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38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献] 排粪造影诊断便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排粪造影诊断便秘117例分析



    排粪造影是一种用于研究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X线检查方法。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了客观依据,现将资料完整的117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4例,年龄32 ~ 68岁,平均52.1岁,病程1个 6年;女83例,年龄29~ 68岁,平均42.5岁,病程1个月至2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下坠、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15min)、便条变细、排便不尽感,多需服泻药或灌肠排便,半数以上病例合并有痔或肛裂,所有病例均除外肿瘤。
1.2 检查方法  检查前日晚口服5%甘露醇液1000ml清洁肠道。检查时用普通灌肠器具将75%~100%硫酸钡混悬液800ml ~ 1000ml灌入肠道,先观察结肠全貌,而后嘱患者侧坐于自制的可透X线的便器上,在电视下动态观察排便过程,并由电脑采集图片,同时摄取静止、力排及粘膜相X线照片,必要时加摄正位及提肛相。照片须上达骶1高度,下包**,前包耻骨联合,后包骶尾骨[1]检查结束后,泡服番泻叶10g以排空钡剂。
1.3  测量方法[1,2]     用与X线照片同样放大率的自制尺进行测量。(1)肛直角:近似直肠轴线与肛管轴线的夹角。我国正常人静息时101.9º±16.4º,提肛时缩小,力排时120.2°±16.7°,提肛与力排时可相差50°,甚至更大。(2)肛上距:肛管与直肠结合部中点至耻尾线(耻骨联合下缘与尾骨尖的连线)的垂直距离。正常≤3.0cm,经产妇可至3.5cm。(3)直肠前突的测量:划出模拟正常直肠远端前壁轮廓线后测量前突的深度及疝囊口部的宽度。(4)直肠内脱垂的测量:直肠前壁黏膜脱垂病人凹陷部的两端作一连线,凹陷最低点与此线的垂直距离为深度;直肠内套叠则以鞘部至套入部的下端为深度。如有其它异常亦作相应测量。
1.4 诊断指标
1.4.1 排粪造影正常影像[3] :(1)肛直角在用力排便时增大;(2)耻骨直肠肌压迹排便时消失;(3)肛管完全开放;(4)直肠内容物全部或大部排空;(5)盆底有正常阻力。
1.4.2 异常征象[1,2] :(1)直肠前突是指直肠**隔薄弱松弛,排便时直肠远端前壁向**侧突出,呈囊袋状或“鹅头角”样。根据深度可分三度:轻度0.6~1.5cm,中度1.6~3.0cm,重度≥3.1cm。如见有钡剂残留于囊袋中,则更具临床意义。(2)直肠内脱垂是指在排便过程中近端直肠壁全层或粘膜层折入远端肠腔或肛管内而未脱出**。分两种情况:一种为直肠前壁黏膜脱垂,为直肠远端前壁增粗而松弛的黏膜脱垂于肛管上方,使该部呈凹陷状,而直肠与肛管结合部后缘光整连续;另一种为直肠内套叠,是直肠黏膜或肌层松弛分离形成环形套叠,典型X线征是力排时直肠前后壁出现折叠,有套入部和鞘部。根据测量深度可分三度:轻度0.3~1.5cm,中度1.5~3.0cm,≥3.1cm或多处套叠及合并直肠前壁黏膜脱垂为重度。(3)盆底痉挛综合征是一种以反常收缩为特征的正常盆底肌功能失调综合征。X线表现为直肠与肛管结合部后缘在力排时呈半弧形凹陷改变,肛直角小于90°,或静止、提肛、力排肛直角变化不大,甚至力排时缩小。(4)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是指以耻骨直肠肌肥厚、变性、挛缩,致使排便困难,并缓慢进行性加重为特征的综合征。X线表现为“搁架征”,即排便过程中耻骨直肠肌压迹固定不变,呈搁架状。(5)会阴下降:正常肛管上口恰好位于耻尾线水平,在排便时向下移位程度(即肛上距)不应大于3.0cm(经产妇可至3.5cm),超过者为会阴下降。一般认为会阴下降是一种继发改变,主要是由于长期用力排便、腹压增高导致盆底肌松弛所致。
2 结 果
     117例便秘患者排粪造影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117例便秘患者排粪造影检查结果

异常X线征




%


%

RC
0

0

74

89.2

IRI(含AMP)
26

76.5

75

90.4

SPFS
14

41.2

8

9.8

PRS
1

2.9

1

1.2

PD
2

5.9

8

9.8

子宫后倾
-

-

5

6.0

结肠冗长
28

82.4

67

80.7

结肠炎
1

2.9

4

4.8

注:117例均有出口梗阻性病变。病变单一者36例,其中30例合并结肠冗长;RC合并IRI 67例,其中有58例结肠冗长。RC:直肠前突     IRI:直肠内套叠    AMP:直肠前壁粘膜脱垂    SPFS:盆底痉挛综合征    PRS: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PD:会阴下降   结肠冗长: 横结肠和/或乙状结肠冗长及结肠下垂

3 讨 论
    排粪造影能对排便困难(即出口梗阻性便秘)者做出明确诊断,并可从中了解病变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使这类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便秘的患者获得了手术治疗及其它治疗的机会,效果也满意[4-7]将钡灌肠与排粪造影两种检查一次性完成,使诊断更加全面。
排粪造影是一种动态检查过程,在电视下观察排便全程、前后对比分析比单纯观看、测量X线照片,孤立参照“正常值”更重要,例如检查时我们观察到部分患者提肛时直肠前突及内脱垂可同时消失,如果摄片错过时机,将难以从X线照片上观察到。
    由于便秘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现象,病因有近百种之多,因此,对便秘的诊断不能仅依赖于排粪造影及钡灌肠,需结合结肠运输试验、盆底肌电图、肛肠压力测定等专科检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方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喻德洪. 现代肛肠外科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78~87
2.盛传亮,任毅. **直肠病.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44~362
3.张东铭. 肛肠外科解剖生理学.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23
4.杨向东,曹吉勋. 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研究.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6,16(5) :31
5.陆立.直肠脱垂的临床研究现状.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1) :31
6.马平义.直肠前突国内研究近况. 中国肛肠病杂志,2001,21(1) :24
7.王军,齐清会,董作亮.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 中国肛肠病杂志,2001,21(1) :25



本见于《中国肛肠病杂志》,2005251):31-32

[ 本帖最后由 便衣天使 于 2007-11-8 20:02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1-10 08:26 | 只看该作者
很老的东西了,现在国外已经用MRI排粪造影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11-4-1 22:12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排粪造影好,MRI排粪造影太贵了。
4
发表于 2012-5-2 22:24 | 只看该作者
MRI有吗?介绍一些!!!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19:4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