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8的个人空间 https://bbs.iiyi.com/?258516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也来讲讲痰湿与湿热

已有 653 次阅读2014-7-27 19:51 |个人分类:医话| 痰湿, 湿热

也来讲讲痰湿与湿热

/中医范怨武

一 津液与痰湿的关系

在了解“痰湿”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什么是“津液”,不搞清楚这个,后面的内容完全没有办法讲。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记住,是正常的循环着的水液),但它又不等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水(H2O),它是以为水分为主体,里面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它包括了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也同时包括着正常的分泌液,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脑脊液、心包液等,习惯上也包括正常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它广泛地存在于脏腑、形体、官窍等器官组织之内和组织之间,起着滋润营养作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看到没,这里无一不强调,是正常的,正常的,正常的体液

津液它非常重要,人体细胞的内外都充盈着液体,而这些液体约点到人体体重的60%~70%。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液,比如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需要水液作为介质;人在活动时,各关节之间为避免摩擦,也需要关节液来润滑;人体在生理状态下分泌的胃液、肠液等都参与着重要的生命活动,所以,人离不开津液,一旦它的代谢出现异常,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一般地说,性质比较清稀的,流动性较大的,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性质比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习惯上统称津液。

津液的来源是哪里呢?没错,就是饮食,全都是从口进的,食物饮料经过脾胃的运化之后,把饮食转化为津液,再通过其他脏腑的协调作用,搬运到全身器官组织。器官组织使用运用津液后,会产生汗尿水气等废物,从肺的呼吸、大肠的传导、皮毛汗孔的开合等方式排出。

我之所以一再强调正常这两个字眼,是因为,我们得知道,这个水液在运化过程中,出现一丁点的不正常,引起水液停滞了,那么这个不正常的停滞的水液,就叫做痰湿。

当然,这个痰湿,在这个时候,也是统称,其实,按类形还是可以分为四种不正常的水液,即痰、饮、水、湿(湿为无形,饮、水、痰为有形,说白了就是根据粘稠程度来分,清者为水、稀者为饮、粘着为痰。而湿就是水渗入物中,化有形为无形)。

大概是类似水肿,类似于积液(如胸腔积液、盆腔积液),分为外痰和内痰(外痰多为粘稠分泌物如咳嗽出来的痰或皮肤溃疡渗出的粘液等,内痰一般在脏腑之内肉眼不可见,也有一些在皮下的形成包块等),湿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形的弥漫在全身的粘乎乎的湿哒哒的感觉。

水饮痰湿,很难截然分开。这就是痰,这就是水,这就是湿,这么地楚河汉界是不可能的,那是理想状态,一般都是水饮痰湿混杂在一起。

我举个例子,在厕所或车厢内放置的那种固体空气清新剂,首先它是一块有形的固体,但它又散发出弥漫整个空间的香气,这就是痰与湿的关系。

湿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它又会凝聚成水液,就像浴室里的镜子上的水珠,再浓稠点,就成痰液了。

痰湿产生的原因,一般有分为三种,第一类是感受外邪(风寒暑湿燥火疫),第二类是七情失常(突发的、剧烈的、长期的某种情绪),第三类是饮食内伤(过饥或过饱或偏食挑食等)。虽然原因上有三大类,但却出现一个结果,就五脏六腑的功能受到干扰或损伤,使得脏腑不能正常搬运水液,引起水液的停滞,害化成为了痰液(如果能正常搬运了,它就应该是津液了)。

总归一句话,正常的水液叫津液(简称津),不正常的水液叫痰湿(简称痰)。

二 白话痰湿

一般肉食者,肥胖者,体质多痰,自古云:肥人多痰,瘦人多火。

又云:鱼生火、肉生痰。

痰湿啊,大多是吃出来的过度进食肥甘厚味(什么是肥甘厚味,就是油腻煎炸的,就是甜食饮料糕点零食,厚味就是重口味重盐重油重辣重味精),难以消化,把脾胃累到摆工,要么暴饮暴食,直接把这脾胃弄死机,再么冻啤冷饮瓜果全年无休,脾胃的发动机都冷却掉了,脾胃不工作的直接结果就是聚湿生痰。你看看,这就是脏腑不能搬运水液,可不就害化成了痰液?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吃的饮食基数是10,现在脾胃运化掉7,其中7里面的4化为了气血,又经肺皮肤大肠膀胱排泄掉3,那么剩下的不能代谢的3哪去了,不用问,害化成了痰湿。

这个痰湿代谢不了的病理产物,将进一步影响脾胃运转,结果又是聚湿生痰,流入恶性循环之中。

要不怎么叫口腹之欲呢?满足欲望就得付出代价。

有人说,我天天海吃猛塞都没事啊!那是少数天赋异秉的人,那是钢胃铁肚皮,化骨龙投胎,天生脾胃就是强,再多的食物也能消化完。人生来就有强弱之分的,没办法,这是第一等不公平,只有羡慕的份。但是,话又说回来,再等十年,你且看看会是怎样?器官会衰退,看还能不能这样猛吃法,就是保时捷,不适时保养,会不会损耗得快?

有人说,我胃口小,没怎么吃,怎么还痰湿,还肥?是啊,你脾胃本身就差,进入的饮食,只能运化一半,另一半就化痰存储起来了呗,这种先天脾胃不足的,就比较难办了。

或者,再仔细回忆一下,是不是多少年前,突然一次的暴饮暴食把脾胃伤着了,到现在还没恢复?脾胃坏了,就会聚湿生痰。正因为有痰湿堵着,吃一点点就会饱,满的杯子,怎么装得进水?

说到底这个观点,就是在吃的方面不注意,损害了脏腑的功能,进而产生了痰湿,回过头来又影响脏腑。

痰湿除了吃方面的影响,还有一个就是什么呢?——情绪。

暴怒、惊恐、悲伤等,这些突然发生的,或者剧烈的,或者长期的,这类失控的情绪,是绝对会影响人体的脏腑的功能的。

举个例子,加了半天班,回到家已经半夜了,饥肠辘辘,坐上饭桌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来了个电话,老板说让你回去再弄个文件,马上要,也不管你饭吃到一半,你会不会特别愤怒?有没有发现,再也吃不下去饭了。

我曾经看过一个法医的专著里讲,人在受到惊恐的时候,胃是不会排空的,是停止工作的。

我讲这个,主要是想说明,人的情绪也是会影响脏腑功能的,一旦异常,也会出现痰湿。我们常说,一个女人肝气郁结,其实很多时候,是讲她抑郁,心理有委屈,难以伸屈。气郁了,水液就没有气推动,它就得停滞,就会聚湿生痰。

这一段,我就白话了两个比较常见的生痰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其实也常见,就是吹风淋雨,受到了外邪侵袭后,脏腑功能也受影响了,很简单,大部分人,是不是只要一感冒,就发现胃口不好?这时要是硬去吃东西,就会生痰了,会食积了。

以上这些就是人体怎么害生痰湿的大概情形。

三、讲痰湿就不能不讲湿热

湿热,跟阴虚火旺不一样。

湿一般结在中焦,即人体中部,会郁,郁久了,生热,这个热,不会真的很热,是沤出来的热,从中焦往上热,看起来就跟上火一样,要么口臭口粘,舌苔厚厚一层又粘又滑,要么口腔溃疡,要么眼屎多,要么长暗疮,口虽然干,但不会特别想喝水,最多吧唧一口润下,因为体湿,给大脑的信号是身体有水份。皮肤特别易冒油,整个脸看上去有一层垢,这个油,其实就是不正常的水液嘛(其实跟皮肤溃疡渗出的粘液一个意思,只不过一个是正常皮肤,一个是皮损伤口)!

这种体质,一吃热性的东西,这食物的热气就被痰湿堵在中焦,痰湿就像滤网一样兜住了热,不让下去,食物虽然下去了但食物的热气却留在中焦,还往上攻,出现胸闷欲呕,以及一系列上火症状,严重的,这痰湿连正常的热量也能兜在胸中,不能传达到四肢,引起四肢冰冷

只要把这个痰湿这个网兜一去,热就消了,因为没有东西在中焦沤。

湿郁除了会引起热留胸中外,还会引起气郁。

打个比方,如果气是电,那么痰湿就是电阻电热棒,会阻碍电流。

因此有人说,气郁便是火,理气即能降火。

湿热不能一味地用清热燥湿的药,你看啊,一吃清热的凉药,就拉肚子,因为寒凉败胃。

吃凉药,热是清了,可是凉到脾胃了,脾胃一不转,那食物不完全消化,就会害湿

湿又积在中焦了,湿又开始沤热了,湿堵在哪,气就郁在哪,郁久了就胸闷想呕,天气稍闷热,人也跟着胸闷想呕,就跟夏天下小雨闷屋子里一样,得开窗透气,所以开窗就相当于理气。

想祛湿,光吃燥湿的药又为什么不行?燥湿药比较热,好了,湿给你燥掉,还剩火呢?就好比屋子里潮湿闷热,你就在里面烤火去湿,湿是去了,人烤糊了。剩下的热,会烤人,把人体正常的水液烤得浓缩了,又变成病理产物→痰,有个术语----炼液成痰,就是讲的这个。

因此,针对湿热,不能只清热,也不能只燥湿,要分解湿热。

用药上要注意两点,一是理气,二是化湿。

理气药一下去,中焦的气一通,就不会郁积生热;湿化痰药一下去,痰湿松动,就不会沤热。

理气药有三个好处,一它不像清热药那样寒凉败胃;二又让化湿迅速排出去,不停留在中焦造成热证;三是同时把痰湿垃圾排出体外。有点“药物穿肠过,功效脾胃留”的意思。

我这样讲,不知道你能明白不?

我习惯上,还是用温胆汤二陈平胃汤加减。

阴虚火旺呢,前提是有阴虚,有阴液不足的现象,如口干,想喝水怎么喝都解不了渴,皮肤干(湿热的人,皮肤是油的),头发枯,大便干,咽干,鼻腔干,小便少,人被火烧得瘦,干巴巴的,然后这个前提下的火旺,才是真的火旺,要用养阴清热的法子。这里就不多讲了。

——————————————————————————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赏文!

新浪微博:@中医范怨武

腾讯微博:@范修文

微信平台:中医范怨武

PS:回复相应的数字,能看到往期的文章。

目前的十一篇,分别是:

101 含药

102 至阴

103 七情疗法——中医的心理治疗

104 从一个奇怪的病例谈开

105 闲聊

106 谈谈逻辑不通的虚不受补

107我最“巫”的两个病例

108关于忌口的一些问题

109小外甥女那让人恼火的咳嗽(附如何给小儿喂服中药)

110也来讲讲痰湿与湿热

111痰湿湿热体质自测

112痰证的表现特征(未完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4 19: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