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的个人空间 https://bbs.iiyi.com/?49405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推拿;闪罐;综合疗法;疗效观察。

已有 491 次阅读2015-4-7 23:24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推拿;闪罐;综合疗法;疗效观察。


坐骨神经痛系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分布区域发生的疼痛。临床表现为从臀部沿股部,小腿后侧部至足根部发生钝痛、刺痛、灼痛或胀痛。常呈发作性加剧,夜间更明显。为了减轻疼痛,病人常采用特殊的**,站立时身体略向健侧倾斜,卧位健侧着床,坐位重心移向健侧。在腰部脊柱两旁有明显的压痛点。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的范围。其经络闭阻主要发生于足太阳及足少阳经,故出现沿此二经循行通路的疼痛。**及艾灸足太阳及足少阳经脉的穴位,能疏通闭阻之经气,从而起到宣痹通经止痛的作用。现对我院20151月至20156月收治的30名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治疗,取的较好的治疗效果。中医针灸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特色的治疗方法,在实习期间,积极配合临床指导老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与实践相结合,在对30坐骨神经痛的患者的治疗,以针灸推拿为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30例患者均来自石嘴山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住院部,均属坐骨神经痛患者,其中男20,10,年龄最小28,75岁,其中3560岁患者19,占总数的63.3%,病程最短者一周,最长者2月;其中瘀血阻滞型20,66.6%,风寒湿痹型7, 正气不足型3例;其中部分患者在其他地方诊治无效而来本院.本组均属单例发病。

1.2病因病理

坐骨神经由腰5~骶3神经根组成。按病损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前者多见根性坐骨神经痛病变位于椎管内,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其次有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腰骶神经根炎等。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经行程上,病因有骶骼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梨状肌综合征、臀肌注射不当以及糖尿病等。

2. 诊断标准.

2.1 1根性坐骨神经痛
  起病随病因不同而异。最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腘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夜间更甚。病员为避免神经牵拉、受压,常取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卧向健侧,髋、膝关屈曲,站立时着力于健侧,日久造成脊柱侧弯,多弯向健侧,坐位进臀部向健侧倾斜,以减轻神经根的受压。牵拉坐骨神经皆可诱发疼痛,或疼痛加剧,如Kernig征阳性(病员仰卧,先屈髋及膝成直角,再将小腿上抬。由于屈肌痉挛,因而伸膝受限而小于130度并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阳性(病员仰卧,下肢伸进、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经通路可有压痛,如腰旁点、臀点、国点、踝点及跖点等。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伸拇及屈拇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干性坐骨神经痛
  起病缓急也随病因不同而异。如受寒或外伤诱发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射。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时疼痛加重。压痛点在臀点以下,Lasegue征阳性而Kernig征多阴性,脊椎侧弯多弯向患侧以减轻对坐骨神经干的牵拉。

2.2  辨证分型: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灵枢。经脉)记载足太阳膀光经的病候中有“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形象的描述了本病的临床表现。腰部闪伤、劳损、外伤等原因损伤筋脉,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久居湿地,或涉水,冒雨,衣着单薄、汗出当风,风寒湿邪入侵,痹阻经络;或湿热邪气郁阻经络,湿浊郁久化热,或机体内蕴湿热,流注足太阳、少阳经脉,均可导致坐骨神经痛。本病主要属足太阳、少阳经脉及经筋病症。

2.2.1 风寒湿痹
   
诊断要点:腰腿冷痛,上下走窜,屈伸不便,遇阴雨寒冷气候加重,或伴下肢肿胀;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沉。

2.2.1 瘀血阻滞                                     
   
诊断要点:有腰部内挫伤史,腰腿刺痛,痛处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间痛甚,不能俯仰,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滞涩。

2.2.3  正气不足
   
诊断要点:腰腿隐痛,反复发作,遇劳则甚,下肢萎软,恶风畏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沉细。

3 治疗方法

3.1 **治疗

3.1.1治疗原则:通经活络,疏筋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选穴:遵循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及经外取穴相结合的原则,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

1)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2)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绝骨、足临泣。

随证配穴:有腰骶部疼痛者,加肾俞、大肠腧、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疏通腰部经络之气;与天气变化有关者,加灸大椎、阿是穴温经通络;气滞血瘀者,加膈腧,合谷、太冲化瘀止痛。

3.1.2 操作方法:针具、穴位常规消毒,选用301.5~3寸不锈钢毫针;穴位以上述**选穴中的主穴及随证配穴为主。手法:诸穴均常规**,用提插捻转泻法,其中大肠俞直刺,进针3寸,施提插泻法,触电样感沿大腿后侧向足趾放射。环跳直刺34寸,用提插捻转泻法,以有触电样传至足,腿有抽搐感为度,针委中穴让患者仰卧患肢抬起,直刺1寸或1.5寸,施啄雀法,以麻感传至足,并使小腿弹跳为度。转电针穴位组一般根性取腰4至腰5夹脊穴,阳陵泉或委中;干性取秩边或环跳,阳陵泉或委中;还有风市、绝骨、昆仑穴可选用。可酌情选用1~2组 ,电针为连续波、快频率,每次15~20分钟,

3.2 拔罐疗法

3.2.1 物品制备:二号玻璃火罐(罐口直径为3.5厘米)2~4个,棉球及95%的酒精100ML,持针钳1个,酒精灯1个。

3.2.2 操作方法:用持针钳夹棉球蘸少许酒精(注意:酒精棉球在瓶口一定要挤干以防酒精沾在罐口燃着后烧伤患者皮肤),燃着后往玻璃罐里一闪火,马上扣在患者所选的穴位上,并采取保暖措施,留罐510分钟。

 3.2.3 选取穴位:即胸10至腰5夹脊穴、肾俞、腰阳关,八髎、秩边、环跳、承扶、殷门、承山、飞扬、风市、阿是穴等。操作完毕,用赶紧棉球擦净面部,并注意局部保暖。

4.手法治疗:
在完成针灸治疗后进行。要求在推拿过程中病者入静,全身放松,呼吸调匀,细心体会医生的手法。医者应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从丹田运气,催力到双臂通过肘部到双手为患者施以以下手法。手法治疗分为两部分,其一为舒筋解痉类手法,其二为整复松粘类矫正手法。
4.1
舒筋解痉类手法包括滚推法与点压法。
4.1.1
滚推法 用手背及小鱼际部位,通过作腕关节内外旋动作,边滚边用力推向前。可沿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华佗夹脊穴,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往返滚推3~5遍。然后右(左)手半握拳,以食、中、无名、小指的指关节,掌指关节为着力点,手腕作屈伸运动,沿患者臀部向下之后侧、外侧、内侧从上往下滚推,每侧操作3~5遍。操作时要有节奏感、渗透感,频率不宜太快。用此法之目的在于进一步松弛腰背及下肢肌肉,使疼痛得到缓解。
4.1.2
点压法 分三点式点压和叠指点压。三点式点压适用于背腰部,其手法是医者用一手的食、中、无名指指端呈
形状,中指为三角形上点,食、无名指分别为其余两点,上点点压督脉穴位,下两点分别对称点按脊柱两旁的华佗夹脊穴或足太阳膀胱经俞穴,从大椎及大椎旁开的俞穴开始从上而下点压至骶椎末节,每穴点压10~20秒左右,操作2遍,在点压时要有一定的力量,要尽量追求渗透感。叠指点压法适用于臀部及下肢穴位,其手法是双拇指重叠,以加大指力,用下面的拇指指腹点压患肢疼痛反应点,及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承山、阳陵泉、足三里、条口、绝骨、昆仑、太冲等有关穴位,每穴点压10~20秒钟。在点压过程中可适当运用震颤法。要求用力均匀、深透力强,在点压每一点结束时,适当用力弹拨肌肉、肌腱。
4.2
整复松粘矫正类手法有以下几种整复手法,在临床中可根据病情、年龄、体质而酌情选用。
4.2.1
叠掌震颤法 此法包括单纯震颤和牵引震颤,单纯震颤为患者俯卧,全身放松,医者双手掌相重叠放在患椎上,运气于掌,使患者感到温热传于体内,同时做频率快、有节奏的震颤动作,隔10秒钟震颤1次,每次15秒左右,共操作3~5次,在完成后一次震颤时,做忽然向下用力按腰部动作2~3次(注意不要使用暴力)。牵引震颤由助手站立于治疗床上,牵拉患者双下肢,医者叠掌按压腰椎病变处,操作同单纯震颤法。

5疗效标准[1]

治愈:患者肌力完全恢复正常,活动自如,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无任何后遗症。显效:患者腰脊两旁、患肢环跳、腘窝等压痛弱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弱阳性(70°)弱肌力部分恢复,活动欠灵活,临床症状与体征部分消失。未愈:由于患者病变过于严重,如腰间盘脱出,严重椎管狭窄等原因,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但治疗效果不太明显。

5 治疗结果(见下表)

 

N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加重  

有效率

20~35

3

3

0

0

0

0

100%

35~60

19

17

2

0

0

0

100%

60岁以上

8

2

5

1

0

0

100%

6 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55岁,会计,于2015211日初诊,患者一天前因提重物至腰部疼痛,腰部活动严重受限,白天不能活动,夜间无法入眠,疼痛难忍,不可言状。遂来本院就诊,查:腰部压痛明显,右下肢疼痛自臀部沿股后向小腿放射;右下肢屈曲,成保护性**;髀枢和腓肠肌部位以及委中,环跳,昆仑穴多处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左80°,右40°;西医诊断:腰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腰痹(瘀血阻滞型)。按以上方法取大肠俞、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承山、昆仑、四腰穴,以电针连续波、快频率强**30分钟,当即疼痛大减,针后行拔罐疗法,次日加推拿手法治疗,患者一周后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无复发。

7 讨论

7.1 病因分析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灵枢。经脉)记载足太阳膀光经的病候中有“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形象的描述了本病的临床表现。腰部闪伤、劳损、外伤等原因损伤筋脉,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久居湿地,或涉水,冒雨,衣着单薄、汗出当风,风寒湿邪入侵,痹阻经络;或湿热邪气郁阻经络,湿浊郁久化热,或机体内蕴湿热,流注足太阳、少阳经脉,均可导致坐骨神经痛。本病主要属足太阳、少阳经脉及经筋病症。

本组中瘀血阻滞19例,占总数的63.3%风寒湿痹仅占5例。由此可见,我们在坐骨神经痛病人的治疗与调护上,在以泻法为主的同时,还要注意患者日常的休息和适当的功能锻炼,避免风寒之邪的再次入侵而加重病情,另外要保持情志调畅,适当营养,则预后较好。

7.2 方义分析 

7.2.1由于坐骨神经痛有沿着足太阳经、足少阳经放射疼痛两种情况,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少阳为半表半里之属,因此疏通此类经脉不仅可以调和气血,散寒通络,祛风清热,疏导两经闭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改善局部症状,而且具有扶正补虚祛邪、防止病邪内侵之功效,故可治疗坐骨神经痛。主穴环跳为足阳明大肠经穴,位于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为足阳明经、足少阳经的交会穴,一穴通两经;阳陵泉乃为筋之会穴,可疏筋通络止痛。故取大肠俞、委中、昆仑穴,疏通太阳经脉,驱邪外出。环跳、阳陵泉、绝骨通经活络。以上主穴均有通经活络、消除炎症、利水消肿之效,临床取以上主穴配秩边、承扶、承山穴等穴具有加强主穴的作用。

7.2.2 拔罐疗法是将传统的瘀血拔罐改进为充血拔罐,使局部具有更加强大的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通过拔罐,达到活血通经,扶正驱邪,恢复健康的目的[2]

7.2.3结果分析 综观本组治疗结果,发病以3560岁者居多,但在预后方面,则青壮年的预后良好,这是由于青壮年正处于生命旺盛时期,机体内部正气充沛,正邪相争,正胜邪负,邪去病除,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相反,在五十岁以上的患者中预后则相对较差,这是由于患者年老体虚,机体内部正气相对不足,抗邪乏力,当邪气入侵时则正邪势均力敌或邪胜于正,故病程缠绵,迁延难愈,预后较差,体现了祖国医学“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

8 体会 

8.1 中医方面,**推拿,拔罐结合疗法不失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良好途径,但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选择采取适当有效的治疗方案;不能千篇一律搞模式化。

8.2 虽然目前我们在**推拿,拔罐治疗坐骨神经痛上取得了良好满意的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现代化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我们在中医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一些量化指标(如电针治疗仪的选择时机,拔罐、推拿的适应症等方面)上,仍须继续进一步努力研究,以使我们的中医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更加科学化、标准化,更好的为人类医学事业服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 15:4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