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229|回复: 1

[资料资源] 在谈杀菌药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是20世纪医药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其中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含有β-内酰胺环结构,故统称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临床疗效突出、安全性好、品种多和选择面较广而现已成为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但同时也是不合理用药中最为突出的。现就如何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作一探索。
  1 作用机制及影响作用因素
  1.1 作用机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壁黏膜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致使细菌细胞破裂死亡。
  1.2 影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因素:(1)抗生素的浓度和所用剂量给药方案相关;(2)抗生素渗透细胞膜的能力;(3)对β-内酰胺酶的抵抗力;(4)和靶蛋白(PBPs)的亲和力。
  2 耐药机制
  2.1 细菌细胞在反复接触抗生素作用后,会改变其外膜通透性,减少或阻止抗生素进入菌体内,同时可通过排斥反应增强抗生素外流,从而使进入菌体内抗菌药物迅速外流,降低抗生素在细菌体内的积聚。
  2.2 受抗菌药物攻击后的细菌,会改变细菌细胞内与抗生素作用靶点,即改变靶位蛋白,使细菌对该类抗生素不再敏感。
  2.3 细菌与抗菌药物接触后,产生各种水解酶和修饰酶以水解和修饰抗菌药物,使抗菌药物失去抗菌活性。
  3 分类及其特点
  3.1 青霉素类 对多数敏感阳性菌及厌氧菌具有抑制作用,对绝大多数阴性杆菌无效。(1)青霉素G主要针对G + 菌;少数G - 球菌也有效。(2)苯唑西林,主要对产酶的金葡菌有效,但对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只有万古霉素对之敏感。(3)哌拉西林对G - 杆菌、绿脓杆菌和厌氧菌有效,但对产酶的葡萄球菌无效。
  3.2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针对G + 球菌,目前有:(1)头孢唑啉:剂量3~6g/d,分次静脉点滴给药,除用于G + 球菌外对有些G - 杆菌亦有一定的效果,常在术前预防用药。(2)头孢拉丁80%由肾排出,用于泌尿道感杂,剂量3~6g/d,亦可作为术前预防用药。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G + 球菌和G - 菌均有效,剂量3~6g/d,常用有头孢呋辛,其能透过血脑屏障。
  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针对G - 杆菌,常用有:(1)头孢哌酮(剂量2~4g/d):大部分由胆道排出,故对胆道感染效果好;(2)头孢噻肟的代谢产物有第二代头孢菌素的作用,且毒副反应低,价格也较其它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低廉,因此临床应用较多;(3)头孢曲松是头孢菌素中半衰期最长的,T 1/2 约为8h,且能通过血脑屏障,剂量1~2g/d,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用2g/d,一次静滴,血峰值高,透过血脑屏障亦多,常用于颅内感染;(4)头孢他啶对绿脓杆菌效果明显,对其它G - 杆菌亦有效。
  第四代头孢菌素:对G + 球菌、G - 杆菌均有效,如:头孢匹罗、头孢吡肟等对细菌细胞壁穿透性强,较第三代头孢对G - 杆菌作用强,特别是绿脓杆菌,对β内酰胺酶稳定,半衰期为1.9h,剂量1~2g/d静滴,按时分次使用。
  3.3 头霉素类 头霉素类具有头孢菌素的母核,经半合成改造而得的一类抗菌素,抗菌特点对G + 菌作用低于第一代头孢,对G - 菌作用优异,耐G - 菌β-内酰胺酶性能强。对厌氧菌有较强的活性。代表药物头孢西丁。
  3.4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舒巴坦、他唑巴坦等可抑制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与抗生素配合使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明显下降,因此常与青霉素类和头孢类组成复方制剂,从而可增效几倍至几十倍,并可使产酶菌株对药物恢复敏感。
  4 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4.1 已确定为病毒感染性疾病者不使用β-内酰胺内抗生素。
  4.2 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类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在留取临床标本后针对性地选用第一代、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类抗感染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
  4.3 凡有感染迹象,并能留取标本者,在使用抗感染药物前尽早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结合临床慎重进行选择或修正后再用抗感染药物。
  4.4 使用β-内酰胺类抗感染药物应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指征,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药物的适应证、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病人的病情特点,严格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并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进行个性化给药。
  4.5 一般情况下,用药48~72h疗效不佳者应考虑调整使用不同的β-内酰胺类药物。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消失后72h应及时停药,严重感染者疗程可适当延长,同时要防止二重感染,在使用三代头孢药物时尤要注意。
  4.6 根据临床经验,有时可联合应用两种不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联合头孢菌素,以加强抗感染的力量,提高疗效。但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应严格掌握指征。联合使用的指征是:(1)病原体未明的严重细菌感染;(2)混合感染,感染范围广,考虑可能有两种以上细菌感染;(3)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4)机体深部感染或抗感染药物难以渗透的部位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等;(5)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6)为减少药物毒性反应,联合应用以减少剂量。
  4.7 严密观察β-内酰胺类抗感染药物毒副反应。如肾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骨髓抑制性等。严格掌握小儿、老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特点。
  4.8 尽量不把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为局部用药和预防用药。
  4.9 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同时,应注意全身营养状况,维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综合治疗以提高抗感染药物的临床疗效。
  总之,如何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建议临床医务工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2)抗菌药物的选择和配伍;(3)正确设定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案;(4)危重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通过以上四个方面从而更合理地使用,使感染得到快速有效地控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疾病痛苦和经济负担。
发表于 2007-11-28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是转载的希望和大家一块学习讨论。我们都是基层医生,只有通过学习才可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有喜欢交流的可以进这个群,我们共同学习群号;1811145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8 11:2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