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骨密度低于何值时转子间骨折髓内针固定更易失效 [打印本页]

作者: 陈勇一无所有    时间: 2014-4-25 23:05
标题: 骨密度低于何值时转子间骨折髓内针固定更易失效

老年性<!--IIYITAG:8:guzhe-->骨折<!--IIYITAG:/8:guzhe-->的发生率日渐增高,尤其是股骨近端骨折。因此,学者们成功开发了多种相应的内固定术式与器械,以实现患者早期活动与骨折愈合。尽管如此,内固定术后还可能发生内固定失效,尤其钉道切割是导致内固定失效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生率约为1%-3%。



除了非解剖复位、欠合理的内固定方式等手术因素外,患者的骨密度也是影响钉道切割发生的重要因素。那么,究竟骨密度值低于何值时更易发生内固定失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来自德国Albert-Ludwigs大学骨科的Konstantinidis与同事设计实施了该项生物力学实验。


实验对象包括30例(15对)尸体股骨标本,采用定量CT 法测定股骨头骨密度。将30例标本分为三组(每组10例),分别将PFNA、Intertan与Targon-PF髓内针,按照手术操作规程植入每组的股骨中

然后,经转子间截骨以造成AO分型为31-A2.3的转子间骨折模型。随后,采用通用生物力学实验平台(UTS20/testContro,UTS Systems,Ulm,Germany)进行静态与循环轴向负荷试验,设置为50N的预载荷及400mm/min 的移位控制速度,逐渐上升至2,100N的载荷并一直进行20,000次循环。每250次载荷循环进行影像学及肉眼评估是否发生钉道切割,进行2,000次循环以后每隔2,000次循环再行评估,直至发生钉道切割或循环次数满20,000次。


研究结果显示,共7例标本发生钉道切割。30例标本中,有9例骨密度值低于250mg/cm3,而其中5例发生钉道切割。当骨密度值低于250mg/cm3时,发生钉道切割的相对危险度为5.8。如果仅纳入10,000次循环以内的实验数据,那么骨密度值低于250mg/cm3时,发生钉道切割的相对危险度为11.0。各型内植物发生钉道切割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认为,除外内植物设计与手术技术,骨密度也是影响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骨密度的参考值定为250mg/cm3,低于此值时更易发生术后内固定失效,可作为一个潜在的临床预后指标。


然而,本研究同样存在诸多缺陷:譬如与正常步态下的股骨头载荷相比,本研究设置的载荷模式非生理性载荷,载荷的方向也不同于生理状态下持续改变的方向;其次,钉道切割主要发生于10,000个负荷循环内(大约相当于术后2周的载荷循环),这一结果也可能由非生理性载荷模式所致。



来源:骨科在线



作者: zengwu200    时间: 2014-11-26 19:42
学习了 赞一个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