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治疗成果 [打印本页]

作者: 眼科一号    时间: 2015-8-20 16:16
标题: 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治疗成果
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手外科医院)院长芮永军主任医师团队创新采用与手指结构相似的脚趾替代缺失的手指进行修复,不仅在外观上达到“以假乱真”,还达到了重建手指功能的目的。

近日,这项芮永军团队潜心10年探索的《拇、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分型和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得了2014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据介绍,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断使用手,在人体疲劳、高强度劳动、精神分散、环境恶劣等情况下,手容易受到损伤,尤其是手指损伤。从手外伤临床<!--IIYITAG:0:http://bingli.iiyi.com/-->病例<!--IIYITAG:/0:http://bingli.iiyi.com/-->可以发现,拇、手指软组织的缺损是最多的,无锡九院每年手外科手术1.2万多例,其中拇、手指软组织的缺损修复手术达4000多例,占比最高达40%多。如此严重的手外伤,按照以往传统的治疗方式,有两种选择:一是截肢;二是用腹部的软组织进行修复,但由于腹部的软组织没有相吻合的血管和神经,修复后的手指没有感觉,外观臃肿难看,而且血液{MOD}不足,到了冬天手指会生冻疮。

芮永军主任医师团队开展的《拇、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分型和治疗的临床研究》研究项目,汇总了十年来无锡九院临床实践的几万例病例,并从中筛选出6000多例合适的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拇、手指软组织缺损的部位、损伤机制、平面,将其分为5型及16个亚型,且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最佳手术方案。

课题组临床研究确定了相应的修复原则:指掌侧必须恢复良好的感觉;指背侧必须具有良好的指甲外形;伴复合组织缺损,条件允许则一期修复;满足了美观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即满足了功能的要求。

在分型和修复方式方面,研究人员根据拇手指软组织缺损的平面,将手指软组织缺损分5个类型及相应的16个亚型,明确相应的治疗方法。修复部位不同的拇、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功能要求不同:修复指掌侧的皮瓣需要有最佳质地和良好的感觉;修复指背侧的皮瓣具有延展性,并恢复保护性感觉,同时能修复大小合适的指甲;修复指端的皮瓣也需最佳感觉和质地;对于末节复合组织的缺损,在恢复手指长度的基础上,强调指掌侧的最佳感觉恢复。因此,将拇、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进行分型,对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具有指导意义。根据分型再选择相对固定的术式,这样更有利于遵循拇、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一般原则,并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这一研究成果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拇、手指软组织缺损提供了规范诊疗的指导性方案,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经过查新结论为:国内中无同类研究结果。10年来,无锡九院通过举办14届***学习班<!--IIYITAG:0:http://peixun.iiyi.com/-->培训<!--IIYITAG:/0:http://peixun.iiyi.com/-->学员445人,全国各地进修医师628人进行推广。不仅如此,该技术中的主要内容还在国际手外科年会、国际显微重建外科年会以及亚太和美国手外科年会等国际会议中进行了展示和推广,得到国际同行的一致好评。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