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47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键求助-病例】 患者于20余年前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有反酸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0000爱医币
患者男,40岁,汉族。患者于20余年前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有反酸现象,疼痛多于饥饿或夜间发作。2001年曾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修补术”治疗。手术后上腹部疼痛仍反复发作,饮食后可稍减轻。近两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进食后即出现上腹痛。患者发病以来,自服“洛赛克”等药物治疗,效果尚可。病程中患者无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等表现,否认呕血、黑便等现象,夜间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体格检查:体温36.4度,脉搏78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05/70mmHg,体重55公斤。神志清楚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78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中上腹可见一陈旧手术瘢痕。剑突下轻压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br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br />1请提出诊断?
2请提出诊断依据?
3进一步确诊需要的检查项目?  
4请提出鉴别诊断?
5请提出治疗方案?
6预后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最佳答案

查看完整内容

1?诊断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cer,DU), 2 诊断依据: 1)男,40岁,汉族。患者于20余年前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有反酸现象,疼痛多于饥饿或夜间发作。 2)2001年曾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修补术”治疗。 3) 查体:腹部平软,中上腹可见一陈旧手术瘢痕。剑突下轻压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 4 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多无典型的慢性腹痛及周期性和节律性的表现,有 ...
2# 沙发
发表于 2012-10-25 19:25 | 只看该作者
1?诊断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cer,DU),
2  诊断依据:
1)男,40岁,汉族。患者于20余年前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有反酸现象,疼痛多于饥饿或夜间发作。
2)2001年曾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修补术”治疗。
3) 查体:腹部平软,中上腹可见一陈旧手术瘢痕。剑突下轻压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
4  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多无典型的慢性腹痛及周期性和节律性的表现,有时临床表现与溃疡难以鉴别,胃镜检查有助于确诊。
胃癌:病情进行性加重,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痛痛,消瘦等症。便潜血有时阳性,胃镜检查加病理活检有助于确诊。
3  进一步需要行胃镜及尿素呼气试验检查。
5?治疗方案
(1)首先诊断是否有Hp感染。若有Hp,则先抗Hp治疗,必要时抗Hp治疗结束后再给予2~4周的抑酸治疗;若无 Hp感染,则使用H2受体拮抗剂或PPI制剂,DU疗程为4~6周,GU疗程为6~8周。也可用胃黏膜保护剂替代抑酸药物治疗GU。
(2) 抑制胃酸分泌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抑酸药物有H2RA和PPI两大类,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常用的PPI制剂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妥拉唑和雷贝拉唑。PPI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比H2RA更强,且作用持久。
(3) 保护胃黏膜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主要有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和前列腺素。
(4) NSAID 溃疡的治疗和预防:NSAID相关性溃疡应尽可能暂停或减少剂量;HP阳性长期服用NSAID的患者,推荐根除HP,停服NSAID后,可用常规抗溃疡方案进行治疗;若未能终止NSAID治疗时,应选用PPI制剂治疗。
(5) 溃疡复发的预防:根除Hp感染、维持治疗。
6答:由于内科有效的治疗,预后远较过去为佳,已使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显著下降至1%以下。

5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慕容殇+5感谢您参与一键求助活动!
收到5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12-10-25 20:2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回答真够详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 18:3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