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0252|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拿]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转载)一位学子整脊触诊的自学之路
(张老师按)大凡内行人都知道对于整脊,手法是次要,触诊才重要,手法1—3月就能基本掌握,而触诊没有几年的功夫难见方室.........
.........触诊明确是整脊的前提,精确的触诊才可能有疗好的效果!而触诊也是比手法更加难学的,因为正脊手法网络视频多的是,虽然良莠不齐,但多少能让我们学着点,可是讲触诊却很少,有的也多是文档,而且只是讲了方法,没讲如何诊断认识。
我在自学正骨整脊之路一文中,讲述了我对正骨整脊的认识和学习实践的过程,只是类似故事的一个文章,虽然文中略提到了一些,后面跟帖讲了一些,但没有系统的将我如何悟懂脊诊触诊讲明,这里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因为不方便归纳,而且我也不想归纳,网上书上那些名家归纳的远比我的要好,可是归纳好了对大家并没有什么太大帮助(大家哪个看那些名家讲的触诊方法而学会的??),我只是一步一步的讲我是如何学会弄明白的,大家如果按我说的一步一步的实践,相信也一定能学会。

   我想跟大家提个醒,虽然此文是我用心所写,而且也是自我实践的经验之谈,可是我还是不希望大家去学(不是我不自信,虽然拿不出手,也是我的一翻心血,根据我的实践,也是确实有用的;更不是我想藏私,如果我要藏私就不拿出来了),因为我学习的时候就全凭自己摸索,没有参考别人的方法,如果你们参考我的方法,不一定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也许能从我杂乱的语言中学会点东西,可是恐怕还很难有自己的成功!还是我那句话:触诊就是多摸,摸得多了自己心理就明白了。先学会了诸多别人的方法并不一定是好事,有自己的研究才最能理解,要不然研究生都要做课题写论文,而不是要你背诵前人的东西。
下面开始一步一步讲述,此步骤是我回忆当初自己渐悟的过程,因为一直没总结,所以语言可能比较杂乱(我之所以没有总结,因为每一个心得都是我自己慢慢体会出来的,用不着再总结在纸上了,我的心理已经牢牢记得并且清楚异常,可是真让我按清晰的步骤讲,限于个人文学水平,还真是讲不好,呵呵!),就是这样一步步发展的,乱点你就将就着看吧!

记得我先是从腰开始的,最初开始多是摸腰间盘突出,大家知道腰间盘突出多在腰三四,腰四五,腰五骶一最常见,且腰椎一共只有五节,我先令患者站立,面对床弯腰手扶床边(自然站立,两臂两脚平行),站其后先定位腰四,再从胸十二向下,一一摸各椎棘突,我最初是只用一个拇指摸的,自上而下摸起来,大体上应该距离均远,高度基本一致,如果某一节高起或凹下,再按下该节上下两个间隙及左右两边有无压痛,再稍向外摸该棘突周围的四个夹脊穴有无压痛,多能找到压痛点。如果某两节距离明显与其它距离不同,多是此处疾患,按前法触摸其周围四点。
最初多是边摸边询问患者(怀疑此处有问题了再按压询问,不必每处都问难辨主次混淆自己的认识,到处按压也会令患者自身感觉出错,最后弄得处处都痛了),患者说此处有压痛时再仔细感受此处有何异常。
后来又渐渐摸椎间隙的不同,如果某个椎间隙突然变宽或变窄,其本身或两旁多会有压痛,甚至其上下节椎间隙也会有压痛。
再后来想到了西医脊柱望诊的按压棘突变红,看过几次无法仔细辩明,于是改变策略,先轻轻的摸到棘突的最中线,用指甲掐一下,再摸到下一节最中线掐一下,整体掐完,如果相领的两个掐线差距很大,多说明有问题。而后又学会将两拇指相对,分别放到上下相邻的两棘突上,指腹最中点摸到棘突最中点放放置好,如果两棘突不在同一条线,很容易从对顶拇指的位置看出来。我又想到了摸棘突的两边,沿着棘突一边自上而下摸,如果突然明显偏出,即考虑有问题,可后来发现有些下一棘突确会明显较上一棘突粗宽,于是学会了两个拇指一起沿棘突两边触摸如果两边均增宽且幅度一致,即无问题,如果两拇指均突然偏向同一方向,大多是有问题。后来参考了一些资料,试用三指触诊,中指放于棘突上食指无名指放两边自上而下的摸,检查曲度和棘突偏歪。
在用双手拇指沿棘突两边触诊时,发现病变部位的夹脊穴附近往往肌肉紧张,甚至有些条索样物质,于是总结出双手拇指触诊时,不仅可用桡侧来感觉棘突的偏歪情况,更可将拇指垂直于脊柱,前后推寻按感受肌肉紧张度和有无病理反应物,如有,多是此处有问题。
站立位摸完了再做西医的体征检查(如拉塞格征等),然后再卧位检查,姿势要求放松摆正,如身体偏歪,多是不能放松的一侧为患侧。卧位检查同站位一样,一一选用触诊手法,我现在多是先用三指触诊,再用双手拇指触诊法和单拇指触诊相互结合的触摸,在怀疑异常的位置再用双拇指相对和寻找病理反应物等方法触摸,各触诊法相互印证,站立和俯卧位相互印证,反复检查并最终确认。
胸椎的检查法基本同腰椎,很多胸椎的棘突间正中会有压痛。
颈椎最初用腰椎的方法,发现许多不灵,后分析颈椎棘突多有分叉,且长短悬殊,且颈旁肌肉隆起高过棘突,用双手触诊时不方便。后来总结用单手拇指自上而下压触,如果很容易摸到的 多是患椎(第七颈椎除外)。
后来在颈椎**的过程中,发现指下横突明显异常的,附近多有压痛,于是想到颈椎横突的触诊,一开始是用**的方法触摸,后来参考腰椎双手拇指触诊法摸到异常横突再摸该椎棘突,参考触诊,后又根据一些资料的双拇指横突触诊改进,使触诊准确率更高!
现在对颈椎的触诊多是先单手拇指摸颈椎棘突,再双手拇指触摸颈椎横突,触到异常横突时再触摸该处棘突,相互参考结果。
后来又根据一些神经的分布规律,以及参考一些资料的脊神经与疾病分布图等,根据疼痛的部位和一些疾病来判断哪节脊椎的改变,即神经定位诊断,后又将其反面施实,在触诊定位基本确认时询问患者是否有一些相关疾病,多令患者惊讶,现在我的很多患者都认为中医不仅有摸脉诊病还有摸脊诊病。
还可根据肩、髌的高低和腿的长短来分析可能哪一边的疾病,我现在正在研究如何据此分辨何段椎体异常,不过具体定位的方法还没有头绪。
我的病人中,真正颈椎病,颈部不适的患者颈4,5有问题的较多;有些肩背酸累的,还算不得疾病的,颈7,胸1,2较常见,也遇到过很多颈2有问题的,有些也很严重。
腰部最常见的是腰4,5;腰3和骶1次之,
其实胸椎有毛病的人很多,但多数不是表现出局部疼痛(无自感疼痛,但多有压痛),而是一些心肺胃肠的不适。

这个情况很普遍,个人认为与发病方式、部位、时间等发病因素有一定关系,外力引起的急性发病肯定症状较重,长时间姿势不当引起的可能触诊较重但症状不一定重。
与患者自身体质也有很大关系,如年龄、胖瘦等因素。最常见的如同是腰45椎间盘左侧突出0.3,但也许一个痛得厉害,另一个甚至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这与椎管粗细,局部神经分布,发病方式等均有关,触诊也是同理。
脊柱触诊本身也是隔皮猜骨,而且这个骨还特复杂,难免有些偏差,比如我在颈部触诊时,刚开始学会横突触诊,觉得好用,准确率高,就忽视了棘突的触诊,结果按压自认为有问题的地方问诊验证,慢慢发现也不尽准,后与棘突触诊联用感觉更好更周全准确,比如有些疼点紧贴棘突旁,有些痛点却在夹脊附近,有些有病理反应物(如条索)的多在反应物附近。应该多方面综合触诊验证,体验多了自然经验多了,准确率应该能更高。
个人总结一般情况下棘突距离的变化引发的症状可能较轻,高低位置变化稍重,偏歪更重些。如是脊柱的偏旋或弯曲,即使症状不重,病情也是重的,当是舍症从诊,不能因为症状轻就以为没事,还当结合西医的体征检查等,有条件的与影像学检查相对照。
且不可因影像学资料丰富忽视触诊,有些情况较轻影像学并不明显,稍有问题也可能不报的(比如平片上两相邻棘突略有偏离,你猜影像科会报吗,而触诊的话可能非常明显),而我们非影像专业的看得非常高明的也不多,且不可像一些西医那样离了检查不会看病。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lzctnsf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3-7-16 14:00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终于有人开始道明正骨真经了 **林两传是第一个具体叙述触诊  楼主是第二个 凡是手法成功实施了却没效果的 无他 误诊也
3# 板凳
发表于 2013-7-16 16:44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楼主说的甚是!
摸常了,捋一下大体就心中有数了。在发现问题处再确认一下压痛点,再问问症状,搞个神经定位。再根据死()规律()匡正一下。妥乎?无往而不愈焉!
4
发表于 2013-7-16 17:00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楼主总结得很好,隔皮猜骨,重点还是要猜筋,凡是骨错缝之处必然有筋出槽,仔细体会筋的紧张度,张力来的方向,以及对关节功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可以准确判断出病变的位置,病变性质,严重程度
5
发表于 2013-7-16 17:37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不错,非常正确。
6
发表于 2013-7-16 21:01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呵呵,总结的很好啊,我颈椎触诊也是两手拇指触诊横突,结合棘突,腰椎吗就是三指滑动触诊。和楼主的感觉一样。
7
发表于 2013-7-17 10:36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楼主讲的朴实而已技术含量,再结合影像结果,西医体征检查和,各组拮抗肌的主被动活动,诊断就十有八九了,诊断明确治疗效果也就肯定了。
8
发表于 2013-7-18 16:28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总结的很好啊,我颈椎触诊也是两手拇指触诊横突,结合棘突,腰椎吗就是三指滑动触诊。太精彩了希望楼主多多发表此文章
9
发表于 2013-7-19 22:08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有这么多触诊的高手在呀,那么我请问一下兄弟们那位高手知道骨增生的手感是怎么样的?!
还有西医只是说在医法上讲究破坏性的医疗不如我们中医的细腻但也不能说他们一无是处,至少人家的理论很完整很清晰,而我们的理论太杂太多太不清楚也无法在铁的证据上去对比和说服别人。哎各有所长罢了。最近小弟有一种触感发现希望可以和有同样感觉的兄弟们讨论下可以发短信留言,脊柱就不说了左右偏那么明显很好感觉,我最近在发现有些腰肌问题严重的人并伴有间盘突出中等情况的人在突出点侧的肌肉反应物区域下差不多一寸的位置要从腰侧中线用力上翻会感觉到一块大指粗的硬物不要跟我说是肌肉粘连或韧带增厚因为手感都不像,应该据脊柱间盘侧面往外半个指节的样子。做了好几个严重的都有。有同样经理的兄弟希望可以共同讨论下。
10
发表于 2013-7-19 22:12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还有建议各位在操作正骨手法的时候小心,最近我这方又有位同志操作失误出大事了。其实间盘突出进行脱水处理和一般的牵引就行了,因为那真的很复杂不是个简单的事也不是光靠触感可以完全诊断出来的,而正骨手法我觉得也是操作一般性的关节错缝而已,这也是为什么西医说我们正骨乱搞,中医说西医只会动刀,其实真正的高手是不会这么说的,因为在处理上两种医术在最近都是保守治疗,谁也不能说比谁强。
11
发表于 2013-7-22 20:20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这应该是骨正筋柔的出典吧。也应该是每个骨伤医生所追求的目标。
楼主发的是好帖,但还是要讲一下个人的一些不同观点,我对刘永老师一直很尊敬,但对于他手法的一些帖子我一直有保留看法,整体感觉,***上把手法讲的太神了。手法触诊确实有些神秘感,但讨论手法触诊的帖子感觉翻来覆去就这几句话,有点务虚的感觉,不如直接来一些具体疾病的手法操作来的实在。
手法触诊就像宗教信仰一样,相信的人就是相信有上帝存在,明明我就可以感觉他存在,为什么你们都没感觉到?不相信的人就说,你给我看,上帝究竟在哪里,你能指给我看吗?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一也+1有些人是太夸大手法了,夸夸其谈,我跟国内一流的正骨师学习了一年,他们其实治疗时是很谨慎的,如急性期的治疗和巨大突出等等
收到1朵
12
发表于 2013-7-23 10:45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请问17楼朋友您说的正骨同行出医疗事故具体什么情况啊?能否具体说下以让我们警醒啊?另外上面说的关于16楼的描述不够清晰,不能准确从语言领悟,能否多应用特别是解剖学方位术语描述一下?我个人一直都很重视触诊。很希望知道您说的是什么,呵呵!
13
发表于 2013-7-23 22:46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楼主所***是,鄙人平时触诊正是用的这种方法,而且需要反复摸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平时跟实习生讲解时他们很难体会到,手下也没那种感觉。
14
发表于 2013-7-24 09:51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手法之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做的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从保健**做起,多摸骨,
15
发表于 2013-7-24 15:26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顶起来哦   必看
16
发表于 2013-7-25 23:19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楼主总结得很好,隔皮猜骨,重点还是要猜筋,凡是骨错缝之处必然有筋出槽,仔细体会筋的紧张度,张力来的方向,以及对关节功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可以准确判断出病变的位置,病变性质,严重程度
17
发表于 2013-7-28 21:19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觸診明確是整脊的前題,精確的觸診才可能有療好的效果!而觸診也是比手法更加難學的
18
发表于 2013-7-29 19:38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我认同要多摸多体会多总结.
19
发表于 2013-8-2 21:32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赞同,这个很需要经验,得多摸
20
发表于 2013-8-3 20:52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手法   针灸  最关键都是触诊,但是,提高需要常年积累,还要有好的老师指点。
21
发表于 2013-8-3 22:05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理筋正骨看似简单,要想掌握精髓实际不容易
22
发表于 2013-8-6 10:43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精彩,学习了,增加了我的学习思路。
23
发表于 2013-8-6 12:10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楼主说的很好,只有不断的摸和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24
发表于 2013-9-9 20:04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椎间隙突然变宽或变窄,两旁多会有压痛,甚至其上下节椎间隙也会有压痛。
25
发表于 2013-9-17 10:00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以前也有和楼主差不多方式,不过心理是比较没底,看了龙氏的手法后感觉还是要有X线辅助确定才放心些,现在每次遇病人都是谨小慎微,生怕出错!所以条件允许还是要病人做片子心理踏实。
26
发表于 2013-10-11 19:51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手法之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做的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从保健**做起,多摸骨,
27
发表于 2013-10-11 23:13 | 只看该作者

学整脊触诊比手法更难学、更主要

还要问病人感受,有的是畸形,楼主有几十年功夫,。。。。
28
发表于 2015-7-27 21:51 | 只看该作者
看看怎么样
29
发表于 2015-7-30 03:5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很精彩。。
30
发表于 2015-9-4 15:58 | 只看该作者
{MOD},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12:3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