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9293|回复: 32

[基础知识] 寒湿气虚,温阳补气无效;该如何解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7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江浪如雪 于 2017-8-27 18:55 编辑


临床中我们经常碰到病人明明寒湿气虚,用温阳祛湿补气法经常还是无效;甚至有的吃药还上火,口腔溃疡、咽喉胀痛。这个困局凡是有过临床的中医都会碰到,该如何解决?

我刚开始学中医时候也碰到这个问题也很困惑,问了很多人也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解释,其中有人认为是剂量问题。
当时我体质也是明显寒湿气虚体质,所以我就加大剂量拿自己试验。以2个方来试验:四逆汤加行气祛湿药,和桂附地黄汤。附子、干姜的剂量甚至用到了300克,但是效果还是不行.吃了还上火、失眠,关节胀痛。看来这个说法也不靠谱。
后来在学四诊时候学到了一个词:积。引申有什么寒积、痰积、食积、气积。。。。。。
其中痰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
当时就想,痰有几个方面性质:
1、为有形之物,容易停留在肺、气管、经络里;
2、有形之物最容易滞涩气机和堵塞经络;
3、寒湿体质本身容易生痰;
4、我平时不咳嗽痰、嗓子也不痒,并无痰的感觉;感觉不到痰的原因是因为我气虚的原因。

于是我改变了试验的角度,以化痰、祛痰、破积药为主,温阳祛湿药辅助。
吃药后明显感觉到嗓子开始发痒,有痰咳嗽出来,人感觉吸气也慢慢越来越足和不费力。感觉身上有寒凉之气冒出来,也由之前的不怎么出汗变成吃热的食物人能出汗了。当时比较严重的青春痘也慢慢好了,后来没有再犯。

后来临床碰到一些寒湿体质的人,我在判断为寒湿体质的同时,特别关注积,特别是痰积的指标。
用药效果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个人学习经验,仅供参考;如何简单快速的判断“积”欢迎大家来交流、指正
江浪如雪2017-8-27



发表于 2017-8-27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讲解一下具体用药就更好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发表于 2017-8-28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路很好,要治病先通经,补气,活血,散寒,化痰,套用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
发表于 2017-8-28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闲人说梦 于 2017-8-28 11:12 编辑

金贵要略上说:病痰饮,以温药和之。不过发汗和利小便两法。你看看金贵要略就好了。
寒湿在表,麻黄汤加减和桂枝汤加加减啊。寒湿在里,则各有不同啊。
不过寒热夹杂,兼有湿气。乌梅丸加减。别搞复杂了。尤其你用那么多桂枝附子,鼓动肝阳。寒湿没有好,湿热又来了。
发表于 2017-8-28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浪如雪 于 2017-8-28 12:09 编辑
闲人说梦 发表于 2017-8-28 11:11
金贵要略上说:病痰饮,以温药和之。不过发汗和利小便两法。你看看金贵要略就好了。
寒湿在表,麻黄汤加减 ...

痰饮类型很多,有热痰,寒痰、湿痰。。。。。。。。。有在表,在里,在脏,在腑,在经络。。。。。你说的似乎不全面吧。不要用部分章节来说事。
发表于 2017-8-28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有很多种。学术看法有些不同。尤其汉唐的医家和金元以后的有很大不同。
但是如果看金贵要略的思路,病痰饮者,温药和之。说明无论何痰,总以温药,当然有热也要清热。毕竟痰饮是阴邪。
治疗上当然很复杂喽。
只是,单纯的寒湿,金贵要略和伤寒论真的讲的比较清楚了。许多方子,效果很好。
关于痰饮,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专有一篇论述,基本思路。可供参看。
发表于 2017-8-29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人说梦 发表于 2017-8-28 23:21
是有很多种。学术看法有些不同。尤其汉唐的医家和金元以后的有很大不同。
但是如果看金贵要略的思路,病痰 ...

“但是如果看金贵要略的思路,病痰饮者,温药和之。说明无论何痰,总以温药”,当然有热也要清热。毕竟痰饮是阴邪。”
这话我有2点不认同你的理解。
其一、说明无论何痰,总以温药
请问,躁痰、热痰难道你也要去用温药和之?贝母、瓜蒌等这些寒润的化痰药岂不是没有用了。前面说总以温药,你后面又说有热也要清热,这句话好奇怪,不觉得矛盾吗。
其二,痰饮是阴邪为依据就认为总以温药,阴阳难道只是以寒热来定义的吗。阴阳划分还有有形为阴,功能为阳的分法,痰为有形之邪而划归为阴,并不一定他就是寒邪而用温药。


发表于 2017-8-29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痰饮,津液和水气并居。水饮,阴邪为本,有热,也是热气为标。水气上逆,得阳煎熬则或稠而成痰,得阴凝聚则稀而成饮。水归于肾,受制于脾。所以一般而言,燥痰,润肺,比如麦门冬汤治疗咳气上逆。湿痰,温脾,比如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不温则水不化气。
当有痰热时,以温为本,以清热为标,寒温并用而已。并不是贝母,瓜蒌就没用了。
所谓行气化痰,不以温药和之,气如何行,痰如何化呢?
论其根本,以为根在脾肾,标在肺。
发表于 2017-8-29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的认识都很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7-8-29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浪如雪 于 2017-8-29 12:15 编辑
闲人说梦 发表于 2017-8-29 09:45
痰饮,津液和水气并居。水饮,阴邪为本,有热,也是热气为标。水气上逆,得阳煎熬则或稠而成痰,得阴凝聚则 ...

痰滞涩经络和气机,痰去而气行。你说的情况是气虚生痰,才去化痰补气。为什么就老是跳不出化痰一定要温药的逻辑呢,临床燥热、阴虚的痰不用温热药的很多,而且热痰、躁痰,温热药是禁忌。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就一定要纠缠这个温药和之。,书本内容也不过学习参考用。再说书很多,金匮要略也不是中医书的全部。
再说了水气上逆的阳煎熬成痰逻辑就不通。按医理,升而不足为下陷,比如什么气陷证;降而不足为逆;比如胃逆胆逆。降不下来而停留被阳热煎熬成痰。阳为升,阴为降,哪有因为热而降不足而逆的还在去温而和之的;再说痰也不都是湿多的问题。说寒湿的痰需要温而和之,这个没错,说痰都要温而和之,就有点想当然了。临床你可以去验证。
发表于 2017-8-29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痰的种类很多,但是因为病症造成这么多种类的痰,还是痰引起机体变化形成这么多种类的痰,寒湿会堵塞经络会造成机体寒热不均,气血不到的地方必寒凉,气血壅阻的地方必温热
发表于 2017-8-29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头翁 发表于 2017-8-29 13:17
痰的种类很多,但是因为病症造成这么多种类的痰,还是痰引起机体变化形成这么多种类的痰,寒湿会堵塞经络 ...

气血不到的地方必寒凉,气血壅阻的地方必温热
这个说法不认同,人气血无处不到,很多关节炎、冷痛的地方,你去刺2针,看看有没有血,气血本一体而行,既然能看到血,必然有气;何来的气血不到必寒凉。气血不到恐怕枯萎、废了吧。局部气血不到,为局部废,多了不到人废。
气血雍阻必温热恐怕也不见得吧,你说的这种情况是阳虚不严重的情况,如果寒湿很重的雍阻,恐怕是寒凉,不会温热吧。临床气血拥塞而冷的也不见得少。甚至很多阴虚严重的病人气血拥塞,不但不温热,反而冷的不行,甚至夏天穿棉衣都觉得冷。
发表于 2017-8-29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川中医药 于 2017-8-29 18:46 编辑

用温阳祛湿补气法经常还是无效;甚至有的吃药还上火,口腔溃疡、咽喉胀痛。
=================
哦,这样,你药方里有没有阴阳平衡的药物。
比如泄热清热的辅助药物。
虽然是要去寒,但是用药物如果只关注病症寒处,不关注药物还要经过肠胃,那么,肠胃受得了吗?
肠胃又不寒,如果肠胃热,但有里寒,一味的用热性药物,那不是让肠胃更热,肯定会上火。
脾胃弱的还要保护肠胃。方子里还是要加清热的药物,只是辅助。 只是你主要还是去寒热性药物。
发表于 2017-8-29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热中有寒,寒中有热的用药该怎么用。
发表于 2017-8-29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川中医药 于 2017-8-29 18:54 编辑

附子、干姜的剂量甚至用到了300克,但是效果还是不行.吃了还上火、失眠,关节胀痛。
=====================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不是用多计量。
肠胃能受得了吗,人体如果有热有寒,有热的那不是火上浇油。
比如如果肠胃热,还要照顾好肠胃。
这么热,心火肺火都起来了,能睡好吗?病人是火中煎熬。兄弟,不是这么用药的哦。用多了,还有的吐血而亡的。




发表于 2017-8-29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川中医药 于 2017-8-29 19:02 编辑

我要用药的话,即便是祛寒活血的药物里面,还要加点邪热清热甚至凉血的,当然剂量不多。主要是为了平衡阴阳。不然上火,口腔溃烂压不住,就会出来副作用。药方没有配好啊。我也遇到过。不过后来平衡了,就没有了。
有进有出,有补热就要有泄热,有泄热就要有补热,只是注重比例不同,药方都要这样,阴阳平衡。
发表于 2017-8-29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浪如雪 于 2017-8-29 19:25 编辑
四川中医药 发表于 2017-8-29 18:58
我要用药的话,即便是祛寒活血的药物里面,还要加点邪热清热甚至凉血的,当然剂量不多。主要是为了平衡阴阳 ...

补阳潜阳,这个理法我学火神派的时候就明白。这个用药方法也经常用。这里我是在讨论是痰饮滞涩经络对补阳祛湿的影响、是想表达重视路径通畅情况,提醒大家寒湿温补,需要考虑经络脏腑是否通畅。
理法来自中医讲的治病如治水理法。你说的那个用药方法,临床我也经常用。但是如果有痰饮滞涩经络大多也不是那么管用。
都不是空谈的人,我说的你懂的 。
你能讲这些,说明你临床水平还是不错的,比那些只会温补的**神派,和只会清谈没有实践的高手,强多了!谢谢你来指正交流。


发表于 2017-8-30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白头翁 于 2017-8-30 17:54 编辑
江浪如雪 发表于 2017-8-29 15:04
气血不到的地方必寒凉,气血壅阻的地方必温热
这个说法不认同,人气血无处不到,很多关节炎、冷痛的地方 ...

关节炎虽然有血但相对还是少,血淤血液循环差是关节炎根本问题,脉管炎的症状,血於阻但血能到的地方表现热,皮肤红肿,血液到不了或相对少的地方表现寒,皮肤坏死变黑枯皮肤温度明显变凉,虽然气血无处不到,但与正常比肯定出现了异常,否则就不会形成病,为什么有热病,寒病,气血分布与正常比出现异常,气血壅阻的就热,气血{MOD}少的就寒凉,关节炎有的是冷痛是因为气血{MOD}少,缺少气血温煦的缘故
发表于 2017-8-30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头翁 发表于 2017-8-30 17:44
关节炎虽然有血但相对还是少,血淤血液循环差是关节炎根本问题,脉管炎的症状,血於阻但血能到的地方表现 ...

气血壅阻的就热
不管你怎么说,我是不认同的,雍阻就热那是阳气还过的去,如果是阳气偏弱,就不见得是热了。临床这种事情不少的。
我的观点雍阻有寒有热,不会只有热。临床也许你会碰到的。
发表于 2017-8-30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白头翁 于 2017-8-31 09:39 编辑
江浪如雪 发表于 2017-8-30 20:21
气血壅阻的就热
不管你怎么说,我是不认同的,雍阻就热那是阳气还过的去,如果是阳气偏弱,就不见得是热 ...

阳气怎么在人体体现,靠气血运送,气血所到之处阳气才能随之所到,没气血了阳气也就没了,一个断离机体的肢体不会再有阳气
寒湿气虚,温阳补气无效,此时就应考虑血脉经络不通,就像汶川地震塌方堵塞了交通,修路打通道路是第一要务,否则物质再多只会造成道路更加拥堵,道路通的地方物质堆成山,不通的地方物质少的饿死人
发表于 2017-8-31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浪如雪 于 2017-8-31 12:21 编辑
小白头翁 发表于 2017-8-30 20:31
阳气怎么在人体体现,靠气血运送,气血所到之处阳气才能随之所到,没气血了阳气也就没了,一个断离机体的 ...

谢谢你的关注,这不过是我的一点临床经验罢了。
也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清谈了。
临床如何用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来判断壅塞,这个才有现实意义,能解决实践问题。倒是欢迎大家来说说。
发表于 2017-9-7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慢性胃炎也有痰,还经常拉肚  肚子疼,腰酸!老师们解释下,补中益气汤可以用不?真心感谢
发表于 2017-9-7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白头翁 于 2017-9-7 17:50 编辑
南陈宋沿君 发表于 2017-9-7 09:35
我有慢性胃炎也有痰,还经常拉肚  肚子疼,腰酸!老师们解释下,补中益气汤可以用不?真心感谢

可以用,但应该配合调肝,调胃养肾壮腰的药,比如痛泻要方..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12-25 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发表于 2017-12-2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子汤温阳去经脉筋骨间的寒湿也不错
发表于 2018-1-14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浪如雪老师好,想求医,怎么联系你,慢性咽喉炎,有滤泡,现在久咳不止
发表于 2018-10-16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浪如雪老师你好,我也有寒湿,之前也有用过四逆汤之类但都收效甚微,你说的寒湿以化痰、祛痰、破积药为主,温阳祛湿药辅助,怎么样能联系你,我***1977852797,
发表于 2018-10-16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知道,中医不能表未清就补,否则会关起,在进补之前,必须清出风寒湿热,体弱不能强补,须温和进补,补时须看素体,选择滋阴进补,还是温阳进补。
弄不好就容易生火,出现你所说的口腔溃疡咽喉肿疼等。
发表于 2018-11-18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江浪如雪


温补用大黄,芒硝,茯苓可以吗?有个朋友吃了好,没有发
发表于 2019-4-1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讲的真好,对我们初学者来说,受益颇多。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04:2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