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漫谈推拿! [打印本页]

作者: lingranwo    时间: 2015-4-26 17:02
标题: 漫谈推拿!
    在报道帖里,一位朋友说一句话,我很赞同,“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今天开这个帖子准备持续的谢谢自己对推拿的一些感悟,不打草稿,写到哪儿算哪儿。有不对的,希望大家多包涵,有意见不同的,欢迎探讨。
    有句话说,眼界决定境界。毫无疑问,它只是说出了一个事情的宏观部分,但宏观部分的确非常重要,没有开阔的眼界和知识储备,难免容易视野局限甚至钻牛角尖。    关于推拿,对中医的理论及方法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在手法医学蓬勃发展的今天,美式整脊发展百余年,从理论到方法都系统化、规范化而愈加成熟,肌筋膜链理论弥漫的整体思维,关节松动术对病情的分级评估对于疗效的可视化,康复医学中对细节的无限关注,如果今天我们还仅仅专注在学习一个两个的特效手法,或者局限在中医推拿的认识层面,可以预见,淘汰是必然的。





作者: lingranwo    时间: 2015-4-26 17:26
宏观的说太多难免显得大而空,但是不说呢,总的一个框架没有,所以上面先写几句话,表明我的态度。我一向是个实际的人,接下来还是转向微观层面说说自己对于手法治病的理解。
1、关于手法治疗疾病。
    对于医学诊疗过程来说,逃不出医生——诊断——治疗——病人四个方面的内容。手法治疗疾病同样牵涉到这四方面的问题,只是由于手法医学治疗方式的特殊性,在每个方面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
    1、医生:
    对于其它大多数科室来说,医生外在的差异几乎对于诊疗没有太多影响,但是对于推拿来说,虽然绝大多数情况,只要医生有足够的悟性,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但体型高大,手掌丰厚的人在推拿的时候毫无疑问还是会有一定的优势的。前阵子有个病人,高180+,体重120公斤,时常健身人士,肌肉非常丰厚,胸椎小关节紊乱,背部<!--IIYITAG:8:tengtong-->疼痛<!--IIYITAG:/8:tengtong-->,面对这样一个体重几乎是我的2倍的人,做起治疗来,我的身高和力量的显然就让我更加吃力些。
   



作者: lingranwo    时间: 2015-4-26 17:46
2、诊断:
    对于所有的治疗来说,诊断都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对疾病和/或患者状态的正确理解,或者理解的层次不够,最后的治疗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比如,一个腰骶关节紊乱的病人,很可能表现为臀上皮神经的卡压或者异常牵拉,臀腿痛或者酸胀不适比较明显,腰部或者只是轻微的酸楚,甚至很多病人因为臀部<!--IIYITAG:8:tengtong-->疼痛<!--IIYITAG:/8:tengtong-->明显而忽略了腰部的症状。对于很多没有诊断基础或者诊断思维的人来说,单纯的处理臀部,效果虽然立竿见影,但是效果也许仅仅维持1小时,甚至刚出诊室的门,症状又完全回复原样。这个时候,很多人可能会对自己的手法产生质疑,甚至产生是否自己力量不够的疑问,于是在下一次治疗加大力量,却没有想到是诊断出了错,没有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
    当然,对于诊断,基于不同理论认识,因此可能会有所差别,并且这样的差别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妨碍大家都取得相似的疗效。比如前阵子我同事女儿(大一学生)探亲,坐飞机后颈肩部疼痛,找我看看,直接调整颈椎,1次治疗,症状完全消失,此后20天同样没有任何不适。对于这样的情况,其实颈椎的错缝是比较轻微的,如果不会调整颈椎,单纯的松解软组织,我相信3次以内症状也可以完全消失。
    说到这的时候突然想起之前看见前辈写的关于手法“内劲”“深透”的帖子,其中颇多形而上的东西,我看来却是不以为然,这不代表我不认可手法存在形而上层面的东西,但是如果处处都是形而上而没有形而下的支撑,在我看来要么是理解不到位,要么是表达不到位,要么就真的是空谈了。
    当然,对前辈的很多帖子我都拜读过,对手法大的层面上的认知和理解我都是基本认同的,只是细节方面,我觉得还有待商榷。
作者: 武二郎    时间: 2015-4-26 18:28
如果推拿和现代康复结合起来会怎么样呢?
作者: w18908701024    时间: 2015-4-26 18:53
中医本身就是不固定的,支持楼主!打铁还需自身硬!
作者: lq151416    时间: 2015-4-26 20:59
回复 4# 武二郎

那就是错误加误导!完整的西医康复不是我们见到的这样!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作者: lq151416    时间: 2015-4-26 21:09
楼主加油!期待中!如果你的帖子够厚!我拿出秒杀针刀正骨整脊的原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作者: 64271030    时间: 2015-4-26 21:35
坚定一点,要学西医就去学关节松动,美式整脊,要谈中医,就别夹杂西医的东西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作者: 64271030    时间: 2015-4-26 21:46
推拿治疗内外妇儿疾病,西方的整脊和关节松动等主要是集中在运动系统,而伤科筋伤疾病只是推拿治疗的一个方面,推拿治疗内科疾病效果是刚刚地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作者: kangfuhezhentui    时间: 2015-4-27 00:33
回复 4# lq151416

自主运动与被动活动结合
--------------------
此消息发自iPhone版诊疗助手
作者: 文桐    时间: 2015-4-27 10:20
其实每一种理论或者技巧都有自己优势,但一定有它的局限性,人体是一个复杂精妙的机器,实质性的结构变化能引起患者的不适,但无数实质性的组合一起之间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也可以引起人的反应,研究者或者临床医者看到的面不一样,从理论和方法都会不同,我想可以结合,不能固守己见,天下疾病自己无所不能,那肯定太盲目自大了。一点愚见。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作者: yinlitian1007    时间: 2015-4-27 10:25
标题:
本帖最后由 yinlitian1007 于 2015-4-27 10:28 编辑

中医的后病前治与松解腰大肌怎么说呢,还有周嘉荣的宗筋疗法 ?我觉得好多理论、思维都有相通之处!
作者: tt0820    时间: 2015-4-27 10:54
推拿对比较严重的棘上韧带损伤到底有没有效果?我看有些人说可以治疗,有些人说不能推拿。
作者: tt0820    时间: 2015-4-27 13:17
没有外力作用的棘间韧带损伤一定是因为脊椎偏歪或退变引起的吗(排除免疫系统疾病)?整脊是不是在治疗这种疾病时首先要做的,我看有些人说如果不首先整脊会使得韧带损伤容易复发
作者: jjh000    时间: 2015-4-27 14:33
有道理,谢谢了。
作者: lingranwo    时间: 2015-4-27 15:38
回复 4# 武二郎


这也会是一个方向。推拿对于手法细微的理解甩康复N条街,中医理论应该也可以给康复更多启示,但我对这方向思考不多,朋友有兴趣可以考虑看看。
作者: lingranwo    时间: 2015-4-27 15:39
回复 7# lq151416


秒杀正骨针刀的原理?能秒疗效最重要!
作者: lingranwo    时间: 2015-4-27 15:40
回复 11# 文桐


赞。兼容并蓄才是王道。
作者: lingranwo    时间: 2015-4-27 15:41
回复 12# yinlitian1007


看看肌筋膜链相关理论,会有所启发的。
作者: lingranwo    时间: 2015-4-27 15:42
回复 13# tt0820


据我经验,觉得一般情况下,棘上韧带的问题多由于错位后的异常牵拉所致
作者: zhang1sheng    时间: 2015-4-27 23:40
中医手法的研究需要从业人员掌握其它学科的知识


作者: lingranwo    时间: 2015-4-28 03:38
接上文,继续码字。为什么我对以形而上的方式谈论“内劲”“深透”的内容不以为然。
事实上,所谓“深透”并非对手法的直接描述,它更多的是对治疗过程中手法作用效果的反证。而其中,诊断的正确与否对于手法是否深透的评价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不需要处理的点,无论怎样的手法操作,要不是无用功,要不是伤害,但永远不是“深透”。所谓“内劲”也类似。“内劲”同样不是对于手法的直接描述,它更准确来说,是对于手法力量运用技巧的笼统而玄化的形容。笼统有时虽然意味着提纲携领,但流于形而上则使它让初学者无所适从、似是而非。而对于手法的玄化,同中医的玄化一样,不但无助于新人更快的学习并理解,相反使它更加容易遭到某些人群的攻击。

重申一遍,毫无疑问,对于任何一门学问,因为认知的永恒有限性,我们会始终存在“雾中看花”的感觉,但是如果一个学科的最基础的东西都不能用最朴实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那要不就是这门学科太稚嫩,要不就是学科本身存在问题。因此,对于推拿或者手法医学的一些最基础的东西,或许攀附“形而上”的层面可以看起来更高大上,但对于医学,最终要落到实处的东西,尽可能的避免过多“形而上”的描述比较好。

作者: lingranwo    时间: 2015-4-29 05:07
继续码。
对于手法的力度问题。我一般会分为两个层面认识。一个是本力,一个是效力。
1、本力很简单,就是我们本身的力量,这个是可以具体简单比对的,比如我们运用拿法,实际上是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对指的力量,我们用点法,可以用手指、指间关节或者肘等部分施展力量。每个人的力量大小都不一样,高的壮的本力大些,瘦的弱的本力小些,这个一方面当然是天赋,没办法改变,另一部分是后天可以通过锻炼取得。本力在推拿的作用比较小。尤其对于一个成熟的推拿医生来说。
2、最主要的是效力。何谓效力呢?其实就是我们合理运用本力,配合恰当的手型、站姿、站立位置、施术部位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使本力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增强。说的更直白一点,其实“就是如何更多的运用身体的重力”。而非单纯手上的力量。
这部分说起来自然很简单,几乎每个人都会听说过类似的话,但是在实际中,真正能够发挥本力到极致的人,却是极少数。这个一方面靠自己的时刻体会与自省。另一方面,就靠老师的提点、指正。
很多人做了推拿之后自己的毛病不少,其实多半存在力量的运用存在问题。
作者: lingranwo    时间: 2015-4-29 05:17
老说理论的东西估计大家也不爱看,上传一个<!--IIYITAG:0:http://bingli.iiyi.com/-->病历<!--IIYITAG:/0:http://bingli.iiyi.com/-->供大家一起讨论。
 患者男,29岁,2008年因“<!--IIYITAG:8:yaotong-->腰痛<!--IIYITAG:/8:yaotong-->”诊断“腰突症”,行微创治疗(具体不详)1次,术后痛不减,此后逐渐出现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今年3月来我院住院5周,推拿治疗10次。(下图1为病历,图2为患者微创治疗创口)患者最后症状完全消失。这个病人别的情况我先不描述,大家有需要了解的可以问,我会一一解答。
问题1、患者“腰突症”诊断是否存在可商榷的地方?
      2、患者查体的体征可能是怎样的情况?不同的体征对应何种诊断与详细症状。
作者: 武二郎    时间: 2015-4-29 19:09
lingranwo 发表于 2015-4-27 15:38
回复 4# 武二郎

推拿也可以说叫徒手治疗。西方康复的肌筋膜手法及肌筋膜链理论、***点治疗手法与之接近,理论成熟,操作起来比较有依据,疗效具有可重复性,不像中医的摸筋结、针灸经络理论指导的穴位针灸或推拿可重复性不高。中医推拿手法如何运用在现代康复治疗中,不同手法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用,目前做这个研究的人不多,教科书上有写一部分。


作者: tzq668    时间: 2015-4-30 1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ngranwo    时间: 2015-5-1 03:29
本帖最后由 lingranwo 于 2015-5-1 03:35 编辑

看来大家对以上的<!--IIYITAG:0:http://bingli.iiyi.com/-->病例<!--IIYITAG:/0:http://bingli.iiyi.com/-->也不感兴趣,我就自说自话吧,这个病人是<!--IIYITAG:8:yaotong-->腰痛<!--IIYITAG:/8:yaotong-->为首发症状,经微创治疗后,腰痛无缓解,此后患者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双下肢症状。还有个特点,患者虽然有腰伴双下肢放射痛,并且患者主观描述非常严重,但是患者基本的生活始终不受影响。
这样的患者对于骨科医生,或者对于没有正骨经验的从业者来说,很容易诊断腰突症,或者肌筋膜炎,诊断的精细点的可能诊断皮神经卡压等等。但事实上患者为腰骶关节紊乱(为什么我叫紊乱,不叫错位,如果有朋友感兴趣可以探讨下,这儿就不展开讲了,要不又一大篇了。),至于患者查体的特点,大家没有感觉,我也留到以后再讲了。
作者: lingranwo    时间: 2015-5-1 05:27
本帖最后由 lingranwo 于 2015-5-24 04:44 编辑

接上文,讲完诊断开始说治疗。
如果说诊断是整个诊疗过程的基石,那么治疗就是其中的关键了。诊断不清,诊疗活动失去了基石,疗效自然差强人意。然而更进一步,即使诊断清楚,而治疗跟不上,那同样是白瞎了。
仅仅就推拿而言,手法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了解不同手法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手法**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就是重中之重。
要了解不同手法的各自特点,其实了解对手法不同的分类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因为分类其实就是对手法特点的归纳总结。太基础的我不多说。从基于不同理论认识重点对相应手法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松解类——针对筋肉软组织”以及“整复类——针对骨关节”的两大类(其实对于这两个词的描述我不太赞成,不过为免节外生枝,今天我还是先用大家比较熟悉又容易接受的词)。
在运动系统疾患中,这两大类手法各自针对不同的组织,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其中“整复类手法”是体现一个推拿医生功力与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绝不是唯一,而“松解类手法”也不仅仅是放松那么简单。
先说“松解类手法”,一些基础、常识性的东西我不多说,我只针对之前有前辈谈到的“放松类手法”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此前看过一个前辈说了一句“松解类手法怎么做都行,安全,有效”,但以我看来,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对于“整复类手法”大家现在投入的精力比较多,也比较有热情,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真正的思考过“松解类手法”的差别应用。举个例子,在腰突急性发作,<!--IIYITAG:8:yaotong-->腰痛<!--IIYITAG:/8:yaotong-->明显的时候,所有的书上和所有的老师都会说,急性期以远端手法为主,或者局部轻手法。但是我以肘点配合肘振法,局部中等强度**,效果同样非常明显,绝大多数患者几乎爬上床很费劲,下床的时候可以比较轻松自如,当然很多时候由于病情的自然病程,效果持续时间只能有半天甚至数小时,但是疗效能持续4小时以上说明手法的效果是肯定的。而为什么用肘点及肘振法配合?可不可以用拨法?拨法也属于**较强的手法。是否手法可以互相替换呢?大家可以试试。

作者: hjheye    时间: 2015-5-20 20:40
ling老师这么严谨要是早来两年参加爱医针推版的口水大战,必定很精彩。希望看到老师的继续漫谈。谢谢
作者: 路工平    时间: 2015-5-21 07:35
有深意,不错,我细看在琢磨
作者: lzctnsf    时间: 2015-5-21 09:11
说的很好,期待更多精彩。
作者: 路工平    时间: 2015-5-21 10:24
我在临床遇见过一例类似<!--IIYITAG:0:http://bingli.iiyi.com/-->病例<!--IIYITAG:/0:http://bingli.iiyi.com/-->,女,41岁,双下足痛两年余,有右上肢不适,<!--IIYITAG:8:yaotong-->腰痛<!--IIYITAG:/8:yaotong-->只在弯腰久时出现,平常不明显。因主诉是双足痛,按跟骨刺治疗两年,我想该患者患病初始年龄38岁,家务活又不重,又是双足,查腰在腰三横突有筋结,而腰二棘突右旋,充分松解后手法复位,效果衡明显,8次综合治疗已完全康复
作者: lingranwo    时间: 2015-5-22 02:15
路工平 发表于 2015-5-21 10:24
我在临床遇见过一例类似病例,女,41岁,双下足痛两年余,有右上肢不适,腰痛只在弯腰久时出现,平常不明显 ...

双足痛是哪儿痛?足跟痛?静息痛还是行走时痛?<!--IIYITAG:8:tengtong-->疼痛<!--IIYITAG:/8:tengtong-->规律如何?足部是否有阳性体征?
最后治疗方式是腰部松解加复位?然后双足痛好了?

作者: 路工平    时间: 2015-5-22 11:06
足跟痛,初迈步走时痛,走一会缓解,否有阳性体征,腰部松解加复位
作者: lingranwo    时间: 2015-5-22 14:22
回复 34# 路工平


足跟局部有操作吗?局部没有阳性体征?
作者: lingranwo    时间: 2015-5-24 06:22
最近办父母出来玩的签证出现点问题,然后老板讲课的课件查资料什么的,再加上可能自己写的太平淡,看得童鞋不多,导致一来没心情写,二来时间也不那么充裕就懒得写了。不过最近在坛子里看了两篇好帖,又来了兴致,今天继续。
在我现在的理解层次,的确把整复类手法放在第一位,软组织手法放在第二位,所以上次说到软组织手法,只是简单的谈了一点点的认识。当然,把软组织手法放在第二位并非我认为它不重要,或者认为它很简单,恰恰相反,正骨如果可以发挥79%的功效,那么软组织手法的好坏将决定治疗结果是否能达到优秀。不过这个帖子只是写个梗概,以后对每个点单开贴的时候再细写。废话有点多,包涵!!!
关于整复类手法,我想讲的是两点:
1、为什么我把整复类手法放在第一位?
A: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其实越来越强调对人的重视,强调对于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即是所谓的医学人本主义。那么对于临床治病来说,在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缓解患者的不适主诉,就成为临床治疗的不二选择。而整复类手法的恰当运用无疑在即时疗效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B:在远期疗效上,大多数情况下,整复类手法的运用同样可以提高远期疗效。筋与骨的关系,我不用多说,两句话,“骨正筋柔”“筋强骨稳”。在这个问题上,争论来了,一部分人会想既然骨正筋柔,那么我正了骨,筋自然就柔了;而另一部分会想,骨再正也没用,骨不正是筋的问题,要治本就得从筋入手。那到底该从筋入手还是从骨入手?就我的认识而言,从骨入手。理由如下:1)参见A,即时疗效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毋庸置疑。2)先举个例子,某水井,如果掉进去的人比较强壮能爬上来,如果掉进去的人比较瘦弱,就爬不上来。问:当瘦弱的人掉进去的时候,我们是让人变得更强壮自己爬出来还是先把人拉出来再说?回答前者的可以点击关闭对话框了。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实际上对于我们所遇到的所有涉及正骨、理筋之争的情形,都可以用这么一个简单的示例来对应解释。人=机体。强壮与否=肌肉软组织的强度,掉水井=机体出现临床症状。而对应的解决方案正骨=先捞出人,训练人变强壮=理筋。毫无疑问,让人变强(理筋)是治本之法,可是在现实情况下,急则治其标显然更为重要。而筋骨的关系远远比这个示例中的情形复杂。“筋”的作用不容置疑,但是在病理情况下,因筋而致的“骨不正”会造成筋的异常牵拉,进一步导致“筋”的痿弱。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恢复“骨”的正常状态,而单纯想要通过理筋达到目的只能是天方夜谭。在这,留一个问题,供大家探讨,现在具体诊疗中“先放松,后正骨”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了。是否有同道考虑过,它真的合理吗?我先摆出我的观点,我临床上几乎都是“先正骨、后理筋”。
2、当前各式各样的正骨(正脊)手法,到底如何看待?
现在关于正骨(整脊)手法,或者说整复类手法,我的观点类似@武二郎对于各种针的观点。很多的同学谈论起来更多的关注架子的问题,但事实上,无论是新医正骨、脊柱微调、龙氏整脊、美式整脊,还是骨盆压揉矫正等等,我们除了关注他们具体部位的具体操作,更应该理解其理论基础以及具体手法下的技术特点,归纳出与自己理论体系想吻合的手法。
说完以上几句话,我自己都觉得糊涂了。具体的说下我的理解,其实现在各整复类手法的具体诊断方法已经是大同小异了。为什么说具体诊断方法,在这我特指的是在具体部位的“视、触”,视就是看,触就是在坛子里很多老师说的摸,说到这,我又忍不住要多啰嗦两句,很多老师把“摸”神化,在我看来实在是没有必要,“看”对于我们来说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要一看就知道问题所在,对于建立自己在患者心目中的权威地位更加有用。举个例子,腰骶关节紊乱,现在下<!--IIYITAG:8:yaotong-->腰痛<!--IIYITAG:/8:yaotong-->的患者,多半的患者原因是腰骶关节紊乱,这样的情况大家可以看下,当患者俯卧躺平的时候,脊柱两侧多半是一侧高,一侧低,而低的一侧一般腰腿痛更加明显。再一查体,不需患者说话,自然都是找到患者的问题出处。患者能不信服?我说的对不对,大家可以验证下,我们再继续讨论。
又扯远了。再啦回来说手法的特点。对于整复类手法,现在大的趋势是定位、和缓。定位不用说,就是强调对病位的准确认识,这实际上是诊断明确的一个直接延伸。和缓即是指手法抛弃以往瞬间爆发力的运用。也即是现在的扳法其实越来越不像扳法了,对于各个流派我接触的人并不多,更没有多少高端的人(当然,高端的人存不存在也是个问题),不评论人家的具体手法境界问题,只是想说,不管什么流派,现在具体手法本质上差异并不大,也是各有优缺点,大家选择应用就行。关键是背后的理论,比如有的人以局部为主,哪儿疼调哪儿;有的人专注在骨盆,觉得骨盆不正引起上下各种问题;有的人专注在骶髂关节;有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整体的调一遍等等。在我看来,所有的事最后都需要有个trade-off也就是权衡的过程,调局部或整体,这是到一定层次考虑的问题,这个贴我不多啰嗦,以后开专贴细讲我的体会。总之这最主要就是强调两个问题:1)不要关注各流派手法的架子。2)时刻以定位准确、手法和缓要求自己。定位准确是诊断的问题,这需要长期、持续的学习,属于理论层面,永远没有捷径,永远不能期望某个手法、某个流派的架子能大幅提高自己的水平。手法和缓则是技术的要求。可能有的同学会怀疑,没有爆发力怎么能正骨。我只想说,以我自身为例,在国内的时候目测基本90%以上的病人完全不需要爆发力,近1年在国外,受制于体型等因素(本人矮挫瘦),病人动辄100公斤以上,所以需要爆发力的时候略增加,但也大致80%以上的病人完全不需要爆发力。在这说这个没有任何标榜或者任何其它的意思,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我相信坛子里肯定会有比我更厉害的老师。
不知不觉码这么多字,可能有点啰嗦,也懒得检查了,有发现我问题欢迎随时讨论。
作者: 路工平    时间: 2015-5-24 07:52
老师一段话,胜读十年书
作者: 路工平    时间: 2015-5-24 07:55
回复 35# lingranwo


局部无明显体征,针了太溪昆仑承山等
作者: lutangfei    时间: 2015-5-31 16:32
回复 41# lingranwo


老师最近怎么没有继续更新啊?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