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舌质红、无苔,能否用黄芪? [打印本页]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0 16:34
标题: 舌质红、无苔,能否用黄芪?
家父于上月30凌晨突发脑梗塞住院,检查梗塞面积达1/3,但与症状不符,就是梗塞重,症状轻。
左侧肢体不遂,言语不甚清,大便无知觉,小便为迟知(说尿时已经尿出部分),脉浮、弦、滑,稍数,左小于右,不任重按,舌红无苔且干,近日舌根、中部已微现薄苔。
说明一下,有糖尿病,控制不理想,陈旧性心梗,血压正常偏低,住院时输胰岛素、口服二甲双胍,肠溶阿司匹林,普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心脏方面表现不明显,刻下主要是肢体不遂,住院两周后病情稳定出院,在家恢复肢体功能,本想用大剂黄芪,虑其阴分不足,也是亲人得病,思想不能清静,故求助于诸君。
作者: 六合天空    时间: 2012-2-20 16:51
用,放心用,
作者: yml120    时间: 2012-2-20 17:28
有故无损也无损  有气虚即用  全面照顾
作者: zza378756500    时间: 2012-2-20 20:47
拙见:
    在育阴熄风的基础上,可以使用,但是不可大量,过量可导致拘挛。
作者: 锦纹    时间: 2012-2-20 21:50
黄芪适量额觉得老哥可以使用  同时配合养阴药(不单纯是熟地那些   还可以是白芍  甘草组合  化阴,  仿黄芪建中汤组合)      佐治使用一个可以
作者: shuiwho    时间: 2012-2-21 03:23
脉不任重按,黄芪可用,然阴血不足显然,黄芪不必骤用大量,俟阴血渐复再加量。脉浮弦,外风引动内风。二便失调不忘肾。个见下手先用东垣圣愈汤加荆防类疏风透邪、藤类通络、苓菖类祛痰开窍。供参考。
作者: 沉默的法师    时间: 2012-2-21 06:25
能用,仿张锡纯,加知母,花粉类。要少加点大黄,清下胃肠。见过这类患者,中风后,燥屎留肠间,久不能下,郁而化火,通便后,全身症状见轻。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1 08:38
能用,仿张锡纯,加知母,花粉类。要少加点大黄,清下胃肠。见过这类患者,中风后,燥屎留肠间,久不能下, ...
沉默的法师 发表于 2012-2-21 06:25

谢谢法师。
老人大便不秘,只是解下前没有知觉,顶多言说:我放了一个屁,其实就已经大便了!但不稀,属正常便质。小便黄,可能与饮水不足有关,他忌讳累赘别人,包括亲人,所以尽量不喝水。
饮食方面我加以控制,因为住院期间,第一周就开始能吃了,而且饭量不小,故血糖达12(午饭前),医生说主食控制,并加服一片双胍(原来一片),后血糖控制在空腹7~8。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1 08:51
脉不任重按,黄芪可用,然阴血不足显然,黄芪不必骤用大量,俟阴血渐复再加量。脉浮弦,外风引动内风。二便 ...
shuiwho 发表于 2012-2-21 03:23

我总觉得长期应用扩血管药物,其实对脉搏是有影响的,不能真实反应脉象之宽窄、至数、及力度,故只做参考。再加上本人脉技不长,常常必须配合其他三诊才能判断。
说起外风引动内风,脑梗前一日曾有轻微外感,见我下帖。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1 08:59
附我治疗的全部过程:
2012-1-17日(身在异地,电话处方)
外感2、3天。具体症状忘记了!
生蒲黄10 姜黄10 桃仁10 琥珀10 郁金10  炒白术6 赤芍6  炒枳实6 泽泻6 石菖蒲10 豨莶草50  黄芪50
黄连9 苍术20 水煎服。服2付。


舌边尖红舌苔厚,气短胸闷。

忍冬藤100 甘草10 水煎服。

2012-1-19日
咳嗽减轻、饮食略增,可以稍微坐起一会儿。
原方2剂。可以中间输液了,大约消炎类、黄芪、生脉。
2012-1-26日
胸口憋闷,有痰附着,咳出立时觉舒,面色略暗,唇紫,舌质红绛,苔散落、白如剩米饭。脉洪带滑,略数。
生地30 麦冬15 白芍15
桔梗10 杏仁10 枳壳10
陈皮6  半夏10 川贝10
杷叶(缺货)15 紫苑20 甘草6
白前(缺货,前胡代)9 茯苓15 党参50
2012-1-28日
神疲嗜睡,便稀日解,咳嗽、吐痰,舌干少苔,质紫,脉右滑左弦,尺弱,近駃。
红参6 麦冬10 茯苓20
石菖蒲10 远志5  桂枝3
附子3  泽泻20  薏苡仁30
葛根30 瓜蒌10 薤白6
桔梗6 杏仁10 陈皮6
甘草3 枳实6 川芎6 水煎服。(未服)
上午受风寒,下午开始喷嚏、清涕,微恶风寒,脉舌未具
暂拟散寒解表,兼益气血
麻黄9 桂枝12 杏仁10
甘草8 白芍20 陈皮10
细辛5 熟地15 附片5 生姜12为引,一帖,水煎服。
2012-1-29日
昨夜服上方得汗,风寒渐解,咳嗽吐痰也少,今晨饭后,大便一次,稀,解不急。神疲乏力,舌紫乏津,苔少,左边、舌尖无苔,右边黄苔,尖有裂纹。
党参50 黄芪50 葛根30
陈皮10 郁金10 牡蛎30
五味子5 麦冬15 半夏10
黄芩9    黄连3   甘草9 水煎服。
上方煎得,只服一次(约头煎的1/3),30日凌晨即突发中风!赶5点钟即送至市中心医院。
2012-2-8日
18点,脉左浮洪,右沉兼弦,数,面黄唇紫,舌干紫绛,无苔,纳可,便顺(有时便后才说)。
住院10天了,左侧肢体渐渐恢复,无力,喉中有痰,时而咳,不易咳出。睡眠多。20点接大便一次。
2012-2-19日:
17日出院,一直没大解,昨晚睡眠很少,今天用稀莶通瘀煎加生地50 夜交藤50 甘草10。
2012-2-21日
20晚睡眠很好。昨晚睡眠也不错。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1 09:09
读医道自然的中医实践录,即对通瘀煎产生兴趣,随进行实践之。
因为我父亲曾经患腰突,第二次复发就用冰台兄的黄芪黑豆煎方5付获效,故对于***里发表异法珍方即进行试用,且不避亲。
此次,仍有心对通瘀煎方进行化裁,将肢体恢复问题解决,考虑到古今治此病,每用大剂黄芪得效,但我父亲体质有阴虚、血瘀、气虚(流涎、大便失禁、患侧肢体无力、言语声低、脉重按无力等),是用参好?还是用芪?
作者: 光距    时间: 2012-2-21 11:41
我看还是用人参好,黄芪有引动风阳之嫌
作者: magel120    时间: 2012-2-21 12:07
我觉得参芪都能用,老人一般都发虚,参芪能调补身体而扶正,可以加些轻清化热的银花之类的和育阴的,防止补之过燥热
作者: peigaishe    时间: 2012-2-21 16: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万里云天    时间: 2012-2-21 21:13
补阳还五汤用黄芪60以上,加牛膝15  寄生30  豨莶草15
作者: wzaay    时间: 2012-2-21 21:48
本帖最后由 wzaay 于 2012-2-22 14:44 编辑

{:1_166:}
作者: wonghaishui    时间: 2012-2-22 03:48
下焦不足,夹肝风和痰;
作者: wonghaishui    时间: 2012-2-22 03:49
下焦不足,夹肝风和痰;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2 10:38
还有一些症状:手脚发凉(不是冰凉),呃逆,不管饭前饭后,喜欢把暖宝放在胸口,说舒服。
作者: 光距    时间: 2012-2-22 11:49
又看了一遍,总觉得目前参芪都不太合适,手脚凉应该是阳郁为主,治疗应从通阳通络考虑
作者: 夜深知医趣    时间: 2012-2-22 11:58
我说说自己的偏见,
1.感觉老师开始治疗外感不积极,病人这么多种的基础病,外感是危险的,应该积极治疗。
2.病人阴虚体质明显,外感后附上厚苔,之后迅速剥落变成红绛,可见一斑,治疗外感应该顾护真阴,治疗外感的药又似乎太过。又化燥之嫌,对于疾病不利。
3.中风当日虽然及时纠正,但是以气药为主,加用葛根,据说葛根重竭胃阴,和柴胡劫肝阴可类同,虽然众说纷纭,但是不敢擅用。
4.老人高龄,风雨飘摇,阴阳摇曳,气血虚衰,我觉得治疗上应该以重视阴虚为本,注意气分、阳分以及中风痰症方面。
一己之见,胡乱说说,老师不要介意啊。
作者: mal-002    时间: 2012-2-22 12:08
jinsir ,提点个人观点,
脑梗和血液流动性差,血粘度,血小板量都有关系,已经发生了,在用药上,还是加些虫药为宜,比如水蛭,地龙土鳖,如果还在吊瓶,类似的,如蝮蛇抗拴酶类有溶栓作用的注射液点滴下
作者: 随缘度化    时间: 2012-2-22 12:38
燮理阴阳 平衡为尚 气虚即非主要矛盾 又见阴虚之侯 大剂黄芪用之当慎  脑卒中后肢体不遂 闭阻忽郁乃主要症结 浅见当以千金大续命化裁为妥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2 13:44
又看了一遍,总觉得目前参芪都不太合适,手脚凉应该是阳郁为主,治疗应从通阳通络考虑
光距 发表于 2012-2-22 11:49



    言之有理,我觉得虽有阳气不足,但不明显,手脚虽有时凉,在被窝暖一暖,就得温。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2 13:51
本帖最后由 jinsir 于 2012-2-22 13:52 编辑
我说说自己的偏见,
1.感觉老师开始治疗外感不积极,病人这么多种的基础病,外感是危险的,应该积极治疗。 ...
夜深知医趣 发表于 2012-2-22 11:58



    我觉得外感稍愈后处方也不妥,艺不精准,怪不得别人!
心理也存其他想法,认为是心脏不好,疑惑是血栓脱落(见网上西医论及脑血栓的发病有、外感、心脏、风湿、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肺动脉高压,血栓直入颅脑)进入大脑所致,与是否服药无直接关系,也是自我安慰的一种想法,惭愧。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2 16:16
综合各方及父亲体质综合考虑,拟如下方:
杜仲15 寄生15 羊藿15
生地60 桂枝6   独活6
川芎6   当归6   赤芍6
山药25 白术6   红参6
黄芪20 夜交藤30
头三味补肝肾,圣愈汤益气血,桂枝走上,独活走下,参、术、山药健脾,夜交藤养血安神通络。
作者: 夜深知医趣    时间: 2012-2-22 17:50
本帖最后由 夜深知医趣 于 2012-2-22 17:56 编辑

按我个人的想法,老师目前的处方是对路的,从中风后用的处方后的病人表现似乎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
另外需考虑现在病人是否还有外感以及使用西药。
我外婆原来也是类似的情况,阴虚中风,后面肺部感染似乎又有二次中风,西医治疗后渐渐不治,回来后氧气维持,弥留之际,用大剂四逆汤加减,但家人不同意加用洋参,最终也无法挽留。
之后的日子里我反复考虑,高龄老人正是灯枯油尽的状态,既要顾护剩下的一点真阴,又要重视尚存的一豆火苗。
阴阳之事,凡人所不及。而虚实之间也必须有所思量。
中风、心梗等都兼有痰、瘀之患,
另外肺部感染也不能忽视,正邪在此处交锋,
如果说中风等是广义上的痰症,那么肺部的感染就是真正的痰症了,必须同步处理。
兼有外感的也要一并处理。
至于气机的方面,似乎不要特别去考虑,只要不要往相反的方向使劲就可以了。
用药方面,我的想法是在兼顾阴虚体质下,再加用补阳还五汤、祛痰化痰、三子养亲、虫药舒喘兼通络,有外感加一两味发散药。
纯粹个人看法,希望各位老师拍砖批评。
作者: Honxin    时间: 2012-2-22 17:56
回复 26# jinsir

先捎声问候。
后学一些浅见:性寒且滞的生地60克,于中风老年病患合适吗?伐正之药要慎用,通X煎更要慎用。
23#爱友提到的大续命汤,小续命汤,可参考。急症过后,要从长计,不要轻易急攻。
扶正为要,慎用攻伐。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2 19:29
本帖最后由 jinsir 于 2012-2-22 19:31 编辑
按我个人的想法,老师目前的处方是对路的,从中风后用的处方后的病人表现似乎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
另外需 ...
夜深知医趣 发表于 2012-2-22 17:50



    很感谢你的坦言。
我父亲患糖尿病约10年余,长年坚持乡村行医之规矩,凡有叫者必亲临家中诊治,农村有农村的习俗,那怕打一针安痛定,也不愿意到诊所来,电话呼之:XXX发烧,打一针吧,就***。练就行走村中家家户户,近年来年事已高,所有出诊之事由我三弟代劳。所以体质上属于气阴两虚,嗜烟,禁酒已数十年。
家尚有老母,今年百岁整,侍候床前,年前患外感,加之侍候母亲劳累,才躺下;平时只在急行时才觉心前区憋闷,含消心痛片立即缓解。
刚发现糖尿病时,舌苔是厚不甚黄,质紫暗,曾用益气化瘀、燥湿清热剂治其糖尿病,因不能坚持服中药,平时饮食控制不良,降糖药时而忘服,所以血糖控制不好。伴发心脏病及此次中风,也由血糖长期不稳有关。
中风之后,虽有咳嗽,不甚,偶尔咳几声,痰也少,无喘及胸闷,就是呼吸及心系症状基本未现,主要是梗塞引起的症状:肢体无力,指、趾活动尚可,语言也算清,但感觉乏底气。
这几天锻炼行走,累有进步,未服中药。
出此帖是想加快恢复进度,故商治于各位贤达。
由于思想不清静,叙述前后不连,想起就说,让各位看着费心了!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2 19:51
回复  jinsir

先捎声问候。
后学一些浅见:性寒且滞的生地60克,于中风老年病患合适吗?伐正之药要慎用 ...
Honxin 发表于 2012-2-22 17:56



    用生地二两之意是这样的:
诸药皆燥,阴虚气弱、血瘀脑络、肝肾不足,不可不顾,故重用生地滋阴润燥,本经又谓治血痹,搜了网上的一些资料,地黄必须重用,少则30,多则180!加之年前用通瘀煎时用过地黄50克,体渐康复,故此次用了60。
作者: Honxin    时间: 2012-2-22 23:30
回复 30# jinsir


   个人以为:生地黄润阴制他药之燥无错,但是,中风患者救治后最害怕也最难缠的是"痰",生地黄此处似不宜。
况且血凝不只"燥"一端,寒也可让血凝,除非确能断定血燥,不然还请慎用。其实道理类似楼上爱友慎用大剂量黄芪。
作者: Honxin    时间: 2012-2-24 17:47
无意中扮演了终结者。如果碍眼,自愿收回,不碍爱友交流。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5 08:48
无意中扮演了终结者。如果碍眼,自愿收回,不碍爱友交流。
Honxin 发表于 2012-2-24 17:47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你能关注本帖,我当感谢不尽,兄弟何出此言?
今日汇报病情:
昨日午饭吃的也急,且有瘦肉3、50克,突然吐出,疑为心脏病突发,惊的俺一向冷汗,后观察数分钟,未见疑云,方定。
昨天从走路姿势看来,些许进步,不咋歪了,而且只许一人搀扶即可,舌面似生薄苔,或许滋阴有效了?
今日想再改动一下方子,黄芪再加至40克,余则不变,晋希不出变故。
另,后半夜不眠,但白天不起床之前,多眠睡,估计也是睡够了不瞌睡之故。
作者: JCYS2008    时间: 2012-2-25 09:30
本帖最后由 JCYS2008 于 2012-2-25 09:43 编辑

请结合西药输液,血压正常偏低酌情加低分子右旋糖酐   血塞通  进口脑蛋白水解物    参麦针(黄芪)针  等等 当然注意治疗感染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5 12:57
请结合西药输液,血压正常偏低酌情加低分子右旋糖酐   血塞通  进口脑蛋白水解物    参麦针(黄芪)针  等等 ...
JCYS2008 发表于 2012-2-25 09:30

1.30日入院,2.17日出院就没有再输液。
目前在家中恢复,仍口服降糖、降脂、扩管、抑聚药物,外加中药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益气通络。
谢谢版主关注。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5 12:59
今日中药处方:
在原方基础上减生地之半,加陈皮3、砂仁3、杷叶6(有呃忒)、黄芪加倍。
作者: 邯郸居士    时间: 2012-2-25 16:37
脾瘅转为消渴,继又罹患中风。年既长,疾既久,当梳理病源,知因何逆,随证治之。
脾瘅之疾,中州运化不力,痰湿夹淤,是一因也;经络气血阻滞,是一因也;阴气虚衰,是一因也。
中风之作,所因同前。本实表虚,侯氏黑散加味
菊花15 白术15 细辛6 茯苓30 牡蛎30 防风15 桔梗9 人参18 矾石3研末装胶囊分服 黄芩30 当归30 生姜15 川芎30 桂枝30 水蛭9另研末装胶囊分服 葛根30 牛蒡子9   水煎服 7贴
作者: 仓公    时间: 2012-2-25 17:22
要看整体配伍,黄芪可用,要用活血化瘀行经通络的同时用效果更佳。
作者: 夜深知医趣    时间: 2012-2-25 22:14
本帖最后由 夜深知医趣 于 2012-2-25 23:08 编辑
脾瘅转为消渴,继又罹患中风。年既长,疾既久,当梳理病源,知因何逆,随证治之。
脾瘅之疾,中州运化不力 ...
邯郸居士 发表于 2012-2-25 16:37


感觉用侯氏黑散治疗中风,是剑走偏锋,用药凡常却贴合,但是对于具体的人必须加减。
另外对于为何把侯氏黑散分为两种胶囊来服用,一时想不通有何道理?
最后对于后面的汤药用葛根,也不大能理解,

感觉前面用了侯氏黑散,后面的汤药则应该针对体质来配药,以气阴两虚和通络为主。

个人所识有限,还不能理解高义,希望大家解惑下。
==============================
对于侯氏黑散和大、小续命散,感觉很相似,
大小续命散得到火神派的欣赏,有专门文章讨论之,
而侯氏黑散也注重风寒气血各个方面的虚实变化,
但是从小续命散的加减,就可以发现似乎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患者情况再进行加减。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6 09:39
脾瘅转为消渴,继又罹患中风。年既长,疾既久,当梳理病源,知因何逆,随证治之。
脾瘅之疾,中州运化不力 ...
邯郸居士 发表于 2012-2-25 16:37



    谢谢老乡关注本帖。
我对伤寒、金匮不很懂,对于中风、历节篇之论述也艰涩难咽,我父亲的体质,早先似有脾虚湿滞之像,在确定糖尿病之初曾开过中药,苔腻,后来用了大剂参芪、黄连等……
对于此次发病,完全没有湿邪之迹,体瘦、舌红、口干等,故除想到益气一端,未注重燥湿、渗湿、化湿。
对于口服药物,有西药,出院时西医交代:要研碎,怕误入气管,故至今仍不敢囫囵喝,用胶囊也心存余悸。
现在头脑乱,怪平时学习浮浅,临症无主见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6 09:56
要看整体配伍,黄芪可用,要用活血化瘀行经通络的同时用效果更佳。
仓公 发表于 2012-2-25 17:22


谢谢仓公,黄芪已经在用了!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2-28 21:17
已经4天未大解了!无痛苦,有呃忒,行步略有长进,只需搀其一手即可。
舌红、无苔,不渴、口干、流涎(患侧),随只滋阴通便、调胃。
生地60 白芍30 甘草10 丁香5(缺货,改用半夏15)、炒莱菔子15 煎得,两煎一次服下,约4、5小时即便,不干不稀,便量超过平时。
作者: xxylxr    时间: 2012-3-2 11:45
回复 1# jinsir


   根据你的描述,老人家当为<!--HAODF:8:yinxu-->阴虚<!--HAODF:/8:yinxu-->有热,“脉浮弦滑,略数,重按无力”当为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舌红无苔为阴虚,黄芪能补气升阳,不宜多用,或不用,可用参代之,黄芪能助热,故张锡纯每用知母监之,呵呵,一己之见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3-3 09:32
回复  jinsir


   根据你的描述,老人家当为<!--HAODF:8:yinxu-->阴虚<!--HAODF:/8:yinxu-->有热,“脉浮弦滑,略数,重按无力”当为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舌红无苔为阴虚,黄芪能补气升阳,不宜多用,或不用,可用参代之,黄芪能助热,故张锡纯每用 ...
xxylxr 发表于 2012-3-2 11:45

谢谢您的关注。
老人已送回农村老家了,况且不愿意再服中药,嫌苦,不愿意锻炼,嫌累,真是难办!
作者: Honxin    时间: 2012-3-3 09:49
回复 44# jinsir

未知近况?
作者: wddljxs    时间: 2012-3-3 10:47
本帖最后由 wddljxs 于 2012-3-3 10:49 编辑
家父于上月30凌晨突发<!--HAODF:8:naoxueshuan-->脑梗塞<!--HAODF:/8:naoxueshuan-->住院,检查梗塞面积达1/3,但与症状不符,就是梗塞重,症状轻。
左侧肢体不遂,言语不甚清,大便无知觉,小便为迟知(说尿时已经尿出部分),脉浮、弦、滑,稍数,左小于右,不任重按,舌 ...
jinsir 发表于 2012-2-20 16:34



    黄芪可以用,配合石斛(量略大)、西洋参,三七等。不愿意服中药,知柏地黄丸可否?
作者: 凤凰雄鹰    时间: 2012-3-3 12:04
比较同意5楼的意见。另据文献报道,黄芪对于<!--HAODF:8:tangniaobing-->糖尿病<!--HAODF:/8:tangniaobing-->也有治疗作用。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3-3 17:16
回复  jinsir

未知近况?
Honxin 发表于 2012-3-3 09:49



    近来还好,今日回了趟老家,看望父亲,饮食、睡眠、行动还算可以吧,只是老人心理有些问题(家母在父亲住院期间去世,未曾见上一面),终归要度过的,需要时间。
现在就是加强锻炼,多多行走、运动才能逐渐恢复,因不配伍吃药,所以中药也停了。
谢谢关心!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3-3 17:18
回复 46# wddljxs


    现在中药停服,主要是不配伍,心理有障碍。
谢谢关心!
作者: wddljxs    时间: 2012-3-3 19:45
近来还好,今日回了趟老家,看望父亲,饮食、睡眠、行动还算可以吧,只是老人心理有些问题(家母在父亲住院期间去世,未曾见上一面),终归要度过的,需要时间。
现在就是加强锻炼,多多行走、运动才能逐 ...
jinsir 发表于 2012-3-3 17:16



    楼主节哀顺变啊
作者: 合家欢乐    时间: 2012-3-4 14:30
中风,舌红绛无苔,阴已大伤。水不足,木气无根,极易动风。黄芪当慎用。不仅黄芪,一切搜剔的药都应慎用。现在既然病人不配合,看来我来晚了。不过金老师的事情,还是要提点意见,我的意见考虑以龟板为主滋阴试试。
作者: jinsir    时间: 2012-3-5 08:07
中风,舌红绛无苔,阴已大伤。水不足,木气无根,极易动风。黄芪当慎用。不仅黄芪,一切搜剔的药都应慎用。现在既然病人不配合,看来我来晚了。不过金老师的事情,还是要提点意见,我的意见考虑以龟板为主滋阴试试。
合家欢乐 发表于 2012-3-4 14:30



    合家欢乐仁兄好,能来不晚,谢谢你的关注。
你的意见我会在以后加以留意的。
作者: stone337    时间: 2012-3-5 11:06
仔细学习一下,各位老师理法精妙啊,望老人早日恢复
作者: 东北    时间: 2012-3-5 14:32
医道老师的通淤煎我看还是可以在用的,对病人的精神状况也可改善。
作者: yangwufang    时间: 2012-3-8 09:00
外感之时应该使用金水六君煎,舌干红时还是用玄参代替生地之母的好,因后两者伤肾气
作者: 逸飛    时间: 2012-3-16 09:36
看了大家的回复,后面的处方比较好,如某公所言,用点虫类药,我个人觉得,加点柴葛根、桑枝之类或许有助于通络,黄芪可用,但效果可能不尽人意,仅供参考。
作者: 荷叶饭123    时间: 2015-1-18 20:09
是否考虑用:补阳还五汤
作者: czm_0000    时间: 2015-1-23 18:38
jinsir 发表于 2012-2-22 13:44
言之有理,我觉得虽有阳气不足,但不明显,手脚虽有时凉,在被窝暖一暖,就得温。

阳郁,不是胸腹皮热,而四肢冷吗?胸部喜温,说明里面不热?

作者: j191420447    时间: 2015-1-23 19:56
本帖最后由 j191420447 于 2015-1-23 19:59 编辑

川芎配三棱(化瘀)25克/6克      冰片石菖蒲(开窍)7克   僵蚕15克  南星9克       磁石5克  琥珀10克   柏子仁  酸枣仁   茯神(安神利尿利便)   白勺或当归  柴胡   白芷  葛根(引经)   熟地     丹参15克  桂枝6克     
也可适量加麻黄   

用人参、大枣、桂圆,冲水喝就可以。不用黄芪。

作者: 西北老野狼    时间: 2022-10-16 21:36
老人的中风跟你的胡乱用药有直接关系,单味药都没有搞清楚,就开始胡乱组方,胆子太大了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