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阴虚,阳虚千万别错,极其相似。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展6    时间: 2017-10-27 08:52
标题: 阴虚,阳虚千万别错,极其相似。
阳虚又叫水寒不养龙,阴虚又叫水浅不潜龙。

这个是后世医家的一个形象比喻罢了,当然也是非常传奇的说法。

水寒不养龙非常好理解,水坎卦也肾也,坎中一阳虚了所以就水寒,也即火神派的元阳亏损,郑公钦安的解读是最精确的,水寒了治疗坎下陷,坎离夫妇不能和睦相处,所以离火就上越外出,导致头面红热,张牙舞爪,鼻血吐血,大汗淋漓,癫狂,胆战心惊,心律不齐,爆喘,狂吐等等危急重证。治疗的方法非常简单,温水引火归元,导龙入海。四逆汤,肉桂,肾气丸等等。

水浅不养龙,道理更简单了,坎水少了,自然也就是朱丹溪说的阴虚了,坎水少了,离火也就不安分,阴阳不平衡了,自然阴阳就出现亢奋,也一样的会出现上面水寒不养龙的现象,但是治疗的方法却截然不同,需要用引火汤,六味汤,黄连阿胶汤等等。

总结,虽然上面的提法好像很好听好理解而且也是大道至简把疾病按照阴阳二线进行了分别研究,但也会让人迷惑,这些热证也可能不现,而出现怕冷,四肢冰凉,无精打采,精神文明,胃口全无等相反的情况,所谓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贵在多实践,处处留心,小心谨慎。

我个人提创伤寒论的六经所谓,这样更能够很好的掌握方法,把握病机,灵活用药。


作者: 中医粉丝1    时间: 2017-10-27 09:14
黄黄的看不清,能跳红的黑的吗

--------------------
此消息发自iPhone版诊疗助手
作者: 中医西医qaz    时间: 2017-10-27 10:22
老师还有那个中医***好介绍下
作者: 王文秀医生    时间: 2017-10-27 11:02
中医风湿1 发表于 2017-10-27 11:02:57
黄黄的看不清,能跳红的黑的吗 ...

你可以点**,就可以变成黑色的字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作者: LuckyStar067    时间: 2017-10-27 12:05
王文秀医生 发表于 2017-10-27 12:05:11
你可以点**,就可以变成黑色的字了 ...

我点**不行,点全选可以,但看过以后再点又还原。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作者: rabbit1011cn    时间: 2017-10-27 13:36
CTRL+a  全选就可以
作者: hexifeng    时间: 2017-10-27 14:11
<!--IIYITAG:8:yinxu-->阴虚<!--IIYITAG:/8:yinxu-->阳虚不容易分辨,是因为从根本上讲阴虚、阳虚本身就没有特别清晰的划分界限,阴阳代表着肾脏腑功能的两个方面,哪个方面虚损了都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异常,比如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的主治症状就有很多是一样的。而且经常是阴虚阳虚夹杂,二者互相影响。只不过大体上讲阳虚偏寒,阴虚偏热而已。
作者: 中籍华人    时间: 2017-10-27 14:52
本帖最后由 中籍华人 于 2017-10-27 15:19 编辑

<!--IIYITAG:8:yinxu-->阴虚<!--IIYITAG:/8:yinxu-->与阳虚的确是值得认真鉴别的同源不同性的病证!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作者: 高展6    时间: 2017-10-27 15:51
其实大家不要太纠结了,这个是后世医家的特别说明,真正还是看<!--IIYITAG:8:shanghan-->伤寒<!--IIYITAG:/8:shanghan-->论的六病,三阴三阳,阴阳一体,<!--IIYITAG:8:yinxu-->阴虚<!--IIYITAG:/8:yinxu-->了阳其实也就虚了,阳虚了阴也就虚了,不过治疗的时候就得从根本治疗,阴阳其实很难虚的,但是阴阳不交合的很多,阴通了阳也就和了,阳通了阴也就化了,这些是需要慢慢体悟的,所以中医难就难在这里了。
作者: adhs4438120    时间: 2017-10-27 17:30
黄色的真耀眼,看不清楚,不过谢谢分享。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作者: 爱中意    时间: 2017-10-27 21:19
<!--IIYITAG:8:yinxu-->阴虚<!--IIYITAG:/8:yinxu-->与阳虚辨别好像看看书本介绍就懂了,但真正辨别有时又犯迷糊了,有时真的拿不准呀!

谢谢高展6再学习下!
作者: zgl903    时间: 2017-10-27 22:31
阳虚又叫水寒不养龙,阴虚又叫水浅不潜龙。

这个是后世医家的一个形象比喻罢了,当然也是非常传奇的说法。

水寒不养龙非常好理解,水坎卦也肾也,坎中一阳虚了所以就水寒,也即火神派的元阳亏损,郑公钦安的解读是最精确的,水寒了治疗坎下陷,坎离夫妇不能和睦相处,所以离火就上越外出,导致头面红热,张牙舞爪,鼻血吐血,大汗淋漓,癫狂,胆战心惊,心律不齐,爆喘,狂吐等等危急重证。治疗的方法非常简单,温水引火归元,导龙入海。四逆汤,肉桂,肾气丸等等。

水浅不养龙,道理更简单了,坎水少了,自然也就是朱丹溪说的阴虚了,坎水少了,离火也就不安分,阴阳不平衡了,自然阴阳就出现亢奋,也一样的会出现上面水寒不养龙的现象,但是治疗的方法却截然不同,需要用引火汤,六味汤,黄连阿胶汤等等。

总结,虽然上面的提法好像很好听好理解而且也是大道至简把疾病按照阴阳二线进行了分别研究,但也会让人迷惑,这些热证也可能不现,而出现怕冷,四肢冰凉,无精打采,精神文明,胃口全无等相反的情况,所谓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贵在多实践,处处留心,小心谨慎。

我个人提创伤寒论的六经所谓,这样更能够很好的掌握方法,把握病机,灵活用药。

--------------------
此消息发自iPhone版诊疗助手
作者: bigdd    时间: 2017-10-27 23:22
现代人如果有虚,一般都是阴阳两虚了,相互参杂,没办法分的那么清楚,还不如去分实症虚症,气虚血虚这些来的直观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作者: 白发三千尺    时间: 2017-11-1 09:21
阳虚则寒,<!--IIYITAG:8:yinxu-->阴虚<!--IIYITAG:/8:yinxu-->则热,阴阳两虚为极度虚衰,既怕冷又怕热。如果阴阳寒热分不清,肯定是鉴别标准错了。
作者: 涛声依旧710    时间: 2017-12-15 14:56
hexifeng 发表于 2017-10-27 14:11
阴虚阳虚不容易分辨,是因为从根本上讲阴虚、阳虚本身就没有特别清晰的划分界限,阴阳代表着肾脏腑功能的两 ...

说得很好,我一直觉得我是阳虚,看来是错了,我汗多,怕热,易勃起,不持久

作者: 源619    时间: 2018-2-8 13:40
现在的人大部分是阳虚居多,李可说过他所治愈的患者百分之99都是阳虚,实际上<!--IIYITAG:8:yinxu-->阴虚<!--IIYITAG:/8:yinxu-->的很少,阳虚用寒药会导致越用越寒,或导致变症,所以有阳虚现象首先以温药补之
作者: lyq585858    时间: 2018-6-16 06: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草原民间中医    时间: 2018-6-17 03:23
lyq585858 发表于 2018-6-16 06:53
其实,阴虚、阳虚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人体整体有阴阳,五脏也个有阴阳,要看病位在哪个脏。高师说的是肾阴虚 ...

你所指的“病位”是脏腑辨证。如果按胡老经方三辩即“首辩病位”,“次辩病性”,“最后辩方证”。
[size=0.8]辨病位
[size=0.8]病位是指表、里、半表半里三部分。胡希恕先生指出表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所组成的外在躯壳。若病邪集中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表证。里是指人体的里面,即由食道、胃、小肠、大肠等组成的消化道。若病邪集中反应于此体部,便称为里证。半表半里,是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两大腔间,为诸脏器所在之地。若病邪集中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半表半里证。以上表、里、半表半里三者,是固定病位的反应,也就是说不论什么病,其病位的反应无非是或为表,或为里,或为半表半里。虽然,有时二者或三者同时出现,但绝对不会超越此三者的范围,但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病位,是指病邪反应的病位,不要误认为是病变所在的病位,就是说即使病变在里,但病邪集中反应于表位,即称之为表证。亦或称之为邪在表或病在表。反之,虽病变、病灶在表,但病邪集中反应于里位,即称之为里证,亦或称之为邪在里或病在里。六经均有提纲证,寻此以辨,即可知病位之所在。
[size=0.8]辨病性
[size=0.8]病位既定,则当进一步确定病性,即阴阳、虚实、寒热。胡希恕先生说:“病情(即病性)必反应于病位,而病位亦必因有病情的反应而反应,故无病情则亦无病位,无病位则亦无病情。则所谓表、里、半表半里等证,同时都必伴有或阴,或阳,或寒,或热,或虚,或实证。”病位、病性既定,则治则治法亦相应而定。如病在表,治之以汗法;病在里,治之以或清,或下,或消,或温,或补;病在半表半里,治之以和法。
[size=0.8]辩方证
[size=0.8]方证即方剂的适应证,《伤寒论》中有桂枝汤证,柴胡汤证,是以方名证的范例。如果说辨病位、辨病性是一般辨证的话,那么辩方证则是辨证的继续与深入。胡希恕先生曾明确指出: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我们知道治病能否取效,不论是脏腑辨证、经络辨证,还是六经辨证,最终都要落实在方证上。仅仅确定病位、病性、治则治法还不够。如太阳病,若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则宜桂枝汤;若见发热,无汗,身体疼痛,恶风而喘者,脉浮紧者,是麻黄汤证……虽然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葛根汤等均为太阳病的发汗方剂,但各有一定的适应证,如果用得其反,不但无益,而且有害,轻者变证蜂起,重者坏证丛生。《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载方证颇多。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认为经方就是方证相应,如忽略了理论的指导,就会流于肤浅。胡希恕先生的辩方证不同于简单的方证相应,而是在八纲辨证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与辨证论治毫不抵触,而是密不可分割的。
[size=0.8]但由于疾病是复杂的,病位、病性可能会出现错杂。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太阳少阴合病等。仲景已有合病并病之论,且有柴胡桂枝汤合方之用,实开后人无限法门。循此,则经方自可应用自如矣!
[size=0.8]结 论
[size=0.8]古今注解《伤寒论》者众,而能学以致用者甚少,多数拘于理论探讨,使很多人对学习《伤寒论》产生怀疑,这是未能明白运用经方的指导理论——六经辨证的实质所造成的,六经辨证是脱离脏腑经络、具有独特理论的体系,与脏腑辨证有互补之妙,实无对峙之情。胡希恕先生运用经方的“三辨”——辨病位、辨病性、辩方证,诚为入仲景之门的简便法门。其理明、其法真、其效显。


作者: 白发三千尺    时间: 2018-6-17 22:10
水寒不养龙,应该是把龙冻死了。水浅不潜龙,应该是龙跑了。楼主这里把水寒,水浅搞得一个样子了,不符合常理啊。
作者: 秋枫红漫天    时间: 2018-6-18 01:23
<!--IIYITAG:8:yinxu-->阴虚<!--IIYITAG:/8:yinxu-->见热证,阳虚见寒证。
作者: lyq585858    时间: 2018-6-19 08: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