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3144|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麻醉] 【讨论】剖腹产全麻的方法?

[复制链接]
1#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5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剖腹产全麻的方法?

大家好,本人从事妇保院麻醉医师三年了,期间遇到不少如脊柱畸形,椎关内麻醉禁忌症,硬麻效果不佳,子痫等需要全麻或者需要静脉辅助用药的产妇,一般用咪唑安定,**,**(可在局麻下)后开始手术,用药量要小,等毛毛取出后,可用司可林,异丙酚**后插管;也可一开始用硫喷妥钠,安定,**司可林插管后手术.硬麻效果不佳者如果血压不高,可用**50MG左右开始手术.不管怎样,都需要有技术熟练动作迅速的产科医生和熟练的新生儿抢救技术.个人认为异丙酚最好少用.可看其说明书.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5-12-29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剖腹产全麻的方法?

谢谢楼上的提供,可惜我看不太懂,好多药根本没听说过
3# 板凳
发表于 2005-12-30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剖腹产全麻的方法?

剖腹产全麻怎么上?我把第五版Miller麻醉学的有关内容给大家通报一下。(转贴)
   
    第一,全麻安全吗?这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从发表的文献看,全麻对母体造成的并发症的确较区域阻滞更多,但这种并发症更多地和全麻管理的一些具体问题如气道困难、反流误吸等有关。随着目前对产妇气道管理的重视以及对困难气道处置所形成的一系列成熟方案,全麻的并发症已经大大减少,尽管从绝对数字上看,全麻相关的产妇死亡是区域阻滞的数倍(1985-1990年美国的调查,分别为每3.2/10万和0.19/10万)。也正因为区域阻滞更好的安全性,在美国剖腹产应用全麻的比例已由1981年时的41%下降到1992年的17%。大家可以看一篇最近发表的文章“Complications of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delivery”(Obstet Gynecol. 2005 Aug;106(2):281-7),里面有比较详细数字。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还离不开全麻,因为许多高危妊娠、急症以及区域麻醉失败等都必须靠全身麻醉来补救,这也许是为什么并发症较高的原因之一。
   
    第二,既然离不开全麻,那就讨论全麻怎么上。Miller麻醉学给出了一个比较详尽的方案,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证明,这个方案是相对安全可行的。
    1.诱导前1h给予口服非颗粒性抗酸药(降低误吸风险);还可给予H2受体阻断剂和/甲氧氯普胺
    2.将产妇右侧腰腹垫高,使子宫左移。监测无创血压、ECG、脉搏氧饱和度和呼吸末二氧化碳。
    3. 高流量给氧 (>6 L/min)。
    4.当产科医生就位后(指作好切皮的准备时),一助手压迫环状软骨,直到气管插管和套囊充气完成。
    5.诱导方案:静注4–5 mg/kg 硫喷妥钠和1.5 mg/kg ***。
    6.给予50%的笑气+0.5%氟烷或0.75%异氟烷或1%安氟烷,必要时追加肌松药。
    7.避免产妇过度通气。
    8.脐带结扎后,用笑气、**类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加深麻醉,卤代烃类的吸入**可继续保持低浓度。
    9.清醒后拔管。
   
    Miller麻醉学中详细列举了可以用作诱导的药物,次序是硫喷妥钠、丙泊酚(2.0 -2.5 mg)和**(不要超过1-1.5mg/kg);依托咪酯也可使用,但插管反应相对较大。肌松药问题不大,因为都是大分子,不透过胎盘,其中罗库溴胺的效果得到了正面评述。镇痛药选择余地不大,但文中指出1μg/kg的**是安全的。记住婴儿娩出前不能用任何苯二氮卓类药物,否则会造成婴儿呼吸抑制。其它就是要牢记,一定要等产科医生一切准备完毕、就等下刀了再诱导,而且要争取5分钟内拿出婴儿。还要记住,一定要仔细评估气道和作好应对困难气道的准备。


edited by wei12_888 on 2005-12-30 at 12:12 AM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wgdzxm + 1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1朵
4
发表于 2005-12-30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剖腹产全麻的方法?

Originally posted by 志存精诚 at 2005-12-30 08:22 PM:
为什么要用全麻呢?在国外剖腹产用全麻是常规,但人家新生儿抢救条件好,我们行么?


为什么不行,而且有时候不行也得行,你说一个脊柱畸形无处穿刺或子痫昏迷的产妇你怎么办?国外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但我想决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新生儿抢救技术好而行全麻的,他们或许有更好的全麻药,而且其他方面的支持也可能比较到位.如果单就新生儿抢救来说,我们做的并不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0 13:4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