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草原民间中医】每日一味中草药长期更新之雾水葛 [打印本页]

作者: 草原民间中医    时间: 2017-3-7 01:19
标题: 【草原民间中医】每日一味中草药长期更新之雾水葛
[attach]2043210[/attach]

雾水葛《全国中草药汇编》:雾水葛
药材名称雾水葛
拼音Wù Shuǐ Gě
别名粘榔根、啜脓羔
来源荨麻科雾水葛属植物雾水葛Pouzolzia zeylanica (L.)Benn.,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排脓。用于痢疾,<!--IIYITAG:8:changyan-->肠炎<!--IIYITAG:/8:changyan-->,<!--IIYITAG:8:niaoluganran-->尿路感染<!--IIYITAG:/8:niaoluganran-->;外用治疖肿,<!--IIYITAG:8:ruxianyan-->乳腺炎<!--IIYITAG:/8:ruxianyan-->。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雾水葛
药材名称雾水葛
拼音Wù Shuǐ Gě
别名地清散、脓见消、咄脓膏(《生草药性备要》),啜脓膏(《岭南采药录》),石茹(《福州草药》),田薯(《闽南民间草药》),拔脓膏、生肉药、糯米藤(《广西药植名录》),粘榔根,水麻秧(《文山中草药》)。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雾水葛全草带根全草。全年可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披散或多少匍匐状,有时长达90厘米,秃净或多少被疏毛。叶具短柄,胰质,大部互生,或生于下部的有时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5~3.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或钝,3主脉,边全缘,两面均粗糙而薄被疏毛。花小,4数,为腋生的花束;雌雄花混生:雄花淡绿色或染紫,花萼4裂,雄蕊白色,突出;雌花的花萼于结果时长不及2毫米,有棱,被毛。瘦果卵形而尖,黑色,有光泽。花期夏月。
生境分布生于旷地、路旁。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湖北、**等地。产广东、福建等地。
性状干燥带根全草,根系细小,主茎短,分支披散,疏被毛,红棕色。叶膜质而脆,易碎,叶柄纤细。气微,味淡。
性味甘淡,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寒。"
②《闽南民间草药》:"苦酸,平。"
③《广东中药》Ⅱ:"性凉,味淡。"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排脓,清温热。治疮,疽,乳痈,风火<!--IIYITAG:8:yatong-->牙痛<!--IIYITAG:/8:yatong-->,肠炎,痢疾,尿路<!--IIYITAG:8:ganran-->感染<!--IIYITAG:/8:ganran-->。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痈疳(疽)大毒疮,消毒,治乳痈乳岩,用根捶片糖敷之,又能凉血。""止牙痛,捶汁和水含之。"
②《岭南采药录》:"取茎叶搅汁,敷痈疽及火疮,消肿散毒排脓。又能治白浊,湿热痢,取其根煎服。"
③《广东中药》Ⅱ:"解毒,去湿。治风火牙痛,眼热,吐血。"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捣汁含漱。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
复方①尿路感染,肠炎,痢疾,疖肿,乳痈:雾水葛鲜品一至二两或干品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外伤<!--IIYITAG:8:guzhe-->骨折<!--IIYITAG:/8:guzhe-->(复位,固定后),痈疮:雾水葛鲜叶捣敷患处,或用于粉调酒包敷患处。(《文山中草药》)
③治<!--IIYITAG:8:yingpibing-->硬皮病<!--IIYITAG:/8:yingpibing-->:雾水葛叶,葫芦茶叶,和食盐捣烂外敷;并用雾水葛茎和葫芦茶煎水洗擦。(《全展选编·皮肤科》)
各家论述《闽南民间草药》:"雾水葛,拔脓效力甚强,无脓者勿用之,以免增痛。"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雾水葛
药材名称雾水葛
拼音Wù Shuǐ Gě
别名地消散、脓见消、喂脓膏、田薯、石薯、水麻秧、拔脓膏、山参、糯米草山三茄、生肉药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雾水甚的带根全革。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uzolzia zeylanica (L.) Benn.[Pari-etaria zaylanic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长30-90cm。不分支或下部有1-3对分支,茎细弱常呈匍匐状,无毛或疏被租毛。叶对生,或茎顶部的叶互生;叶柄长O.3-1.6cm;托叶卵状披针形,脱落;叶片膜质,卵形至宽卵形,长1.5-4cm,宽0.5-2.5cm,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钝,全缘,两面疏被贴伏的粗毛,通常下面较密,上面钟乳体点状,稠密,基出脉3条。花小,组成腋生的团伞花序,雌雄花混生;雄花淡绿色或带紫色,花被片卵圆形,长约1mm,先端急尖或呈短芒状,疏被短柔毛,雄蕊4,突出;雌花花被壶状,长约1.5mm,上部2齿裂,被柔毛。瘦果卵形,长约1mm,先端尖,黑色。有光泽。花期4-9月,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潮湿的山地、沟边和路旁或低山灌丛中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带根全草,根系细小,主茎短,分支较多,疏被毛,红棕色。叶膜质而脆,易碎,叶柄纤细。气微,味淡。
性味甘;淡;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肿排脓;利水通淋。主疮疡痈疽;乳痈;风火牙痛;痢疾;<!--IIYITAG:8:fuxie-->腹泻<!--IIYITAG:/8:fuxie-->;小便淋痛;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含漱。
复方①尿路感染,肠炎,痢疾,疖肿,乳痈: 雾水葛鲜品一至二两或干品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外伤骨折(复位,固定后),痈疮, 雾水葛鲜叶捣敷患处,或用干粉调酒包敷患处。 (《文山中草药》)③治硬皮病: 露水葛叶,葫芦茶叶,和食盐捣烂外敷;并用露水葛茎和葫芦茶煎水洗擦。 (《全展选编.皮肤科》)
各家论述1.《闽南民间草药》:露水葛,拔脓效力甚强,无脓者匆用之,以免增痛。
2.《生草药性备要》:散痈疳(疽)大毒疮,消毒,治乳痈乳岩,用根捶片糖敷之,又能凉血。止牙痛,捶汁和水含之。
3.《岭南采药录》:取茎叶搅汁,敷疮疽及火疮,消肿散毒排脓。又能治白浊,湿热痢,取其根煎服。
4.《广东中药》:今解毒,去湿,治风火牙痛,眼热,吐血。
摘录《中华本草》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