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打印本页]

作者: 离不开水的鱼    时间: 2008-5-24 13:36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患者,女,29岁,既往无特殊,怀孕后**无特殊习惯。入室后左侧卧位于L2-3穿刺,确定达硬膜外后向下给予利多+布比(1:1)6ml,然后向上置管4cm,5min后待平面出现给予利多+布比8ml.效果满意,血压稍有下降,95/56mmHg.消毒铺巾时患者诉头昏,胸闷,恶心想吐,立即左倾,头高脚低,测血压74/45mmHg,平面T8,快速输液并给予**10mg血压未见上升,再次给予**10mg,无明显效果,准备多巴胺,嘱咐手术医生立即手术,4min后胎儿娩出,血压上升90/50mmHg.后血压无明显波动!安返病房。该患者低血压考虑胎儿压迫血管所致还是别的原因?为什么升压药效果不明显?
作者: dns    时间: 2008-5-24 16:00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可能性比较大,我们也经常遇到,左侧卧位,加快输液.适当用点升压药就行了
作者: xiaolin14199520    时间: 2008-5-24 16:25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应该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作者: 海的眼泪    时间: 2008-5-24 17:14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1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2不知道病人的基础血压是多少?如果基础收缩压就是90毫米汞柱(很多产妇都是)那血压升高就不是很明显!
3硬膜外<!--HAODF:8:mazui-->麻醉<!--HAODF:/8:mazui-->阻滞交感神经时血压下降,如果过低导致脑自身调节能力失衡,就会恶心,呕吐,。
作者: 离不开水的鱼    时间: 2008-5-24 20:45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基础血压也就106/60mmHg左右。那怎么处理效果会比较好咧?我选择**不是很满意
作者: wgdzxm    时间: 2008-5-24 21:53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一般开始都是先用**,在你所说的这样的情况下时,我们一般的措施和你有点不一样,如果是**性的,在没有手术的情况下,我们不主张手术,先纠正血压,**性的可以先改变一下**试试,它的做用是立竿见影的.如果不是**性的,再使用相应的药物.如果血压降得太厉害不要急着下刀,因为这样的风险更大.
作者: yang20060808    时间: 2008-5-25 05:17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考虑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患者术前应该有禁食、禁饮,入室就吸氧和稍快补液。在立即左倾的同时请同事或术者帮助将子宫推或拉向左边,效果会更好;低血压时头高脚低,就加重大脑的供血不足。给予**后可能要3~5分钟血压才见上升。血压降时心律如何?如是不快或变慢,可以给予阿托品,不但可以升心律,也可以与**协同作用升血压,比单用**效果好。当然心律增快就不要用阿托品了。

[ 本帖最后由 yang20060808 于 2008-5-25 05:23 编辑 ]
作者: yangchunzhen    时间: 2008-5-25 13:03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作者: 麻坛后后生    时间: 2008-5-26 22:18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见过好几例了
作者: lvjun.yc    时间: 2008-7-31 20:27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对,就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作者: 李军840412    时间: 2008-7-31 21:51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我一般在局麻液中加入10毫克**,穿刺结束后再静脉给10毫克,可以很好的预防低血压的出现,效果很不错,你可以试试!
作者: 马上就起床    时间: 2008-8-3 01:40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学习学习!
作者: whisfe    时间: 2008-8-3 09:48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我们用**很有效啊
作者: 耍酷喵喵    时间: 2008-8-3 10:04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我也认为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我们见过好几例了,改变**有所改变的话就可以判别,并询问别人以往的**习惯,待血压稳定后尽快手术结束分娩.
作者: wangyang978757    时间: 2008-8-3 17:25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我们做剖腹产都是先快速输胶体500一般硬膜外很少掉血压的
作者: mopu1001    时间: 2008-8-4 08:29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肯定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为什么要头高脚低呀,这样对血压根本就没有好处,大部分的血液都在下腔静脉回流,你这样会是静脉的回心血量减少,更加加重了低血压,这种低血压用麻黄硷的作用有,但难以维持,主要还是补充足够的胶体和晶体液,这样效果回更好.不好意思.发表点愚见,
作者: flying050326    时间: 2008-8-5 09:35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经常碰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作者: wangwangui    时间: 2008-8-13 11:15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作者: lym1231999    时间: 2008-8-19 19:19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可能性比较大
作者: gaba1980    时间: 2008-8-19 21:54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作者: gaba1980    时间: 2008-8-19 21:55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注意**
作者: zw0016    时间: 2008-8-26 12:55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作者: wnfby    时间: 2008-8-26 17:42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作者: lym1231999    时间: 2008-8-31 12:15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作者: mdhsgw    时间: 2008-8-31 14:41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产妇在硬膜外麻醉后交感神经阻滞,再加产妇平卧位,麻醉阻滞后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引起血压下降,此时可改为稍左侧位而不是头高脚底位,左侧卧位可改善下腔静脉供血,血压不升时再用升压药,则效果好。要知道血压下降的根本原因是麻醉后子宫压迫下腔静脉所致,要改为左侧为,而不是单纯用**就能升压的。
作者: wangwangui    时间: 2008-8-31 22:26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升压药物应该没有多大的效果哟
因为其真正的原因是压迫到了下腔静脉的缘故
所以要解决问题
就是要解决压迫哟
比如右侧垫高,或推子宫等等
你的做法还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哟,尽快解决压迫哟
一般我主张不用升压药物哟
作者: zhaowenjie    时间: 2008-9-1 16:59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我们用腰硬联合麻醉。这种情况与的多了。。常规处理。**。加补液。改变**。
作者: 乾坤0627    时间: 2008-9-3 19:52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可能性大!
不过平面也要控制一下!
作者: dfjswzg    时间: 2008-10-4 22:23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是压迫下腔静脉引起,
作者: fengpiaoyinf    时间: 2008-10-4 22:38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把身体左侧就好了,仰卧位低血压很常见的,我们这她们妇产科的都看熟了,一看低血压自己就去抬右**了,我们在酌情使用点**
作者: chao911    时间: 2008-10-6 22:27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基础血压呢 ~
作者: yizherenxin    时间: 2008-10-7 15:14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我们用腰硬联合麻醉 ,改变**,**10MG ,补液。
作者: 付笑笑    时间: 2008-10-7 20:53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仰卧位综合症;用药前左侧用纸垫高,可有效预防,可以试试。再是就保证血容量要足够,这是前提。
作者: 付笑笑    时间: 2008-10-7 20:55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用药前右侧垫高
作者: 123WSCHR    时间: 2008-10-7 21:15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我遇到过一例仰卧位低血压,但是在小孩取出后血压还是一直 的低!查看基础血压正常后以为补液不足给予2瓶平衡液一代维溶后血压还是低。术中子宫收缩正常出血量不多。为什么?还有那些因素导致低血压?
作者: chixinqing    时间: 2008-10-8 00:07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典型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这种情况一般跟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和血容量不足又关,因为可能存在容量不足的问题,即使给了升压药,效果也会不明显,一般是调整**,加快输液,一般很快会缓解的,如果心律很快血压低的话可以选择多巴胺或者是新福林。
还有试验量最好不要给布比卡因,万一有问题够受的。

[ 本帖最后由 chixinqing 于 2008-10-8 00:09 编辑 ]
作者: tanyuan107    时间: 2008-10-15 18:12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可能性比较大
作者: KoalaDew    时间: 2008-10-17 18:30
标题: 剖腹产手术低血压
我赞成!!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