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Graves’ 病眶部数字化CT表现 [打印本页]

作者: 眼科医生    时间: 2006-1-31 08:27
标题: Graves’ 病眶部数字化CT表现
声明:此文为本人翻译文献,其中有些字句可能翻译不够准确,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文献对Graves'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眶部CT表现有所了解.
也欢迎大家对有关TAO的临床问题进行讨论.


英国放射医学杂志, 72(1999), 757-762©1999英国放射医学协会

Graves’ 病眶部数字化CT表现


1 A OZGEN, MD , 2M N ALP , MD , 1M ARIYUREK , MD, 3N B TUTUNCU, MD 2 I CAN ,MD and 4I GUNALP ,MD
1放射科3内分泌科,Hacettepe 大学,医学部,安卡拉,Sihhiye
2眼科,Numune医院,安卡拉,Sihhiye, 安卡拉大学医学部,土耳其,安卡拉,Cebeci

摘要:为了分析Graves病患者眶部数字化CT的意义(价值),我们对87
名Graves病病人的174个眶壁进行了临床检查,通过CT对它们的眼
外肌尺寸、密度、眼球位置和视神经鞘厚度(宽度)进行了测量,我们也
测量了100名病人的200个眶壁的眼外肌密度值作为正常范围对比,眼
外肌正常的密度范围是( 均值±2个标准差 ),外直肌28-63HU;内
直肌24-78HU;下直肌20-64HU;上直肌28-62HU 。77名Graves病
病人中的51人(66%)有眼外肌密度改变,CT显示一些眼外肌有脂肪
浸润 。87名病人中的50人至少有一条眼外肌肥厚,47名病人(54%)
有眼球突出,59名病人(68%)有眼球突出和(或)眼外肌肥厚,87名病
人中的69人(79%)通过CT诊断为Graves眼病,50名病人(57%)通
过临床表现做出诊断,结论:能计算(估计)眼外肌尺寸和密度值及眼球
位置的眶部数字化CT图像在判断Graves病患者眼病方面有显著意义。


C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Graves病眶部成像的技术,眼外肌的肥厚、眼球突出、眶部脂肪体积增加、视神经牵拉和颅内脂肪脱垂是公认的Graves眼病的特征(1-4)。通常对眼外肌-----这种疾病的眶部主要靶目标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数字化评估及客观评估,目前已经建立了对眶部结构进行的CT常规检查方法(8)。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在我们知识范围内以前并不存在的Graves眼病。
1999年2月1日收稿,1999年4月9日修稿,1999年4月19日修回.
通讯地址:Ali Ozgen, MD, Sporcular Sitesi, Ilkyerlesim Mahallesi, 438 sokak, No.12 Batikent, 06370 Anara,
Turkey.
病人眼外肌密度的正常CT数据以及对其眼外肌密度和尺寸及眼球位置进行数字化评估。

病人与方法

病人

我们检测了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Graves病的87名病人(男32人;女55人)的174个眼眶,病人的年龄范围是16-71岁,(平均43岁)。所有病人在这项研究前均无眶部手术史或放疗史。
为了确定眼外肌正常衰减值,我们通过非增强冠位CT对100名病人(男性48人;女性52人)的200个正常眼眶的眼外肌密度进行了测量,这些病人已参考了鼻旁窦CT并且无眶部疾病或<!--HAODF:8:jiazhuangxianjibing-->甲状腺疾病<!--HAODF:/8:jiazhuangxianjibing-->。病人的年龄范围是16-73岁(平均38岁)。这200个正常眶部的眼外肌密度值用于同Graves病病人眼外肌密度值对比。

方法

使用Tomoscan SR 7000 CT 单位(荷兰,菲力浦,Eindhoven),能够得到Graves病病人3mm厚的非重叠的轴位和冠位邻近切面。相对于眶外耳道成-10—-15度可得到轴位图像,垂直于轴位平面可获得直接冠位图像。为使金属材料所致的伪影最小,在一些病人在冠位10度,扫描型片是512×512,对应于病人的120×120mm视像.我们要求病人保持向正前方注视,并且在扫描时轻轻闭合眼睑以防止出现眼外肌收缩引起的偏位.既然视窗装置的每种改变都引起CT影像的不同测量结果,所有的影像在持续的窗口水平和宽度设置得到,各自是50和250HU.
我们通过上述方法对视神经鞘复合体的宽度,眼球位置和眼外肌直径进行测量,并且根据男性和女性眶壁结构正常CT值解释为正常或异常(5).为了确定CT像中的眼球位置,眼球中部切面的内颧线作为一参照线使用.轴位扫描测量了眼球中部切面上的内颧线和眼球后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在视神经鞘复合体轴位CT切面上也通过垂直于它的切面(即视神经可见的位置)测量到.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作为一个单独的肌群—上直肌群在它们在一脂肪平面分开之前测量得出,冠位测量出上直肌群和下肢肌群垂直径,轴位图像测量出内、外直肌水平径.(对所有病人使用的放大原则)在增强图像上可进行直接测量,每一肌肉的直径以其最大值记录.
控制组CT图像用对应于120×120mm视野的512×512扫描型片进行后处理.使用相同的方法测量眼外肌密度.任何病人无比较对象.
所有Graves病病人由这些作者进行临床检查(MNA或IC)并且以是否合并Graves 眼病进行眼病分类.使用Hertel眼球突出计测量眼球位置.CT和眼科检查每一项都在一天内完成.我们对眼球位置的放射学检查与临床检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统计分析

眼外肌和视神经密度的95%正常削减值通过均值2标准差得到.使用配对t—检验对比左右眶数据.使用非***样本t-检验对比男性及{MOD}.使用柏松(Pearson’s)法计算相关性.这项研究的所有统计在Windows下使用SPSS完成(SPSS,Chicago,IL).

结果

正常眼外肌密度值均值和正常范围在表1.中给出.左、右眼及男、女性间的数据无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别.(p<0.001).因此,眼外肌密度和均值范围仅用右眶数据获得.年龄与任何眼外肌密度单位无关.
在10名Graves病病人中,由于金属材料导致的伪影,没有得到最适宜的眼外肌密度测量值.我们共对77名Graves病病人眼外肌密度进行了测量.51名病人(60%)至少有一条眼外肌

表1. 眼外肌密度CT值正常范围
测量 均值(HU) 正常范围(HU)
均值+/-2标准差

内直肌 45 28--63
外直肌 51 24--78
上直肌 44 28--62
下直肌 41 20—64



表2. Graves病病人眼外肌密度异常
测量 低于正常值 高于正常值
右 左 双侧 总数 右 左 双侧 总数
内直肌 3(4) 1(1) 2(3) 6 4(5) 11(14) 14(18) 29(38)
外直肌 1(1) 4(5) 10(13) 15(19) 3(4) 1(1) 2(3) 6
上肌群 2(3) 7(9) 16(21) 25(32) — — — —
下直肌 9(12) 13(17) 5 27(35) 9(12) 4(5) 5 18(23)
括号内的数字代表百分比.

密度异常(图2).43名病人(84%)有
密度的双侧改变.女性相对于男性更易有眼外肌密度改变—70%VS60%,在眼外肌增大和(或)眼球突出的病人中,79%有眼外肌密度改变而52%的眼外肌尺寸和眼球位置正常的病人有眼外肌密度改变.未发现眼外肌密度与Graves病持续时间有相关性.
大多受影响的眼外肌表现为密度低于正常值直到-57HU.低密度区肌肉或者有一种弥漫浸及模式的(图2.)斑影(图1.),或者是一种线状模式.在一些病人中发现眼外肌密度增高(高到92HU),几乎所有更高密度值的眼外肌有弥漫浸润模式。在较少比例的病人中,在同一病人发现高、低密度区处于不同眼外肌.受累及的眼外肌数目在表2中给出.87名Graves病病人中有59人(68%)至少有一条眼外肌肥厚或眼球突出(表3;图4)。47名病人(80%)双侧累及.两性的(眼肌肥厚或突眼)发病率几乎是相等的—男性68%;女性67%.眼外肌肥厚不伴眼球突出在12名病人(14%)发生,而突眼不伴眼外肌肥厚在9名病人(10%)发生.眼外肌尺寸与Graves病持续时间之间无一致相关性.仅仅右下直肌和左下直肌的尺寸和密度值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r=-0.74,r=-0.62;P〈0.001).这意味着上直肌肥大时,其密度值显著下降.从眼外肌尺寸方面来说,眼外肌均不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眼外肌肥大与突眼的通常模式在表4中列出.所有病人的视神经鞘复合体宽度均在正常范围内.

眼球从眶内向前突出同眼外肌肥大正相关. 我们观察到在左、右眶上直肌直径的最大相关性 (r=0.64; r=0.63; p<0.001).由Hertel眼球突出计测量出的眼球突出度同左、右眶放射测量相关(r=0.88;r=0.87,p<0.001).
87名Graves病病人中的51人(59%)由临床检查诊断为伴有Graves眼病.通过CT测量眼外肌尺寸和眼球位置的方法对另外12名病人(14%)诊断Graves’眼病.通过测量眼外肌密度值,诊断出其它11名(13%)眼病病人,这样总数增加到74(85%),总共87名病人中的69人(79%)有Graves’眼病CT方面的证据.CT在没能探察出5名临床诊断为Graves’眼病病人有异常.

讨论

眼病是Graves病的一种标志性特征,并且在一些病人中是最使人烦恼的特征. 在Graves病病人中的40-50%发生有临床证据的眼病 .通过CT或MRI的使用,很多漏诊的病人可通过异
表3.Graves’病人中眼外肌增大和存在突眼病人数量
测量 右 左 双外侧 总数
(n=87)
肌肉
内直肌 10(11) 10(11) 21(24) 41(47)
外直肌 6(7) 8(9) 10(11) 24(28)
上肌群 7 7 25(29) 39(45)
下直肌 2(2) 5 16(18) 23(26)
突眼 — 4(5) 43(49) 47(54)
括号内数字代表百分比

表4.Graves’眼病中突眼的存在和眼外肌增大的形式
形式 眶部数量
(n=174)
M E 16(9)
E 15(9)
All E 12(7)
M 10
IR SMG MR E 9(5)
SMG E 8(5)
M, 内直肌; E, 突眼; All, 全部眼外肌; IR, 下直肌; SMG, 上肌群.
括号内数字代表百分比.只列出了发生百分率≥5%的样本.

常眶部结构识别。眼外肌肥大和一定程度的眼球突出是Graves眼病的重要特征。眼外肌肥大和密度下降可能是由于水肿、炎症细胞聚集、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脂肪浸润所致(1. 6.)。当诊断有困难时,影像学检查有指导意义,这时需要考虑视神经疾病或对疾病作彻底评估.
人们经常描述Graves眼病的CT特征 (1-4)。眼外肌通常通过CT成像并且进行数字化评估以及通过同对侧眶或以前的经验进行客观评估。Graves病病人眼外肌体积测量费时并且需要额外的硬件设施和软件(7)。已发表的关于眼外肌体积的研究缺乏建立眼外肌尺寸正常范围所需要的足够的数据。然而, 最近已经发表了眼外肌直径、视神经鞘复合体和眼球位置的正常CT数据 (5)。这项研究是关于这些正常CT数据的第一次分析。
在我们知识所及的范围,关于Graves病眶部眼外肌密度的CT仅描述过一次,并且无眼外肌密度正常值。这些作者观察到:Graves病眼外肌密度下降同疾病持续时间相关联。在目前的研究中,并没发现眼外肌密度同Graves病持续时间的相关性。以前并未强调过给出脂肪浸润证据的密度值降低到-57Hu。就我们知识所及的范围,文献中并未报道Graves病病人眼外肌密度增加。在较小比例的病人中,偶尔会发现同一病人不同眼外肌的高密度区域和低密度区域.上直肌群和下直肌群是显示有密度改变的最常见的眼外肌,然后是外直肌和内直肌。有趣的是,受累及的上直肌群显示密度仅低于正常值而大多数受累及的内直肌表现为密度高于正常值.
显示极低密度单位的眼外肌有脂肪浸润,由于缺乏病理学证据, 目前仍不清楚眼外肌表现为轻微低于或高于正常密度值的确切原因.
文献中记载,上直肌、内直肌和下肌群是Graves眼病中最常发生肥厚的肌肉(1,2,4,8).在我们的研究中,内直肌是最常发生肥厚的肌肉(47%),紧接着是上肌群(45%)、外直肌和上直肌的肥厚发生率相同(各为28%和26%)。眼外肌尺寸与Graves病持续时间不相关.
考虑到密度值改变伴有眼外肌尺寸和眼球位置的改变,79%Graves’病患者有一些Graves眼病的CT特征而59%的病人临床检查诊断为Graves眼病。这些数据表明眶部数字化CT成像的敏感度比单独的临床检查更高。联合临床检查和眶部数字化CT成像检查,85%的Graves病病人可诊断患有眼病.
由于我们缺乏病理学检查,不可能对CT探察到的改变进行证实.放射病理学关系的和长期随访的进一步研究会证实这些发现。由于眼病的存在与否会影响治疗方法的选则,Graves病病人眼病的诊断变得极其重要.据报道放射性碘(治疗)同Graves眼病形成或恶化的高发生率相关联。

参考文献
1.  Weber AL, Dallow RL, Sabates NR. Graves’ disease of the orbit. Neuroimaging Clin North Am 1996;6:61-72.
2.  Nugent RA, Belkin RI, Neigel JM, Rootman J, Robertson WD, Spinelli J, et al. Graves’ orbitopathy: correlation of CT and clinical
Findings.Radiology 1990;177:675-82.
3.  Birchall D,Goodall KL,Noble JL,Jacksong A. Graves’ ophthalmopathy: intracranial fat prolapse on CT images as an indicator of optic nerve compression. Radiology 1996;200:123-7
4.  Yeatts RP. Graves’ ophthalmopathy. Med Clin North Am 1995;79:195-209.
5.  &ouml;zgen A, Ariyürek M. Normative measurement of orbital structure using CT. AJR 1998;170:1093-6.
6.  Carter JA, Utiger RD. The ophthalmopathy of Graves’ disease. Annual Rev Med 1992;43:487-95.
7.  Forbes G, Gorman CA , Brennan MD, Gehiing DG, Ilstrup DM, Earnest F. Ophthalmopathy of Graves’ disease : computerized volume measurements of the orbital fat and muscle. An J Neuroradiol 1986;7:651-6.
8.  Uhlenbrock D.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n Graves’ ophthalmopathy----evaluation regarding the muscle size and density units. Neurosurg Rev 1988;11:45-51.
9.  Tallstedt L, Lundell G , Torring O, Wallin G, Ljunggren JG, Blomgren H, et al . Occurrence of ophthamopathy after treatment for Graves’ hyperthyroidism. New Engl J Med 1992;326:1733-8.
10.  Hurley JR . Orbitopathy after treatment of Graves’ disease . J Nucl Med 1994;35:918-20.

[ 本帖最后由 宁静致院 于 2006-3-11 17:23 编辑 ]
作者: 眼科医生    时间: 2006-1-31 08:30
如果各位会员认为此类原创翻译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欢迎跟帖.
我将发布其他翻译文献供大家交流.

让我们大家共同为网络医学交流贡献自己有限的力量!
作者: 大苗    时间: 2006-1-31 21:54
谢谢共享!
但现在是春节放假期间,浏览的人会少一些,还望谅解!
作者: 大苗    时间: 2006-1-31 21:58
我相信会有很多朋友 拜读你的大作!
鲜花送上.
作者: 火命之旅    时间: 2006-2-7 18:14
由于是在专科医院,没有CT,对Graves'眼病临床见过几例,只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用B超作过一例眼外肌测厚,具体操作是用眼科专用B超选取满意图象冻结,然后用机器自带的测量系统对肌肉作相关测量,后来不搞眼肌专业了也没有继续深钻。
对于楼主文中提到的通过CT对眼外肌尺寸、密度、眼球位置和视神经鞘厚度(宽度)进行测量,感觉非常细致,比单纯用B超测量精确了许多,测量值也更加有临床参考价值,具体的操作也解释得很到位,对于测量值的临床价值有了深刻的印象,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缺失,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
国外专业杂志上发表的一些文章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希望楼主有时间能够继续为大家提供这方面的资源。
作者: 潋江魂    时间: 2006-2-11 21:11
我有一个老师是这种病,他现在已经失明了,曾到中山眼科就诊,效果也是没变化.希望楼主能否多报到这些病的最新治疗进展.
作者: 眼科医生    时间: 2006-2-12 12:32
能否介绍一下病情.
目前TAO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手术和放疗.
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方法.
欢迎交流.

[ 本帖最后由 宁静致院 于 2006-2-12 12:34 编辑 ]
作者: gdmmzhwd    时间: 2006-3-9 17:48
真是好东西
感谢楼主的热心参与,鲜花送上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