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楼主: 紫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复制链接]
1#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用公丁香和官桂各一小头敷肚脐,用圆型的创可贴覆盖,二天一换,十天可以止矣。


edited by boobnuncle on 2005-12-22 at 02:36 AM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5-12-22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回复#369
    关于石膏一味,《本草逢原》解释较详妥。请阅。
3# 板凳
发表于 2005-12-22 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我是从八号楼回复一华南虎问邓铁涛先生“西洋参是凉药还是热药”时,看到这个中医天地的窗口。能够找到组织真好!!!
西洋参是凉药还是热药?譬如:人喝的白酒是热的,还是凉的?当你喝的适度时-它是热的,能够提高能量;等你喝多了-醉了后,它便变成散热之物,释放掉能量,让你感觉倦乏。《黄帝内经》早有明训:“承则制,亢则害”。是药三分毒也说得是这个道理。
西方的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就已经让人们顶礼膜拜了。要知道,如果他读到过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就有了的相对论-阴阳学说的话,他就不会说自己发现了相对论。
这是我回复的帖子,粘在这,也许对于新学中医的人有启发意义。

[ 本帖最后由 boobnuncle 于 2006-2-2 14:25 编辑 ]
4
发表于 2005-12-22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试复医林小公主
《黄帝内经》是一本由自然节律的时间作为前提的,根据人的生长环境来研究人体生老病死规律的传统医学。她认识的高明之处在于,从立意之初她认识自然***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就是在***的闭合状态下,非解剖的开放状态[西方医学是在解剖开放态下认识,走向闭合状态下进行诊治的发展轨道]。这也符合身体受之于父母的儒家文化的历史生长环境, 我们现在人类的过度科学唯物信仰,不相信有生而知之的人,但就像人类认知自然界一样,事实上我们只能认知自然界有形的微乎其微的一些生命物质。对于更多的我们人类尚处于无知状态,包括对于我们人类自己的认识。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无名 +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05-12-22 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中医是我的信仰
    《黄帝内经》的理论,取材于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用周易的话讲叫“简约易从”的取类比象方法,借助于对木,火,土,金,水的自然物质认识来求同于人体[即同气相求],这也就是人们一提就晕的“五行”。
     在自然生活空间上,由于人是生活在天地之间,就有了“天,地,人”的说法。在自然节律的时间上,一年分上下,一年有四季,一天有昼夜的差异,为了更准确细化到更小的认识上,引用了所说玄的“阴阳”。
     它用在人身上的说法就是,男是阳,女是阴。而其他象天相对于地;上相对于下;虚相对于实;热相对于寒;大相对于小;表相对于里;好相对于坏;男相对于女;前相对于后等等的说法上,表达的就相当于我们对于真理和谬误的认识意义一样,没有真理哪来的谬误。
      阴阳,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相对认识,也就是借助于这个“基因”的历史演变,借助这种取类比象的认知方法形成了我们现在获得的古代传统文化的全部。阴阳学说,也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相对论。
     中医是我的信仰,我认为《黄帝内经》是验证中国传统文化的尺子。缘于对中医的爱好,在学而时习之的过程中,我越发觉得《黄帝内经》中传承的不仅是医药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的古人把祖宗的知识能量借此实用的东西代代传承着,不管在这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沟沟坎坎人类历程中出现什么情况,都不会断了根。
     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文化精髓,集大成的尽在一本书中展现。黄帝内经传承的是中国文化的根-根文化。古语,医者,意也,万变不离其宗的宗竟然是中国的中医药学中的《黄帝内经》。
     可惜的是研究古代传统文化的很多都没触及它。研究历史的人忽略它,或者说没研究到它,考古的,数术的,哲学的,地理的,历史的,天文的,建筑的等等都没有正确认识它。
     站在为人所用的角度上,它应该是验证中国传统文化的尺子。但它矗立在那数千年了,一直期待着有缘人共鸣它。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无名 + 1

查看全部评分

6
发表于 2005-12-25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教授您是成功学到中医真谛的专家,根据您的中医学习-成长-成功过程,想请您为了中医的事业能够正确地继承和发扬,给我们这些后学一个必要的,有效的课目表。古人讲医不三世的道理,也是怕一代一代地从头再来地学习,讲求的是能够递进式地学习,这样对病人有利,对医学有益。同样地,医学在这个前提下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保守,甚至以讹传讹,让很多人重复劳动,错失更大地成功。在中医上从头再来不仅仅是浪费能量,更大的问题是阻碍了医学的发展,呼吁:能否在当世的名家中出来几位不吝赐教的真人,也是中医药学迫在眉睫的事。国家没能力作出正确决择时,更需要业内良知来拯救这真正属于中国国粹,瑰宝的传统文化。
收到1朵
7
发表于 2005-12-28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刘力红老师解说“病”,与丙相联系,在记忆上属可取之举,“泉”亦如是。但就文字本身的生成而言就不好牵强附会,以免误人。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灵枢经》上这句话,不光对术数,周易,对中医更如是。

[ 本帖最后由 boobnuncle 于 2006-2-2 14:35 编辑 ]
8
发表于 2005-12-28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不光是中医,国内的很多行业,我感觉是缺少一个判断是非的尺子。五十多年了,中医行业的管理者没能形成一个让人信服的尺子。而能人们自己力行的又是行不成“法”的独善其身,弄得社会上是个人就敢对中医说三道四!
一个历经上千年,简约易从的中医药知识,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仅仅是靠师传授受,便已形成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的璀璨文化历史了。现在呢?教材统编了,招生规模了,到出不来多少能够靠疗效来“为而不争”的医生了。反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走向医药代表队伍的消瘦“精英们”,如果教育出来的是“出手就有”的大夫,他们又何必“重头再来”-另谋生路!
稍微懂点传统文化知识的人,就会知道“秀才学医,如进笼捉鸡”的说法。秀才该学点什么,可以向古人借鉴,摸索出适合学习传统中医药的基础知识,这也叫半个多世纪--干一点事。
与时俱进-向西医学习是好事,你总的干什么-吆喝什么,一届一届培养出来做西医的中医临床专业毕业生,难道这不是欺世盗名吗?!
都怪纳税人的钱没人监管呀!
9
发表于 2005-12-31 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未悟病时先去病,已知空后莫依空。
10
发表于 2006-2-2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说几句:我的记忆中双黄连制剂是否为“双花,黄芩,连翘”之组成?好像没有黄连。
痰,在《内经》中,液有余,便作痰。
山茱萸,酸温药,是涩剂,非补剂。以“收涩--阴”而功,初学不可不识。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无名 + 1 你的发言非常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0 23:4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