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伤寒论中的阴阳观 [打印本页]

作者: 霜寒    时间: 2011-1-16 09:26
标题: 伤寒论中的阴阳观
本帖最后由 霜寒 于 2011-1-16 12:49 编辑

伤寒论中的阴阳论   
                                            伤寒论中的阴阳是他的本意还是后人所加?伤寒论是病案还是理论?         
        仲景对自己历尽艰辛而成之书,有着明确的总体自我评价。即从临床治疗学而论,“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从临床思维和方法学而论,“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故凡钻研《伤寒论》者,均必究其两大内容:一是实践;二为隐于其后却又贯穿始终的临证思维。两者互成一体,只研究前者,认为伤寒论没有理论,只有症状与方是大错特错,张仲景示人的是法,切不可局限于有限的方证。此仲景成书之望,亦万世研学之求也。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
        请大家发表评论:伤寒论中的阴阳观、表里观、虚实观、三焦观、脏腑观、寒热观。
作者: 霜寒    时间: 2011-1-17 13:05
伤寒论中以三阴三阳统领全局,但是在局部在内又复分阴阳,比如:阳明病大家熟知的是里实热证,但是要考虑到里寒证:“阳明病,胃中冷,水谷不别故“大便初硬后溏”“不能食”太阳病既有伤寒又有中风,太阴既有虚寒证又有脾家实,腐秽当去的爆烦下利证,少阴病既有寒化又有热化等等。
作者: 霜寒    时间: 2011-1-17 13:10
仲景曰。阳明病。潮热。大便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必大便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阳明病。下之。心中懊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之。宜大承气汤。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阳明病。若 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然汗出。此欲作痼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症。
作者: 霜寒    时间: 2011-1-17 13:12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作者: 霜寒    时间: 2011-1-17 13:20
伤寒六经传变规律取决于人体的功能态,而非外因抑或其他。不同的外因可以均导致一个病证,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而同一个外因却可以导致不同的证,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等等所以说证是中西医结合的焦点。
作者: 冯文全    时间: 2011-1-17 22:31
得病的趋势是永恒的,健康的状态时暂时的、相对的。
作者: 霜寒    时间: 2011-1-18 13:37
说的好,健康的三个层次,第一个文化层次上来说完全健康的人是没有的。
作者: 冯文全    时间: 2011-1-19 23:12
呵呵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