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再谈治疗萎症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大阿哥    时间: 2011-1-24 08:47
标题: 再谈治疗萎症

经云“萎症独取阳明”

可在临床中我们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这是什么道理呢?

是古人欺骗了我们?还是我们自己没真正理解?

理论与临床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我的看法是:治萎症原则上是应该要取阳明,但仅仅靠独取阳明就不行。

换句话说,我认为古人说话只说了半句,可能是有意(或无意)少说(或漏说)了下半句。其实你若好好多读几遍《内经》,你就会惊讶地发现,那没写出来的下半句就在《内经》里,但不是在同一篇**里,这样的例子在整个《内经》里比比皆是。

举一个例子:有经验的针灸师在接受治疗偏瘫病人时,往往会先在患侧的隐白穴扎一针或用姆指掐一下,看其反应便明白该怎么治及大概的愈后情况,那为什么要在患侧?为何是脾经上?又为何是在隐白穴?

治疗萎症,除了阳明经外,你千万别忘了太阴经呀!!!当然里面还有一个穴位组合的问题。   


作者: dwh839110    时间: 2011-1-24 09:41
标题: 再谈治疗萎症
恩`  有点意思`    我认为 有点道理。   肾经我感觉也很重要
作者: 抱书轩主    时间: 2011-1-24 09:46
标题: 再谈治疗萎症
不一定是内经没说清楚,很可能是错笺的问题,最近读黄元御的书就觉得理解了一些新东西
作者: 大大阿哥    时间: 2011-1-24 10:11
标题: 再谈治疗萎症
回复 3# 抱书轩主
谢谢!等有空时,我把自己对内经里所说的针法理解和体会完整地献给大家。

可以讲内经第一篇里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八个字在内经针法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作者: 抱书轩主    时间: 2011-1-24 11:35
标题: 再谈治疗萎症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只是通行本的第一篇,新校正云【平人气象论】按全元起在第一篇。
作者: 神奇平衡力    时间: 2011-1-24 19:52
标题: 再谈治疗萎症
当于无字处求之,我看很多老中医的书,最常说的就是这句话,所以,不是古人没有说全,而是我们理解的太浅
作者: djl19881128    时间: 2011-1-24 20:54
标题: 再谈治疗萎症
理论缘于实践,实践是真理。
作者: 大大阿哥    时间: 2011-1-24 22:05
标题: 再谈治疗萎症
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我的意思是很多东西在内经里其实都说得很全,但我们要完整地理解。
我愿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临床的体会。
作者: 刘杨和    时间: 2011-1-24 23:03
标题: 再谈治疗萎症
“治痿独取阳明”的“独”字应理解为——重视,注重;“阳明”也应扩展理解为脾胃,及重视脾胃后天之本之意。我在临床中还多加上肝肾经的穴位。——个人见识少,贻笑大方了。
作者: 大大阿哥    时间: 2011-1-24 23:16
标题: 再谈治疗萎症
回复 9# 刘杨和
你说得很好!我在后面也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我的一些临床经验.
作者: mydy    时间: 2011-1-25 00:12
标题: 再谈治疗萎症
发展不是照抄!呵呵!
作者: 兰花花orchidee    时间: 2011-1-25 05:33
标题: 再谈治疗萎症
个人理解萎症当取脾经吧?脾主肌肉.
作者: 大大阿哥    时间: 2011-1-25 06:06
标题: 再谈治疗萎症
回复 12# 兰花花orchidee

你说得很好!我会一一把其道理给大家道明.
作者: 小鱼FISHER    时间: 2014-11-15 19:45
为什么  我看到治疗萎症   不是老师  你说的 独取阳明呢  还是根据 心肝脾肺肾 五脏来辩证
作者: qianniannanyao    时间: 2014-11-15 20:15
望老师门多有些这样的经验学习。

作者: 仲景传人    时间: 2014-11-19 15:46
我不是推拿医生。但好像内经里还有什么什么肺叶热焦也能致痿的记载??
作者: 不会游泳的鱼YHX    时间: 2014-11-19 19:56
有点道理,脾经穴位也用扎吗
作者: 学习新针灸    时间: 2016-5-27 17:00
希望尽快和大大阿哥老师学习。
作者: jingtu    时间: 2016-12-19 12:43

作者: wsr1314    时间: 2016-12-19 16:36
理论缘于实践,实践是真理。
作者: 经络自然养生    时间: 2017-6-7 10:37
独取阳明,只是给我们指明一个方向,具体到每个病人情况,还需要去辨证。
作者: zhuyantao297    时间: 2017-6-7 13:37
理论指导实践,不能学傻了,认识活的,学成医匠,只能说太傻,不适合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