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中医科病历示例~~大家一起加油 [打印本页]

作者: liang1984    时间: 2008-5-28 00:44
标题: 中医科病历示例~~大家一起加油
三、中医科病历示例 入院记录   汪XX,男,52岁,已婚,江苏建湖县人,汉族,上海彭浦机器厂炊事员,住本市中山路1317号。因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天,于1992年1月4日入院,同日记录,本人陈述。   1991年初起,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不暖气、泛酸,无恶心、呕吐、与饮食无明显关系。半年后病情逐渐加重,上腹部隐痛从无规律性发展为有规律性,一般在饭后2~3小时发生,无放射性痛,偶有暖气、反酸、未发现呕吐、黑便、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疼痛持续约15~2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可缓解。昨天上午突感神经疲乏力,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20分钟后感心悸、出汗、四肢不温、即送本院急诊。当时神志清楚,血压正常,大便隐血试验+++,血红蛋白88g/L。给补液、止血等治疗,今晨又解柏油样糊状便一次,约200g。头昏如房转屋倒,视物模糊、两腿乏力,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治。   平素身体健康,否认急、慢性传染病史。1975年双手外伤,致右食指第1~1节缺损,左手背皮肤疤痕。1979年曾因“肛裂”出血。生于上海,未到过外地。吸烟20年,每天10~20支,近半年已戒除。饮酒20年,每次白酒50ml。20岁结婚,妻有<!--HAODF:8:gaoxueya-->高血压<!--HAODF:/8:gaoxueya-->史,二子一女身健康。   体格检查 神志清楚精神软弱,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血压:18/11kpa。语言清晰、音调低档弱,面色萎黄,轻度贫血貌,爪甲不华,全身皮肤无黄染,弹性好,无皮诊、紫癜。左手背疤如鸡爪状。头颅无畸形,头发乌黑光泽,分布均匀。眼睑&nbsp;无浮肿,睑结膜稍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同大等圆,对光反应良好。耳、鼻、咽无特殊发现。牙齿4|缺齿龋蚀,齿龈无出血。舌质偏淡,舌苔溥白,颈静脉无怒张,颈部无瘿瘤肿块。胸廓两侧对称,肋间隙稍增宽,两侧呼吸运动对称。两肺呼吸音清楚,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无弥散;心前区无异常搏动。心律齐,心律62/min,心尖部可闻及Ⅰ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其他各瓣膜区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A2>P2。脉细缓,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存在,无胃肠蠕动波及肠型。表面光滑,无触痛。脾肋缘下未触及。外生殖器无特殊发现。**肘膝位3点处有绿豆大小皮瓣。脊柱、四肢关节活动自如,右示指末二节缺损。   辩证分析   病史一年,中脘隐隐作痛,久久不愈。近暖喜按,得食则安,无明显泛酸、暖气。入院前一天突感中脘嘈杂,头晕目眩,四肢乏力;继则大便稀溏不实,色黑如漆,脉细缓。面色萎黄,爪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溢,伤阴络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业亏耗,则头晕目眩之所由来也。 最后诊断(1991-1-12)&nbsp;初步诊断&nbsp; 中医 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nbsp;中医 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nbsp;   &nbsp;2.眩晕(气血两亏)&nbsp;     2.眩晕(气血两亏)&nbsp; 西医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nbsp;西医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胃癌?&nbsp;   &nbsp;2.眼底出血原因未明(1991-1-15)&nbsp;   2.失血性贫血&nbsp;   3.示指缺损,外伤性,右手末二节 &nbsp;  &nbsp;3.外伤性示指缺损,右手末二节 &nbsp;   &nbsp;4.龋病,&nbsp;  &nbsp;4.龋病,&nbsp; &nbsp;   入院病历 姓名&nbsp;汪福周&nbsp;工作单位职别&nbsp;上海彭浦机器厂炊事员&nbsp; 性别&nbsp;男&nbsp;住址&nbsp;上海市中山中1316号&nbsp; 年龄&nbsp;52岁&nbsp;入院日期&nbsp;1992-1-4&nbsp; 婚否&nbsp;已婚&nbsp;病史采取日期&nbsp;1992-1-4&nbsp; 籍贯&nbsp;江苏建湖县&nbsp;病史记录日期&nbsp;1992-1-4&nbsp; 民族&nbsp;汉&nbsp;病史陈述者&nbsp;患者本人        
       
               
               
               

4               
        主诉&nbsp;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   现病史 患者于1991年初起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不暖气、泛酸,无恶心、呕吐、与饮食无明显关系。半年后病情逐渐加重,上腹部隐痛从无规律性发展为有规律性,一般在饭后2~3小时发生,无放射性痛,偶有暖气、反酸、未发现呕吐、黑便、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疼痛持续约15~20分钟。服硫糖铝、胃铋镁、胃舒平等药后症状可以缓解。自得疼痛规律性后,自己每天在发病前一小时服药,可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今年元月3日上午无显诱因突感神经疲乏力,下午一时感腹况且烧灼感,3时左右进热麦乳精300ml。继而出现精神萎软。四肢乏力,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20分钟后感心悸、出汗、四肢不温、即送本院急诊。当时神志清楚,血压正常,大便隐血试验+++,血红蛋白88g/L。给补液、止血等治疗,4日清晨又解柏油样糊状便一次,约200g。头昏如房转屋倒,视物模糊、两腿乏力,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治。   过去史 平素健康,幼年时有无患过“麻疹”不详,否认脓血便及其他急慢性传染病史。预防接种不清楚。   系统回顾   &nbsp;五官器:牙4|曾因“龋病”经常疼痛,于10余年前拔除,余无特殊。   &nbsp;呼吸:无长期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史。   &nbsp;循环系:无心悸、气短、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诼下肢浮肿史。   &nbsp;消化系:1979年因大便表面有鲜血,诊断“肛裂”出血,已愈。无慢性腹泻史,无黄疸史。   &nbsp;血液系:无头昏、皮肤粘膜出血及其他慢性出血史。   泌尿生殖系: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障碍史,无腰豢、浮肿史。   &nbsp;神经精神系:无头痛、眩晕、昏厥、抽畜、意识障碍及精神错乱史。   &nbsp;运动系:无关节疼痛、运动障碍、脱位及骨折骨。   &nbsp;外伤、手术史:1989年左手背及右示指外伤,致示指第1~2两节缺损,左手背疤痕。   &nbsp;中毒及药物过敏史:无。   个人史 生于上海,未到过外地。16岁参加工作,吸烟20年,每天10~20支;饮酒20年,每次白酒50ml&nbsp;。近半年已戒烟。20岁结婚,妻有高血压史。   家庭史 20年前父患结核病故;母10年前病故,病因不详;姐有高血压病史。二子一女身健康。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 体温37℃,脉搏62/min,脉象细缓,呼吸16/min,血压18/11kpa(135/82.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轻度贫血貌,自由**,表情自然,神经清楚,应答切题,检查合作。   皮肤 面色微萎黄,无黄染,弹性好,无水肿、出汗,无皮疹、紫癜。胸腹部多处散在共豆大小白斑、针尖大小红痣及少数黑痣。左手背疤痕如鸡爪状,无肝脏、血管蛛及溃疡。   淋巴结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压痛。   头部   &nbsp;头颅:无畸形,无压痛,无外伤、疤痕、头发乌黑光泽、分布均匀。   &nbsp;眼部:眉毛不脱落,脻毛无倒生,双眼无浮肿,眼球不突出,睑结膜稍苍白,球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应良好。视力较差。   &nbsp;耳部:两侧耳郭无畸形,外耳道无溢脓及出血,乳突无压痛,听力粗测正常。   &nbsp;鼻部:无畸形,无鼻塞、流涕、鼻中隔无偏曲,嗅觉无特殊,各鼻窦无压痛。   &nbsp;口腔:口唇稍淡,无疱疹,皲裂,牙齿4缺如,龋蚀,齿龈无肿痛,出血及溢脓,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舌居中,无震颤,萎缩,口腔粘膜无斑疹、溃疡,无假膜或色素沉着。扁桃体不大,咽部无充血,悬雍垂居中。   颈部 &nbsp;以称,柔软,甲状腺不大,颈静脉无怒张,未见异常动脉搏动,气管居中。   胸部 &nbsp;胸廓两侧对称,肋间隙稍见增宽,胸壁无压痛及静脉曲张,**对称。   &nbsp;肺脏 &nbsp;视诊:呼吸运动两侧对称。   触诊:语颤两侧相等,无胸膜摩擦感。   叩诊:两肺叩诊呈清音,肺下界在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呼吸活动度4cm。   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楚,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nbsp;心脏视诊: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nbsp;,无弥散,心前区无局限膨隆及异常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最强部位于在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无抬举性冲动,无摩擦感及细震颤。脉细缓。        
       
               
               
               

         叩诊:心浊音界如右表。   听诊:心律齐,心律62/min,心尖部可闻及Ⅰ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其他各瓣音区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A2>P2。 左(Cm)&nbsp;肋间&nbsp;右(cm)&nbsp; 2&nbsp;Ⅱ&nbsp;3&nbsp; 3&nbsp;Ⅲ&nbsp;5&nbsp; 3&nbsp;Ⅳ&nbsp;7&nbsp; &nbsp;Ⅴ&nbsp;9&nbsp;   腹部视诊:腹平坦,两侧对称,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线,无胃肠蠕动波及肠型。   &nbsp;触诊:腹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喜按,肝肋缘下1cm、剑突下3cm、质软,边缘锐,表面滑、无触痛。脾肋下未触及,肾未触及。   叩诊:肝浊音上界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脾区无叩无痛,无过度回听响,腹部无移动性音。   &nbsp;听诊:肠鸣音正常,胃区无振水声、肝、脾区无摩擦音,未闻及血管杂音。   外阴及**&nbsp;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尿道口无分泌物。报睾丸双侧等大,无触痛,无肿胀,附睾无结节 。**胸膝位3点处有绿豆大小皮瓣。   脊柱及四肢&nbsp;脊柱无畸形,无压痛及叩击痛,肋脊角无压痛及叩击痛。四肢无畸形、无静脉曲张和肌肉萎缩,双侧肌力、肌张力正常、对称,关节无红肿及压痛,行动自如,右示指未二节缺损。   神经系统&nbsp;肢体知觉及运动正常。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膝腱、跟腱反射均正常,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均存在,巴彬斯奇征及克尼格征阴性。   检验   血红蛋白88g/L,尿常规阴性,粪常规阴性,大便隐血试验+++。   小结   患者男性,53岁,上腹中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检查:急性病容,面色略苍白,唇稍消,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眼结膜稍苍白,颈软,两肺呼吸音清晰,心尖可闻及收缩期1级吹风样杂音。腹软,上腹无压痛,肝肋缘下1cm,质软,表面光滑,脾未触及。脊柱及四肢关节正常,右手示指末二节缺损,左手背疤痕。血红蛋白88g/L,大便隐血试验+++。   辩证分析   病史1年。中脘隐隐作痛,久久不愈,近暖喜按,得食则安,无明显区酸暖气。入院前一天突感中脘嘈杂,头晕目眩,四肢乏力,继则大便稀溏不实,色黑如漆,脉细缓,无结代。面色萎黄,爪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脾胃虚寒,气机不畅,血因寒而凝,脉因寒而闭;脉闭而血凝,不通则痛,日久及血,久病入络。伤阳络则血上溢,伤阴络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这所由来也。 最后诊断(1991-1-12)&nbsp;初步诊断&nbsp; 中医 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nbsp;中医 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nbsp;   &nbsp;2.眩晕(气血两亏)&nbsp;     2.眩晕(气血两亏)&nbsp; 西医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nbsp;西医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胃癌?&nbsp;   &nbsp;2.眼底出血原因未明(1991-1-15)&nbsp;   2.失血性贫血,急性&nbsp;   3.示指缺损,外伤性,右手末二节 &nbsp;  &nbsp;3.外伤性示指缺损,右手末二节 &nbsp;   &nbsp;4.龋病,&nbsp;  &nbsp;4.龋病,&nbsp; &nbsp;   病程记录   1992-1-4   患者汪福周,男笥,52岁,因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柏油样便2次,于今日上午经急诊入院。上腹部规律性疼痛,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无明显消瘦,昨日突然胃内嘈杂灼热,进热饮料后出现头昏目眩,继则排黑便2次,体温正常,轻度贫血貌,血红蛋白88g/L,心、肺未见特殊。有较长期烟酒嗜好。舌质淡,脉象细缓,考虑溃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但患年龄在40岁以上,胃癌亦不能除外。目前患者一般情况尚稳定。先给予流食,静脉补液。   中医辨证属胃虚寒,瘀血阻络、气血亏损,根据急则治疗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处方如下:   (1)云南白药壹瓶 0.5g qid   &nbsp;白芨粉  24.0,6g&nbsp;bid   (2)炙黄芪15.0 &nbsp;川桂枝9.0  &nbsp;生白芍18.0  炙甘草 &nbsp;3.0   &nbsp;大枣  七枚  炒蒲黄9.0  五灵脂&nbsp;9.0   地榆炭6.0   &nbsp;侧柏炭6.0   2剂&nbsp;。今明各一剂&nbsp;,水煎2次,上午9时煎服,一次凉服,下午3时煎服,一次凉服。   严密观察病情,明日作血红蛋白,大便隐血等检查,备血。在出血停止后,申请胃肠钡餐、胃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朱春琴   1992-1-5  患者仍感并没有昏乏力,解黑色糊状便一次,约200g左右,无腹痛,查血红蛋白76g/L,白细胞4.7×109/L,中性76%。出血情况尚未完全控制,继续补液。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继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输液中加用止血剂,静滴。 朱春琴/王光明        
       
               
               
               

         1992-1-6 今晨张主任及申主治医师巡诊,病人一般情况尚可,头昏减轻,大便开始转黄,唯面色仍苍白,神疲乏力,脉沉细无力,舌质淡胖,舌苔薄白。分析: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去阴伤,气随血亡。应予溢摄血,用当归补血汤加味。   全当归&nbsp;9.0  炙黄芪15.0  杭白芍15.0   地榆炭6.0   侧柏炭&nbsp;6.0   贯众炭6.0   炒山药&nbsp;9.0     制黄精9.0   肥玉竹&nbsp;9.0  生 地&nbsp;6.0  大 &nbsp;枣七个   &nbsp;炙甘草3.0   3剂&nbsp;。每日1剂,水煎2次,上、下午分服。 朱春琴   1992-1-10   今日胃镜检验,见到十二指肠球部近大弯侧粘膜稍肿胀、充血,有粘膜集中,中心稍凹陷,上有撒霜样发白斑点,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沈主治医师认为从病因、症状分析,溃疡病合并出血为本,分贫血为标。根据“甚者独行,间者并行”的原则,考虑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以建中扶脾,益气养血。 朱春琴   1992-1-15   今日眼科会诊:视力左0.2,右1.2,双眼晶体皮质轻度混浊,两眼底下方视网膜可见小片蝉红色出血区,两眼黄斑可见翳状黑色混浊,拟诊:①眼底出血,原因待查;②两眼老年性白内障,早期。嘱用中药治疗,减少活动。继续寻长眼底出血原因。 朱春琴/王光明   1992-1-20 &nbsp;交班记录   患者男性,52岁,已婚,因上腹部隐痛1年。伴黑便、头昏1天,于1月4日急诊入院。患者血压18/11kpa,而色萎黄,爪甲不华,舌质淡,脉细,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入院后给予补液、云南白药、白芨粉以及腱益气、摄血等法治疗,黑便消失,病情日趋稳定。血压19/12kpa(142.5/90mmHg),胃镜检查确认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患者视力减退,经眼科会诊发眼病出血。   目前病人时感头昏、乏力,纳谷不馨,有时大便带鲜血,血红蛋白92g/L。请注意:①定期观察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并注意黑便。②1周后邀眼科复诊。 朱春琴/王光明   1992-1-29 &nbsp;出院记录   患者因上腹隐痛1年,伴黑便2次,头昏,而入我科治疗。入院体检:贫血外貌,血压18/11kpa。腹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脏于肋下1cm,脾未触及,血红蛋白88g/L,大便隐血强阳性。入院后给予支持疗法,云南白药、白芨粉以及健脾益气、摄血等方法治疗,病情日趋稳定,腹痛缓解,血压19/12kpa,大便隐血试验阴性,眼底出血(原因未明)好转,血红蛋白上升至116g/L,肝、肾功能正常。今日出院,共住院25日。   根据“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出院后继续服用健脾养胃方药,小建中汤加减:   炙黄芪&nbsp;12.0 &nbsp;川桂枝9.0  生白芍18.0  生米仁&nbsp;15.0   红 藤 &nbsp;9.0  冬瓜子15.0 &nbsp;炒山药15.0  黄 精 15.0   玉 竹&nbsp;9.0  &nbsp;甘&nbsp;草 &nbsp;3.0  大 枣10个   七剂。每日一剂,水煎二次,上、下午分服。   出院诊断   中医 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   &nbsp;2.眩晕(气血两亏);   &nbsp;3.圆翳内障,双侧;   &nbsp;4.食指缺损,外伤性,右手末二节 。   西医 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nbsp;2.眼底出血,原因未明;   &nbsp;3.老年性白内障,双侧;   &nbsp;4.示指缺损,外伤性,右手末二节 。   嘱咐 1.注意寒温,防止受凉;   &nbsp;2.注意饮食调养,不吃生冷、油炸以及**性食物;   &nbsp;3.休息2周,门诊随访,2个月后门诊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复查。 朱春琴 (朱秋琴 殷德燧)        
       
(:) 加油~~~~)可能大家要自己整理下了~SORRY~~我没空~~

[ 本帖最后由 liang1984 于 2008-5-28 00:45 编辑 ]
作者: 宝哥    时间: 2008-5-28 20:37
:)
作者: 茶茗    时间: 2008-6-10 17:04
:handshake
作者: qiandingfu537    时间: 2008-6-30 21:06
:handshake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