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659|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肝腹水发病机制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1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肝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期患者75%以上有腹水。腹水形成的机制为钠、水的过量潴留,与下列腹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有关:a:门静脉压力增高:超过300mmH2O时,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b:低白蛋白血症:白蛋低于31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致血液成分外渗。c:淋又巴液生成过多:肝静脉回流受阻时,血将自肝窦壁渗透至窦旁间隙,致胆淋巴液生成增多(每日约7-11L,正常为1-3L),超过胸导管引流的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出至腹腔。d: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肾钠重吸收增加。e: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f: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前列腺素、心房以及激肽释放酶-激肽活性降低,从而导致肾血流量、排钠和排尿量减少。上述多种因素,在腹水形成和持续阶段所起的作用有所侧重,其中肝功能不全和门静脉高压贯穿整个过程。腹水出现前常有腹胀,大量水使腹部膨隆、腹壁绷紧发高亮,状如蛙腹,患者行走困难,有时膈显著抬高,出现呼吸和脐疝。部分患者伴有胸水,多见于右侧,系腹水通过膈淋巴管或经瓣性开口进入胸腔所致。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大鹏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8-7-17 13:55 | 只看该作者

肝腹水发病机制是什么

总结的很好
3# 板凳
发表于 2008-7-19 14:45 | 只看该作者

肝腹水发病机制是什么

很全面
4
发表于 2008-7-20 21:36 | 只看该作者

肝腹水发病机制是什么

受教了!!!
5
发表于 2008-7-27 17:34 | 只看该作者

肝腹水发病机制是什么

,,,,,,,,,,,,,,,。。。。。。。。
6
发表于 2008-7-29 16:08 | 只看该作者

肝腹水发病机制是什么

总结的很好
7
发表于 2008-8-5 21:20 | 只看该作者

肝腹水发病机制是什么

好耶
8
发表于 2008-8-6 18:55 | 只看该作者

肝腹水发病机制是什么

受教了!!!
9
发表于 2008-8-6 19:54 | 只看该作者

肝腹水发病机制是什么

书上都有的
10
发表于 2008-8-6 20:12 | 只看该作者

肝腹水发病机制是什么

总结得很好
11
发表于 2008-8-6 20:13 | 只看该作者

肝腹水发病机制是什么

比书上的全面
12
发表于 2011-8-5 19:53 | 只看该作者

肝腹水发病机制是什么

说的清楚!原因清楚,可还是难治呀!
13
发表于 2011-8-6 22:53 | 只看该作者

肝腹水发病机制是什么

很全面  很清楚
14
发表于 2011-8-11 06:33 | 只看该作者

肝腹水发病机制是什么

胆总管囊肿的治疗

.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胆总管囊肿按Todani修订的Alonso-Lej〔1,2〕分型法共五型,其中先天性胆管囊肿的第Ⅰ型,也是最常见的一型,也是我们主要讨论的一型,约占85%~90%。它是指孤立发生于胆总管的球形或柱形囊性扩张症,一般左、右肝管及肝内胆管正常,胆囊管汇入囊肿。其典型临床表现〔3〕腹痛(87%)、黄疸(43%)、腹块(33%)在不同年龄差别甚大。一般而言,对无胆管梗阻或胆管炎的患者,可暂不行手术治疗,应观察随访,一旦出现症状则需考虑外科手术。手术种类有:①囊肿外引流术,为适用于急危重病人的急症手术。②囊肿内引流术,困难以获得通畅引流,肠液、胰液返流问题不能解决,残留囊壁会发生癌变,其效果值得探讨。适应证仅为新生儿或囊肿合并感染或因合并症不能耐受复杂手术时采用。③囊肿切除术加肝管肠道吻合术,适合于Ⅰ、Ⅱ、Ⅳ型有临床症状的病人作择期手术。囊肿切除困难可采用囊肿大部切除术。有胆道手术史者,再手术至少三个月后进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或间置空肠的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2.囊肿内引流术存在的问题

  一般采用的囊肿内引流术有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和囊肿空肠Y型吻合术两种。早先人们认为胆总管囊肿为良性病变内引流术可使胆汁改道,而消除其临床症候群。但临床上频频出现内引流术后数年因吻合口狭窄、胆管炎、胆管结石造成癌变而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Karrer等〔4〕报道因以上诸因素再手术率达50%。Flanigan收集235例,平均随访5.2年,切除术83例,无需再手术;囊肿十二指肠吻合93例,再手术率为38%;囊肿空肠Y型吻合53例,再手术率为13%。本组再手术率分别为23%,我院术后再手术率为6.2%。相对来讲,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效果差于囊肿空肠Y型吻合术。1987年Todani等〔5〕统计内引流术241例,术后45例发生癌变。内引流术到发现癌变平均时间是10年以上,此胆管囊肿癌变病人(较胆管原发癌病人)平均年轻15岁。作者认为内引流术难以获得通畅引流,这是因为囊壁缺乏上皮,吻合口极易狭窄;囊壁纤维化后没有收缩功能,且吻合口很难做到最低位,即使吻合口通畅,仍然会有死腔。这些因素极易造成胆汁滞留,反复感染和结石形成。近10余年很多学者注意到此等病人的胆胰管汇合不正常,即胆胰管结合在Oddi括约肌以上,并且二者多为垂直交通,导致胰液返流入胆道。内引流术后因囊肿的压力低致使胰液更易返流,胰液返流和胆管长期慢性炎症造成胆管上皮化生(1988年李心元等〔6〕发现胆总管囊肿远端残存的上皮细胞75%出现复层上皮化生)是促使癌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原则上内引流术不可取。

  3.囊肿切除术手术要点

  综上所述,能够阻止肠液、胰液返流,防止囊肿癌变,治愈囊肿的合理术式应该是囊肿切除术。囊肿切除以往曾被认为是高难度的危险手术,术者往往顾忌囊肿巨大,下端处理困难或因多次胆道手术史,局部炎性粘连严重而放弃囊肿切除,轻率地施行内引流术。自1972年以来,我们成功地为28例病人做了囊肿切除,占同时期同类病人的45%。有一例32岁女性病人,囊肿大小10cm×10cm×10cm,1986年和1988年分别在外院行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和囊肿空肠Y型吻合术。第三次手术在我院进行术中发现囊肿十二指肠吻合口已闭塞,囊肿空肠吻合口狭窄,且合并结石。手术将两个吻合口拆除,十二指肠修补,并顺利将囊肿切除。切除囊肿我们的体会是:①有条件者术前行ERCP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囊肿造影并抽取囊液行淀粉酶(AMS)测定,以了解是否同时存在肝内胆管囊肿、下端胆胰管汇合情况和确定有无胰液返流。②剥离胆总管时应避开血管,从较容易的地方先开始,真正分离到门静脉附近,组织比较疏松,解剖关系清楚,一般不会误伤血管。剥离囊肿并将其横断,然后就象剥离疝囊一样分别向肝门部和远端解剖游离,尽可能将囊壁切除赶紧,以防癌变。Lilly提出囊内切除术,即如果囊肿剥离困难,为防止门静脉和肝动脉损伤,在切除后壁时可仅将内膜剥脱;Kasai更主张在内外两层间先注入生理盐水,使剥脱更方便。我们体会一般无此必要。③远端狭窄段的处理:日本的古味信彦做了大量研究后指出,远端畸形分3种:胆胰管汇合前胆总管狭窄段长者占70.6%,短者占18.5%,其它畸形占10.9%。对狭窄段长者将其横断即可。而狭窄段短的有损伤胰管的可能,可先将囊肿切开,插入探条以助定向,确有困难时可将远段囊壁残留少许。如残腔过大,AMS值高,蔡景修主张再行下段囊腔与空肠行端侧吻合,以避免术后胰瘘。囊肿切除后,胆汁胰液已经分流,引起胆道慢性**的原因已不再存在,残余囊壁的恶变机会可大大减少。
15
发表于 2011-8-11 11:47 | 只看该作者

肝腹水发病机制是什么

为什么不能看,我有积分。
16
发表于 2011-8-11 11:49 | 只看该作者

肝腹水发病机制是什么

肝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期患者75%以上有腹水。腹水形成的机制为钠、水的过量潴留,与下列腹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有关:

(一)门静脉负担提升:超出300mmH2O时,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提升,组织液回接收缩减而漏入腹腔。

(二)低白蛋白血症:白蛋少于31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致血液成份外渗。

(三)淋又巴液演化许多:肝静脉回流被阻时,血将自肝窦壁渗漏至窦旁隙缝,致胆淋巴液演化增多(每天约7-11L,正常情况下为1-3L),超出胸导管引流的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漏至腹腔。

(四)继发性醛固酮增加致肾钠重吸收增大。

(五)抗利尿激素溢泌增加致水的重接收增加。

(六)实用循环血容量不够:致交感神经运动增加,前列腺素、心房及其激肽释放酶-激肽活性下降,所以造成肾血流量、排钠和排尿量减小。
17
发表于 2017-1-31 22:51 | 只看该作者
那腹水怎么治疗呢?只能做引流吗?可是总方不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16:0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