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打印本页]

作者: freegone    时间: 2008-7-4 09:27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因为妻子生病,我下决心自学中医,现在已经半年了。到目前为止,我自己开了3次中药,分别是给我的父亲、儿子、妻子。

我父亲73岁,前年得了结核性心包炎并发胸膜炎,胸腔重度积水,病危多次。经心包切除术,并1年多的抗结核治疗,终于治愈。中间坎坷反复,不忍卒述。父亲病后身体大不如前,经常口腔溃疡,犯了刚好,好了就犯。每次到医院诊断,总是一些感冒胶囊、牛黄上清片、先锋之类。1个月前,我给父亲开方如下:

黄芪30、党参15、白及15、白术10、当归10、黄芩10、陈皮9、升麻6、蒲公英30、肉桂3、干姜10、甘草3

现已服药20多帖,昨天打电话回老家,父亲说近一个月来,几乎没有犯过,中间有一次口腔刚有点感觉,马上就下去了。我让父亲接着服药30帖,不知道是否妥当?

我妻子去年11月开始,关节疼、眼红、浑身无力。经301医院、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为干燥综合症,建议用激素治疗。我深知长期服用激素的后果,坚决没有同意,决定用中医治疗。看了2个中医,效果不好,病情加重,后经别人介绍,现在这个医生效果不错,现在已经服药50帖了,基本控制了病情,关节疼、眼红的症状没有了。可是服药以后腹痛、腹泻,一天5、6次水样便,医生加了炒白术、山药也没有控制住。前天我自己加入了20克茯苓,当晚就控制住了,这2天一直很好,肚子也不疼。

以上是2次有效的情况,还有1次是给我儿子用药,感觉没有丝毫效果,我儿子哮喘、鼻炎,前2天我发过帖子求药,有热心爱友给了几个方子,我很感谢。我自己的方子如下:

黄芪12,党参10,白术10,茯苓6,甘草6,麦冬10,苏子10,浙贝6,桔梗6,防风6,陈皮6,苍耳子6,辛夷花5,白芷6,升麻3,桂枝10,肉苁蓉10

上药连续服了7付,可是症状没有丝毫改善,我就没敢再让儿子服,有哪位高人能给审一下方子,看看哪里出了问题?

以上就是我的半年中医之路,其中有甜有苦,感受颇深。我把这些写下来,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最可贵的,就是健康,你自己的健康,你所爱的人的健康,以及所有人的健康,不要等它失去以后,才觉得健康的宝贵。
作者: 光距    时间: 2008-7-4 09:32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自学半年就能这样,很不错啊
作者: 广阔天空    时间: 2008-7-4 09:45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lol: 强啊!
再过半年,就没问题了。
作者: freegone    时间: 2008-7-4 10:58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谢谢鼓励,再往下走,可能就难了,因为没有老师指点,完全是自己看书,深入起来很难。
作者: 葫芦济世    时间: 2008-7-4 15:35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厉害呀,我学了业余学了7年,还是感觉不精,大家一起努力:handshake :handshake
作者: freegone    时间: 2008-7-4 16:51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其实我现在最想学的是脉诊,可惜没有师傅,自学是不可能的。再说,有时工作也很忙,拿不出大块的时间。
作者: 甘遂    时间: 2008-7-4 22:01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四诊和参,用药才能有效。
作者: freegone    时间: 2008-7-5 11:20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是呀,中医最难的就是辨证。我想,能不能搞一个标准化的辨证方法呢?比如把所有的症状归纳出来,恶寒、头疼、流汗、腹泻、肢冷、口渴、脉浮,等等,符合哪些症状的就是阳虚,哪些症状就是血淤,哪些症状就是气滞,哪些症状就是上实下虚,诸如此类。这样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

总的感觉就是中医标准化不足,随意性太强,同一个病人,十个医生开出十个方子来,而且谁都可以说自己的方子最好,没有一定的标准,最后只能用疗效来检验,可是,病人总不能一隔一个试过去吧?

我是学计算机网络的,这行业是最讲究标准的,所有的协议都是国际标准,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大家十多年前恐怕还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先是可以拨号上网了,接着是ISDN,然后是ADSL,现在是千兆以太网接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绝不过分,很难设想,如果网络没有标准,那将是什么状况。

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中医,确实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宝库,多少疑难杂症在她面前迎刃而解。可是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我们绝不能永远躺在《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上以不变应万变。中医的发展,不管是现代化也好,标准化也好,大方向一定是往前走,任何人提出新的理论都应该支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原我们的中医越走越好!

欢迎拍砖。
作者: ymg2000    时间: 2008-7-7 13:29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我儿子哮喘、鼻炎,前2天我发过帖子求药,有热心爱友给了几个方子,我很感谢。我自己的方子如下:

黄芪12,党参10,白术10,茯苓6,甘草6,麦冬10,苏子10,浙贝6,桔梗6,防风6,陈皮6,苍耳子6,辛夷花5,白芷6,升麻3,桂枝10,肉苁蓉10

去麦冬浙贝母白芷肉苁蓉加石菖蒲5川芎5
作者: 美丽11111    时间: 2008-7-7 16:05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我也在自学中医
也给自己家人开过几次药方
效果居然非常不错
有一次我老婆腿上长了很大的硬块
医生说怕是硬皮病
要转到省会医院去看才行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
我开了药给我老婆吃
那时候正是三四月份
结合五气六运
还有生病的部位
结合其他的东西把
我开 了一副药
大概有十多味
现在想想应该不需要那么多的
不少是作用一样的
反正吃了一个星期
硬块消失
我感觉中医真是好东西
如果去医院的话
不说要花多少钱
至少路途奔波,排对挂号检查化验
就要很多精力
作者: freegone    时间: 2008-7-7 21:53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去麦冬浙贝母白芷肉苁蓉加石菖蒲5川芎5

能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改吗?先谢了。白芷为什么要换成是石菖蒲?

我加麦冬,浙贝是因为他干咳无痰,是为了滋肺阴、润肺;加入肉苁蓉是因为我儿子冬天比较怕冷。可是,他夏天却怕热,现在晚上总蹬被子,前2天北京下雨,晚上我都觉得冷,可他还是蹬被子,如果盖被子,则满头大汗,他到底是阴虚还是阳虚呢?我也搞不懂了。另外我儿子眼睛有点红,有10多天了,到医院检查,既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说是过敏性的结膜炎,可是用了药水后也下不去,是不是前段时间吃中药吃的?急死我了。
作者: freegone    时间: 2008-7-7 23:30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还有,我父亲说吃药后,这段时间尿频,晚上夜尿4、5次,如果停药,就1次夜尿,哪位高人帮我看看方子:

黄芪30、党参15、白及15、白术10、当归10、黄芩10、陈皮9、升麻6、蒲公英30、肉桂3、干姜10、甘草3

除了白术,没有利尿的药呀?哪儿有问题呢?
作者: 枫之远    时间: 2008-7-8 01:14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冬则怕冷,夏则畏热,这是虚劳。这样的人大多肤色偏白,爱出汗,性格多内向。补阳不行,补阴也不行,从脾治,用和法,如小建中汤调养。
至于喘息,鼻炎(是否打喷嚏),眼红,像是过一系列过敏症状,你须说明现有症状才好让人改方。
作者: 共同爱医    时间: 2008-7-8 05:13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令尊所服方,把肉桂改成桂枝15g
加黄柏9g、砂仁9g、熟地10g、炮附子15g
把干姜换成鲜姜更好一些,量在大。
作者: 共同爱医    时间: 2008-7-8 05:16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方子看多了不是好事,要想真的学医,还是要从经方入手。
伤寒113方搞明白了,那才叫效如桴鼓!
作者: xiexiecn    时间: 2008-7-8 09:00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药是什么时候喝的?一副药用多少水?倒是见过补中益气治尿频的。
作者: ymg2000    时间: 2008-7-8 12:07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儿子哮喘、鼻炎,前2天我发过帖子求药,有热心爱友给了几个方子,我很感谢。我自己的方子如下:

黄芪12,党参10,白术10,茯苓6,甘草6,麦冬10,苏子10,浙贝6,桔梗6,防风6,陈皮6,苍耳子6,辛夷花5,白芷6,升麻3,桂枝10,肉苁蓉10
加麦冬,浙贝是因为他干咳无痰,是为了滋肺阴、润肺;加入肉苁蓉是因为我儿子冬天比较怕冷。可是,他夏天却怕热,现在晚上总蹬被子,前2天北京下雨,晚上我都觉得冷,可他还是蹬被子,如果盖被子,则满头大汗,他到底是阴虚还是阳虚呢?我也搞不懂了。另外我儿子眼睛有点红,有10多天了,到医院检查,既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说是过敏性的结膜炎,可是用了药水后也下不去,是不是前段时间吃中药吃的?急死我了。

我首先分析一下你的方子,讲的不好多包含。楼主是以四君子汤为底方加减的。基于培土生金的理论。这没有错。但所加药物太杂乱了君臣之纲。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一见干咳就认为是阴虚,加麦冬贝母。
再谈谈辨证。我觉得中医最难的是辨证。八纲先定虚实,大凡新病实证居多,久病方见虚症,或是素体亏虚,新病引发。你儿子是否是中焦亏虚还很难说,饮食,二便,面色方面可以参考。当然四君子是比较安全的,但驱邪力量不够。故加宣通开窍之品。对于喘证恢复期用四君子或补中益气汤调理是可以的,但发作的时候效果就不行了。因为除了正衰还有邪实。
作者: ymg2000    时间: 2008-7-8 12:18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原帖由 freegone 于 2008-7-7 23:30 发表
还有,我父亲说吃药后,这段时间尿频,晚上夜尿4、5次,如果停药,就1次夜尿,哪位高人帮我看看方子:

黄芪30、党参15、白及15、白术10、当归10、黄芩10、陈皮9、升麻6、蒲公英30、肉桂3、干姜10、甘草3

...


白术守中,尿频责之白术不妥。

去黄芩蒲公英,加升麻量。苦寒能下,法当升提。另可以加茯苓建脾。土实则水治。
作者: zdm1314    时间: 2008-7-8 22:56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哇,天才也:victory:
作者: freegone    时间: 2008-7-9 11:18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非常感谢!

我儿子的方,我自己也觉得有点乱,对于辨证,老实说我一点把握没有,总的思路,还是不敢轻易用狠药,还是以补为主,我给儿子和父亲的方子都是这个路子。

儿子现在除了鼻炎,这几天眼有点红之外,没有其他症状,平时不咳嗽也不喘,好动、很活泼,只是容易受凉,受凉则咳嗽,严重了就喘。他冬怕冷,夏怕热,晚上睡觉爱出汗,二便正常;饮食除了偏食,也还正常;舌质淡、薄白苔,也算正常。脉我不会把。到底该怎么辨证呢?

至于我父亲,我辨证是虚阳上浮,中焦气虚。治法是益气、升阳、清心火、温中、少佐命门之火。黄芩蒲公英是清火的意思。可是,夜尿多我真不知道是那味药引起的。

另外,我父亲在吃中药前,每次口腔溃疡发作,吃黄连上清片也能好转,只是好了不久就发作。黄连上清是治实火的路子,我父亲如果是虚阳上浮,实火类的药就不应该有效了吧?望指教。
作者: freegone    时间: 2008-7-9 11:22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原帖由 xiexiecn 于 2008-7-8 09:00 发表
药是什么时候喝的?一副药用多少水?倒是见过补中益气治尿频的。


喝了一个月了吧,用多少水,我估计不会太多。我的方子就是以补中益气为基础的,现在倒导致尿频了,困惑中。
作者: 光距    时间: 2008-7-9 11:34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马元仪说阳虚有二:胃中之阳喜升浮,肾中之阳贵凝降:lol:
作者: xiexiecn    时间: 2008-7-9 11:38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我的意思是白天喝的还是晚上喝的,如果晚上喝的,有可能夜里需要起来小便。不知道小便量如何,如果量多,在想如果水没有多喝多少,哪来那么多尿?补中益气汤用来治疗尿频倒是见过,会不会和五苓散既可以治疗少尿又可以治疗尿频的道理差不多?呵呵,猜的。感觉可以参照ymg2000的加减方法试试看。
作者: freegone    时间: 2008-7-9 11:56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原帖由 光距 于 2008-7-9 11:34 发表
马元仪说阳虚有二:胃中之阳喜升浮,肾中之阳贵凝降:lol:



越说我越糊涂了:'(
作者: freegone    时间: 2008-7-9 12:04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原帖由 共同爱医 于 2008-7-8 05:13 发表
令尊所服方,把肉桂改成桂枝15g
加黄柏9g、砂仁9g、熟地10g、炮附子15g
把干姜换成鲜姜更好一些,量在大。


先生的思路可行。
加黄柏,就应该去黄芩,公英了吧?干姜为什么要换成鲜姜呢?鲜姜有解表之意,我父亲并没有表症呀。
炮附子15g,是否量有点大?需要先煎多久?谢谢。
作者: 碳酸钙    时间: 2008-7-11 13:22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虽然我不怎么精通 ,但我认为你加麦冬凑进去 是不对的 对于鼻炎哮喘等都基本属于慢性病的多,中药不同于西 **痒就加止痒药头疼又凑止疼药的治疗方法

首先应该把问题严重的先治疗,好了后再把小部分的治疗 ,你这样搭配,无非改变了药性!
作者: 黄玉强    时间: 2008-7-11 14:04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楼主真是:饱学三年天下去得,又学 三年寸步难行,
作者: freegone    时间: 2008-7-12 11:44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今天我改了父亲的方了

黄芪30、党参15、茯苓10、白术10、砂仁10、升麻10、黄芩10、黄连6、连翘12克,牛膝10、肉桂15、鹿角霜10、甘草6

我对父亲的辨证是:下焦虚寒、中气不振、虚阳上越。

方子总的思路是:黄芪、党参、茯苓、白术 补益中气;砂仁理气,补而不腻;升麻提气;黄芩、黄连、连翘 清相火;牛膝引虚火下行;肉桂、鹿角霜温补肾阳、固涩小便;甘草调和诸药。

大家帮忙看看方子,如果没有问题,我想让父亲先服5付看看。
作者: freegone    时间: 2008-7-12 11:59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本来想用附子的,可是,一则煎起来麻烦,二则怕有危险,故舍附子而增大肉桂量,不知可乎?
作者: xiehanfei    时间: 2008-12-31 19:20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原帖由 共同爱医 于 2008-7-8 05:13 发表
令尊所服方,把肉桂改成桂枝15g
加黄柏9g、砂仁9g、熟地10g、炮附子15g
把干姜换成鲜姜更好一些,量在大。

----------------------

同意加的药,不过为什么药把肉桂改成桂枝呢?病人显然是肾阳不足啊
作者: xiehanfei    时间: 2008-12-31 19:24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原帖由 freegone 于 2008-7-12 11:59 发表
本来想用附子的,可是,一则煎起来麻烦,二则怕有危险,故舍附子而增大肉桂量,不知可乎?

附子与肉桂的效果是很大差别的。
肉桂只是温肾阳,理中下焦之用,尿太频是肾阳不足所致,古须附子行经通阳。用附子时,先放甘草与生姜和附子同煎2个小时,后入其它药则完全不用担心毒性的问题。关键是你一定要买到没有用化学药剂浸泡加工的附子,这种附子千万不能用的
作者: lltwt    时间: 2008-12-31 19:42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其实把中医方剂学教材上的经典方和药咬透,加加减减,你够用一辈子
作者: yin8192106    时间: 2008-12-31 20:36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黄芪30、党参15、茯苓10、白术10、砂仁10、升麻10、黄芩10、黄连6、连翘12克,牛膝10、肉桂15、鹿角霜10、甘草6

我对父亲的辨证是:下焦虚寒、中气不振、虚阳上越。

方子总的思路是:黄芪、党参、茯苓、白术 补益中气;砂仁理气,补而不腻;升麻提气;黄芩、黄连、连翘 清相火;牛膝引虚火下行;肉桂、鹿角霜温补肾阳、固涩小便;甘草调和诸药。
==========================
辩证不要满足于一个高级的证类,要具体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
作者: yin8192106    时间: 2008-12-31 20:37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你儿子的那个,如果有痰考虑用二陈汤加减。干咳,要用半夏散及汤。
作者: azpop    时间: 2009-2-7 11:00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黄芪有利小便消肿的作用
作者: zlxczxh    时间: 2009-2-7 16: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xc2736365    时间: 2009-2-7 19:25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我自学中医4个月把我的朋友得了15年的中耳炎治好了是按阳谷穴
作者: ly985    时间: 2009-2-7 19:36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来看看
作者: hongmei1981_23    时间: 2009-2-7 21:53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原来我觉得自学中医很难,看来有这么多喜欢中医的朋友在研习,给我很大的鼓励
作者: liliqian    时间: 2009-2-7 21:57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治病要靠道理来做指导,不能依赖经验。
明道理犹如黑暗中有光明照,使历历在目,心中了了。
依靠经验犹如黑暗中摸索,终究确切,心中没底。
作者: 邓州韩医生    时间: 2009-2-7 22:05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把伤寒听完吧
作者: 失落的心    时间: 2009-2-8 22:09
标题: 业余自学中医半年,用了3次药,2次效如桴鼓,1次无效
你儿子的那个,考虑用玉屏风散加减。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