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117|回复: 1

[临床经验] 心中奇痒,温胆汤加味治验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4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贾某,女,48岁。1980年8月12日就诊。
自述心胸部阵发性刺痒难忍已数月。日发数次,每次发作时间长短不一,每因忧思恼怒而诱发。伴有头晕、心烦、口苦、咽喉不爽、嗳气纳减,大便不畅、四肢无力等症,1972年4月曾因肝脾肿大到县医院检查。诊为“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根据患者面色苍黄晦暗,舌质紫暗有瘀斑,舌苔薄腻,中心微黄,脉弦滑而大,重按少力,中医辨证属肝脾气虚,气滞血瘀,兼有湿热。

因虑其体虚,乃仿王清任助阳止痒汤意,以补气活血为主,兼清湿热。

黄芪15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清半夏10克、瓜蒌12克、炒山栀10克、郁金10克、茯苓10克、炒枣仁15克。

二剂,水煎,早晚分服,日服一剂。
二诊(8月14日):服上方二剂后,自觉四肢较前有力,但心痒不减,大便略干,余症同前。乃改以温胆汤加味。

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枳壳10克、竹茹10克、胆草6克、炒山栀6克、淡豆豉6克、苦参10克、白藓皮12克、丹参15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二剂。

三诊(8月16日):服药后当日夜间心痒即未发作,安然入睡,其他诸症悉减,大便亦通畅。舌苔薄腻稍显黄色,脉象见小仍虚。守上方再进二剂,病告痊愈。

后以调补肝脾为主,缓图其本,并嘱其注意精神调养。随访三月,未见复发。

按:

祖国医学关于“痒”的记载,始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是言疮疡、疼痛、瘙痒等多属于心的病变,一般认为与心火亢盛、热壅血滞有关。在这里,“痒”只是疮疡发病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症状而已。

“庠”作为一个***病证提出,则多见于皮肤瘙痒症,如《外科正宗》载有“痒风”病,其形成系由湿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或因血虚肝旺,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致。

而此例患者“痒”的部位在“心中”,实为罕见。笔者尚未发现古代医籍有类似的记载,究其病机,概由患者平素肝脾气虚,生湿化热,蕴于中焦,复因情志**,肝气郁而化火,横逆犯胃,湿热蒸腾,上扰胸膈而致气血不和,遂生此怪症。

温胆汤出自《千金要方》,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因胆虚痰热上扰所致的虚烦不眠,胸闷,呕吐痰涎等症。因本病例由中焦湿热蕴积所致,故以温胆汤清化痰热,和胃降逆为主;辅以栀子、豆豉清热除烦,同时配以龙胆草、苦参、白藓皮清熟燥湿止痒,佐丹参养血和血,龙牡镇静安神。

上药合用,使湿热清、血脉和,而痒症自除。

作者:河北省中医院李大钧,原文发表于《广西中医药》1982年第1期。
发表于 2017-12-16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09:2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