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97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糖尿病] 糖尿病用药五大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1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差不多的降糖药物,同样都是糖尿病患者,但是我们却看到,不同的患者疗效却相去甚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有些患者虽然在用药,但是没有用对路子,致使钱也花了,血糖照样上蹿下跳,并发症照样排着队到来,在门诊,往往会碰到这类患者,双眉紧锁,眼睛盯着化验单上的血糖数值,喃喃自语,“为什么老赵吃这个要那么有效?而我吃了,血糖却丝毫不动,甚至还越吃越高呢?”仔细询问这些患者,会发现这些患者往往存在一些共性的特点,一不小心,走进了糖尿病用药的误区。

    误区一:不信医生听朋友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提高,糖尿病知识也在逐渐普及,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得病后,不相信医生制订的治疗方案,反而是跟随旁边糖尿病朋友的用药方案,殊不知,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有些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有些是以胰岛细胞功能缺陷为主,而且,病程长短不同,并发症和合并症不一样的降糖治疗目标也不尽相同。糖尿病的治疗应是个体化的科学合理治疗,即针对各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采用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千人一方既不能取得好的临床效果,反而可能会对机体造成损害。

    误区二:盲目追求“根治”

    相当多的患者一味追求能“去糖尿病根”的所谓特效药,有的甚至在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血糖已经获得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宁可停止现阶段有效的治疗措施,而去寻找所谓能包治百病或去病根的“灵丹妙药”。有的认为西药仅能治表,而中药能去根。其实,现在采用的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的糖尿病综合疗法是人类与糖尿病作斗争的实践总结合智慧结晶,是经过世界各国所证明确实有效的方法。

    误区三:视“胰岛素”如洪水猛兽

    有些朋友盲目[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胰岛素,以为胰岛素打上身后,就变成了“胰岛素依赖”型,这是天大的误解,实际上,胰岛素除了具有强效降糖的好处,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还可以保护胰岛细胞,恢复胰岛功能,甚至达到停用所有降糖药物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就能良好控制血糖的“神奇”效果。而临床上医生为患者开具胰岛素时,都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由于胰岛素使用的不便,医生一般也不会首选推荐患者使用胰岛素,是在分析病情后,认为使用胰岛素对患者益处更多,才会建议患者打胰岛素,对于病情重的患者,刻意回避胰岛素,用口服药治疗,不仅效果差,花钱也更多。

    误区四:用药不按时

    多数降糖药物与进餐有关,而有些患者工作繁忙或是马虎大意,经常忘记在规定时间内吃药,比如说吃完饭才想起来阿卡波糖(拜唐苹或卡博平)还没有吃,而这类药饭后吃是无效的,或是打完胰岛素后,找不到饭吃,这些情况下,不仅影响疗效,还有低血糖的风险。     

    误区五:照样海吃海喝两不误

    我们常说,饮食和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试想,如果地基都没有打好,怎么可能做好楼房呢?有些患者,特别是年轻的患者,往往不注意生活方式控制,吃药同时,照样海吃海喝,这种情况下,血糖很难控制,比如说,肥胖的患者如果不注意减肥,胰岛素和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效果都会比较差。,


    因此,提醒广大患者,糖尿病用药讲究很多,打个比较通俗的比方,用药好比做菜,同样的原料和调料,做出来的味道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这与份量和火候都有关系,好的厨师能够选择在合适的火候时加入合适份量的原料和调料,才能做出美味佳肴,而蹩脚厨师一锅煮,自然味道不会好了。糖尿病患者用药的道理类似,要在医生嘱咐下,按时用药,不忘饮食和运动控制,定期复查,及时调药,才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2# 沙发
发表于 2016-6-30 16:01 | 只看该作者
总结的很好,谢谢分享,学习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16-7-1 09:40 | 只看该作者
比较实用,可以用做患者教育材料
4
发表于 2016-7-10 10:21 | 只看该作者
适合开诊所的同志。。。。。。。。。。。。。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5
发表于 2017-6-23 11:05 | 只看该作者
受益了,谢楼主的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0 06:1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