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医学论坛

标题: 阴常有余,阳常不足 [打印本页]

作者: wjtming    时间: 2007-9-17 12:38
标题: 阴常有余,阳常不足
人以阳气为主,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近世医工乃倡为补阴之议,其方以黄柏为君,以
知母、地黄诸寒药为佐,合服升斗以为可以保生,噫!左矣。人之虚劳不足,怠情嗜卧,眩运
痹塞,诸厥上逆,满闷痞隔,谁则使之?阳气亏损之所致也,乃助其阴而耗其阳乎?人之一
身,饮食男女,居处运动,皆由阳气。若阴气则随阳运动而主持诸血者也。故人之阳损,但当
补之、温之,温补既行,则阳气长盛而百病除焉。
作者: wjtming    时间: 2007-9-17 12:40
今医工见药味平缓者,肆意增损,呼为医中王 道,人亦利其无患而药就之。若稍涉性气猛利之药,则束手不敢用。稍用之人,争指为野狼虎, 不之近噫。工师断木,尚取斧斤之利者,于用药,则取其钝而舍其利何哉?以此知不敢用猛
烈之药,皆不深脉理,不明病情者也。
作者: wjtming    时间: 2007-9-17 12:51
一富室患中寒阴证,名医盈座,最后延吴御医。至,诊之曰∶非附子莫救,但忘携来,令
人之市拣极重者三枚,生切,为一剂,计重三两,投之。众医吐舌潜减其半,以两半为剂,进
之,病遂已。吴复诊曰∶何减吾成药也?问之,知减其半,噫嘻,吾投三枚,将令活三年也,今
止活年半耳。后年余复病而卒,脉药之神如此。
作者: slhnumber1    时间: 2007-9-17 16:17
火神派
吴附子
名医类案
作者: 炽燃    时间: 2007-9-17 19:09
内经也是重阳气的
作者: 黑糊糊    时间: 2007-9-17 19:38
大凡说什么常有余,常不足的,这里的“常”,是站在作者的角度来看觉得多的,但并非一定就是这些情况,临床时什么情况的病人都可能出现,有余不足,也正是我们需要纠正的人体阴阳的偏胜偏衰,不可持一个定论,也不能先入为主,总是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来分析。
作者: 江南中医    时间: 2007-9-17 20:15
还是斑竹高见啊:victory:
唯物辩证法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事物具体解决哦!诊病也不例外啊。
作者: hsq2516941    时间: 2007-9-17 20:29
此言甚是。。。。
作者: jinsir    时间: 2007-9-18 16:07
有时证,用是药。
阴阳无需再分也。
附、地皆可用也。
作者: 白术散    时间: 2007-9-18 17:23
记不起哪位大贤说过,阳常有余者,言人的病理耳;阳常不足者,言人的生理耳。以年龄分,年轻人则阳常有余,老年人则阳常不足。小儿稚阴稚阳则阴阳俱弱。
作者: easylife    时间: 2007-9-19 11:27
想想经手的这些病例,无论年轻年老,从整体体质上面看,还是以阳不足的为多。一次和老师聊天,他说他过去看年轻的病人很少,一般也就是调调月经一类的而已。现在,至少来我们这里的,青中年和中老年人,比例差不多。并且其体质呈湿寒的比比皆是。阳有余的很少。
再一个,我一直在想,但是没有那个条件去做调查:就是当代人,其体液,从<!--HAODF:8:yajiankang-->亚健康<!--HAODF:/8:yajiankang-->水准到疾病体质的人群,都是向酸性方面逐渐加重的。健康的应该是弱碱性。而西药好像基本属于酸性的多(当然应该先统计,再确定)。中药,至少姜附桂这一路是碱性的。从这个角度看,阳性体质的减少和阳性中药的普遍适用,也是相符合的。
但是体液的酸碱性和体质的阴阳性之间的对应性,我一直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资料。要是有条件的亲自做个这方面的研究一定有意义的。




欢迎光临 爱爱医医学论坛 (https://bbs.ii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