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212|回复: 2

[眼表/眼眶疾病] 《原创》 论近视与花眼的统一性 花眼(近视)发生的真正原因之十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8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近视和花眼可以说是横在人们视力面前的两大难题。面对着这两个难题,人们无论从认识上和防止上,都是分别考虑、分别对待的。很少有人将两者联系起来。这是因为它们在很多方面看来是截然不同的:首先发生的时期不同,近视被认为发生在青少年时期,而花眼被认为发生在人到中年以后;其次,两者的本质被认为是截然相反的,近视是看远发生了障碍,花眼是看近发生了障碍;再其次,人们认为两者的生成机制也是不同的,近视的发生(指后天的)被认为是和不合理用眼的因素有关,和环境因素有关(但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并不了然)。而花眼则被认为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眼的器官的衰老,调节能力下降造成的;最后是人们对待两者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对待近视是竭尽全力治疗它、预防它、和矫正它;而对待花眼基本上是放任自流,事前无好的办法预防,事后也没有好的办法来消除。这种种认识我认为基本都是不准确的,这与人们并未认识花眼和近视的发生的真正原因密切相关。而我在探讨花眼发生的真正原因过程中,发现近视和花眼并不是互不相关,而是有着紧密联系的,甚至于在某些方面两者完全是一回事。也就是两者存在着统一性。如果弄清两者的统一性,不仅能使我们进一步认清花眼发生的真正原因,而且也能认清近视发生的真正原因。有些长期困扰我们的视力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认识和解决。下面我从近视和花眼的基本特征和生成机制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谈谈两者存在的统一性。
一、花眼并不是看近出了问题,而是和近视一样是看远出了问题。这个认识我是从“过远说”、“超限说”、“隐性近视说”等多个角度解读的。下面仅就“过远说”来加以说明:非近视眼和经视力矫正的近视眼,其主观近视点或者说视力线离眼睛过远了,实际上已经无法在近处进行“阅读”了,只所以能够阅读,完全依仗着向近调节能力能将各自的主观近视点移动到阅读位置。这种移动即我所说的看不见的移动。一般人在年轻时,由于向近调节能力十分强大,向近调节的距离就很长,所以阅读的距离的选择余地就很广,可以在离眼睛十几公分到五十几公分之间任意的选择。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向近调节能力的降低,使得向近移动主观近视点的距离变短,当移动不到十几公分处,就首先无法在此近处阅读了。此后的变化就是向近调节的距离不断变短,不能阅读的距离不断向远处退缩,30公分、40公分、45公分,这实际上就是花眼的量变。由于并没有影响到阅读所以就未能觉察到。当阅读的距离到了50公分以外,人们感觉到阅读困难了,才知道是花眼了,并且被认为是近点远移。我曾指出,这并不是近点的远移,而是远点(即主观近视点)近移得不够。不妨打一个比方,以上所谓看不见移动相当百米冲刺,主观近视点所在的位置相当于起跑线,而百米的终点线相当于阅读线。年轻时我们不但能冲到百米线而且能超过它。所以我们看书的距离就比较宽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而随着年龄增大,向近调节能力的衰退,已经不能冲到终点线了,只能跑到90米处,所以阅读的书本只好前移,人们感觉到花眼了。这个比方充分说明人们花眼后在50公分以远阅读,是由过去的许多的选择之一,变成了唯一的选择,这也就是我给花眼下的定义:不得不在50公分以外阅读是花眼的特征。书本的远移,相当于向远处移动了冲刺线,缩短了百米冲刺的距离,使得阅读在50多公分处得以实现。那么我又是如何判断出花眼是看远出的问题呢?通过上面的比喻可以看到,所以完不成百米冲刺可以说两个原因,一是冲刺的距离变短了,这的确是眼的器官衰退造成的,也是无法改变的。二是指起跑线处的位置过远,未能随着向近调节距离的缩短而缩短。这里的过远和未能改变就是我所说的花眼是看远出的问题。而人们在花眼后的通常做法和我消除花眼的做法,都是在解决这个矛盾。通常做法是近视眼摘掉眼镜、非近视眼戴老花镜,而我的做法则是通过适量降低“矫正视力”的办法消除花眼。这些做法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向近移动了起跑线(即视力线),相当于缩短了百米冲刺的距离,使得百米冲刺的距离缩短了的情况下,又能冲过终点线了。这些做法共同表明了,花眼是原先的视力出的问题,或者说是我们所戴的“眼镜”出了问题。“眼镜”(包括非近视眼的“隐形眼镜”)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单纯的望远镜了。戴这种眼镜使得我们的视力线处于过远的位置,完不成阅读时所需要的移动了。我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将一个高度近视眼视力猛地提升到1.5,从看远的角度,他和真正视力为1.5的人没有任何差别。我们能不能说他看远可以了,显然不能够,因为他的所谓能看远是建立在看近花眼的基础上,是不真实的看远。人们花眼后所谓看远可以,和这个例子一样,是不真实的。而降低矫正视力,消除花眼,从本质上说,就是用实事求是看远来替代不实事求是的看远过程。而这过程不仅使得我们认识到花眼和近视是统一的,还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花眼发生和消除的原因,同时也为我们认识近视发生原因开辟了道路。
二、青少年的近视发生(后天的)和加深完全是不断消除花眼的结果。这里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花眼并不是人到中年以后的专利,而在青少年时期就同样的存在着的。这个新认识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甚至于会有人怀疑它。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我曾指出花眼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主观近视点过远造成的,而主观近视点过远不是到中年以后才有的,在青少年时期就存在着,并有着促使花眼生成的作用。由于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身高和臂长比成年人短许多,所以他们即使做到姿势坐端正、做到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但阅读的距离仍会比成年人近许多,他们的视力的“百米冲刺”的距离比同视力成年人远了许多,按理他们的花眼应比成年人还要来得快、来得猛烈。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人们从他们身上看不到丝毫花眼的迹象,更谈不上“花更花”了。那么花眼究竟藏匿在何处呢?这个问题我实际上在“矫正视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一文中已经做了回答,不妨将原文转载如下:“我推断的第三个突变(矫正视力后)是会出现轻微的花眼,但是它会随着视力和矫正视力下降完成后自然消失。这种突变我是这样推断出来的。视力的大幅度的提高,矫正视力和矫正视力的最高限度就会迅速的接近,和我所讲述的花眼的量变的情形是一样的,也是隐性近视产生,这隐性近视的产生,实际上就是反应矫正视力脱离向近调节能力的制约,单独提高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这种轻微的花眼可以用这种办法检验的:视力刚刚矫正后,检验矫正效果时可以让他将书报向近处移动,就会发现,移动到某处(如移动到十几公分处)就会看不清了,这是视力矫正前所没有的现象,这理所当然就是花眼的量变。而这种现象的消失,就是我所描述的通过内矫正的作用,将隐性近视转化为显性近视,隐性近视消失了,依附在隐性近视身上的花眼自然就会消失。”这里讲的突变,人们是能感觉到的,每一个做视力矫正的人,在刚刚带上眼镜,都会感觉不舒服,实际上这就是花眼的表现。从原理上说,矫正视力即提高我们的视力,相当于把百米冲刺的起跑线,向远处移动了,而我们的向近调节能力相当于百米冲刺能力,并没有相应的提高,花眼的产生成为必然。而对于花眼的出现,视力生长系统是不接受的,被认为是视力和向近调节能力不相协调、不相匹配了,需要通过内矫正把它调整过来。这就发生了用一定的近视替代了花眼。这种替代就是向近移动了视力线,缩短了百米冲刺的距离,使得百米冲刺又回复到矫正视力前的状态。佩戴近视镜的不舒服感又消失了。这种突变生成的花眼和消除,实际上向我们揭示了近视形成的全过程。而非近视眼的近视过程和经上述突变后的近视眼的再近视过程,和上述的过程是一样的:首先主观近视点过远,造成向近调节能力的过度使用,调节能力减弱了,花眼发生了。实际上是向近调节能力和当前的视力不协调、不匹配了,于是视力生成系统靠自身修复力量,否定了花眼,用近视替代了花眼。于是近视发生、发展了,而花眼消失了。这个过程是极其微细的、日积月累的,数字化的。上述突变能够感觉到的过程,就没有人认识,所以这微细的变化更不为人们所了解和认识就不奇怪了。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对近视的防止是下了大力气的,但是收效不大,近视的人群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我认为与人们没有认识到近视的发生和花眼的发生具有高度相关、高度一致有关。
三、近视和花眼的统一性决定了对它们防止的统一性。对花眼的防止我提出,主要解决好主观近视点过远的问题。同样适合于对青少年近视的防止。对于近视眼,应避免人为地制造主观近视点过远,也就是矫正视力能不做就不做,实在要做也应该矫正的越低越好。对于非近视眼,自然也可和防止花眼一样,在看近时佩戴“防花镜”。但我认为存在一个必要性的问题。青少年时期,视力的生成系统对于花眼是排斥的,不容忍的,用近视来置换它,是在遵循着自然的法则,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认为不必强求阻止它,完全可以顺其自然。可是对中年后花眼的发生就不同了,它是发生在人们停止了自我用近视替换花眼之后。我们完全可以像年轻时一样,人为地用近视去置换它,而且这种置换可以进行多次。这是因为花眼之始,我们的向近调节能力虽有所衰退,但仍旧十分强大,所以消除花眼既必要、又有可能。而认为花眼是不可逆转的,或仅会用摘掉近视镜和戴老花镜的方法,来对付花眼,实际上相当于抱着强大向近调节能力的“金饭碗”,在要饭吃。是在继续延续着,我所说的略带悲剧色彩的花眼的历史。

发表于 2016-6-19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好,好久没见这么好的文章,谢谢分享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发表于 2016-6-23 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qingqing2225》    十分感谢您的支持。不过我现在更渴望有人,特别是专家和学者提出不同意见,因为这个课题太重要了,值得下功夫,弄清楚它。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问轩+3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3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19:3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