓜果或蔬菜,且本病多见于男性成人患者,囊虫钙化前x线无阳性改变,囊虫死后才发生钙化,一般钙化沉着3年以上才能在X线上显示。

鉴别1漫性钙质沉着症
多见于小儿及青年女性。对称性发生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腱、肌肉以及筋膜等处。常见于四肢易受伤的部位。X线表现与特发性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相似,但范围较广,钙化较致密,多沿肢体长轴呈带状分布。
2特发性肿瘤样钙质沉着 好发于青少年男性,1/3病人有家族史。为先天性钙磷代谢异常。临床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最常见于髋部和肘部,其次为肩部和足部,多位于关节囊周围。X线表现为大小不一的钙斑,密度不均匀,常为多个钙化结节聚合在一起,可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CT常可见到病灶内有液平面。钙化间可见到密度相对较低的纤维间隔影。邻近骨骼可见表面光滑的压迫吸收。
3转移性钙化 与钙磷代谢紊乱有关,为钙盐在正常组织上的异常沉积。本病见于肾性骨营养不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中毒、乳-碱综合征(因消化性溃疡的胃灼烧而长期过多的摄入乳和碱,常伴有肾功能不全)以及与过多骨破坏有关的疾病(如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

治疗
一 一般支持对症
二、对肠道仍有绦虫寄生者,为防止自身再次感染,应行驱绦虫治疗。1.吡喹酮:系一种广谱的抗蠕虫药物,对囊虫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常用的剂量为120mg/kg,分6天(每天三次)口服。服药物囊虫可出现肿胀、变性及坏死,导致囊虫周围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及过敏反应,有的患者还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脑水肿,脑脊液压力与细胞数增高,严重者甚至发生颅内压增高危象。

2.丙硫咪唑,亦系广谱抗蠕虫药物。常用剂量为每日15-20mg/kg,连服10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皮肤瘙痒、荨麻疹、头昏、发热、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增高。

3.甲苯咪唑:常用的剂量为100mg,3次/d,连续三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腹痛、腹泻、皮肤瘙痒和头痛等。

注意事项   发病早期为了减免抗囊虫治疗过程中在体内大量死亡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一般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直至达到治疗剂量时再持续用6天后停用。在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后应及时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治疗,还应酌情并用类固醇激素等。如发生严重颅内增高,除及时停用抗囊虫药物及脱水、抗过敏处理外,还可应用颞肌下减压术,以防止颅内压增高危象。

三 预防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25 19:18 | 只看该作者
完全同意楼上的看法 
诊断 1.继发性癫痫 
   2.脑囊虫病
治疗:1.抗癫痫药控制发作
   2.抗寄生虫药 吡喹酮 阿苯哒唑 
     注意虫体死亡后的急性炎症反应 给予脱水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4
发表于 2008-1-25 20:53 | 只看该作者
诊断:囊虫病(已钙化)  ,继发性癫痫

依据:
1、全身多发软组织内见梭形高密度影,病灶长轴与肌纤维走行平行。下肢似可见假性肌肥大, 颅内多发高密度影。

2、反复发作性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5年,每月发作3—5次不等,抗癫痫有效。

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首先吡喹酮或丙硫咪唑);

2.对症支援治疗(癫痫、颅内高压、抽搐的治疗);

3.手术治疗(眼内囊虫、脑室内囊虫梗阻时,需先选择手术治疗,后再作囊虫病治疗);

用药原则:
1.囊虫病皮肌型以口服吡喹酮和其他辅助药物治疗。

2.囊虫病脑型应用吡喹酮前3天先用**治疗减轻免疫反应;伴发颅内高压时加用甘露醇脱水;并发癫痫时要加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治疗。

3.眼囊虫和脑室囊虫者应先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后再用吡喹酮治疗。

4.脑囊虫病治疗后引起发热、头痛、抽搐、皮疹时要加强对症支持治疗,病程长,体质衰弱者可用特需药物治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0 19:0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