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12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皮肤病] 【推荐】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10-6 1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皮肤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内治,更需要外治。外治法在皮肤病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治疗方法多而且有效。“外科之法,最重外治”。本文复习中医外治法的基本情况及在皮肤科的应用。
1 外治法的形成与发展
外治法是中医最早的治疗方法,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开始人们用树叶、草茎、泥灰涂敷或包扎伤口,久而久之人们便发现了一些外用药,形成了原始的敷涂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创造文字,外治法的经验被人们用文字记载而传播。到了秦汉时期,《皇帝内经》在适应症方面进行了初步理论阐述。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进一步使外治法具体化。晋、隋、唐时代以实践医学和积累大量经验为主要特点,外治法的研究和使用得到发展。晋末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唐朝外治法进入鼎盛
时期,在《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有很多记载。宋、金、元时期为理论的升华阶段。到了清代,外治法的应用主要在外科疾病方面和民间单验方流传,如如意金黄散、冲和膏、生肌玉红膏、冰硼散、三品一条枪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文献整理、临床观察、科研、应用研究、理论研究和学术传播等方面都有了不断充实和提高。在文献整理、临床观察、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外治法的种类
中医外治法细分有数百种,常用的有四五十种。主要有药物外治法、器具配合手法外治法和应用现代化设备的外治法等。
2 药物外治法
将药物置于体表,通过皮肤、穴位、五官九窍黏膜透入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目的治疗方法。
2.1 皮肤、穴位外治法
(1)膏药法:又称铅膏药,俗称帖膏药,是药物置于皮肤特定部位或患部或穴位的外治法。炼制膏药,需经麻油浸药,烈火煎沸,文火久熬,药渣过滤,药油滴水成珠,下黄丹,加香药或贵重性药物或胶体性药物,去火毒,涂布冷却,烘化贴用等步骤。
(2)膏摩法:是药物配合**推拿手法的外治法。
(3)敷法:属软膏药的一种,是外治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主治一切内外疾病。是将药粉与基质调成糊状,置于体表的外治法。
(4)发疱法:是将对皮肤具有**性的药物捣烂或研细末调敷穴位上,使皮肤产生水疱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外治法。常用巴豆、大蒜、白芥子、斑蝥等中药。
(5)洗浴、浸渍、淋洗法:是将机体全身或局部头、手、足、臀部、**或疮口等置于药物煎成的汤液中的外治法。
(6)撒扑法:是将药物细粉撒于患处的外治法。
(7)搽拭法:是用纱布或棉花蘸药汁,涂抹于皮肤表面或患处的外治法。
(8)熨法:是用布盛药物,置于肚腹部或特定部位的外治法。
(9)兜肚法:是用布做成兜肚样,将药末盛入,扎于肚腹部的外治法。
(10)熏法:是利用药物热气经皮肤、五官九窍吸收的外治法,包括烟熏和煎汤熏两种。
(11)枕法:是将药物药末盛于布袋作枕头用,经皮肤及口鼻吸收的方法。
(12)灸法:是利用某些药物烧灼后熏熨和直接贴敷患处或穴位,使其温热**达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分艾条灸、艾炷灸、艾炷隔药灸等。
2.1.2 五官九窍外治法
又分搐嚏法、嗅、吸、闻法、佩带法、点滴法、吹法、含漱法、塞法、灌滴法、坐药法(**纳入法)。
2.1.3 特殊外治法
包括腐蚀法、面膜法、脐疗法。
(1)腐蚀法:又称追蚀法,是应用腐蚀性化学药物,对异常或坏死的皮肤、肛管黏膜,痔核、骨肿瘤等组织起提脓祛腐,蚀肉剔骨,收敛生肌等作用的特殊外治法。
(2)面膜法:是调制面膜剂,涂敷面部皮肤,使其形成膜的外治法。有软膜和硬膜两种。
软膜:是用中药极细末(200目筛以上)加蜂蜜或新鲜鸡蛋调敷;或有效成分制成霜剂。现代软膜主要是以纤维石膏及多孔性无机填料作基质,加促进剂与微量的中药成分制成的,大部分为水溶性,直接加热水调成糊状。
硬膜:又称倒膜,主要原料是优质生石膏,用温水调后倒在面部冷却变硬塑形而得名。
(3)脐疗法:是将药物敷、纳、熏、灸、蒸、熨于脐部特定穴位的外治法。
2.2器械手法外治法
是指利用传统的器械如刮板、三棱针、灯火、手术刀、药棒、火罐等配合手法,或者单独用手法如指压作用于肌表治疗疾病的外治法。包括刮拍法、放血法、灯火曝照法、指压法、割挑法、药棒叩击法、拔罐法(火罐、药罐、水罐、走罐、刺血拔罐)。
2.3现代化器具外治法
主要是指借助现代科技中电、声、磁、光的能量以促进药物由外而内提高内病外治疗效的外治法。有中药离子导入法、超声雾化吸入外治法、超声透入法、磁疗法、激光针灸法。
3 外治法的治疗作用
现代外治法是通过**作用和药效作用两方面进行的。
外治法对人体各系统的作用:
(1)对免疫系统的调整作用:主要通过不同程度地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机能,增加机体各种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等作用实现。
(2)对胃肠功能的调整作用。
(3)对神经体液及内分泌的调整作用。
(4)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调整作用。
4 中药外用制剂的特点
皮肤病的中药外用疗法是临床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用中草药制剂主要是对症治疗,一部分属病因疗法,如治疗疥、皮肤浅部真菌病、疣类等;另一部分通过局部用药可以减轻自觉症状及加速皮损消退以至痊愈。
4.1调配特点
(1)除用植物油、动物油调和药物外还经常使用醋、酒、姜汁、猪胆汁、糖制植物汁等调配药物。
(2)在涂擦外用药之前,常常先用中草药煎煮取汁,进行皮损清洗、冲洗、灌洗、熏洗、湿敷等。
(3)视疾病的种类与病况分别选用不同的用具。
(4)外用方法常与针灸、**等配合应用。
(5)民间有许多特色疗法。
(6)选用中草药主次分明,其中矿物药为主,植物药与动物药为辅助成分。
4.2药物作用多种多样
中药外用制剂机理:采用中药及一定的治疗操作,通过肌肤、孔窍、腠理,内入脏腑,再通过经络作用于全身或直接作用于皮损部位,特别是药物通过洗、熏、搽、熨、贴、包、敷等方法,发挥中草药的清热解毒、疏风止痒、清火利湿、杀虫祛腐、清洁收敛等作用。
5 中药外用实验研究简况
5.1抗微生物作用
通过各种实验研究,认为黄连、黄芩、黄柏、地丁、五倍子、蒲公英、枯矾、木芙蓉等有抗菌作用;土贝母、藤黄、板蓝根等有抗病毒作用;香薷、佩兰、麻黄、柴胡、艾叶等所含的挥发油对球菌、杆菌、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桂枝油、茵陈油、羌活油、苍术油、藁本、土槿皮、大蒜、丁香、黄精、桂皮等
有抗真菌作用。
5.2抗炎作用
目前已知紫草、艾叶油、甘草、麝香、羊蹄根、朱砂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止痒作用。
5.3生肌作用
化腐生肌类药物如红升丹、轻粉等;活血生肌类药物,如当归、血竭、没药、乳香等;敛口生肌类药物,如象皮、琥珀、儿茶、珍珠等,其机理是促进创面巨噬细胞增生,加强吞噬和消化作用,提高脓性分泌物中的溶菌酶的含量,增强局部的抗感染作用,增强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表皮细胞的再生。
5.4光敏作用
中草药中含有多种呋喃香豆素类及蒽醌类光敏性物质,如补骨脂、白芷、苍术、生乌药、制大黄、竹红菌、虎杖、茜草、独活、乌梅等,配成制剂后加黑光照射,可引起光敏作用,用于治疗白癜风、银屑病。
5.5蛋白凝固作用
含有鞣质的中草药如黄柏、地榆、四季青、虎杖、大黄、儿茶、女贞子等均有蛋白凝固作用,同时有减少渗出和抑菌等协调作用。
5.6镇痛止痒作用
丹皮、徐长卿、菖蒲、细辛、当归、白芷、川芎有镇痛止痒作用。
5.7生物活性作用
丹参、紫草、三七、雷公藤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株的生物活性,加速血管新生。
6 皮肤病外用中药制剂的原则
药物的选择:根据皮损的不同,选择有相应功能的药物,如抗菌功能、杀虫功能、止痒功能等。
剂型的选择:不同的皮损适合不同的剂型,如果剂型选择不当仍然起不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浓度的选择:除了药物、剂型外,浓度不同,效果也不同,浓度要适中。
方法的选择:外用药的方法也很重要,需要很讲究地应用,能事半功倍。
中药外用制剂的剂型:常用中药外用剂型包括水剂、粉剂、洗剂、酊剂、油剂、油调剂、软膏剂、药捻、熏剂等。
7 常用外治法治疗皮肤病介绍
7.1贴脐疗法治疗皮肤病
(1)配方1:红花、桃仁、杏仁、生栀子各100g,冰片1g,前4味药各研极细末,加入冰片粉,充分摇匀,装瓶备用。用时取少许药粉直接填入脐内,再用直径2cm的方形纱布覆盖,外贴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7d为1疗程。本疗法更适用于小儿。
主治:荨麻疹、瘙痒症、痒疹、丘疹性荨麻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等。
(2)配方2:生地、赤茯苓各15g,牛蒡子、白鲜皮、银花、薄荷、木通各10g,黄连、甘草各30g,荆芥、肉桂各6g,上药研极细末,充分混匀,瓶装备用。用时让小儿仰卧,暴露脐中,75%酒精拭去浮污,用小勺取药粉2-4填脐,再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7d为1疗程。
主治:婴儿湿疹。
(3)配方3:乳香、没药、穿山甲、葛根、山楂、厚朴、鸡血藤、桂枝、甘草、细辛、白芍、冰片各100g,研极细末充分混匀备用。每次0.2g填脐,3-5d次,90次为1疗程。
主治:黄褐斑
7.2 耳穴疗法治疗皮肤病
耳穴疗法是在耳壳上进行**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1)耳椒疗法
主治:扁平疣。
黑胡椒籽研磨细粉,装瓶密封,消毒后备用。病人取卧位或坐位先将双耳的对耳轮上角或下脚皮肤用酒精消毒,用手术刀片于双耳各划一个5-10mm大小的切口,以出血为度,撒上椒粉少许,盖以消毒药棉。3d1次,10次为1疗程。
(2)耳甲疗法
主治:银屑病。
穿山甲10g,冰片5g,黑胡椒85g,共研细末,过80-100号筛后混匀,装瓶消毒后备用。取耳支点穴:阳溪、大椎、解溪,用酒精消毒.再用手术刀片或三棱针划“一”或“十”字切痕,以微量出血为度,撒上药散少许,胶布贴敷固定。每周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3)耳泥疗法
主治:带状疱疹。
取白胡椒细粉10g,去皮紫皮蒜20g,共置乳钵内,捣烂成泥,放瓶中备用。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对光找好两侧耳背静脉,皮肤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或手术刀尖点破静脉远端,令出血5-10滴,无菌干棉球盖之即可。然后在同一侧耳轮脚凹陷处消毒后,采用手术刀片轻轻划破表皮,以不出血为宜,再将豆瓣大一块“胡椒泥”放在小方块胶布上,贴于划口处;2d治疗1次,5次为1疗程。两耳交替治疗。
(4)耳炭疗法
主治:银屑病。
艾叶、血余炭、野菊花、马齿苋、地榆、苦参、蛇蜕、大枫子、乳香、没药各等量,共煅为炭粉,取耳部肺、心穴常规消毒后,用手术刀划一长2-3cm小口,使之微有出血,随即把药炭粉涂于切口处,再放无菌棉球并用胶布固定,使药物不致脱落,每周割敷1次,5次为1疗程。
此外还有耳冰疗法、耳麻疗法、耳黄疗法、耳刺放血等。
7.3 香袋疗法治疗皮肤病
防止螨类皮炎 组成:苍术30g,百部30g,辣蓼30g,蛇床子30g,雄黄10g,研末,20g装入2层纱布袋中。
每人2袋,1袋放在床上或枕头下,1袋挂在胸前或装在内衣口袋里,1-2月换药1次。
7.4 熏洗疗法治疗皮肤病
把药物粗末放入砂锅或搪瓷盆里,将水煮开后,再续煎30min左右,取袋存汁,放入搪瓷盆中,患处放在横木架上,先熏后淋,多用于四肢和头面部。
注意:有严重内科疾病和年老体弱者禁用。本疗法用于脓疱疮、毛囊炎、手足癣、湿疹、冻疮、瘙痒症、女阴炎、溃疡、脉管炎、象皮腿等。
(1)止痒洗液:蛇床子、地肤子、苦参、鹤虱各15g,蜂房、大黄、白鲜皮、丹皮、黄连、朴硝、明矾各9g。
主治:湿疹、皮炎、银屑病、瘙痒症等。
(2)复方马齿苋洗液:马齿苋、蛇床子、苦参各30g,苍术、蜂房、白芷、陈皮各9g,细辛6g。
主治:扁平疣。
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疗效,也要因病施治。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外治疗法应该变得越来越被人接受而不是远离病人。正确地使用传统外用疗法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临床需要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制备精良的外用中药。


edited by 皮肤科医生 on 2005-10-6 at 04:34 PM
2# 沙发
发表于 2005-10-24 22:29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斑竹 对我很有意义
3# 板凳
发表于 2005-10-25 15:29 | 只看该作者
好贴,谢谢版主。
4
发表于 2005-10-25 19:17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多谢斑竹分享!!
5
发表于 2005-10-30 21:36 | 只看该作者
斑竹就是斑竹,很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17:2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