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中药煎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时尚xzf    时间: 2013-7-27 08:06
标题: 中药煎法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 。因此 ,保证汤剂煎煮的质量 ,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汤剂处方的调配、仅对处方中医生注明先煎、后下的个别药物予以单包 ,其它药味均调配在一起 ,共同进行煎煮 ,其煎法较普遍采用第一煎时间长、第二煎时间短的方法。
笔者认为 ,此煎药方法不能较好地保证煎药质量 ,当以何法更佳 略陈管见于后对汤荆处方的分析汤剂处方多为复 ,
其药物组成是非常复杂的 ,这是由于病情有时数病相兼 ,或表里同病 ,或虚实并见 ,或寒热错杂 ,必须选择不同性能的多种药物进行配伍 ,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为此往往在一张处方中 ,既有宜先煎、久煎的药物 ,又有宜后下或不需久煎的药物。以不同类型的传统成方为例 如辛温解表类方剂荆防败毒散 ,是治疗<!--HAODF:8:ganmao-->感冒<!--HAODF:/8:ganmao-->风寒较重而兼风邪的临床常用方。由荆芥、防风、获等、前胡、桔梗、羌活、独活 、柴胡、川芍、积壳、甘草、薄荷、生姜组成。方中除获等 ,甘草外 ,均为辛味药 ,煎煮时间大都宜短 ,而获等为多孔菌科寄生于松树根部的植物获菩的菌核 ,质地坚实 ,性味甘淡而平 ,则非久煎而不透。
又如补中益气汤 ,是一首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的著名方剂。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为补气药 ,是方剂的主要部分 ,均宜久煎。补气易于滞气 ,用陈皮理气以防滞 清阳因虚而下陷故用柴胡 ,升麻助参 ,芪以升举清阳 ,使下陷之气得以升提 ,并能轻轻疏散以达表。升提药与补气药同用是本方的配伍特点。但柴胡和陈皮主的要成分均含挥发油类物质 ,故煎煮时间不宜过长。再如增液承气汤 ,为攻补兼施 ,滋阴增液 ,泄热通便之剂。方中玄参、麦冬 ,生地滋补阴液 ,煎时宜长 大黄、芒硝清热泻下 ,而大黄的主要致泻成分为葱酿贰类 ,遇高热易挥发 ,却又不宜久煎 ,芒硝遇水易溶解 ,亦不需久煎。在实际临床中,处方因随症化裁 ,其配方远比以上方的例子复杂得多。
通过对以上成方剂的分析 ,不难看出 ,按以方剂的主要性质分类来确定煎煮时间长短和一煎时间长 ,二煎时间短的煎药方法 ,对方剂中某一部分药物来讲可能是适合的 ,而对复杂方剂中所有药物则是不妥当的。

谈汤剂煎法根据药物的性能和药用部分 ,药材对煎煮时间的要求 ,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药物煎煮时间不宜过长或不需过长 一类是宜久煎的药物。如以药用部分而言 ,花、叶、草等质地轻浮松疏的药物多不宜久煎或煎煮时间不需过长 矿物、贝壳、根茎类等质地坚实的药物则多需久煎。以药物的性能而论 ,解表 ,芳香类含挥发性物质及葱酿贰类等怕高热的药物 ,煎煮时间需短 ,据报道 ,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 ,沸后煎煮 分钟后挥发性成分约损失 ,煎煮 分钟后挥发性成分损失殆尽 安神、补益类等药物则多宜久煎。由于两类药物经常会出现在同一处方中,因此 ,认为汤剂的煎煮次数一般应以两煎为宜 第一煎加水应少 应用武火煎煮时间宜短 ,一般控制在沸后 一分钟以内,第二煎加水量要多 ,应用文火 ,煎煮时间宜长 ,一般控制在沸后 一分钟左右 ,其加水量和煎煮时间的具体掌握 ,可根据处方剂量的大小及处方组成以那一类药物为主 ,而灵活处置 ,如处方剂量大而药物组成又以宜久煎的药物为主 ,加水量可适当多些 ,煎煮时间可长些 ,反之则可适当减少加水量和煎煮时间。两煎煎出的药液总量以 而 为宜 成人量 。
上述煎药方法 ,是依据处方药味组成的复杂性和又有一定的规律性而提出的因为第一煎加水少、用武火、煎煮时间短 ,可保证处方中不宜久煎药物的有效成分少受损失 若第一煎时间长 ,不宜久煎药物的有效成分则失而不可复得。
第二煎加水多、用文火、煎煮时间长 ,则可保证处方中宜久煎药物的有效成分能较充分的提出 ,虽第一煎得之少 ,
第二煎则可补之。
笔者认为 ,在当前大多数医疗单位的中药处方调配工作中,对先煎、后下药物尚做不到完全单包的情况下 ,此煎药方法 ,对大多数汤剂处方都是较为适合的 ,且操作简便 ,容易掌握 ,能较好地保证煎药质量。此外 ,对药物煎煮前浸、
包煎、冲服、佯化等药物的处理 ,在配方和煎药工作中较易做到 ,仍应按传统的经验方法去做。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