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楼主: 海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6-10-6 16:13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绞股兰,别名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遍地生根。据《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5月第一版)记载,绞股兰味苦寒、无毒,具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之功,主要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32
发表于 2006-10-6 16:21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锦灯笼
Calyx seu Fructus Physalis
(英) Franchet Groundcherry Calyx or Eruit
别名 挂金灯、灯笼果、红灯笼。
来源 为茄科植物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L.var. franchetii (Mast.)Makino的宿萼或带果实的宿萼。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全株密生短柔毛,高25~60cm。茎多分支。叶互生,卵形至卵状心形,长4~8cm。宽2~6cm,边缘有不等大的锯齿。花单生于叶腋;花萼钟状,5裂;花冠钟状,淡黄色,直径6~10mm,5浅裂,裂片基部有紫色斑纹;雄蕊5,花药黄色;子房2室。浆果球形,绿色,直径约1.2cm,外包以膨大的绿色宿萼;宿萼卵形或阔卵形。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宿萼呈红色或橙红色时采收,干燥。
性状 宿萼略呈灯笼状,多压扁,长3~4.5cm,宽2.5~4cm。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有5条明显的纵棱,棱间有网状的细脉纹。顶端渐尖,基部略平截,中心凹陷有果梗。体轻,质柔韧,中空,或内有棕红色或橙红色果实。果实球形,多压扁,直径1~5cm,果皮皱缩,内含种子多数。宿萼味苦,果实味甘、微酸。
化学成分 浆果含酸浆醇(physanol)A、B;种子中含禾本甾醇(gramisterol)、钝叶醇(obtusifoliol)、环木菠萝烷醇(cycloartanol)、环木菠萝烯醇(cycloartenol)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用于咽痛音哑、痰热咳嗽、小便不利。
33
发表于 2006-10-6 16:31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别名: 当道、牛舌菜、虾蟆衣、牛遗、车轮菜、地胆草、白贯草

    药用部位: 全草

    产地: 分布几遍全国

    采收: 夏季采收。

    加工: 除去泥沙,晒干。

    药性: 寒

    药味: 甘

    归经: 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能: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

    主治: 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毒性: 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烂敷、绞汁涂或煎水洗。

    禁忌: 精滑不固者禁服。

    药材性状: 车前:根丛生,须状。叶基生,具长柄;叶片皱缩,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或宽卵形,长6~13cm,宽2.5~8cm;表面灰绿色或污绿色,具明显弧形脉5~7条;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不规则波状浅齿。穗状花序数条,花茎长。蒴果盖裂,萼宿存。气微香,味微苦。平车前:主根直而长。叶片较狭,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4cm,宽2~3cm。

    药材来源

    植物名: 车前

    拉丁: Plantago asiatica L.

    科名: 车前科

    属名: 车前属

    形态描述: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有须根。基生叶直立,卵形或宽卵形,长4~12厘米,宽4~9厘米,顶端圆钝,边缘近全缘、波状,或有疏钝齿至湾缺,两面无毛或有短柔毛;叶柄长5~22厘米。花葶数个,直立,长20~45厘米,有短柔毛;穗状花序占上端1/3~1/2处,具绿白色疏生花;苞片宽三角形,较萼裂片短,二者均有绿色宽龙骨状突起;花萼有短柄,裂片倒卵状椭圆形至椭圆形,长2~2.5毫米;花冠裂片披针形,长1毫米。蒴果椭圆形,长约3毫米,周裂;种子5~6,稀7~8,矩圆形,长约1.5毫米,黑棕色。

    生态环境: 生路边、沟旁、田梗等处。分布几遍全国;苏联,日本,印度尼西亚也有。

    植物名: 平车前

    拉丁: Plantago depressa Willd.

    科名: 车前科

    属名: 车前属

    形态描述: 一年生草本,高5~20厘米;有圆柱状直根。基生叶直立或平铺,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3厘米,边缘有远离小齿或不整齐锯齿,有柔毛或无毛,纵脉5~7条;叶柄长1.5~3厘米,基部有宽叶鞘及叶鞘残余。花葶少数,弧曲,长4~17厘米,疏生柔毛;穗状花序长4~10厘米,顶端花密生,下部花较疏;苞片三角状卵形,长2毫米,和萼裂片均有绿色突起;萼裂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花冠裂片椭圆形或卵形,顶端有浅齿;雄蕊稍超出花冠。蒴果圆锥状,长3毫米,周裂;种子5,矩圆形,长1.5毫米,黑棕色。

    生态环境: 生山坡、路旁、田梗及河边。分布几遍全国;苏联亚洲部分,蒙古,日本,印度也有。

    药材饮片

    饮片名: 车前草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饮片性状: 为不规则小段,根、叶、花混合。叶片皱缩卷曲或破碎,呈灰绿色或污绿色,具明显纵脉。常见长条穗状花序。气微香,味微苦。

    炮制作用: 使药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34
发表于 2006-10-6 16:31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锦灯笼 是草药名?怎么看图象是龙葵。
35
发表于 2006-10-6 16:34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地锦

地锦草
  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
(英)Humifuse Euphorbaia Herb
  释名 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酱瓣草、猢孙头草。
别名 血见愁、红丝草、奶疳草、奶浆草
气味 辛、平、无毒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地棉Euphorbia humifusa Willd.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一年生葡萄草本,有白色乳汁。茎纤细,近基部分支,带紫红色,无毛。叶对生,长圆形,长4~10mm,宽4~6mm,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齿,绿色或带红色,两面无毛或疏生柔毛。杯状聚伞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淡红色,先端4裂,裂片长三角形;腺体4,横长圆形,有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3,顶端2裂。蒴果三棱状球形,无毛。种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蜡粉。花期7~10月,果实7月后渐次成熟。
  生于平原荒地、路边、田间。除广东、广西外,全国各地均产。
  采制 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 含鞣质、没食子酸甲酯、槲皮素、肌醇、槲皮素甙类和山柰素甙类等。
  主治
  1、赤白痢。用地锦草洗净、晒干,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2、妇女血崩。用嫩地锦草蒸熟,加油、盐、姜调食,并喝一、二杯送下。又言:地锦草阴干,研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可止崩。
  3、小便血淋。用地锦草加水捣服。
  4、刀伤出血不止。用地锦草捣烂涂上。
  5、风疮癣疥。用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末,敷患处。
  6、趾间鸡眼。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锦草捣烂敷上,甚效。
  7、黄疸。用地锦草、羊 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近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6
发表于 2006-10-6 16:37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再发一个,不然对不起精华
37
发表于 2006-10-6 16:51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龙葵我家屋旁恰巧有棵大的,斑竹对照一下,呵呵
         
        中文名:龙葵
    别  名:苦葵、乌子仔菜。俗名天茄子、天泡草、老鸦眼花
    学  名:Solanum nigrum Linn.
    英文名:Dragon Mallow,Black Nightshade
    科  别:茄科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多分支。叶卵形,长2.5~10厘米,宽1.5~3厘米,顶端尖锐,全缘或有不规则波状粗齿,基部楔形,渐狭成柄;叶柄长达2厘米。花序为短蝎尾状或近伞状,侧生或腋外生,有花4~10,白色,细小;花序梗长1~2.5厘米,花柄长约1厘米;花萼杯状,绿色,5浅裂;花冠辐状,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3厘米;雄蕊5;子房卵形,花柱中部以下有白色绒毛。浆果球形,直径约8毫米,成熟时紫黑色,有光泽,果肉酸甜,含有较高的糖分、有机酸、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种子近卵形,压扁状。花果期9~10月。
    用途:
    龙葵具有调节神经、解除疲劳、去湿热等作用,特别适合体力劳动者食用,是一种比较好的滋补食品。最近几年,国人提倡食用无农药的清洁蔬菜,龙葵因野性十足,少有病虫害,中南部有人乾脆大量栽培,在完全不撒农药的情况下,照样畦畦翠绿丰收,真是皆大欢喜,其幼苗及嫩茎叶除了前述料理法之外,也可以炒肉丝或煮蛋花汤,教人吃了回味无穷。龙葵的熟果也可食用,但最好不要吃得过量,以免发生拉肚子或喉咙不适,全省及兰屿 、绿岛、小琉球乃至金、马、澎湖等离岛都有龙葵的踪迹,随时皆可采其嫩茎叶或幼苗,能吃多少就采多少,初夏正是茎肥叶嫩的时候哩!
   全草药用,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广泛用于各种肿瘤,如宫颈癌、胃癌、乳腺癌、肝癌、肺癌、食管癌、膀胱癌、癌性胸腹水等。
38
发表于 2006-10-6 17:10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药 名】 凤尾草 【拼 音】 FENGWEICAO 【英文名】 Chinese Brake Herb 【来 源】 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的全草或根。 【功 效】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 【主 治】 治黄疸型肝炎,肠炎,菌痢,淋浊,带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体炎,腮腺炎,痈肿疮毒,湿疹。 【性味归经】 味淡微苦,性寒。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②《分类草药性》:“性凉,无毒。”③《福建民间草药》:“咸,寒,微毒。”④《本草推陈》:“酸苦,寒。”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微苦,寒。” ①《泉州本草》:“入肾、胃二经。”②《闽东本草》:“入大肠、肾、心、肝四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鲜品1~2两);研末或捣汁饮。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 虚寒证忌服。①《履巉岩本草》:“老人不可多服,其性冷故也。”②《闽东本草》:“孕妇、冷痢、休息痢不宜服。” 【药物配伍】 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配茅草根,凉血止血。 【别 名】 井口边草(《本草拾遗》)、小金星凤尾、铁脚鸡(《履巉岩本草》)、山鸡尾、井茜(《生草药性备要》)、井阑草、石长生(《植物名实图考》)、凤凰草(《分类草药性》)、井边茜(《岭南采药录》)、旋鸡头、阉鸡尾(《中国药植志》)、凤尾蕨、野鸡尾(《广西中兽医药植》)、青蕨(《陆川本草》)、鸡脚草(《南宁市药物志》)、百脚草、龙须草(《江西民间草药》)、金鸡尾、腊肾草(《四川中药志》)、百脚鸡(《中国药植图鉴》)、金鸡爪、井口鸡胶舌(《闽东本草》)、井栏茜、小叶凤尾草(《广东中药》Ⅱ)、小凤尾(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处方名】 凤尾草、凤凰草、鲜凤尾草、细叶凤尾草 【商品名】 凤尾草、细叶凤尾草、小叶凤尾草、凤凰草,以植株完整、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福建、**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全年可采。 【拉丁名】 药材Herba Pteridis Multifidae原植物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l. 【炮制方法】 净制:除去杂质、洗净。炮炙:取净原材料,鲜用或晒干。 【考 证】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生药材鉴定】 本品根茎短细,有条状披针形鳞片,赤褐色,叶柄禾秆色,上面光滑,有四棱,全草 15-60厘米。显微鉴定: 营养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均波状弯曲,下表皮有气孔及少数腺毛。气孔主为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腺毛头部类纺锤形,先端钝圆,2~3个细胞,长91~125μm,直径18~33μm,细胞含棕色分泌物;无柄。孢子囊长圆形或类圆形,直径约至320μm,环带纵行,环带细胞类长方形,外壁薄,内壁及侧壁增厚;囊柄多细胞, 2列,长短不一。孢子极面观类三角形,直径33~47μm,近极面具三裂缝,有瘤状或颗粒状纹饰,远极面纹饰较大,呈块状。本品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 全草含黄酮类、甾醇、氨基酸、内酯或酯类、酚性成分。预试全草含黄酮类、鞣质、甾醇、氨基酸、内酯或酯类和酸性成分。 【中药化学鉴定】 取本品粗粉1g,加100ml甲醇,于水浴上回流提取10min,乘热过滤。取滤液1ml 加盐酸4~5滴及少量镁粉,溶液显橙红色。(检查黄酮类)
39
发表于 2006-10-6 17:50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芦 根 Rhizoma Phragmitis
  (英) Reed Rhizome
  来源 为禾本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 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秆可达4m,直径0.2~1cm。叶广披针形,长30~60cm,宽1~3.5cm,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粗糙;叶鞘圆筒状;叶舌极短,截平或为一圈纤毛。圆锥花序长10~40cm,分支纤细,呈毛帚状,下部枝腋间有白色柔毛;小穗紫褐色,长1.2~1.6cm,有 4~7 小花,第 1 小花常为雄性,其它为两性;外稃无毛,第2 外稃基盘棒状,具长0.6~1.2 cm的柔毛。颖果长圆形。花果期夏、秋季。
  生于低洼、湖边、河边溪流或潮湿地、全国均产。
  采制 全年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性状 鲜芦根(根茎)呈长圆柱形,直径1~1.6cm,节间长3~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节上有残留的根及芽痕,质轻而韧,断面中空,边缘有一行排列成圈的小孔。味微甜。干芦根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维生素B1、B2、C、天门冬酰胺(asparagine)、多糖类、糠醛及水溶性糖类等。
  性味 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40
发表于 2006-10-6 19:17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释名  亦名牛茎、百倍、山苋菜、对节菜。
  气味  (根)苦、酸、平、无毒。
  主治
  1、劳疟积久。用长牛膝一把,生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三次服完(清晨一服,未发疟前一服,临发疟时一服。)
  2、消渴不止(下元虚损)。用牛膝五两,研细,浸入生地黄汁五升中。日晒夜浸,直到汁尽。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久服于身体有益。
  3、妇女血病(月经淋闭,月经不来,绕脐寒疝痛,产后血气不调,腹中结症瘕不散诸病)。用牛膝在酒中浸一夜,取出焙干;另用漆炒令烟尽。各一两为末,加生地黄汁一升,慢火上熬成浓糊,团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万病丸”。
  4、胞衣不下。用牛膝八两、葵子一合,加水九升,煎成三升。分三次服。
  5、产后尿血。用川牛膝水煎常服。
  6、喉痹乳蛾。用新鲜牛膝根一把、艾叶七片,同人乳捣和,取汗灌入鼻内。不久,痰涎从口鼻流出即愈。不用艾叶亦可。又方:牛膝捣汁和陈醋灌病人。
  7、口舌疮烂。用牛膝浸酒含漱,亦可煎饮。
  8、牙齿疼痛。用牛膝研末含漱,也可以用牛膝烧灰敷患处。
  9、恶疮(人不知名)。用牛膝根捣敷。
  10、痈疖已溃。用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疮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叶及地锦草各一把,捣烂后涂疮上。
  附方  李时珍说:“牛膝乃足厥阴、少阴之药。所主之药,大抵得酒则能补肝、肾,生用则能去恶血,二者而已。其治腰膝骨痛、足痿阴消,失溺、久疟、伤中少气诸病,非取其补肝肾之功欤?其治症瘕、心腹诸痛、痈肿恶疮、金疮折伤、喉齿、淋痛、尿血、经候、胎产诸病,非取其去恶血之功欤?”
             苋科(Amaranthaceae)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多年生深根系草本。茎直立,四棱形,节略膨大,疏被柔毛。叶对生,两面被柔毛。腋生和顶生穗状花序,长达10cm;花常下垂贴近总花梗,总花梗密被长柔毛。苞片,膜质,宽卵形,具芒;小苞片,**状,基部两侧各具卵状膜质小裂片;花被,披针形,边缘膜质;雄蕊,基部合生,退化雄蕊舌状,边缘波状;子房长圆形,花柱线状,倒生胚珠枚。胞果长圆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别录》:“生河内川谷及临朐”。陶弘景:“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长大柔润”。苏颂《图经本草》:“今江淮、闽粤、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者为真”。寇宗《本草衍义》:“今西京作畦种,有长二尺者最佳”。《本草品汇精要》:“怀州者为佳”李时珍:“牛膝处处有之,谓之土牛膝,不堪服,惟北土及川中人家栽莳者为良”。清•道光九年《武陟县志》:“牛膝以怀庆为佳”。《药物出产辨》:“产河南怀庆府武陟温三县”。可见古今牛膝均以河南为道地。

化学成分
根含羟基促脱皮甾酮(ecdysterone)、牛膝甾酮(inokosterone)等多种昆虫变态激素和三萜皂甙。此外尚含钾盐及粘液质。微量元素有镍6.4、铁19.6、铜6.3、锰33.5、铬1.5(ppm)。
药理作用
1、牛膝水煎剂或流浸膏对离体家兔子宫不论已孕、未孕均有收缩作用。对已孕或未豚鼠子宫多呈驰缓作用。对于收缩无力的小鼠离体子宫可使之加强。
2、牛膝水煎液给大鼠静脉注射,能使下肢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给兔静脉注射,使血液粘度下降,血流加快,血压下降,之后又回升,但始终低于用药前水平。
3、牛膝水煎液能减轻大白鼠蛋清性脚部炎症;醇浸剂每日5g/kg灌胃,连续5天,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YZA,124);小白鼠口服延长痛反应时间,具有镇痛作用。
4、煎剂对小鼠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静注对**及正常或麻醉兔的胃运动,于短暂兴奋后转为抑制。还有轻度利尿作用(ZYD,0833)。
5、促脱皮甾酮和牛膝甾酮能促进肝中蛋白质和糖元合成。
性味效用 苦酸平。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利尿通淋,补肝肾。
1、痿痹、腰胯疼痛:牛膝酒《本草纲目》、牛膝丸(《素问病机气宣保命集》卷1)。
2、湿热下注、两脚麻木:三妙丸(《医学正传》)。
3、闭经、腹部有肿物如杯状:万病丸(《三因方》)、牛膝汤(《萧山竹林寺女科秘方考》)。
4、胞衣不下:牛膝汤(《备急千金要方》卷2):牛膝散(《证治准绳•女科》卷5)。
5、孕妇慎用。
牛膝,性平,味苦、酸,归肝、肾经。生用散瘀血、消痈肿,熟用补肝肾、强筋骨,牛膝“性善下行”的特点,广泛用于临床。
一、引药下行 牛膝可引导药力到达下半身,临床常用来治疗下焦疾病,如治疗湿热下注的三妙散,方中黄柏苦寒,寒以清热,苦以燥湿,且偏入下焦,苍术苦温,善能燥湿,牛膝不仅能祛风湿、补肝肾,且能引苍术、黄柏之药力下行,加强对下焦湿热引起两脚麻木、疼痛、痿软无力等症的治疗。又如滋阴补肾的左归丸,是在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鹿角胶、龟板、菟丝子等补肾滋阴药的基础上,加入牛膝,既能补肝肾,也能引诸药下行,使其益精填髓之力更强。
二、引血下行 《医学衷中参西录》载:“牛膝,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如治气血上逆的高血压病所致的头痛、眩晕等症,可用牛膝配以钩藤、白蒺藜、磁石等治之。又如张锡纯在创镇肝熄风汤时,在平肝阳、熄肝风的基础上,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临床治疗血滞经闭、经痛、经行不畅、产后瘀血腹痛、胞衣不下等病,常以红花、川芎、当归、桃仁、延胡索等药配伍牛膝,以活血化瘀、引血下行。
三、引热下行 牛膝可用于上焦火热、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咯血、衄血,常用白茅根、小蓟、仙鹤草、侧柏叶、栀子等以凉血止血,酌配牛膝以导热下行,从小便而解。若阴虚火旺所致牙龈肿痛出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常用牛膝与石膏、知母、麦冬、生地等清热泻火药同用,也即张锡纯所谓的:“盖此等证,皆因其气血随火热上升所致,重用牛膝引其气血下行,并能引其浮越之火下行,是以能愈也”。
四、趋下补肾 牛膝能补肝肾而强筋壮骨,肾居于下焦,故云趋下补肾。对肝肾不足所引起的筋骨痿弱、腰腿酸痛等症,常用牛膝与熟地、龟板、锁阳、虎骨等相伍,共奏补肝肾、健筋骨之功,方如虎潜丸、独活寄生汤,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方中牛膝亦取趋下补肾之功。
因牛膝性善下行,凡孕妇以及中气下陷、脾虚溏泄、下元不固、滑精遗精、月经过多者均不应使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黑糊糊 + 1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41
发表于 2006-10-6 19:28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落葵

(《别录》)



【异名】薛葵、蘩露(《尔雅》),承露(《尔雅》郭璞注),天葵(《别录》),藤葵、胡燕脂(《开宝本草》),藤儿菜(《日用本草》),滑藤、西洋菜(《品汇精要》),御菜、燕脂菜(《纲目》),紫草(《救荒野谱补遗》),燕脂豆、木耳菜(《植物名实图考》),藤露(《中国药植志》),潺菜(《广州植物志》),紫葵(《福建民间草药》),紫豆藤(《江苏植药志》),红藤菜(《陆川本草》),软藤菜、滑腹菜(《南宁市药物志》),红鸡屎藤(《闽南民间草药》)。



【来源】为落葵科植物落葵的叶或全草。



【植物形态】落葵

肉质、秃净的草质藤本。长可达数米,有分支。茎绿色或淡紫色。单叶互生;具柄,稍肉质而厚;卵形,长3~12厘米,先端渐尖而钝,基部微心形或下延,全缘。穗状花序腋生,单生,长5~20厘米,花长约4毫米;苞片1,线形,长1~2毫米,生于花下;小苞片2,卵形,长不及0.5毫米,生于二侧;萼片淡红色,基部合生,先端5裂,裂片钝,直立;花瓣缺如;雄蕊5。着生于花被筒上;雌蕊1,子房球形,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长椭四形。浆果卵形或球形,暗紫色,长5~6毫米。花期春季至冬初。

我国各地都有栽培。



本植物的花(落葵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秋采收。



【化学成分】叶含葡聚糖、粘多糖(组成中有L-[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糖、D-半乳糖,L-鼠李糖及糖醛酸)、β-胡萝卜素等类胡萝卜素及有机酸。尚含皂甙、铁等。



【性味】甘酸,寒。



①《别录》:"酸,寒,无毒。"



②《纲目》:"甘微酸,冷。"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肝,脾,大、小肠经。"



【功用主治】清热,滑肠.凉血,解毒,治大便秘结,小便短涩,痢疾,便血,斑疹,汀疮。



①《别录》:"主滑中,散热。"



②《纲目》:"利大小肠。"



③《岭南采药录》:"治湿热痢。"



④《福建民间草药》:"泻热,滑肠,消痈,解毒。"



⑤《江苏植药志》:"为妇科止血药。"



⑥《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消炎,生肌。治热毒,火疮,血瘙,斑疹。"



⑦《泉州本草》:"治大便秘结,小便短涩,胸脯郁闷。"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4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宜忌】①《纲目》"脾冷人,不可食。"



②《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大便秘结:鲜落葵叶煮作副食。(《泉州本草》)



②治小便短涩:鲜落葵每次二两。煎汤代茶频服。(《泉州本草》)



③治久年下血:落葵一两,白肉豆根一两,老母鸡一只(去头、脚、内脏)。水适量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④治胸膈积热郁闷:鲜落葵每次二两。浓煎汤加酒温服。(《泉州本草》)



⑤治手脚关节风疼痛:鲜落葵全茎一两,猪蹄节一具或老母鸡一只(去头、脚、内脏)。和水酒适量各半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⑥治疔疮:鲜落葵十余片。捣烂涂贴,日换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阑尾炎:鲜落葵二至四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外伤出血:鲜落葵叶和冰糖共捣烂敷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42
发表于 2006-10-6 19:34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释名                果裸、瓜蒌、天瓜、黄瓜、地楼、泽姑,根名白药、天花粉、瑞雪。
               
气味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                1、痰咳不止。用栝楼仁一两、文蛤七分,共研为末,以浓姜汁调成丸子,如弹子大,噙口中咽汁。又方:熟栝楼十个、明矾二两,共捣成饼,阴干,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
2、干咳。用熟栝楼捣烂,加蜜等分,再加白矾一钱,共熬成膏,随时口含回汁。
3、痰喘气急。用栝楼二个、明矾如枣大一块,同烧存性,研细,以熟萝卜蘸食。药尽病除。
4、肺痿咳血。用栝楼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过)、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共研为末;另将猪肺一片切薄,掺末一小撮入内,炙熟,冷嚼回下。一天二次。
5、妇女夜热(痰嗽,月经不调,形瘦)。用栝楼仁一两,青黛、香附(童便浸,晒)各一两五钱,共研为末,加蜜调匀,口中噙化。
6、黄疸。用青栝楼焙过,研为末。每取一钱,加水半碗,煎至七成,临睡时服,五更有黄物泻下,即为见效。此方名为“逐黄散”。
7、小便不通,腹胀。用栝楼焙过,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服至病愈为止。
8、久痢。用在熟栝楼一个,煅存性,出火毒后三工业区末。一次服完,温酒送下。
9、吐血。泥封栝楼,煅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10、屙血。用栝楼一个,烧灰,加赤小豆半两,共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酒送下。
11、咽喉肿痛,不能发声。用栝楼皮、白僵蚕(炒)、甘草(炒)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半,姜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或以棉裹半钱含咽亦可。此方名“发声散”。
12、诸痈发背。用栝楼捣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13、风疮疥癣。用生栝楼一、二个,打碎、酒泡一日夜,取酒热饮。
14消渴。取大栝楼根(天花粉),去皮,切细,水泡五天,每天换水。五天后取出捣碎,过滤,澄粉,晒干。每服一匙,水化下。一天服三次。亦可将药加入粥中及乳酪中吃下。又方:用栝楼根切薄,炙过,取五两加水五升煮至四升,随意饮服。
15、小儿热病。用栝楼根末半钱,乳汁调服半钱。
16、天泡湿疮。用天花粉、滑石,等分为末,水调搽涂。
17、折伤肿痛。用栝楼根捣烂涂患处,厚布包住,热除,痛即止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黑糊糊 + 1 过节了,再加一分。祝节日愉快!

查看全部评分

43
发表于 2006-10-6 19:37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好累,等大家看过再发吧
44
发表于 2006-10-6 19:49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非常好,看后才知道原来我们身边竟有这么多中药,谢谢楼主分享.
45
发表于 2006-10-6 20:00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原帖由 海帆 于 2006-10-6 19:28 发表
落葵

(《别录》)



【异名】薛葵、蘩露(《尔雅》),承露(《尔雅》郭璞注),天葵(《别录》),藤葵、胡燕脂(《开宝本草》),藤儿菜(《日用本草》),滑藤、西洋菜(《品汇精要》),御菜、燕脂菜(《纲目》),紫 ...

呵呵~~~
   这个原来叫"落葵"
            一直叫它"大耳朵菜"、“猪耳朵菜”、“汤菜”
                                 -------主要是 打汤喝
                                                    想不到还是药哩:o
46
发表于 2006-10-6 20:21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原帖由 六经注我 于 2006-10-6 20:00 发表

呵呵~~~
   这个原来叫"落葵"
            一直叫它"大耳朵菜"、“猪耳朵菜”、“汤菜”
                                 -------主要是 打汤喝
                                   ...



        我们这叫'紫角叶',做炒菜吃
47
发表于 2006-10-6 20:30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再发一张好玩的,鸡屎藤,叶子味道其臭,正如其名,不过是味好药
48
发表于 2006-10-6 20:39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药 名】:鸡屎藤
【拼 音】:JISHITENG
【英文名】:Chinese Fevervine Herb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鸡屎藤的全草及根。
【功 效】: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
【主 治】: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脘腹痛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肝脾肿大,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性味归经】:甘酸,平。①《岭南采药录》:“味辛苦,平。”②《上海常用中草药》:“甘酸,平。”入心、肝、脾、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量1~2两);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别 名】:斑鸠饭、女青、主屎藤(《质问本草》)、却节(《李氏草秘》)、皆治藤、臭藤根(《纲目抬遗》)、牛皮冻(《植物名实图考》)、臭藤(《天宝本草》)、毛葫芦(《岭南采药录》)、甜藤(《广西中兽医药植》)、五香藤、臭狗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香藤、母狗藤(《四川中药志》)、鸡矢藤(《上海常用中草药》)、清风藤(《福建中草药》)
【处方名】:鸡矢藤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果实(鸡屎藤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地。
【拉丁名】:药材Herba Paederiae原植物Paederia scandens (Lour.)Merr.
【考 证】: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中药化学成分】:含鸡屎藤甙(Paederoside)、鸡屎藤次甙(Scan-doside)、车叶草甙(Asperuloside)等环臭蚁醛类(Iridoid)化合物及r-谷甾醇。叶含熊果酚甙0.86%及挥发油等。全草分离出单萜甙类物质:猪殃殃甙(asperuloside)、鸡屎藤甙(paederoside)、鸡屎藤次甙(scandoside)、鸡屎藤甙酸(paederoside acid)及去乙酰猪殃殃甙(deacetylasperuloside),后两者糸提取过先程中的生成物。此外,含γ-谷甾醇及熊果甙(arbutin),干叶含熊果甙约0.86%,果实含熊果甙约0.69%,并含齐墩果酸、三十一烷、氢醌;又全草用蒸气蒸馏得醋酸、柄酸、丁醛、不饱和脂肪酸(有**臭气)以及萜醛。
49
发表于 2006-10-6 20:42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补充: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止痛解毒,消食化积,活血消肿。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外伤性疼痛、肝胆及胃肠绞痛、消化不良、小儿疳积、支气管炎、放射反应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外用皮炎、湿疹及疮疡肿毒。用量6-12g。
50
发表于 2006-10-6 20:44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lol: 呵呵,怎样
51
发表于 2006-10-6 21:00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临床应用:

    1.(《重庆草药》)治红痢:鸡屎藤根120g,路边姜60g。炖肉服。方中鸡矢藤清热解毒,止痢,为君药。

    2.(《重庆草药》)治妇女虚弱咳嗽,白带腹胀:鸡屎藤根120g,红小芭蕉头120g。炖鸡服。方中鸡矢藤化痰止咳,消食健胃,为君药。

    3.(《福建中草药》)治小儿疳积:鸡屎藤干根15g,猪小肚1个。水炖服。方中鸡矢藤清热解毒,止痛,为君药。
         鸡矢藤味甘,微苦微酸,性平,入肝、胃、大肠经,具有消食、止痛、除湿、解毒之功,是最常用的草药之一,可与鱼腥草媲美,而大多药店不备,殊为可惜。其实鸡矢藤是消导药中一味平和训良之品,消食导滞、除湿助运是其突出功效,对消除患者肢体倦怠、乏力、脘腹胀满、胃纳不佳,厌食、嗳气或矢气都有较好的疗效。《草木便方》谓其“补虚劳,调理脾胃元气”,《江西草药手册》谓“消痰解毒、消食化积”。本品甘酸微苦,甘以健脾,苦以去湿,酸以敛肝,酸苦涌泄而推湿助运,甘酸扶正而调达气血,有微补之力、消削之功。临床常用于纳呆食少、小儿疳积、癥瘕痞快、黄疸、水肿、瘰疬、膨胀、肠痈等证,重庆名医龚志贤治慢性肝炎经验方:侧耳根、鸡矢藤、鱼鳅串、泽兰、香附、通花根、麦芽、车前草及治虚斑验方:制首乌、鸡矢藤、炙甘草、大枣、小麦,均用鸡矢藤消食和胃、扶脾抑肝。本品微酸而有敛涩之性,祛湿而有通络之能,故可用于泄泻痢疾、妇人带下、眩晕、失眠、耳鸣等证,熏洗可治小儿脱肛。  
              本品不仅消食,而且有渗利水湿、通络止痛之功,此与其他消食药有别。本品酸苦入肝胃而有祛风活血、舒筋和络、止痛解毒之功,可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筋脉挛急、脘腹痛痛、无名肿毒等证;治胃痛单味煎服即效,或用酒浸饮服;治腰痛如《中国秘方大全》所载狄任农之腰痛合剂,以鸡矢藤为主配杜仲;治痹痛麻木,熏洗亦效。  
              本品解毒之功颇强。外用可治湿疹瘙痒、疥疮溃烂、疮疡肿毒、牛皮癣、电光性结膜炎,内服可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慢性骨髓炎、瘤型麻风反应等。  
              总之,本品是一味功效广泛的常用草药,笔者临床应用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百日咳:鸡矢藤根3~5钱,水煎,加糖分2~3次服,每日1剂,连服3~5天。2.毒虫咬:全草捣烂敷患处,或加雄黄少许更好。3.带状疱疹:鸡矢藤根磨雄黄酒搽。4.痢疾:①鸡矢藤叶1两,红或白糖1两,同炒焦,水煎服。②鲜藤及根各1两,白米1两,同炒黄,水煮,加糖调服,治阿米巴痢疾。5.尿血:鲜根2两,水煎服。6.毒蛇咬伤:鲜叶捣烂,稍加雄黄、红糖调匀,敷于伤处。另用鲜叶5钱~1两,嚼烂,咽服其汁。7.瘰疬:鸡矢藤根1两,猪瘦肉2两(或鸡蛋1~2个)同煮,去渣,加甜酒少许调服,一日1剂。未化脓者,久服自消;已破溃者,服之易收口。8.胃痛:鸡矢藤根1~2两,炒焦黑,樟州桔饼1两,水煎服。
52
发表于 2006-10-6 21:32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呵呵,今天才知道原来那就是栝楼呀.小时候在山坡上看到栝楼结的小果实,好喜欢的把它摘下来玩呢,呵呵!
53
发表于 2006-10-7 16:30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赤小豆
Semen Phaseoli
(英)Adsuki Bean
别名 红豆、野赤豆。
来源 为豆科植物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的种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90cm。茎上有显著的长硬毛。三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渐尖,侧生小叶偏斜,全缘或3浅裂,两面疏被白色柔毛;托叶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5裂;花冠蝶形,黄色,旗瓣具短爪,龙骨瓣上部卷曲;雄蕊10,二体。荚果圆柱形,长5~8cm。种子6~8粒。花期6~7月,果期7~8月。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主产吉林、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四川。
采制 秋季荚果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
性状 种子矩圆形,两端较平截,长5~7mm,直径4~6mm。表面暗红色,有光泽,侧面有白色线性种脐,长约4mm,不突起。子叶两片肥厚,乳白色。
化学成分 含α-、β-球朊(α, β-globulin)、脂肪酸、烟酸、糖类,维生素A1、B1、B2,植物甾醇、三萜皂甙等。
性味 性平,味甘、酸。
功能主治 利水消种,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附注 同属植物赤小豆P. calcaratus Roxb.的种子亦作赤小豆使用。
54
发表于 2006-10-7 16:55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苍耳子
  Fructus Xanthii
  (英) Siberian Cocklebur Fruit
  别名 野茄子、刺儿棵、疔疮草、粘粘葵。
  来源 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 的带总苞的果实。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茎粗糙,有短毛。叶互生,三角状卵形,长6~10cm,宽5~10cm,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缺刻或3~5浅裂,有不规则粗锯齿,两面有粗毛;叶柄长3~11cm。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雄花序在上,球形,花冠筒状,5齿裂;雌花序在下,卵圆形,外面有钩刺和短毛。花期7~10月,果期8~11月。生于荒地、山坡等干燥向阳处。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制 9~10月割取地上部分,打下果实,晒干,去刺,生用或炒用。
  性状 纺锤形或椭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七黄绿色,有钩刺。顶端有2枚粗刺,基部有梗痕。质硬而韧,2室,各有1枚瘦果,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子叶2枚,有油性。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苍耳甙(xanthostrumarin)。叶含苍耳醇(xanthanol)、异苍耳醇(jsoxanthanol)、苍耳酯(xanthumin)等。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附注 苍耳全草亦供药用,治急、慢性胃肠炎,菌痢。
55
发表于 2006-10-10 08:48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苘麻子
Semen Abutili
(英) Chingma Abutilon Seed
别名 冬葵子、青麻、葵子、白麻。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的种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0.3~2m,全株密生绒毛状星状毛。叶互生,圆心脏形,直径7~18cm,先端长尖,边缘具粗锯齿,叶脉掌状;叶柄长。花单生于叶腋,花萼5裂,绿色;花瓣5,黄色,倒卵形,顶端平凹,基部与雄蕊筒合生;雄蕊多数,花丝基部连合成筒;心皮15~20,环列成扁球形,先端突出如芒。果实半圆球形似磨盘,密生星状毛,成熟后形成分果。种子黑色。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生于路旁、田野或栽培。主产四川、湖北、河南、江苏。
采制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
性状 种子三角状肾形,长3.5~6mm ,宽2.5~4.5mm,厚1~2mm。表面灰黑色或暗褐色,有白色稀疏绒毛,凹陷处有类椭圆状种脐,淡棕色,四周有放射状细纹。种皮坚硬,子叶2,重叠折曲。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油中主成分为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
性味 性平,味苦。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jzt247+2经常见就是不认识!谢谢哦
收到2朵
56
发表于 2006-10-10 08:48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功 效】
清热解毒、滋补肾阴。
【主 治】
治痈疽肿毒、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
【性味归经】
《上海常用中草药》:“全草:苦,平。”
入脾、胃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外用:捣敷。
【别 名】
又名:菻(《说文》)、白麻(《纲目》)、青麻、野苧麻、八角乌、孔麻
【药用部位】
本植物的根(苘麻根)、种子(苘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全国各地。
【拉丁名】
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
【考 证】
出自《唐本草》;《纲目》:“苘麻,今之白麻也,多生卑湿处,人亦种之。叶大如桐叶,团而有尖,六、七月开黄花,结实如半磨形,有齿,嫩青,老黑,中子扁黑,状如黄葵子,其茎轻虚洁白,北人取皮作麻。其嫩子。小儿亦食之。”
【中药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芸香甙(Rutin)0.2%。
57
发表于 2006-10-10 08:53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类 别] 果实和种子类
[药 名] 决明子
[拉丁名称] Catsia tora Linn。
[别 名] 决明
[药 用]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tora的成熟种子亦称为草决明。
[来 源] 本品为云实科植物草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 地] 生于村边、路旁和旷野等处。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全世界热带地方均有。
[特 性] 草决明为一年生、直立、粗壮草本,高1~2米。偶数羽状复叶,长4~8厘米,叶柄上无腺体,叶铀上每对小叶间有棒状的腺体1枚;小叶3对,纸质,倒心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6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钝而有小尖头,基部渐狭,偏斜,两面被柔毛;小叶柄长1.5~2毫米;托叶线形,被柔毛,早落。花秋末开放,腋生,通常2朵聚生,总梗长6~10毫米;花梗长1~1.5厘米,丝状;萼片5枚,膜质,下部合生成短管,外面被柔毛,长约8毫米;花瓣5,黄色,下面二片略长;发育雄蕊7枚;子房无柄,被白色柔毛。荚果纤细,近线形,有四直棱,两端渐尖,长达5厘米,宽3~4毫米;种子菱形,光亮。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药材性状] 本品略呈四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MOD}行,稍倾斜,长3~7毫米,宽2~4毫米,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淡黄色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横切面可见薄的种皮和2片3形折曲的黄色子叶。气微,味微苦。以颗粒饱满、色绿棕者为佳。
[性味功用] 苦,微寒。归肝、肾、大肠经。清肝,明目,通便。用于头痛眩晕,目赤昏花,大便秘结。用量9~15克。
[临床应用]
1、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青盲内障等症。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症,系肝火上扰,或风热上壅头目所致。决明子既能清泄肝胆郁火,又能疏散风热,为治目赤肿痛要药。风热者,常与蝉衣、菊花等同用;肝火者,常配龙胆草、黄芩、夏枯草等同用。
2、青盲内障,多由肝肾不足所引起。决明子清肝而明目,常与补养肝肾药如沙苑蒺藜、女贞子、枸杞子、生地等同用,以治青盲内障。
3、润肠通便作用,能治疗大便燥结。
4、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于高血压病而呈现肝阳上扰、头晕目眩等症候者,常与钩藤、生牡蛎等同用。
[药理作用]
1、降低血压的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3、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作用
4、泄下作用
5、对子宫收缩而有催产作用
[毒副作用]
在营养完全的食物中加入不同比例的决明子,随药物比例增加而使大鼠体重降低。
临床使用本品口服降血脂,服药后有9%的病例,初期有腹胀、腹泻和恶心,但可自行消失,不影响继续服药。
[炮炙目的]
本品滑肠作用稍强,炒后可减缓滑肠作用,且质较松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混淆品]
1、望江南子呈扁平状,在**药品市场混淆使用,其苯抽出物含有毒蛋白和柯亚素两种有毒物质,对动物肝肾均有损害。
2、刺田菁,此是**常见绿肥,其外型更类似决明子,不过较小,呈短圆柱形且有种脐,幸好不被市场混用。
3、真品决明子,外观棕褐色光泽的棱方形,两端平行倾斜
58
发表于 2006-10-10 10:21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紫茉莉又名入地老鼠、夜来开、胭脂花头。为紫茉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达1米,地下块根纺锤型,肉质,表面棕黑色,里面白色。花一至数朵生于枝梢,总苞五裂,花冠紫红色(也有黄色、白色、黄红相间色),喇叭状。果实狭卵形,种子表皮黑色,内含丰富的白色粉质胚乳。
  紫茉莉喜欢温暖的气候,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深厚,含腐殖质丰富的壤土成夹砂土较好。紫茉莉大多采用种子繁殖,也有用地下块根繁殖的。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三月底四月初播种,早春二月宜将苗床深挖整细、整平,做成宽1米。长6-8米的畦。可采用散播或条播,要求撒匀种子,覆盖一层厚约3厘米左右的草木灰拌土,浇透水,平常注意保湿。出苗后可追施稀薄水肥,加快幼苗生长。入夏以后,当苗长至5-6寸高时,便可选择健壮的幼苗,移栽于花圃、花坛或花钵内。
  紫茉莉日常管理比较简单,晴天傍晚喷些水,每周傍晚追施稀薄肥1-2次,有利正常生长。病虫害较少,天气干燥易长蚜虫,平时注意保湿可预防蚜虫。我把它栽培在花圃、庭院中,多年来未发现病虫害。
  紫茉莉不但耐观赏,而根、叶、种子均可入药。紫茉莉性味平、微寒、甘苦、无毒。
  功用主治:利尿、泻热、活血散瘀。治淋浊、白带、红崩、肺痨吐血、痈疽发背、急性关节炎、疥疮创伤、葡萄疮等疾病。
59
发表于 2006-10-10 10:26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急性子
  Semen Impatientis
  (英)Garden Balsam Seed
  别名 指甲花。
  来源 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种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约60~80cm。茎粗壮,肉质,常带红色,节略膨大。叶互生,披针形,长6~15cm,宽1.5~2.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锐锯齿;叶柄两侧有腺体。花不整齐,单一或数朵簇生于叶腋,密生短柔毛,粉红色、红色、紫红色或白色;萼片3,后面一片大,花瓣状,向后延伸成距;花瓣5,侧瓣合生, 不等大;雄蕊5,花药粘合;子房上位,5室。蒴果密生茸毛。种子圆形,黄褐色。花期6~8月,果期9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江苏、浙江、河北、安徽。
  采制 秋季采收尚未开裂的成熟果实,晒干,打出种子,除去果皮及杂质。
  性状 种子椭圆形、扁圆形或卵圆形,长2~3mm,宽1.5~2.5mm。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粗糙,有稀疏的白色或浅黄棕色小点。除去表皮,则显光泽。种脐位于狭端,稍突出。质坚实,种皮薄,子叶灰白色,半透明。微苦。
  化学成分 含十八烷四烯酸(parinaric acid)、凤仙甾醇(balsaminasterol)、α-菠甾醇(a-spinasterol)、β-谷甾醇、槲皮素二糖甙、槲皮素三糖甙等。
  性味 性温,味微苦、辛。
  功能主治 破血软坚,消积。用于症瘕痞块、经闭、噎膈。
  附注 凤仙花茎枝亦供药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黑糊糊 + 1 很好!加油!

查看全部评分

60
发表于 2006-10-10 10:35 | 只看该作者

★★★村前屋后的中草药欣赏

牛筋草

(《纲目拾遗》)



【异名】千金草(《纲目拾遗》),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福建民间草药》),穆子草(《广西中兽医药植》),牛顿草、鸭脚草(《闽南民间草药》),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闽东本草》),扁草、水枯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油葫芦草,蟋蟀草、千斤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稷子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牛筋草

一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须根细而密。秆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叶片扁平或卷折,长达15厘米,宽3~5毫米,无毛或表面具疣状柔毛;叶鞘压扁,具脊,无毛或疏生疣毛,口部有时具柔毛;叶舌长约1毫米。穗状花序,长3~10厘米,宽3~5毫米,常为数个呈指状排列(罕为2个)于茎顶端;小穗有花3~6朵,长4~7毫米,宽2~3毫米;颖披针形,第1颖长1.5~2毫米,第2颖长2~3毫米;第1外稃长3~3.5毫米,脊上具狭翼;种子矩圆形,近三角形,长约1.5毫米,有明显的波状皱纹。花果期6~10月。

习见于旷野荒芜的地方。分布全国各地。



【采集】八、九月采收,洗净,晒干,切断。



【性味】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无毒。"



②《闽东本草》:"味甘淡,性凉。"



【归经】①《百草镜》:"入肝经。"



②《闽东本草》:"入肺、胃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止乙脑。



①《百草镜》:"行血,长力。"



②《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疝气。"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强筋骨,治遗精。"



④《闽东本草》:"治小儿急惊,石淋,腰部挫伤,肠风下血,反胃,喘咳。"



⑤《上海常用中草药》:"活血补气。治脱力劳伤,肺结核。"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3两);或捣汁。



【选方】①治高热,抽筋神昏:鲜牛筋草四两,水三碗,炖一碗,食盐少许,十二小时内服尽。(《闽东本草》)



②治脱力黄,劳力伤,治瘵:牛筋草连根洗去泥,乌骨雌鸡腹内蒸热,去草食鸡。(《纲目拾遗》)



③治湿热黄疸:鲜牛筋草二两,山芝麻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下痢:牛筋草一至二两,煎汤调乌糖服,日二次。(《闽东本草》)



⑤治小儿热结,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鲜牛筋草根二两,酌加水煎成一碗,分三次,饭前服。(《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伤暑发热:鲜牛筋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淋浊:鲜牛筋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腰部挫闪疼痛:牛筋草、丝瓜络各一两,炖酒服。(《闽东本草》)



⑨治疝气鲜牛筋草根四两,荔枝干十四个,酌加黄酒和水各半,炖一小时,饭前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牛筋草头一两,蒲公英头一两,煮鸡蛋一个服。并将草渣轻揉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⑾预防乙型脑炎:鲜牛筋草二至四两,水煎代茶。(《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防止流行性乙型脑炎

预防用鲜草每日1两,1次煎服,连服3天;间隔10天,再服3天;或每天2~4两,1次煎服,连服3~5天,在184130人次预防服药中,发病仅2例,发病率为0.91/100000,与以往6年的发病率相比,是最低的1年。治疗每日用干草1~3两,洗净加水浓煎成50~100毫升,3次分服,7~10天为一疗程。以此为主药,治疗27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均获痊愈。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日数短者1天,长者12天,重症病例平均退热时间为3.2天。少数服药后有轻微短暂的腰痛、腹泻、头痛、恶心、呕吐等反应,对于血液及肾脏未见不良影响。(临床所用的牛筋草,有时与同科植物的鼠尾粟混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19:2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