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分享】少见疾病导致年轻女性肠梗阻 [打印本页]

作者: bai48136258    时间: 2014-4-19 15:43
标题: 【分享】少见疾病导致年轻女性肠梗阻
作者: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  厦门市消化疾病诊治中心  周静平 胡益群 陈建民 任建林

       <!--IIYITAG:0:http://bingli.iiyi.com/-->病历<!--IIYITAG:/0:http://bingli.iiyi.com/-->资料

       患者女,28岁。因“反复<!--IIYITAG:8:futong-->腹痛<!--IIYITAG:/8:futong-->、便血20余天”于2010年6月入院。入院20d前无诱因出现中上腹<!--IIYITAG:8:tengtong-->疼痛<!--IIYITAG:/8:tengtong-->,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进食食物,解鲜红色血便,血与粪便相混,2~3次/d,无畏冷、发热。

       曾就诊我院,腹部X线片提示不全<!--IIYITAG:8:changgengzu-->肠梗阻<!--IIYITAG:/8:changgengzu-->;血常规示白细胞16.5×109/L,中性粒细胞0.89;ESR及C反应蛋白正常;腹部彩超示右下腹可见范围约44mm×19mm混合性回声团,边缘欠清,双侧髂窝可见液性暗区。

       入院后予以禁食、胃肠减压、抗<!--IIYITAG:8:ganran-->感染<!--IIYITAG:/8:ganran-->、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症状缓解后出院,院外仍有间断上腹闷痛。本次入院前ld上腹闷痛加重,便血2次。为大便带血丝,混有黏液,无畏冷、发热,无恶心、呕吐。

       门诊大便常规:黏液(++),镜检红细胞(++),镜检脓球4~6/高倍视野,粪便隐血阳性;腹部X线片:中下腹肠管部分充气,轻度扩张,可见数个小液平。

       既往体健,否认结核、<!--IIYITAG:8:keluoenbing-->克罗恩病<!--IIYITAG:/8:keluoenbing-->等病史;月经史规律,婚育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IIYITAG:8:tijian-->体检<!--IIYITAG:/8:tijian-->:生命体征平稳,神清,消瘦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未见皮疹、淤点淤斑,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包块,墨菲征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78×109/L,中性粒细胞0.84,Hb 118g/L,PLT 170.0×109/L;粪涂片未见寄生虫;粪常规示镜检红细胞(+++),镜检脓球(+),潜血阳性;尿常规示白细胞(+),隐血弱阳性,酮体(++++);胸部X线片示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腹痛进行性加重,入院后第2天腹部可见肠型,脐周压痛明显,腹部彩超提示右下腹低回声包块,约24mm×23mm,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考虑患者急性<!--IIYITAG:8:lanweiyan-->阑尾炎<!--IIYITAG:/8:lanweiyan-->并周围脓肿可能。

       行“回肠病变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小肠系膜活检术”,术中探查:肝、胆、胰、脾、胃未见异常,腹腔及盆腔中量脓黄色性渗液,阑尾充血水肿,长6cm,直径约0.8cm,无穿孔坏疽,遂行“阑尾切除术”;探查在距回盲部40cm处小肠系膜可见散在肿大淋巴结数枚,对应的回肠肠腔可及肠内容物,质软,大小约4cm,充满管腔,考虑回肠占位,遂行肠管切开,可见肠黏膜沿肠管呈环形肿胀,鹅卵铺路石样,界限清楚,结合术前症状,考虑克罗恩病可能,遂行“病变肠管切除术+肠系膜淋巴结活检术”。

       术后病理:小肠肠壁黏膜、黏膜下层和肠系膜淋巴结内均可见大小不一的囊性扩张淋巴管,管壁衬以单层内皮细胞、管腔内充满淋巴液,CD31(+)、D2-40(+)、CD34(+)。病理诊断:小肠肠壁、肠系膜淋巴管瘤(Lymphangioma,LA)。

       术后予抗炎、补液等治疗,术后1周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讨论

       LA为淋巴系统少见疾病,一般认为与淋巴管先天发育畸形有关,炎症、外伤、寄生虫等也可引起淋巴管阻塞、淋巴液排出障碍及潴留、淋巴管扩张而形成淋巴管瘤,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成年人。瘤内的液体可为浆液性或乳糜性,其组织学特点为一层扁平上皮的内皮细胞层,囊壁内有交错的淋巴组织小淋巴间隙、平滑肌、泡沫细胞。

       L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儿童,成入少见,男女发病率相当。体内含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颈部和腋窝是好发部位,发病约占95%,腹部LA较少见,约占5%,其中以肠系膜LA居多,而小肠LA十分罕见,目前国内外有个案报道,多累及小肠系膜,不少是由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肠扭转、不明原因<!--IIYITAG:8:xiaohuadaochuxue-->消化道出血<!--IIYITAG:/8:xiaohuadaochuxue-->等疾病进行手术探查及行双气囊小肠镜而发现。小肠LA起病隐匿,常无任何临床表现,当<!--IIYITAG:8:zhongliu-->肿瘤<!--IIYITAG:/8:zhongliu-->增大对周围组织器官产生压迫,可导致肠腔梗阻、出血、扭转、破裂而出现相应症状,其中以肠梗阻最常见。易误诊为阑尾脓肿、克罗恩病、肠道恶性肿瘤等。一般术前诊断率较低,通常需要剖腹探查,通过术后病理得以确诊。

       本例患者术前、术中曾考虑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及克罗恩病可能。而术后病理却提示LA。该<!--IIYITAG:0:http://bingli.iiyi.com/-->病例<!--IIYITAG:/0:http://bingli.iiyi.com/-->给我们的启示:对于不明原因的肠梗阻病例,要考虑小肠LA可能。
腹部<!--IIYITAG:0:https://bbs.iiyi.com/forum-209-1.html-->超声<!--IIYITAG:/0:https://bbs.iiyi.com/forum-209-1.html-->及CT对小肠LA有一定诊断价值,典型的LA在B超下可表现为无定形囊状物,囊内可见分隔、蜂房样结构。本例术前彩超仅见右下腹低回声包块,边界不清,说明彩超对LA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可能与肠腔气体干扰、腹腔脓性积液及瘤体坏死出血等因素影响病灶的观察有关。

       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手术中应尽量一次性切除瘤体,同时切除部分肠段,结扎周围淋巴管道可防止LA的复发。除手术外,硬<!--IIYITAG:8:hualiao-->化疗<!--IIYITAG:/8:hualiao-->法如向瘤体内穿刺抽液及注射OK-432(人类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冷冻混合干燥剂)、博来霉素等纤维封闭剂也受到重视。封闭剂可使瘤壁内发生炎性粘连,淋巴管道闭塞进而防止复发。

       LA复发与病变部位、大小、手术是否完整切除有关。头颈部及腋窝淋巴管瘤复发较常见,而腹部淋巴管瘤复发少见。国内学者回顾性及随访研究发现,经手术切除小肠LA的患者预后都较好,无一例复发。中华内科杂志。

[groupid=472]普外科群[/groupid]
作者: 我是渭河一把刀    时间: 2014-4-19 17:53
感谢奉献。很受益!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