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教材: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打印本页]

作者: lsg111    时间: 2014-8-30 15:34
标题: 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教材: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IIYITAG:8:gouloubing-->佝偻病<!--IIYITAG:/8:gouloubing-->
朱丽虹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表现、生化改变及防止原则
2. 熟悉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维生素D的来源
3. 了解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及代谢调节
内容介绍
1. 维生素D的来源及生理
2. 佝偻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和分期
4. 诊断和鉴别诊断
5. 治疗
6. 预防
T_e
一、维生素D的来源及生理
B_e
(一)定义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营养性疾病。
(二)维生素D的来源
1.母体-胎儿的转运
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胎儿体内储存的1,25-二羟维生素D可供生后一段时间需要,早期维生素D的量与母亲营养状况及胎龄有关。
2.食物中维生素D
天然食品(母乳、谷类、水果)中维生素D的含量较少,而配方奶粉和米粉中含量充足。
3.皮肤的光照合成
皮肤中7-脱氢胆骨化醇经日光照射生成内源性维生素D3 。
(三)维生素D生理
1.生理机制
食物中的维生素D2与脂肪一起吸收,吸收部位主要在空肠与回肠。胆汁帮助其吸收。皮肤中吸收的维生素D3 (无活性),进入血液,和血浆VitD结合蛋白,最后贮存在肝脏、脂肪、肌肉中。
维生素 D在体内要经过两次羟化才能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首先,维生素D在25-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25-羟维生素D和α-球蛋白;25-羟维生素D在1-α羟化酶的作用下最终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浓度稳定,反应体内维生素D营养状况,佝偻病早期即可下降,但生物作用弱。而1,25-二羟维生素D生物活性强,是维持体内钙、磷代谢平衡的主要激素,通过作用于靶器官(肠、肾、骨)而发挥作用。
2.靶器官
(1)肠:促小肠黏膜合成一种特殊的钙结合蛋白增加肠道钙的吸收,磷也伴之吸收,1,25-二羟维生素D 可直接促进磷吸收。
(2)肾:增加肾近曲小管对钙磷重吸收  特别是磷的重吸收,具有促进骨的矿化作用。
(3)骨:与甲状旁腺协同使破骨细胞成熟,骨重吸收钙增加,旧骨中钙盐释放入血;**成骨细胞促进骨样组织成熟和钙盐沉积。
(四)骨的发育
1.软骨内成骨
在骨端的骺软骨和生长板软骨进行,使骺增大、骨增长。
2.膜内成骨
在各骨的骨膜下生长,使骨增粗;生长骨的软骨细胞排列成柱状,在骨骺和干骺端之间,生长板是骨发育最活跃的部位。
【我的笔记】
二、佝偻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B_e
(一)病因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孕后期<!--IIYITAG:8:yingyangbuliang-->营养不良<!--IIYITAG:/8:yingyangbuliang-->、肝肾功能不全、慢性<!--IIYITAG:8:fuxie-->腹泻<!--IIYITAG:/8:fuxie-->、早产、双胎、体内储存钙不足等原因导致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2.日照不足
因紫外线不能通常玻璃窗,婴幼儿被长期过多的留在室内活动,使维生素D生成不足。
3.生长速度快
婴儿早期生长发育较快,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中度营养不良者、生长发育慢者佝偻病发生不多。
4.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
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少,即使母乳喂养儿,如果户外活动少,也容易患病。
5.疾病影响
胃<!--IIYITAG:8:changjibing-->肠疾病<!--IIYITAG:/8:changjibing-->、肝肾功能受损等引起羟化障碍,导致1,25-二羟维生素D生成不足。
6.药物影响
抗<!--IIYITAG:8:jingjue-->惊厥<!--IIYITAG:/8:jingjue-->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
(二)发病机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以堪称是机体为维持血钙水平而对骨骼造成的损害,长期严重维生素D缺乏造成肠道吸收钙化、磷减少和低血钙症。以致甲状旁腺功能代偿性亢进,PTH分泌增加以动员钙释出血清钙浓度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但PTH同时也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磷、继发机体严重钙、磷代谢失调。特别是严重低血磷的结果。细胞外液钙、磷浓度不足破坏了软骨细胞正常增殖、分化和凋亡的程序。钙化管排列紊乱,使长骨钙化带消失、骺板失去正常形态,参差不齐;骨基质不能正常矿化,成细胞代偿增生,碱性磷酸酶分泌增加,骨样组织堆积于干骺端,骺端增厚,向两侧膨出形成“串珠”,“手足镯”,骨膜下骨矿化不全,成骨异常,骨皮质被骨样组织替代,骨膜增厚,骨皮质变薄,颅骨骨化障碍而颅骨软化,颅骨骨样组织堆积出现“方颅”,临床即出现一系列佝偻病症状和血生化改变。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以看成是机体为维持血钙水平而对骨骼造成的损害。
【我的笔记】
三、临床表现和分期
B_e
(一)临床表现
1.初期
多见于6个月以内小儿,以神经兴奋性增高为主(易激惹、汗多、摇头、夜惊);无骨骼改变,骨X线正常,血25-羟维生素D3下降,甲状旁腺素升高,血钙磷下降,碱性磷酸酶正常。
2.活动期
出现典型骨骼改变(乒乓球感、方颅、手足镯、<!--IIYITAG:8:jixiong-->鸡胸<!--IIYITAG:/8:jixiong-->、郝氏沟、O型腿、X型腿);X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杯口样改变,易<!--IIYITAG:8:guzhe-->骨折<!--IIYITAG:/8:guzhe-->。甲状旁腺素进一步升高,血钙磷进一步下降,碱性磷酸酶升高。
3.恢复期
4.后遗症期
(二)血生化分期
1.第1期
血清钙降低,可伴低钙症状,如手足搐搦、抽风。可无其他生化异常,多无明显佝偻病体征,常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
2.第2期
甲状旁腺素(PTH)代偿性升高,使1,25 -二羟维生素D产生增加,致血清钙恢复正常,血清磷降低,成骨细胞活跃使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升高,出现佝偻病体征及骨骼改变。
3.第3期
血清PTH及AKP进一步升高,磷降低。维生素D储备耗竭而失代偿,最终血清1,25 -二羟维生素D及钙也降低,佝偻病体征及骨骼改变加重。
(三)沉重度
1.轻度
可见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方颅、肋串珠,郝氏沟。
2.中度
典型的串珠,手镯,郝氏沟,囟门晚闭,出牙延迟,轻、中度鸡胸,漏斗胸,O型腿,X型腿。
3.重度
严重的郝氏沟、鸡胸、漏斗胸  O型腿、X 型腿、病理性骨折。
(四)并发症
1.易并发营养不良、<!--IIYITAG:8:pinxue-->贫血<!--IIYITAG:/8:pinxue-->、肝脾肿大 智力<!--IIYITAG:8:fayuchihuan-->发育迟缓<!--IIYITAG:/8:fayuchihuan-->、多种维生素缺乏。
2.维生素D缺乏的贫血,用铁剂治疗无效,只用维生素D可治愈。
3.先天性喉鸣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
【我的笔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B_e
(一)诊断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骨骼X线改变、血清25-羟维生素D在早期明显降低、血生化。
(二)鉴别诊断
1.与佝偻病体征的鉴别
(1)黏多糖病
黏多糖病由黏多糖代谢异常所致,尿液黏多糖阳性,骨骼畸形,伴有智能障碍。
(2)软骨营养不良
软骨营养不良是一种遗传性的软骨发育障碍。表现为头大,前额突出,腰椎前凸,臀部后凸,肢短型矮小,出现骨骼X线改变。
鉴别诊断
2.与佝偻病体征相同,病因不同的鉴别
(1)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
(2)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3)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4)肾性佝偻病。
(5)肝性佝偻病。
【我的笔记】
五、治疗
B_e
1.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以口服药物为主。口服 2000~4000IU/日,一月后改预防量400IU/日。
2.重症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20万~30万IU/次肌注,3个月后改口服预防量,治疗1个月后复查。
3.严重骨骼畸形后遗症者,需骨科矫形治疗。
注意:大剂量维生素D与治疗效果无正比例关系,不缩短疗程,与临床分期无关;大剂量治疗缺乏评价血中维生素D代谢产物浓度、毒性、高血钙的发生及远期后果。
治疗
【我的笔记】
六、预防
B_e
1.各国实践证明,适当的光照是防止佝偻病有效、方便、经济的措施。
2.口服维生素D预防
(1)围生期:孕母多参加户外活动,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食物,后期补充维生素D 800IU/日。
(2)婴儿期:进行日光浴,补充维生素D。
(3)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胎生后1周开始补充800 IU/日,3个月改预防量;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服400 IU/日,补充至2岁,若夏季户外活动时间多,可暂停服用。
(4)一般不加钙剂,但乳类摄入不足或营养欠佳时可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及钙剂。
预防
3.维生素D强化食品
目前我国各种食品普遍强化了维生素D及各种维生素,包括饮料、小食品等。
【我的笔记】


作者: huliww    时间: 2014-10-6 10:18
谢谢版主发帖,学习一下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