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县城名医经方医案 [打印本页]

作者: 民间一生    时间: 2017-5-1 12:37
标题: 县城名医经方医案
本帖最后由 民间一生 于 2017-5-11 10:50 编辑

刘雨立,已故岳池县中医院名中医,与顾县的杨隆玉(吾师)、罗渡的周慕白同为当时岳池内三大名中医。他们运用经方治病,名闻县内外。其经验可作为参考!桂枝汤的运用
医案一:李性青年,患病数月,高热不退,日甚一日。证见口渴欲饮,夜间更甚,全身高热,<!--IIYITAG:8:toutong-->头痛<!--IIYITAG:/8:toutong-->身疼,脉浮数而促,苔白舌润,唇不燥裂,肤叩之初觉热甚,俄不觉扬。前医已用过银翘散,桑菊饮,白虎汤,柴葛解肌汤等。此表邪未解,遂与桂枝加附子汤,一剂而汗出热退,后调理而愈。


医案二:某村同院7人患<!--IIYITAG:8:liugan-->流感<!--IIYITAG:/8:liugan-->,经治有6人痊愈,唯一人病重不起。头痛身热,发热虽重,但厚被恶风,口中和,舌苔薄白,脉浮数,与桂枝汤,次日起床,热退病减,调理而愈。医案三、四、五(待上,因老来才学电脑,打字慢,可能出现打错、漏,请爱友谅解!)

医案三:某患儿。早上<!--IIYITAG:8:fashao-->发烧<!--IIYITAG:/8:fashao-->,体温39.5度,经医院**、输液等治疗,午后七时更甚。诊视,烧热虽高,但精神尚安,口中尚和,唇不赤裂。即以桂枝汤一剂,次日即热退病转,遂调理而愈。

医案四:龙某之子,外感住院,服西药,**、输液无效。诊见全身烧热,不能安卧,苔薄白,舌质无多大变化。即以桂枝汤一剂而愈。

医案五:周某之孙,体弱,因外感发烧,西医治疗无效。症见目瞑嗜卧,烧热不甚,唇舌淡,苔薄白有津,指端冷,此阳虚外感所致,与桂枝加附子汤,二剂,邪退正复,随以建中、理中、四君调理而愈。









作者: A361715466    时间: 2017-5-1 12:46
这个病已患数年?
作者: 民间一生    时间: 2017-5-1 12:56
本帖最后由 民间一生 于 2017-5-1 18:31 编辑

是数月  打错  已更正
作者: 民间一生    时间: 2017-5-1 12:58
医案一:李性青年,患病数月,高热不退,日甚一日。证见口渴欲饮,夜间更甚,全身高热,<!--IIYITAG:8:toutong-->头痛<!--IIYITAG:/8:toutong-->身疼,脉浮数而促,苔白舌润,唇不燥裂,肤叩之初觉热甚,俄不觉扬。前医已用过银翘散,桑菊饮,白虎汤,柴葛解肌汤等。此表邪未解,遂与桂枝加附子汤,一剂而汗出热退,后调理而愈。
作者: 民间一生    时间: 2017-5-1 13:17
凡是有一定年纪的医生都知道,[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时代的医学文章都很真实,不像现在,为了经济利益,好经验都保守。此医案是我老师给我的县卫生内部刊物所载。因我儿子不学医了,我想把我的所学贴出,若能为中医添一点微薄之力,那就心安理得了!
作者: hgjzfg    时间: 2017-5-1 20:37
谢谢  分享  学习啦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作者: 为中医    时间: 2017-5-1 21:27
谢谢 分享,
作者: 盛雪仁    时间: 2017-5-1 21:32
这个案子脉象表述有问题,促脉本来就是数而一止,脉浮数而促,数字多余。当是浮促脉,这样案子就不会让人误解了,也好理解,不然有些人未必想得通,浮数而促用桂枝加附子汤取效的道理,其实是挽救心阳欲脱的。
作者: sdwhhy    时间: 2017-5-2 05:11
楼主精神可嘉,应该赞扬!

--------------------
此消息发自iPhone版诊疗助手
作者: lesshoo9    时间: 2017-5-2 08:53
@盛雪仁\@民间一生,我想问一个问题:这个病人前面<!--IIYITAG:8:fashao-->发烧<!--IIYITAG:/8:fashao-->是有汗还是无汗?
作者: NC146323622720    时间: 2017-5-2 10:01
病情是随时发展的,不是一定不变的。病症的辨别是需要联系五脏和外感的相关知识的。
作者: fsq0679    时间: 2017-5-2 10:29
学习了,谢谢分享!
作者: 盛雪仁    时间: 2017-5-2 11:23
lesshoo9 发表于 2017-5-2 08:53
@盛雪仁\@民间一生,我想问一个问题:这个病人前面发烧是有汗还是无汗?

你可能是教材思维了,一开始我也是这样,临床多了就知道,病机不是机械的,所以有汗无汗不是关键,一开或者有汗,但是用辛凉苦寒的太多了,变成无汗了,或者一开始无汗,用辛凉苦寒,更加无汗了,从后面汗出热退记述来看,应是此老医生接诊时,是无汗的了,所以用桂枝加附子汤挽救心阳之欲脱。一般来说数脉应该是阳,怎么能用阳药呢?这就是阴阳转化的原因,以周慎斋为代表的治疗虚损的医家,对于数脉可不这么简单的定性的,包括李中梓,他们认为当脉极数的时候,反而是人体极度虚弱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能用苦寒了,反而要用温补。这就是一直讲的至虚有盛候,从现代来讲,促脉属<!--IIYITAG:8:xinlvbuqi-->心律失常<!--IIYITAG:/8:xinlvbuqi-->(室速、室颤),有心梗致死的危险,所以用桂枝附子固脱回阳。这个时候有汗还是无汗,是不重要的了,等危机过了才是辨别这些的时候。

作者: 盛雪仁    时间: 2017-5-2 11:27
lesshoo9 发表于 2017-5-2 08:53
@盛雪仁\@民间一生,我想问一个问题:这个病人前面发烧是有汗还是无汗?

又或者病人的状态只是个不太严重的<!--IIYITAG:8:fangchan-->房颤<!--IIYITAG:/8:fangchan-->状态。

作者: 民间一生    时间: 2017-5-3 15:35
盛雪仁 发表于 2017-5-1 21:32
这个案子脉象表述有问题,促脉本来就是数而一止,脉浮数而促,数字多余。当是浮促脉,这样案子就不会让人误 ...

正因为特别,所以我才发出来大家讨论。因此是原文,我相信刘老不会乱写的。听我老师说过,刘老的用药属火神派,连他的儿子都不认同他的用药辩证。至于他为何如此用药,我也无法探明。他有一句话也许值得研究:热天的井水是凉的,冬天的井水是温的。所以就根据此自然现象用药,常常治疗一些久病、难病立竿见影。

作者: 民间一生    时间: 2017-5-3 15:44
有很多的疾病,常规的辩证,前医基本都用过了。轮到我们接诊,那就要认真辨别一下,总有一点区别被忽略。
作者: ayon    时间: 2017-5-3 18:37

谢谢  分享  学习啦

作者: 盛雪仁    时间: 2017-5-3 21:02
民间一生 发表于 2017-5-3 15:35
正因为特别,所以我才发出来大家讨论。因此是原文,我相信刘老不会乱写的。听我老师说过,刘老的用药属火 ...

对我来说没什么乱不乱写的,古人的东西有很多因疏忽导致的错误,没必要揪住不放,只要正确理解就行了,也没必要觉得古人一定对,厚古薄今的,数脉和促脉一起写,本来就多余,促脉是在数脉基础的进一步变化。否则就只能把脉学的定义统统改掉来适应这个医案了,这种削足适履的行为更不必要。再说以前文革后的人吃不饱,营养不足的多,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附子强心兼营养支持,当然比较对症。而且要是没有促脉,估计就很难这么用了。这就是为啥和平时代张仲景的方子越来越不好用,反而民国到**这一段时间动荡年代用张仲景方就效果这么好的原因。

作者: 盛雪仁    时间: 2017-5-3 21:27
本帖最后由 盛雪仁 于 2017-5-3 21:29 编辑

这里如果不把数脉剔除和说清楚,就会让人误以为浮数的发热证也可以用桂枝加附子汤,那样的话如果用在表里皆热的症候,就会把病人越治疗越严重的,喻嘉言在《尚论》里曾反复提到这个问题,所以这个案子一个是发热身痛脉浮促主病在太阳,一个是舌苔白润,唇不燥裂,主内寒,一个是皮肤初按热甚,久按不觉,主热在体表寒在骨髓,所以辨证是对的,至于夏天井水寒,冬天井水温,那不过找个说法,给后人提示而已。可惜那个儿子没有老爹的功夫,给了提示还是学不到,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作者: 一天一点积累    时间: 2017-5-4 08:36
谢谢分享 好人好运
作者: 太极无为    时间: 2017-5-7 17:51
回复 13# sdwhhy

同感,我临证不多,因为大家都以为我只会针灸。但遇到几例心律快的病人用四逆汤,附子用到30克,确实效良。
--------------------
此消息发自iPhone版诊疗助手
作者: mzc2003    时间: 2017-5-23 11:33
谢谢!受教了。
作者: lyq585858    时间: 2017-5-23 11: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yq585858    时间: 2017-5-23 11: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u1ong119    时间: 2017-5-26 09:03
学习了,{MOD}
作者: lyq585858    时间: 2017-5-27 10: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高展6    时间: 2017-5-29 15:22
非常好的案例,桂枝汤怕风发热有汗,无汗麻黄汤。

医圣用来治疗<!--IIYITAG:8:liugan-->流感<!--IIYITAG:/8:liugan-->最重要的两个方子。

作者: yiyuok    时间: 2017-7-14 11:23
很好。窝麻麻发烧咳嗽头晕想吐有痰,上身怕风怕冷,下身却出大汗,夜间更要紧,去医院就打点滴,吃了医生的药抽搐,看了一个星期都没什么效果。爸回家后开了桂枝汤加厚朴茯苓两剂,退烧了,不出汗了,不怕风不怕冷了,能进食,她自觉好了。由于20年前堂姐读医毕业找不到工作,爸爸带她去见老领导,领导说大把博士硕士等他们挑,要不到堂姐那种普通医学院毕业的。所以家里规定以后不准再学医。现在经常看到新闻说缺医生医学人才短缺觉得很懵逼很假啊。近日发大水房子被淹没,整理书籍,很多老古董线装书,爸爸说是他治愈了病人,病人家没人学医了送他的古书。爸爸差不多70岁了,我们家以后也没人学医了,以后也要找个人送了,怎么觉得有些伤感啊,哎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作者: 高展6    时间: 2017-7-14 21:14
的确是高手啊,值得推广研究。
作者: 王凯12345678    时间: 2017-7-15 16:10
谢谢民间一生的慈悲
作者: 民间一生    时间: 2017-10-23 21:35
国医**梅国强医案
1981年,我在病房工作期间,曾诊治过一例急性皮肌炎患者,弛张高热39℃到40℃不退,遍身红疹,奇痒微痛。患者拼死拒绝激素治疗,我用清热解毒法为他治疗了一个多月,没想到病情依旧。有人告到院领导那里,说我拿病人当试验品。我每夜都查阅中医文献,后来悟出用桂枝汤加减治疗,但桂枝汤是温性药,而病人红疹满布,高热不退,我有些担心,恩师洪子云支持了我的想法,病人住院93天后终于痊愈。如今,这名病人育有一子,都很健康。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