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800|回复: 7

[其他] 【全科医生课堂】第九十五节 现代百日咳的特点、治疗及预防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9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前言】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一种可预防的严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人群普遍易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是导致年长儿及成人长期咳嗽的常见病因。1974年全球实施扩大免疫计划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百日咳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幅下降.近年来,百日咳发病率有所上升,甚至发生局部暴发,从而对公共健康产生了巨大冲击。随着预防工作的强化,小儿百日咳经典型表现已较少遇到。但非典型表现临床常能遇到。如不认识,则往往导致漏诊、误诊,且容易感染其他未进行疫苗接种的小婴儿,容易延误病情,导致感染流行,撰写此篇课堂内容,希望能引起全科医生的重视,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尽早隔离,及时诊治,这对于缓解患儿病情、减轻严重程度、改善预后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科医生课堂》贴近全科医生生活与工作。关注全科医学热点、焦点与难点问题。课堂内容依您的关注可随时调整,欢迎关注与支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请把您读后所想所思告诉我们,您的合理化建议是全科医疗专业讨论版不竭发展动力。谢谢大家!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发表于 2017-1-29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婴儿的百日咳现状及预防策略
2016-07-28 Sophie  来源:儿科时间-爱微帮
百日咳是感染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易于流行的特点。
其典型临床表现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而新生儿及小婴儿多不具备上述典型咳嗽的临床表现,而多以阵发性屏气发作、窒息、发绀甚至惊厥等为临床表现,容易引起误诊、漏诊,延误病情,造成传染流行及死亡。
百日咳疫苗接种以前,本病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974 年来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婴幼儿百日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
而近年来「百日咳再现」的现象【 20世纪80年代国外将百日咳发病水平控制在低点后陆续出现百日咳发病反弹的报道,研究学者将该现象称为"百日咳再现" ( pertussis re-emerge) ,笔者注】在全球各地相继报道 [1,2],百日咳发病率出现显著反弹,2011 年以来我国天津、西安等地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现象 [3,4]。这种不降反升的传染性疾病以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再次对婴幼儿,尤其是未进行预防接种的小婴儿的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
现代百日咳有何特点?
较之过去的百日咳流行特点,现代百日咳有以下特点:
·
发病人群可出现在任何年龄段,以小婴儿(<6 月婴儿)及青少年/成年人为多 [5];
·
·
典型临床表现不多见,天津市 [6]15 岁以上的青少年及成人病例典型的百日咳咳嗽症状仅有 22.64%,巴西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 [7],成人病例典型的百日咳咳嗽症状仅有 38%;
·
·
青少年/成年人成为婴幼儿主要的传染源,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流行的特征,2007 年法国、美国等地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 [8],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是未接种的小婴幼儿主要的传染源(76%~8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罗洁等人 [9] 对 2013~2014 年确诊为百日咳的 7 例新生儿中,有 6 例新生儿的家庭成员有咳嗽病史(10 天以上的)。
·
·
有数据显示,美国 [10] 因感染百日咳死亡的人群中,6 月龄以下的婴儿占到了 90%,加拿大 [11] 因感染百日咳死亡的 19 例人群中,15 例为<3 月的小婴儿,在对<10 岁的年龄组患儿研究中发现,<6 月的小婴儿临床表现重且死亡率高。
·
预防策略
WHO 指出,自然免疫或被动免疫均不能产生终身屏障保护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疫苗的屏障保护作用明显下降 [12]。针对目前的情况,为减少小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 首先,要重视青少年及成人百日咳的早期诊治、隔离,对无免疫保护的青少年及成人进行被动免疫。
尤其对婴幼儿需频繁接触的人员进行疫苗接种,美国免疫顾问委员会(ACIP)推荐对与婴儿接触的青少年及成人(家庭成员、儿童保健提供者,卫生保健人员)接种 1 剂破伤风类毒素、降低抗原含量的白喉类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联合疫苗(Tdap),即目前的蚕茧策略。
2. 其次,优化小婴儿现行的免疫接种策略。
小月龄婴儿缺乏产生细胞免疫的能力,主要依赖胎传抗体进行免疫保护,而高水平的抗体滴度有助于预防百日咳的发生。柳艳萍 [13] 等人对天津 132 名新生儿胎传抗体进行监测,生后胎传抗体阳性的新生儿仅有 41 例(31.06%),3 月龄疫苗接种前抗体转阴率达 89.49%。
胡榕 [14] 等人对成都 142 名新生儿胎传抗体监测显示,胎传抗体阳性者有 66 名,为 46.48%,达到保护水平的仅为 1.41%。<3 月的小婴儿处于较高的感染风险中。
因此,有学者提出百日咳的初始接种时间是否可以提前的建议 [13],但考虑到新生儿体质、机体应答能力及疾病等相关问题,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尚待研究。
2012 年 ACIP 发布指南推荐孕妇在妊娠中晚期进行 1 剂 Tdap 接种,并指出 27~36 孕周为最佳的接种时期,此期产生的抗体滴度最高,可以将更多的抗体短期内传给胎儿,达到有效预防百日咳的感染,但其安全性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小婴儿是目前百日咳的高危人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优化现行的免疫策略势在必行。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导致漏诊、误诊,且容易感染其他未进行疫苗接种的小婴儿,容易延误病情,导致感染流行,希望能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及时发现,尽早隔离,及时诊治,对缓解患儿病情、减轻严重程度、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谨此一文,以飨同道。
发表于 2017-1-29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综述   百日咳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张婉芳(综述)  陆敏(审校)

百日咳主要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中百日咳杆菌占95%, 副百日咳 杆菌5% 好发于婴幼儿和年龄偏小的儿童,临床 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带有吸气性尾声和呕吐, 病程通常持续数周, 小婴儿易并发肺炎、 自从1974年全球 实施扩大免疫规划 (expanded program immuniza-tion, EPI) 以来, 由于百白破混合制剂 diphtheriatetanus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DTP) 菌苗的广泛 覆盖, 百日咳发病率和病死率一度大幅下降。 然而, 近年来由于年长儿及成人患百日咳时症状的不典型 其发病率又开始回升并有局部暴发的报道,将此 现象称之为百日咳再现。 该文对百日咳的流行病学变 化及其相关原因分析和免疫策略作一综述。
1.百日咳的病原学
百日咳是由革兰阴性鲍特菌属的多性型杆菌引起, 其中百日咳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副百日咳杆菌 也可引起典型的百日咳症状。百日咳杆菌通过空气散播、 飞沫传播,人类是其唯一宿主, 其毒性因子 分为两类 一为黏附分子,包括丝状血凝素 (filament ous hemagglutinin, FHA)、 百日咳黏着素 (pertactin, Prn)、 菌毛 fimbriae,Fim) 及凝集原 (agglutinogens, Agg) 二为毒素因子,包括百日 咳毒素 (pertussis toxin, PT)、 腺苷酸环化酶 (ade- nylate cyclase toxin haemolysin,ACT/ CyaaA)、 lipopolysaccharide,LPS) 其中PT、 FHA、 Prn 和Agg 已作为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acelluarper- tussis vaccine, APV) 的抗原成分, 而上述抗原基因 存在多态性现象, 考虑与百日咳再现有关。 目前有观 点认为百日咳杆菌的一些抗原如 PT、 PRN、 Agg 型别的转换导致疫苗保护效力的下降,从而导致近年 来许多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国家均有百日咳发病率增高 的报道。
2.百日咳流行病学变化
2.1全球百日咳总体发病率 近20 年来, 全球百日 咳的发病率呈现缓慢、 稳定的增多趋势。 1996年173 个国家报告百日咳107 804 1997年197 个国家报告 135 221 1996年有所增 2000年全球报道百日咳发病 186 151 236844 欧和东欧国家如爱沙尼亚、捷克斯拉夫、 罗马尼亚、 波兰、 土耳其、 立陶宛共6 个国家1945 年至2005 年百日咳流行特点分析发现,自从20 世纪50 年代末期 到60 年代早期实施计划免疫后, 百日咳的发病率显 著下降, 几乎无死亡病例, 但从1990 亚及波兰百日咳年发病率出现反弹。在美国, 由于疫 苗的广泛覆盖使得百日咳的发病至少减少99%。不幸的是, 大约1982年起,百日咳发病率周期性上升,年发病率波动于1.0/10万~4.0/10万,2005年和2010年有2次大流行,约9.0/10万。 目前发展中国家百日咳流行病学的资料有限, 但也是这些国 家最大的疾病负担, 而在疫苗覆盖率高的发达国家如 美国、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发病率的上升更加明显和 令人意外, 当前 “百日咳再现” 这一现象将是全球 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一大主要原因。
2.2 我国百日咳的发病率 据统计, 我国在1978 实行计划免疫、普及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之前, 百日 咳的年发病率在100/ 10万~200/10万,并且每3~5 年出现1次流行, 实行计划免疫之后, 百日咳的发病 率大幅下降, 上世纪90 年代降至l 10万左右 。近 10年来, 虽然百日咳发病率仍然保持在低水平, 一些地区出现反弹。新疆[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尔自治区1997~ 2006年均发病率为1. 84 /10万,其中最高的2004年发病率3.44/10万, 天津2009 年发病率0.18/10万,2010年1.03/10万。 造成这个现象可能是因为多年百日咳发病率较低造成易患人群积累, 健康人 群免疫力低, 成年人发病未引起足够重视。 我国学者 根据2004 ~2006年疫情资料, 从流行强度、 地区、年龄分布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百日咳多于4 月开始增多, 5,6月达高峰,百日咳发病总 体呈散发趋势, 但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农村 高于城市, 其中新疆、 河北、 四川发病率和病例数都 居全国前列, 这与疫苗覆盖率有很大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百日咳在局 部地区仍有小流行或家庭聚集性暴发。 2006 年四川 省报告了1起百日咳突发疫情(8例) ;2010年、2012年天津市分别报道20 起、1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暴发的疫情,首发病例多为父 母亲,续发病例为家中未免疫幼儿, 从过去的儿 童~儿童的传播模式变为如今的青少年/ 成年人~新生儿/ 儿童的传播模式。
2.3婴幼儿百日咳 目前调查发现婴幼儿仍是百日 咳的易患人群。 2010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报道百日咳共9154例,住院的有809例(8.8%),其中小于6月龄患儿584例 (72%),小于3 月龄的有446 (55%)。 1990年至2009 年巴勒斯坦耶路撒冷 地区共报道1 736 例百日咳, <1岁的婴儿年发病率72.3/10万, 总病例占12.5%, 其中小于6 月龄的婴 84.3%。 华盛顿King County 2002~ 2007年期间 确诊的小于1 岁的婴儿百日咳中,80. 1%是小于6 月龄的婴儿. 欧洲国家小于1岁婴儿百日咳发病率最高,其中小于6 月龄和未接种疫 苗的患儿住院的可能最大。 2010 年美国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对百日咳流行病学监测同样提示未接种百日咳 或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 岁婴儿感染百日咳的风险最 大,病情重,易危及生命, 常见并发症如肺炎、 呼吸 暂停、 脑病、癫痫等。有关儿童百日咳并发症的研究表明, 小于6月的婴儿有75%并发肺炎,14%并发癫痫, 5%并发脑病。
2.4 青少年及成年人百日咳 近年来, 发达国家随 着百日咳发病率显著上升, 其发病年龄高峰已从婴幼 儿转换到青少年和成年人 [19]. 澳大利亚、加拿大均 发现发病高峰在青少年, 而荷兰的发病高峰则出现在 成年人和青少年, 以色列还发现另一高峰出现在老年 人。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华盛顿2012年1月1日~2012年6月16日百日咳病例共2 520例, 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小于1岁的婴幼儿和10~14岁 的青少年[20] 。青少年、成年人感染百日咳杆菌后因 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易被忽视, 成为新生儿和婴幼儿的 传染源, 尤其是父母或监护人, 早在20 世纪70年代,美 国就注意到这一点,并取代原先认为兄弟姐妹患百日 咳是婴幼儿主要传染源的观点 [21] 。Baptista等总结研究了巴西57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暴发的疫情, 共有349 例成员, 150 例成年人, 70. 6%的成年人年龄为19~39岁, 成年人中有12. 6% 是续发病例, 21. 1%是首发病例, 有43% 的续发病例是由于成年 人导致的。 提示在接种过疫苗的成年人和青少年中存 在一定比例的相互传播, 而这部分人群很可能就是儿 童和婴幼儿百日咳的传染源, 所以应注意及时对患有 百日咳的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诊断、 治疗, 切断传染 、减少不良后果。
2.5百日咳流行病学改变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百日 咳流行病学的变化是多因素的 [23] 也是有争议的,目前考虑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1) 国外学者指出,百日咳发病率增加可能是因为现在疾病监测系统日益 完善, 主动监测水平提高所致, 这正反应目前全球对 百日咳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提高 [2,24] (2)有研究表明,最近流行的百日咳菌株的黏附素、百日咳毒素和 它的启动子区域存在基因突变, 这可能导致疫苗的效 力下降或加速疫苗诱导的免疫力下降的原因 [25]但根据以前的经验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3) 也有研究指出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不能诱导永久免疫, 加拿大通 过分析发现百日咳发病率明显升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使用百日咳疫苗所产生的保护不能持久所致 [26] 是对于疫苗所诱导的免疫在目前百日咳流行中所扮演的作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4) 感染后的免疫保护和百日咳疫苗的免疫保护能力的下降对于百日咳 再现影响多大仍有争议, 有观点认为自然感染的免疫 保护一般要长于接种疫苗 [27] 但这些猜想还未能被完全接受 [24] 而免疫保护和它的持续时间都是值得继续探讨的 [28 ]
与国外的情况相比,目前中国百日咳发病率比国 报道的病例要少。原因可能包括: (1)对百日咳认识不足,存在误诊或漏诊; (2)诊断方法简单, 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可能造成漏诊等; (3)成年人发病未引起足够重视,成为潜在传染源; (4)国内目前百日咳监测系统尚不完善,存在漏报 或少报的情况。 所以需加强教育, 提高对百日咳的认 开展快速、灵敏的实验室检测, 提高疫苗接种 改进接种程序,扩张接种范围, 避免出现百日咳 疫情暴发 [31]
3.预防
3.1免疫效应 百日咳作为一种可通过疫苗预防的 传染性疾病, 其主要病原是百日咳杆菌, 但是有一小 部分症状是由副百日咳杆菌所致, 后者好发的年龄段 和百日咳杆菌不同, 多发生于3 ~15 岁那些接种过百 日咳疫苗的人群, 而随着越来越全面的疫苗覆盖率, 百日咳杆菌感染对象的平均年龄由未计划免疫之前的5.5岁到现在的21.6岁, 而副百日咳杆菌的感染对象则一直是较年轻的年龄组, 即那些对百日咳杆菌免 疫力最强的人群 [32] 目前百日咳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杆菌引起的百日咳, 对于副百日咳杆菌目前尚无针 对性的疫苗, 但已有研究发现,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对 副百日咳杆菌存在交叉免疫, 在一项随机对照双盲的 试验中发现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联合疫苗 diphtheria,tetanus, 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 DTaP) 50% 对副百日咳杆菌有效, DTP则是 21% 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FHA 也是副百日咳杆 菌的保护性抗原。
3.2免疫接种程序 目前, 大多数国家使用 WHO 推荐的免疫程序, 采用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 具体实 行略有差异, 我国3、4、5 月龄行基础免疫,共3针剂,美国2、4、6月龄进行基础免疫,并在18 月龄进 行加强免疫。 有些国家在4 岁时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在百日咳疫苗广泛覆盖的情况下, 百日咳得到 有效控制, 发病率逐渐下降。 因为免疫后个体再次接 触病原体机会减少, 而且疫苗免疫的持久性不够确 使得人群对百日咳的免疫水平下降,近20 年来, 许多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的现象, 而且青少年及成 人发病率明显上升, 且成为婴幼儿的传染源。 因此, 为了更好地控制百日咳的流行和保护婴幼儿, 在年长 儿及成年人中进行加强免疫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各国 认可不同的百日咳疫苗用于婴幼儿、 儿童和成年人, 而这些疫苗所含的活性成分和和所覆盖的疾病种类是 差异的 [23]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可了破伤风类毒素、 减毒白喉类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Tdap) 可用于青少年和成年人。 也认可 Boostrix (由破伤风 类毒素、 减毒白喉类毒素和DTaP 组成) 用于10 ~18 岁的人群, 破伤风类毒素与减毒白喉类毒素以及吸附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用于11 ~64 岁的人群 [33]
3.3全球的免疫策略 针对百日咳再现的现象, 2001 年全球17 个国家的37 名专家提出了全球百日 咳计划, 评价全球百日咳防止手段及优化百日咳控制 策略, 例如对4 岁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等人群 或有选择性地针对孕产妇及其家属和新生儿接触者等 特殊人群进行接种, 并且加强对婴幼儿的免疫接种程 其中较有效、容易实行的是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疫 苗接种或加强免疫, 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仍需进一步 研究 [34] 有针对四种人群免疫接种(即12 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 青少年单一的加强免疫及青 少年时期加强免疫1 剂,成年后每10年接种疫苗1剂)。 临床有效性和成本效益的评估发现并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说明这些策略有效性 [35] 虽然如此,目前大多数还是倾向通过对不同人群加强免疫以降低百日咳发病率。 近年, WHO 也提出可通过青少年和成 年人加强接种、 妊娠期、 母亲和家庭成员、 卫生保健 人员的疫苗接种等措施减少婴幼儿百日咳的发病率和 病死率, 虽然还没有充分的证据, 但应该加强疾病监 测,以监控百日咳负荷和免疫接种效果,从而制定更 有针对性的措施 [36]
综上所述,目前所采用的百日咳疫苗接种的免疫 程序,1 岁内完成3针基础免疫, 在1.5~2岁加强免疫1次。 这样可较好地保护小年龄组人群。随着年 龄的增加而免疫水平逐渐下降, 应注意对青少年、 年人以及孕妇加强免疫,提高其抵抗力, 减少婴幼儿 百日咳的危险性。
总结与展望
全球百日咳未完全消除并死灰复燃的原因可能是 不完全的疫苗覆盖率、 疫苗的效力下降及细菌存在基 因突变、 自然疾病免疫和疫苗诱导的免疫并不能终生存在,青少年及成年人缺乏常规的加强免疫等, 因此 迫切需要对百日咳的传播过程进行更多的研究, 提高 对百日咳的认识, 并提高疫苗的免疫覆盖率, 从而有 效控制百日咳的发病。 此外, 成人和青少年百日咳是 儿童重要的感染源, 应重视大年龄组儿童、 成人以及 孕妇的加强免疫, 以进一步预防、 控制百日咳的感染 和流行。 为了不重蹈 百日咳再现”的覆辙, 开发 高效、 不良反应少的无细胞疫苗, 适当调整免疫程 提高疫苗接种率,改进接种程序, 扩大接种范围 是控制百日咳的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从略)
来源:国际儿科杂志,2014,41(4):361-364
发表于 2017-1-29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百日咳再现及其应对策略(转摘)
来源:医学综述,2015,21(9)1630-1632
一、百日咳再现概念认识
尽管免疫接种有效地控制了百日咳的流行,在疫苗覆盖率高的国家仍有发病率上升和百日咳局部暴发的报导。国外将百日咳发病率上升和百日咳的暴发,称之为百日咳的再现(reemergence of pertussis)。
“ 百日咳再现” 的新特征
1.  百日咳高发人群双向位移 百日咳发病率上升的同时, 其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了改变。 现在报告的百日咳发病年龄 段从单一的婴幼儿转变为各年龄段, 其中 < 6 月龄的婴儿和 〔17〕 青少年 / 成人病例的增加最快 。
2.传播模式发生改变   高发人群的双向位移使百日咳的 传播模式也发生了改变。 近年在百日咳疫苗覆盖率较高的欧 美国家,成人及青少年病例占到总病例的 50% 以上, 而他们 〔19- 20〕 则成为婴幼儿百日咳病例的重要传染源 。
二、百日咳再现” 的原因
1.试验检测水平提高;
2.百日咳疫苗效果不理想;
3.百日咳流行菌株的适应性改变(抗原漂移现象);
4.防控策略滞后;
5.“现代百日咳”形成:百日咳临床表现受到患者的年 龄、疾病的进程和疫苗接种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当前百日咳 〔36〕 病例症状不典型,这为百日咳的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 在社 区医院,百日咳的误诊率可高达 96%,尤其 15 岁以上的人群 几乎没 有 医 师 对 其 下 百 日 咳 的 诊 断 结 论 , 误 诊 率 高 达 〔4〕 100% 。 这种免疫规划时代临床症状不典型, 容易造成误 诊、漏诊的百日咳称为“ 现代百日咳”。 对“ 现代百日咳” 的研 究目前国内处于空白, 我国没有*** “ 百日咳监测方案”, 没 有标准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临床医师和疾病控制人员还停留 在对典型百日咳认识的误区上。 美国等国家已经开始采取相 应措施,但是研究不系统,“ 百日咳再现” 的趋势没有得到有 〔37〕 效遏制 。
三、“ 百日咳再现” 的应对策略
1  加强监测,掌握真实的发病水平  “ 百日咳再现” 已经 存在,但由于我国开展的研究较少, 缺乏对 “ 百日咳再现 ” 严 峻形势的重视。 因此,应该建立百日咳监测方案,提高检测水 平,加强主动监测,从而能掌握我国百日咳真实的发病水平, 进而根据其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建立预防控制策略。
2.调整免疫策略。我国的预防接种程序规定百日咳 疫苗的免疫程序为 3、4、5 月龄基础免疫 3 剂,18 ~ 24 月龄加 强免疫 1 剂。 面临“ 百日咳再现” 的新特征,以上免疫程序已 经不能满足预防需要。 有研究发现, 母传抗体不能为婴儿提 〔38〕 供足够的免疫保护作用 。 因此,全球百日咳协作组织建议 可考虑对妊娠晚期的孕妇进行产前接种, 对围生期母亲及其 家庭成员和新生儿**进行接种, 并对婴儿形成严密 〔39〕 保,称为“ 蚕茧策略”( cocoon stra- tegy) 。 这种策略可以很 好地预防婴儿和成人两个高发人群。 建议完善我国现行的免 疫程序,将 6 岁时接种的白破二联疫苗用青少年百日咳联合 疫苗取代。
3.“ 现代百日咳” 形成机制研究 应对“ 百日咳再现 ” 的根 本策略还在于对 “ 现行百日咳 ” 的形成机制做深入的阐述。 探究“ 现代百日咳” 致病菌株的基因型及抗原变异程度,在不 同的流行病株之间,以及流行病株与疫苗株之间进行基因序 列对比,分析疫苗株和致病株之间的匹配、变异程度。 结合血 清学数据,从分子流行病学水平上揭示免疫人群再感染、再发 病和“ 现代百日咳” 的形成机制。
结 语 “ 百日咳再现” 在我国已经出现,在百日咳疫情高发的同 时其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 高危人群和传播模式已经与传 统百日咳相差甚远,并由此得出“ 现代百日咳” 的概念。 目前 我国的百日咳监测体系不健全,对现代百日咳的防控缺少有 效办法。 因此,需要建立 “ 现代百日咳 ” 的预防控制体系, 并 对其应用效果开展评价, 最终为我国应对免疫规划时期百日 咳防控新形势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从略)
综上所述,发生在未免疫儿童、高免疫人群中的百日咳暴发或流行,与疫苗接种率,免疫程序,疫苗的保护效果及持续时间有关;百日咳发病率的上升与百日咳监测的加强,病例的诊断技术及定义,成人百日咳等因素有关。使用高效疫苗,采用适当免疫程序,对未免疫儿童、青少年和成人适时进行基础免疫或加强免疫,并提高免疫接种率,是控制百日咳流行唯一有效的措施。
发表于 2017-1-29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AJOG:孕期接种百日咳疫苗的最佳时间
来源:MedSci 医脉通
文献来源:Am J Obstet Gynecol 2016 Mar 8

研究者对154名孕妇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探究孕期接种百日咳疫苗的最佳孕周时间窗口。

参与者分为3组: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早期疫苗接种组(孕28-32周)和晚期疫苗接种组(孕33-36周)。在疫苗接种前获取孕妇的静脉血样本,分娩时收集胎儿脐带血,检测血液中百日咳毒素 (PT)、百日咳杆菌粘附素(PRN)和百日咳丝状血凝素(FHA)的抗体水平。

研究数据显示,三组孕妇血液中PRN和FHA抗体水平无差异,不过早期接种组孕妇血液中PT水平高于晚期接种组(p=0.05)。疫苗接种孕妇的新生儿脐血中PT、PRN和FH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和p<0.001)。早期接种组的新生儿脐血中PT、PRN和FHA水平高于晚期接种组,分别为:4.18.0 vs 3.50 IU/ml, p=0.009、5.83 vs 5.31 IU/ml, p=0.03和5.56 vs 5.03 IU/ml, p=0.03。对孕妇疫苗接种前抗体水平进行校正后,早期接种组和晚期接种组脐血中PT抗体比较的P值为0.06,PRN抗体在早期接种组中更高(p=0.003),FHA抗体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16)。

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晚期接种百日咳疫苗可以产生能保护新生儿的足够的抗体,并且早期(孕28-32周)接种比晚期(孕33-36周)接种更有效。
发表于 2017-1-29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病例分享与学习
一、先分享下面的病例(根据网络转载):
患儿,女,40 天,因「咳嗽半月余,加重 1 周为代主诉由县妇幼保健院转到我院住院。
病史:患儿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咳,单声咳,未予重视,3 天后就诊当地诊所予头孢类(具体不详)及止咳化痰颗粒口服 4 天,无明显效果,期间无发热、发绀。诉 5 天前咳嗽次数增多,喉间有痰,随就诊于县妇幼保健院,拟「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氨溴索等应用 2 天,查血常规:WBC 26.1×109/L,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善,家属要求转入我院治疗。
入院查患儿一般情况可,无发热,无气促、呼吸困难,有咳嗽,声重,喉间痰鸣不著,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心腹查体阴性。
血常规:WBC 22.94×109/L,N22.94%,L69.44%。胸片:两肺纹理增粗模糊,右下肺伴随斑片状模糊高密度影,心脏左侧突出,膈正常。其后发现患儿有屏气发作、皮肤发绀的现象,尤其在清理气道时明显,予安静、吸氧后可缓解。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家庭成员病史询问患儿父亲半月前有 1 周余的咳嗽。
结合患儿病史及临床表现,考虑百日咳可能,将患儿气道分泌物送检、培养,百日咳杆菌培养阳性,其后转入定点医院治疗,随访:经 2 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后痊愈出院。
二、相关链接:
1.新生儿百日咳病例https://bbs.iiyi.com/thread-3259594-1.html(出处: 爱爱医医学***)
2.花季少年咳嗽不止:原来是百日咳
https://bbs.iiyi.com/thread-2575568-1.html
(出处: 爱爱医医学***)
3.【原创】【普内征文122】一例百日咳的误诊
https://bbs.iiyi.com/thread-1044719-1.html
(出处: 爱爱医医学***)
4.病例------婴儿百日咳
https://bbs.iiyi.com/thread-2066501-1.html
(出处: 爱爱医医学***)

发表于 2017-1-29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期链接:【全科医生课堂】第九十四节 全科讲座 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https://bbs.iiyi.com/thread-3377237-1.html
下期预告:第九十六节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一版)专家解读
欢迎关注!
发表于 2017-2-20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总结的很好,学习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08:0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