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294|回复: 11

[针灸] 针灸取得神效特效的关键点(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愧吾无术疗民疾 于 2011-2-14 11:55 编辑

针灸取得神效特效的关键点
在针灸临床工作当中经常遇到所应用穴位及部位并无差错,但疗效却不理想,但是很多针灸前辈用同样的穴位确取得惊人的疗效,比如张士杰老前辈只一太溪就可以治疗很多疾患人称“张太溪”,其实“所异者术也”,也就是针灸的内手法的应用不同,个人的理解及悟性不同而已,这就是所谓的“中医传方不传量”针灸就是“传穴不传术也”所谓的术包括:烧山火,透天凉,以及象滞针手法等很多独特的行针手法的应用,具体的灵活应用则和医者个人修为及疾病的辩证施针有很大的关系。

(一)基本手法

1. 提插法  即将**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对于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目的等灵活掌握。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一定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角度、方向和深度。通常认为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量就小。

2. 捻转法  即将**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图5-19)。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36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量则小。

(二)辅助手法

      行针的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为了促使得气和加强**感应的操作手法。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以下几种

1. 循法  **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其法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的循按。《针灸大成》指出:“凡下针,若气不至,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之,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说明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2. 弹法  **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图5-20)。《针灸问对》:“如气不行,将针轻弹之,使气速行”。本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

3. 刮法  毫**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促使得气。本法在**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4. 摇法  毫**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行经气。《针灸问对》有“摇以行气”的记载。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5   飞法  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医学入门》载:“以大指次指捻针,连搓三下,如手颤之状,谓之飞。”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感应增强。

  (三)得气、候气、催气和守气

1.得气  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谓之得气。针下是否得气,可以从临床两个方面分析判断。一是患者对**的感觉和反应,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当**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目闰动、震颤等反应,有的还可见到**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当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觉到针下空松、虚滑。正如窦汉卿在《标幽赋》说:“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这可以说是对得气与否所作的最形象的描述。

    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关系**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窥测疾病的预后。《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充分说明得气的重要意义。临床上一般是得气迅速时,疗效较好,得气较慢时效果就差,若不得气时,就可能无治疗效果。《金针赋》也说:“气速效速,气迟效迟”。依次,在临床上若刺之而不得气时,就要分析经气不至的原因:或因取穴定位不准确,手法运用不当,或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对此就应重新调整腧穴的**部位、角度、深度,运用必要的**手法,这样再次行针时,一般即可得气。

    2.候气  《针灸大成》说:“用针之法,以候气为先”。当针下不得气时,需取留针候气的方法等待气至。亦可采用间歇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手法,以待气至。前者为静留针候气法,后者为动留针候气法。留针候气,要有耐心,不可操之过急。

    3.催气  是通过各种手法,催促经气速至的方法。《神应经》云:“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摇动、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是谓催气”。此外,如刮动针柄、弹摇针身、沿经循摄等法,也都有催气的作用。

4.守气  是指在使用候气、催气之法针下得气后,患者有舒适感觉时,医者需采取守气方法,守住针下经气,以保持针感持久。《素问·宝命全形论》曰:“经气已至,慎守勿失”,《灵枢·小针解》说:“上守机者,知守气也……。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只有守住针下之气,才能在此基础上施以不同手法,使**对机体继续发生作用。

(四)补泻手法

    1 捻转补泻  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也有以左转时角度大,用力重者为补;右转时角度大,用力重者为泻。

2 提插补泻  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3 烧山火法  将**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入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将**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即慢慢地将针提到上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即将针按至地部留针。在操作过程中,或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即为烧山火法,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等。

4 透天凉法,将**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慢地按至下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提至上1/3即可留针。在操作过程中,或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即为透天凉法,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

(五)影响**补泻效应的因素

    1.机体所处的机能状态  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可以产生不同的调整作用(即补泻效果)。当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可以起到扶正补虚的作用。若机体处于虚脱状态时,**还可以起到回阳固脱的作用;当机体处于邪盛状态而呈实热、邪闭的实证时,**可以起到清热启闭、祛邪泻实的作用。例如,胃肠功能亢进而痉挛疼痛时,**可解痉止痛;胃肠功能抑制而蠕动缓慢、腹胀纳呆时,**可加强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功能,消除腹胀、增进食欲。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当时的机体功能状态,是产生**补泻效果的主要因素。

    2.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腧穴的主治功用,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相对特异性。人体不少腧穴,如关元、气海、命门、膏肓、五脏俞等穴,都能鼓舞人体正气,促使功能旺盛,具有强壮作用,适宜于补虚益损。此外,很多腧穴,如人中、委中、十二井、十宣等穴,都能疏泄病邪,抑制人体功能亢进,具有祛邪作用,适宜于补虚泻实。当施行**补泻时,必须结合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才能产生**补泻的效果。

    3.针具及手法轻重因素  影响**补泻因素与使用的针具粗细、长短,刺入的角度、深度、行针时的幅度、频率等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粗毫针的指力要重,**量大,细毫针用的指力较轻,**量就小。毫**入腧穴的角度、深度不同,其**的轻重程度也不同,一般直刺、深刺的量要大些,平刺、浅刺的量要小些。行针时的幅度、频率不同,与**手法轻重密切相关。提插幅度大、捻转角度大、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发表于 2011-1-21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11-1-22 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11-2-13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针灸具备的基础,不是经验。
发表于 2016-1-6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分享,希望在此看到楼主的作品
发表于 2016-1-8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针灸具备的基础,不是经验
发表于 2018-1-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18-1-3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18-1-3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18-1-3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工守神,下工守形。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三焦同气,同名经同气。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同气相求,阴阳倒换求。
发表于 2018-1-1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忽视这些基础
发表于 2018-1-14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6 20:2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