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70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血液与体液] 【转贴】临床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临床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呼吸系统疾病

一. 呼吸道感染:
1. 血象:如为病毒引起,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常>0。35
如为细菌引起。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0.75
2.抗“O”:如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感染,ASO常>600u,并在感染后3-4周内达到高峰,持续数月。
3.咽拭子细菌培养:可分离出溶血性链球菌,但由于早期使用了抗生素,此种培养阳性率并不高。
4.酶学检查:在并发心肌炎、风湿病时常作心肌酶谱测定,主要检查α-HBDH,AST,CPK,CKI,LDH,MB,TnT等。
5.免疫学检查:在并发急性肾炎时,常做免疫球蛋白、补体和微球蛋白等检测,并做尿常规检查;在并发心肌炎时,还可做抗心肌抗体(AMA),抗心脂抗体(ACA)测定;在并发内湿病时,还可做C反应蛋白(CRP)IMJ PGH 。

二.支气管哮喘:
1.白细胞计数: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时可增高,通常在(10-15)*10E9/L, 发作期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及直接计数均增高。
2.、痰液涂片
3.皮肤敏感试验,如皮肤划痕试验、挑刺试验、皮内试验。
4.特异性致敏原的体外试验,如放射性过敏原呼附试验(RAST)。
5.血液及呼吸道分泌液内免疫球蛋白IgE、IgA、IgM等到测定。

三.肺炎:
1.WBC计数
2.痰涂片检查
3.痰、鼻、咽拭子培养
4.ESR
5.冷凝集试验(CAT)
6.补体结合试验:;在发病10天后可出现阳性(1:40-1:80)

四.肺结核
1.结核菌的常规检查:痰涂片或培养
2.ESR
3. 结核杆菌的基因检测
4.结核杆菌的抗原、抗体检查
5.机体免疫功能检查:免疫球蛋白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血清白介素2测定;结核菌素试验(OT、PPD)
6.生化检查:腺苷脱氨酶(ADA);铜蓝蛋白(CP,CER)(作为结核病活动性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总唾液酸(TSA);乳酸脱氢酶(LDH);肝功能检查(主要用于抗结核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五.结节病:
1.WBC计数
2.RBC计数和Hb测定
3.ESR
4.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b)
5.血、尿钙
6.血清尿酸
7.碱性磷酸酶
8.结节病抗原试验(KT)
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六.肺脓肿:
1.WBC计数
2.痰检查:痰涂片
3.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慢性病人可降低。

七.支气管扩张症:
1.痰液检查:痰涂片和培养
2.血象(WBC,RBC,Hb)

八.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
1.WBC计数
2.DC
3.痰液检查
4.丝虫补体结合试验
5.冷凝集试验(CAT)
6.IgE
7.寄生虫检测

九.胸腔积液:
1.血象
2.ESR
3.腺苷脱氨酶(ADA)
4.痰液检查(SE)
5.胸腔穿刺液检查

十.肺癌:
1.痰液检查
2.血沉
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4.糖类抗原125(CA125)
5.糖类抗原50(CA50)
6.糖类抗原72-4(CA72-4)
7.糖类抗原15-3(CA15-3)
8.癌胚抗原(CEA)
9.α-L-岩藻糖苷酶(AFU)
10.生长激素(GH)
11.抑癌基因P16和Rb

十一.呼吸衰竭:
1. 血常规
2. 血气分析
3. 电解质
4. 血粘度
5. 心肝肾功能
循环系统疾病  
  一. 心力衰竭:

1. 诊断不能依靠化验,没有一项化验对心力衰竭是特异性的,通常做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及血浆蛋白测定等,少数病人尚需做甲状腺功能测定。
二. 梅毒性心脏病:
1. 未灭活血清反应素试验(USR)
2. 快速血浆反应素片试验(RPR)
3. 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PHA)
4. 脑脊液检查
5. 抗平滑肌抗体(ASMA)

三. 肺源性心脏病:

1. 血气分析
2. 血象
3. 血液黏度(WBV)
4. 肝肾功能、二氧化碳结合力及电解质

四. 高血压病:

1. 血脂
2. 尿糖、血糖及糖耐量试验
3. 血浆纤维蛋白原
4. 尿常规
5. 肌酐
6. 心钠素(CN、ANP)
7. 尿酸、电解质、肾素活性测定、醛固酮测定、儿茶酚胺测定

五. 冠心病:

1. 血脂及脂蛋白检查
2. 尿常规、血常规、血糖

六. 心肌梗死:

1. 酶学检查:AST, CK, CKI, LDH, LDHI, α-HBDH,ARS,ALD
2. 补体检查:C3,C4
3. 肌钙蛋白(TnT)
4. 肌红蛋白(MB)
5. 白细胞
6. ESR
7. 血脂、血糖、尿常规。

七. 心肌炎

1. 分离病毒
2. AST
3. CK
4. CKI
5. LDH
6. ARS
7. IgG
8. AMA
9. C3
10. ESR
11. WBC
12. CRP

八. 心包炎:

1. WBC
2. ESR
3. ASO
4. 心包穿刺液

九. 感染性心内膜炎

1. 血培养
2. 血象
3. 血沉
4. 类风湿因子
5. 补体3
6. 抗心肌和抗肌纤膜抗体
7. γ球蛋白
8.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9. 尿常规
10. 肾功能  

(待续)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6-8-8 18:20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临床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  
  一、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必查项目:TSH、T3、T4、T3U、rT3、T131I
1.检查结果减低或下降的项目有:TSH、TP、A、Tch、TG、PL、LE、TBG。
2.检查结果增高的有:T3、T4、T3U、rT3、T131I、PF8、Cu、Zn、AAN、CER、FC、17-OHCS、17-KS、ACE、FT3、FT4、PBI、E-RFT、α2-MG、ANP。
3.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有:ATGA、AMA、AIFA。
提示:
1.轻型甲亢、早期甲亢T4不如T3灵敏。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T3减低较快,而rT3较缓慢。当T3与rT3均下降至正常范围时,表示用药适当,如低于正常,表示用药过量。对甲状腺功能正常或只仅为单纯性肿大而无甲亢者,可作T131I试验。
2.TSH常受T3、T4的抑制,使TSH水平低于正常或测不出,若高于正常,提示为垂体性甲亢。
3.T3、T4、rT3三者升高水平在甲亢是一致的,若rT3先于T3、T4的升高,可作为发病早期或复发的参考指标,常受TBG影响。
4.FT3、T4不受TBG影响,这是诊断甲亢的重要指标。
5.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时若TGAb、TmAb(微粒体抗体)滴度显著增高,对桥本甲亢有诊断价值。

二、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必查项目:TSH、T3、T4、FT3、FT4
1. 检查结果减低或下降的项目有:PF8、GH、FC、17-OHCS、17-KS、T4、FT3、FT4、T3U、T3、rT3、PBI、T131I、PT、ANP、cAMP
2. 检查结果增高的有:VitA、Tch、TG、PL、LE、PRL、TSH、TBG、SI、Ccr
3. 检查结果阳性的有:ATMA、ATGA
4. 检查结果阴性的有:AA
5. TRHT:甲减时给予TRHT后,TSH升高,提示病变在下丘脑,若不增高,提示病变在垂体。
提示:
1. 从激素水平变化分析,如TSH升高,T3、T4低于正常,通常为原发性甲减;如TSH升高,T3、T4正常,可能为亚临床甲减;如TSH、T3、T4均低于正常,可能为继发性甲减。
2. T131I:无甲状腺克汀病的减低,24小时低于15%以下;如正常或高于正常,结合病人有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素水平低下,应考虑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性克汀病的可能。
3. T3U:主要用于测定甲状腺功能,甲亢T3摄取率增高,比值减少;甲减摄取率减低,比值增大,正常人血清与对照者的血清比值近于1。

三、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必查项目:K、Na、Ald
1. 检查结果减低或下降的项目有:K、Cl、PRA
2. 检查结果增高的有:Na、pH、CO2CP、AB 和SB、Ald、CN
3. 尿常规:PH为中性或偏碱性,可有少量蛋白,尿比重在1.010-1.018之间,少数为低渗尿。
4. 醛固酮分泌抑制试验:即在普通饮食之外,每日另加食盐10g,连续3天,通常负荷后血中肾素及醛固酮活性均减低。但原醛症,血中肾素活性不受高盐饮食影响,肾素、醛固酮均不下降。
5. 卡托普利试验:正常人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服用卡托普利后PAC被抑制,原醛症则不被抑制。
6. 螺内酯(安体舒通)试验:原醛症服药1周后血钾上升,尿钾减少,CO2CP下降,部分低血钾症状改善。继续服用螺内酯2-3周,血压可下降,血钾恢复、碱中毒纠正。
7.肾素(PRA):原醛 症减低,继醛症增高。

四、 垂体瘤:
必查项目:PRL、GH、TSH、ACTH、Cor
1. PRL(泌乳素):增高,特别在垂体瘤引起乳溢-闭经综合症、肢端肥大症增高明显,无功能垂体腺瘤常引起减少。
2. GH(生长激素):肢端肥大症升高;垂体性库欣综合症减低。
3. TSH(促甲状腺激素):减低。
4. 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库欣综合症及ACTH生成性肿瘤增高。
5. Cor(皮质醇):库欣综合症增高。

五、 糖尿病:
必查项目:UG、FBS、BS2h、GTT、IST、SI、CP、PG、AIA、HbA1、GSP、Tch、TG、NBA、GADA

1. UG(尿糖):阳性。
2. FBS(空腹血糖):增高。
3. BS2h(餐后2 小时血糖):可帮助早期发现糖尿病,若大于6.7mmol/2h,为可疑为是糖尿病,若大于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4. GTT(葡萄糖耐量试验):FBS<7.8-11.1mmol/L或口服葡萄糖后2 小时,血糖为7.8-11.1mmol/L。
5. IST(胰岛素耐量试验):主要用于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IDDM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值均明显低于正常,进食后胰岛素分泌不增加,NIDDM胰岛素及C肽可以正常或呈高胰岛素血症。
6. SI(胰岛素):NIDDM增高,IDDM降低。
7. CP(C肽):IDDM减低。
8. PG(胰高血糖素):增高,病情越重,PG越高。
9. AIA(抗胰岛素自身抗体):IDDM阳性。
10. HbA1(糖化血红蛋白):增加。能反应测定前1-2个月的血糖水平。
11. GSP(糖化血清蛋白):增高。可反应检查前1-2周内平均血糖水平。
12. Tch(总胆固醇):增高。
13. TG(甘油三酯):增高。
14. NBA(中性粒细胞杀菌活性):杀菌力低。
六、 肥胖症:
必查项目:血脂全套、FBS、BS2h、GTT、IRT、CRT、DT
1. Tch:增高。
2. TG:增高。
3. LE:增高。
4. HDL-C:减低。
5. LDL-C:增高。
6. HDL2-C:减低。
7. GH:减低。
8. GTT:多增高。
9. IRT或CRT:常伴有高胰岛素及高C肽血症。
10. DT(**大小抑制试验):正常。
11. PT(睾酮):增高。
12. ALT:有时增高。

七、 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
1.Tch:增高。
2.TG:增高。
4. Lp(a):增高。
5. LE:增高。
6. HDL-C:降低或增高(取决于病情变化)。
7. LDL-C:增高。
8. HDL(1-3)-C:无显著变化,但HDL2-C降低。
9. ApoA1和ApoB:常显示ApoA1减低。ApoB增高。
10. LPO:在合并脂肪肝时增高。
11. T4:减低。
12. FT3和FT4:减低。
13. SI:减低。
八、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1. BRT:WBC增高。
2. IP(血清磷):减低。
3. LE:增高。
4. UA:增高。
5. URT:合并肾脏损害可有血尿、蛋白尿。
6. 肾功能:合并肾脏损害,BUN,Cr可增高。
九、 骨质疏松症:
1. 血清钙(Ca):降低。
2. 血清磷(Ip):增高。
3. VitD:降低。
4. ALP:增高。
5. ACTH:增高。
6. FC(皮质醇):增高。
7. PTH:增高。
8. CaTT(钙耐量试验):适用于低血钙者。
9. 降钙素(CT):常减低。
10. BGP(骨钙素)。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一、 缺铁性贫血
1. 血象:男性Hb<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MCV<80fl,MCH<26pg,MCHC<310g/L,MCD<6μm,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表现,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减低,可见很小的红细胞、靶形细胞、椭圆形细胞和形状很不规则的红细胞,红细胞常减少至3.5*10E12/L以下。网织红细胞一般正常。
2. 骨髓象: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幼粒红细胞<15%,有粒细胞增生中度增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中幼红细胞比例增多,体积略小,边缘不整齐,粒细胞和巨粒细胞数量和形态均正常。
3. 血清铁:减低。
4. TIBC:增高。
5. SF:减低。SF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也是诊断隐性缺铁性贫血的可靠指标。
6. Tf:增高。
7. CER:增高。
8. SaI:减低。
9. Cu:减低。
10. Cu / Fe:增大。
11. FEP:增高。
12. ZPP:增高。
13. FOB:应作为常规检查,以排除胃肠道出血的可能。
14. 胃液pH值:减低。
15. MAO:减低。
16. 寄生虫卵:特别是钩虫常引起缺铁性贫血。

二、 巨幼细胞贫血
1. 血象:呈大细胞性贫血改变,MCV>100fl,MCH>35pg,MCD>9μm,红细胞大小不均,卵圆形大红细胞增多,多染性及嗜碱性点彩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不增高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大多轻度减少,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可多至5叶以上,偶尔出现晚幼和中幼粒细胞。
2. 骨髓象:红细胞系统增生显著增多,粒、红比例降低,核幼浆老,胞体巨大的巨幼红细胞大于10%,粒系及巨核亦有巨幼变,巨核细胞有核分叶过多,白细胞减少或正常。
3. FA:减低。
4. VitB12:减低。
5. LDH及LDH1,LDH2:中度增高。
6. 血钾:治疗初期可下降。
7. 脱氧尿嘧啶核苷抑制试验:不正常。
8. 高半胱氨酸:增高。
9. 甲基丙二酸:增高。
10. UPP:排泄量减低。
11. 胃酸分析:胃液分泌量减少,游离酸大多缺乏或显著减少,BAO与胃泌素减低。
12. 血清铁:增高。
13. IBiL:常偏高或轻度高于正常值。
14. ADCA:阳性。
15. AIFA:阳性。
16. ATGA:阳性。
17. AchRA:阳性。

三、 再生障碍性贫血
1. 血象:RBC、WBC、PLT均减少,Hb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网织红细胞小于1%,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 骨髓象:多部位增生减低,有核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巨粒细胞核血小板明显减少,骨髓活检造血细胞少于正常半数,脂肪组织比例增多,巨核细胞不见或罕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多。
3. PCT:减少。
4. PRI:减低。
5. PC:增高。
6. 抗碱血红蛋白(HbF):增高。
7. 血清Fe:增高。
8. 血清Cu:增高。
9. SF:增高。
10. IFN:增高。
11. IL-2:增高。
12. 1 分钟碱变性试验(HbF):增高。
13. AHT:阳性。
14. TCS:CD4/CD8<1.4
15. PS:减低。
16. β-TG:减低。
17. PF4:减低。

四、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 血象: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可见多量球形红细胞及数量不等的幼红细胞;Hb仅为<50-70g/L,WBC一般正常,网织红细胞增多;PLT正常,少数减少;若出现再障危象时,网织红细胞极度减少,骨髓象呈再障,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
2. 骨髓象:呈增生象,以幼红细胞为主。
3. Coomb's:直接试验阳性,表示红细胞表面附有不完全抗体;间接试验亦可为阳性,常用于检测Rh和ABO妊娠免疫性新生儿溶血病。
4. AGT:阳性,表示红细胞表面吸附有不完全抗体。
5. SHT:阳性。
6. RBCTE:阳性。
7. AMA:阳性。
8. D-LT:陈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可呈阳性。
9. G-6-PD:减低。
10. PHF:增高。
11. HP:减低。
12. CH50:减低。
13. CAT:阳性。
14. BF:减低。
15. RPI:增大,可作为再障与溶血性贫血的鉴别。

五、 急性白血病
1. 血象:Hb减低,RBC减少;PLT明显减少;WBC部分增高者可达100*10E9/L;亦有正常或减低者,有时甚至可< 2.0*10E9/L;WBC分类可见原幼细胞。
2. 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甚至极度活跃,少数可见增生低下,分类中相应原始细胞>30%,红系、巨核系细胞受抑制,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红系增生低下。
3. HCT:减少。
4. PCT:减少。
5. ESR:增速。
6. ELT:缩短。
7. AT-Ⅲ:增高。急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减低。
8. CRT:收缩不良。
9. β-TG:减低。
10. PF4:减低。
11. VWF:减低。
12. 抗碱血红蛋白(HBF):增高。
13. 血清Mg:增高。
14. 血清Cu:增高。
15. 血清锌:增高。
16. SF:增高。
17. CER:增高。
18. 氨基酸氮:增高。
19. ADA:增高。
20. LYSO:增高。
21. LT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增高。
22. E-RF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增高。
23. EAC-RF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减低。
24. Es-RFT: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增高。
25. ACP: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增高。
26. PF13:增高。
27. C1'I:增高。
28. PS:增高。

注:细胞化学染色(CCS)可鉴别三种主要急性白血病:
---------------------------------------------------------------------------------------------------------------
细胞化学染色 急粒 急淋 急单
----------------------------------------------------------------------------------------------------------------
过氧化酶 + -++ - - ~ +
碱性磷酸酶 - ~ + ++ - ~ +
非特异性脂酶 + - +++
NaF抑制 不抑制 能抑制
糖原反应 - ~ ± + ~ ++ - ~ ++
溶菌酶 - - ++ ~ +++
-----------------------------------------------------------------------------------------------------------

六、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 血象:WBC明显增高。血片中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以中性中幼、晚幼、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始细胞一般为1%-3%,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增多。早期血小板在正常范围,晚期逐渐减少,并可出现贫血。
2. 骨髓象:是主要诊断依据之一。以粒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可增至10:1-50:1。其中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粒细胞不超过10%。嗜酸粒细胞增多。红系细胞相对减少。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3.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减低,呈阴性反应。治疗有效时活性可恢复,复发时又下降;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稍升高。
4. HCT:减低。
5. PCT:增高。
6. Coomb's:直接试验可为阳性。
7. PT:延长。
8. C1'抑制物:减低,但慢粒急性变时增高。
9. 分子生物学:ber / abl融合基因阳性。
10. SPE:低γ-蛋白血症。
11. EA-RFT:增高。
12. EAC-RFT:增高。
13. SmIg:增高。
14. 免疫球蛋白:IgA、IgM降低,IgE、IgG增高。个别病人血中还可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15. MP:阳性。
16. CG:阳性,Ⅰ型(单克隆型)常增高。
17. 半乳糖转化酶:阳性。
18. ACP:增高。
19. 染色体:有ph'染色体,出现ph'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

七、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 血象:WBC明显增高。淋巴细胞比例≥50%,绝对值≥5*10E9/L,持续时间≥3个月。形态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幼稚细胞或不典型淋巴细胞,晚期Hb、RBC、PLT减少。
2. 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淋巴系明显增生,淋巴细胞比例≥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红系、巨核系到晚期增生低下。
3. 免疫分型:B-慢淋:Sig弱阳性,成κ或λ单克隆轻链型,CD5,CD19,CD20阳性,CD10、CD22阴性;T-慢淋:CD2、CD3、CD8(或CD4)阳性,CD5阴性。
4. 染色体:约50%出现异常,其中以12、14号染色体异常多见。12号染色体异常多见于B-慢淋,以12号染色体三体最多见。90%红细胞中有Ph'染色体出现,对本病有确诊价值。
5. HCT:减低。
6. Coomb's:直接试验为阳性。
7. EOFT:开始溶血时间与完全溶血时间均增加。
8. PT:延长。
9. CRT:收缩不良。
10. PF3:延长。
11. TXA2:减低。
12. (血清磷)IP:增高。
13. Mg:增高。
14. Cu:增高。
15. Zn:减低。
16. CER:增高。
17. AAN:增高。
18. ChE:减低。
19. ALD:增高。
20. LAP:增高。
21. LDH:增高。同时同工酶LDH2、LDH3也增高。
22. Cr:增高。
23. UA:增高。
24. CH50:减低。
25. TCS:减低。
26. EA-RFT:增高。
27. NBA:显示杀菌力低。

八、 多发性骨髓瘤
1. 血象:RBC、WBC、PLT均减少,合并浆细胞白血病时,外周血中骨髓瘤细胞计数> 2*10E9/L,具有诊断价值。
2. 骨髓象:骨髓中浆细胞增多,且有形态异常,具特异诊断意义。
3. URT:90%有蛋白尿或管型尿。
4. ESR:增速。
5. HCT:减低。
6. CAT:滴度增高。
7. β-TG:减低。
8. PF3:增加。
9. PF4:减低。
10. Ca:正常或稍高。
11. IP:增高。
12. G:增高。
13. SPE:β球蛋白、γ球蛋白增高。
14. β2-MG:增高。
15. LPE:增高。
16. ACP:增高。
17. SOD:增高。
18. LDH:增高。
19. PF1:增高。
20. LYSO:增高。
21. UA:增高。
22. NBA:杀菌力减低。
23. 免疫球蛋白:IgA增高、IgG增高、IgM增高、IgD增高。
24. MP:血清中可出现大量MP。
25. CG:增高。
26. CRP:增高。
27. B-JP:60%-80%的病人阳性。

九、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 血象:白细胞正常或稍增多,出血过多者RBC、Hb减低。本病主要为PLT明显著少,常< 100*10E9/L,PCT减少。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2. 骨髓象:巨核细胞大多增加,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急性型幼稚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多,慢性型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
3. PadT:减低/
4. CRT:是血小板功能的诊断筛选试验,ITP表现为收缩不良,可用来鉴别ITP与血小板,前者凝血时间正常,血块回缩时间极差,后者凝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时间正常。
5. PAIg:增多。可作为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诊断,前者增多,后者正常。
6. PGI2:减低。
7. ACP:增高。
8. PAGMT:阳性。

十、 血友病
1. 血象:WBC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常提示有深部组织血肿伴感染;如Hb减低,常提示反复出血,病程较长。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束臂试验均正常。
2. CT:重型延长,余正常。
3. FT:血友病A、B、C显示因子ⅧⅨⅫ缺乏;因子Ⅱ、Ⅴ、Ⅹ严重缺乏。PF8缺乏是血友病A的主要原因,PF9缺乏是血友病B的主要原因,PF10缺乏是血友病C的主要原因。
4. APTT:延长。
5. VWF:Ag:正常,而PF8:C/vWF:Ag明显降低。
6. URT:如出现血尿,可见大量RBC。
7. FOB:如出现胃肠出血,可为阳性。

(待续)
3# 板凳
发表于 2006-8-8 18:22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临床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妇科疾病  
  一、 子宫颈癌
1. 血常规:中晚期可出现Hb减低,RBC减少。
2. 尿常规:有膀胱、尿道转移者可出现镜下血尿,RBC增多。
3. 粪隐血试验(FOB):直肠转移者阳性。
4. **脱落细胞检查:子宫颈癌阳性率高达95%以上,常采用**分泌物涂片法。
5. 颈管刮术检查:只在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或临床可疑病人中进行,有助于明确宫颈内有无病变或癌肿有否累及颈管。
6. 免疫球蛋白A:宫颈粘液的IgA增高。
7. 复方碘试验(IIC):用于细胞学阳性或可疑,而子宫颈无明确肿瘤可见时。
8. 荧光测定仪:从子宫颈细胞正常与非正常间色谱波长的不同,查出恶性肿瘤细胞。
9. 乙肝表面抗原:为必查项目。
10.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增高。
11. 糖类抗原15-3(CA15-3):增高。
12. 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NRBT):吞噬率减低。

二、 子宫内膜癌
1. 血常规:晚期Hb减低,RBC减少。
2. 糖类抗原125:增高。
3. 癌胚抗原:增高。
4. 糖类抗原50:增高。
5. α-L-岩藻糖苷酶(AFU):增高。
6. 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偶为阳性,但以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育的病人阳性率最高。
7. 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较高。
8. **分泌物常规(LRT):白带增多,或为血性白带,合并感染者则可能为脓性白带伴恶臭,**清洁度常为Ⅲ-Ⅴ度。
9. 粪隐血试验:若为阳性,常提示已转移至直肠。
10. 尿常规:镜检如发现大量红细胞,常提示转移至膀胱。

三、 卵巢癌
1. 组织多肽抗原(TPA):增高。
2. CA125:对卵巢癌诊断有重要价值,增高水平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
3. CA15-3:增高。
4. CA72-4:增高,对粘液性卵巢癌优于CA125。
5. AFP:可持续升高,治疗后下降,复发升高。
6. TAA:阳性。
7. CA50:增高。
8. CEA:增高。
9. PT:增高。
10. E2:增高。
11. E3:增高。
12. PP:增高。
13. HCG:增高。可作为临床监测指标,一般经手术治疗或化疗后下降,若不下降,提示预后严重。
14. LDH:增高。
15. ALP及ALP4:增高。
16. AOA:可呈阳性,但缺乏特异性。
17. PRL:增高。
18. SM:增高。
19. SF:增高。
四、 乳腺癌
1. CA15-3:增高。是乳腺癌的相关抗原,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有一定的价值,但在乳腺癌的初期敏感性较低,如结合CEA,可改善敏感性,并有较好的特异性。
2. CEA:增高。
3. TPA:增高,常和CEA同时检测,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性,有利于恶性与非恶性乳腺病变间的鉴别诊断。
4. CA50:增高。
5. CA125:增高。
6. TAA:阳性。
7. VitB6:增高。
8. PRL:增高。
9. NRBT:吞噬率减低。
10. 唾液转移酶:增高。  

神经系统疾病  
  一、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GBS)
1.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蛋白量增高,细胞数正常。蛋白量增高以白蛋白为主,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
2. 血气分析:合并呼吸肌麻痹时,SaO2和PO2减低。
3. 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的IgM抗体有25%为阳性,提示有急性病毒感染。

二、 帕金森病
一般均在正常范围内,脑脊液常规变化也不大,但脑脊液中多巴胺的代谢产物高香草酸含量和5-HT的代谢产物5-HIAA含量减低。尿中DA、HVA亦降低。CSF蛋白增高。

三、 脑出血
1. 纤溶酶原及纤溶酶:增高。
2. 纤维蛋白原:增高。
3.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
4.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
5. α-纤溶酶抑制物:增高。
6. 乙醇胶试验:阳性。
7. 血小板黏附试验:增高。
8. 血小板聚集试验:增高。
9. β-血栓蛋白:增高。
10. 血液粘度:增高。
11. 脑脊液:常无色透明,压力不高,CSFLac增高,脑脊液AST、CCS、FAST增高,白蛋白增高。
12. 血常规:在并发感染时增高。
13. 环磷腺苷:增高。

四、 脑梗死
1. 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增高。
2. 纤溶酶原及纤溶酶:增高。
3. 乙醇凝胶试验:阳性。
4. 儿茶酚胺:增高。
5. α2-巨球蛋白:增高。
6. 脑脊液:常呈血性,且压力常增高,蛋白质含量增高,免疫球蛋白含量增高而百分比正常,白蛋白增高。
7. 血液黏度:常增高。

五、 癫痫
1. 肌酸激酶:增高。
2. 抗磷脂抗体:阳性。
3. 脑脊液:乳酸定量增高,β球蛋白增高,常规检查无明显改变,有时压力偏高。

六、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1. 病毒分离:是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但阳性率不太高。
2. 血清和脑脊液的抗疱疹病毒草抗体的检测: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疱疹病毒IgM特异性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以作出早期诊断。补体结合试验,不能作出早期诊断,若单份脑脊液标本的补体结合水平>1:80,或者同时测定血清和脑脊液抗体水平的比率≤40,对诊断较为快速可靠。
3. 单纯疱疹病毒的抗原测定:一般第二天即可检出特殊抗原,可作了快速免疫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 聚合酶链反应:适用于早期检测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5. 嗜好异性凝集试验:常为阳性,可作为辅助检测项目。
6. 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轻度至中度增加,以淋巴细胞增加明显,蛋白轻至中度增高。
消化系统疾病  
  一、消化性溃疡:
1. 血常规:常有贫血改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减低。
2. 大便隐血试验: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常呈阳性。
3. 胃泌素(Gas):胃溃疡时增高,但无诊断意义。
4. 基础胃酸排泌量(BAO):十二指肠溃疡增高。
5. 最大胃酸排泌量(MAO):十二指肠溃疡增高。
6. 胃液分析(GC):胃溃疡病人胃酸分泌正常或略低。而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BAO和**后胃酸明显增多。
7. 幽门螺旋杆菌(Hp):80%的消化性溃疡为阳性。
8. 十二指肠引流(DJT):可出现血性胆汁。
9. 人表皮生长因子(HGEF):常增高。

二、慢性胃炎:
1. 血常规:有上消化道出血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降低。
2. 大便隐血试验(FOB):有上消化道出血者为阳性。
3. 胃液分泌功能测定(GAF):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酸分泌大致正常或轻度降低,但若壁细胞几近消失时,可无胃酸分泌,胃液量也减少。
4. 胃蛋白酶测定(PeP):慢性浅表性胃炎正常,慢性萎缩性胃炎减少。
5. 凝乳酶(La):慢性萎缩性胃炎减少。常与PeP同时测定。
6. 胃泌素(Gas):慢性萎缩性胃炎增高,若同时有恶性贫血则更高。
7. 基础胃酸排泌量(BAO):慢性萎缩性胃炎减低。若同时有恶性贫血则更低。
8. 最大胃酸排泌量(MAO):慢性萎缩性胃炎减低。若同时有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则更低。
9. 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常呈阳性。
10. 抗内因子抗体(AIFA):恶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呈阳性,但不及APCA敏感。
11. 免疫球蛋白A: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增高。
12. 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甚高。
13. 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增高。

三、肝硬化
1. 免疫学检查
2. 酶学检查:代偿期ALT及AST可正常或轻度异常,失代偿期ALT、AST有不同程度升高,ALT/AST<1;失代偿期ChE明显减低;LDH5、OCT、ALP、ALP2、MAO亦增高。
3. 蛋白代谢检查:TP减低、A减低、PA减低、G增高,失代偿期白蛋白明显减低、A/G倒置。蛋白电泳主要显示α1球蛋白增高,γ球蛋白增高。尚可见CER增高、α1-MG减低、BA升高。
4. 肝脏储备功能检查:
l 血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脂检查:Tch明显减低,PL增高,前β脂蛋白(VLDL为主),HDL-C减低,HDL3-C几乎消失,LPO增高。
l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延长,常>13秒。若用维生素K不能纠正提示预后不良。
l 吲哚氰绿清除试验(ICGT):为BSP的替代试验,肝硬化潴留可达40%.
5. 肝脏纤维化的检查:包括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Ⅲ型前胶原(PCⅢ)、Ⅳ胶原(PCⅣ)、脯氨酰羟化酶、赖氨酸氧化酶、Ⅲ型前胶抗体的Fab片段(Fab PⅢP)、层粘蛋白测定。肝硬化常显著增高,各种胶原均增加,但最重要的是构成基底膜的Ⅳ胶原增加,常>150μg/L、PⅢP常>120μg/L。
6. 血象检查:肝硬化失代偿期表现为血红蛋白、红细胞减低,PLT减少,伴脾功能亢进者RBC、WBC、PLT三系均下降。
7. 尿液及肾功能:并发肝肾综合症时,肾功能减损,表现为BUN、Cr、Ccr降低,尿中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及管型。
8. 腹水检查:一般为漏出液,如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时,透明度降低,比重介于漏出液与渗出液之间,利凡他阳性,细胞数增加,每微升常在300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如并发结核性腹膜炎,腹水呈血性,以淋巴细胞为主。血性腹水尚应考虑肝癌,宜做腹水的癌细胞检查。
9. 出凝血时间测定:均可延长。
10. 甲胎蛋白(AFP):如发现持续升高,应疑及肝癌。
11. 血管活性肠肽(VIP):常>150μg/L,预测肝硬化优于其他项目,如不断升高预后不良。
12. 环磷酸鸟苷(cGMP):常>8mmol/L
13. 甘胆酸(CG):常>2.0μmol/L

四、急性胰腺炎
1. 白细胞:早期增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 淀粉酶:血淀粉酶发病后8 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开始下降,3-5日恢复正常。若持续升高不降,提示病情严重,可能出现胰腺坏死或有胰管阻塞,或有肿瘤发生,或炎症反复。尿淀粉酶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4日后开始下降。
3. 脂肪酶:急性胰腺炎、胰管阻塞增高,可持续10-15日。
4. 亮氨酸氨基肽酶:胰腺恶性病变时显著增高,炎症时轻度升高或不升高。
5. GGT:可轻度增高,胰腺癌显著升高。
6. 总胆固醇:可轻度增高。
7. 脂蛋白:可轻度升高,以HDL为主。
8. FBS: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升高,4-7天恢复正常。
9. 血钙: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在发病2天后出现暂时低血钙血症。
10. 血钾:病情较轻到中度者减低,一般胰腺炎可轻度减低。

五、慢性胰腺炎
1. 淀粉酶:血、尿淀粉酶常不增高,但在急性时发作时可增高。
2. 粪游离脂肪酸测定:增高。
3. 粪常规:可见脂肪滴及未消化的肌纤维。
4. 空腹血糖:增高。
5. 维生素K:增高。
6. 胰岛素:部分病人减低。
7. 胰高血糖素:可减低。
8. Lundh试验:用特定的试餐作为胰腺分泌物的**的,抽取十二指肠液或胰液测定其分泌量、碳酸氢盐含水量量与各种胰酶活性均见减少。
9. 胰功肽试验:当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时,糜蛋白酶分泌不足,可致尿PABA含量减少。
10. 由于本病常伴发糖尿病,所以糖尿病相关项目均可检查。

六、胆囊炎
1.白细胞:在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增
2.粪检蛔虫卵:胆道蛔虫症可为阳性。
3.十二指肠引流(DJT):若无胆汁引出,提示总胆管为结石梗阻;若发现胆汁黏稠度增加,提示为胆囊、胆管炎症、胆石症;若发现大量上皮细胞,提示胆道炎症、十二指肠炎;若A管了现大量白细胞,提示十二指肠炎、结石的可能。DJT尚可发现寄生虫卵,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若B管发现大肠杆菌、念珠菌、诊断意义较大。
4.胆红素测定:常分为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三项均升高提示为肝细胞性黄疸;胆囊结石、胆囊炎、胆道梗阻伴黄疸时常为阻塞性黄疸,TbiL与DbiL增高;若TbiL与IbiL增高常为溶血性黄疸。
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
6.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阻塞性黄疸时增高。
7.GGT:对诊断肝胆系统的恶性肿瘤和胆系疾病有重要价值。
8.碱性磷酸酶:增高。
9.脂肪酶:增高。
10.醛缩酶:胆囊炎增高。
11.亮氨酸氨基肽酶:增高。
12.腺苷脱氨酶:肝胆疾病增高。
13.5'-核苷酸酶:可用于鉴别ALP升高是肝胆系统疾病还是骨骼系统疾病,前者增高,后者不增高。

七、阑尾炎
1. 白细胞:增高。
2. 妊娠试验:主要排除宫外孕的可能。
3. 尿常规:一般无异常,但盲肠后位阑尾炎可**邻近的输尿管,尿中出现少量红细胞。
4. 淀粉酶:可增高。

八、克罗恩病:
1. 血常规: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贫血,主要是RBC的Hb减低。若病变有活动,WBC明显增高,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 大便隐血试验:常阳性。
3. 大便常规:可出现大量脂肪滴。
4. 血沉;半数以上可增速。
5. ACE:减低。
6. CIC:半数为阳性。亦可出现杭结肠上皮细胞抗体。
7. CRP:增高。
8. 其他如PT、A、K、Na、Ca均可降低。溶菌酶可增高。

九、食管癌
1. 粪隐血试验:有出血者可为阳性。
2. 血常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降低。
3. CEA:增高。
4. SCC:增高。其浓度往往随病情加重而增加。
5. 维生素C:浓度降低。
6. 维生素A:浓度降低。
7. 血钙:减低。

十、胃癌
1. 粪隐血试验:常为阳性。
2. 血常规:Hb和RBC降低。
3. CEA:明显增高。
4. CA19-9:增高。
5. CA72-4:增高。
6. CA50:增高。
7. 胃液免疫球蛋白A:增高。
8. 胃液分析:因诊断意义不大,目前不作为常规检查。
9. 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者胃癌作病率高于阴性者。

十一、原发性肝癌
1.甲胎蛋白:主要用于肝癌的筛查、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如>1200μg/L是诊断肝癌的可靠依据,而妊娠及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常<100μg/L。
2.AFP异质体:人体AFP可分为扁豆凝集素结合型和非结合型两种异质体,肝癌结合型比值高于25%,良性病常<25%。
3.AFU: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参考指标和疗效观察指标。
4.ALT:轻度增高。
5.GGT:可中度增高。
6.ALP:常与同工酶同时检测,肝肿瘤、转移性肝癌可见ALP2、ALP1增高。
7.MAO:肝癌增高,可能志伴有肝硬化有关。
8.LAP:增高。
9.5'-NT:增高。
10. LDH:增高。常和同工酶 同时检测,可见LDH5增高。且LDH5>LDH4。
11.ACE:增高。
12.ICD:增高。
13.ASMA:常为阳性。
14.CEA:增高。
15.CA19-9:增高。
16.CA125:增高。
17.CA50:增高。
18.HbsAg:如与乙肝有关,常为阳性。
19.酸性铁蛋白:阳性率高达75%-90%,特别是AFP阴性或轻度增高的肝癌阳性率高达70%-85%;对小肝癌阳性率高达70%,具早期诊断价值。
20.异常凝血酶原(AP):原发性肝癌阳性率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适用于AFP阴性而又高度怀疑肝癌者。
21.血管活性肠肽:增高。
22.血清Ⅳ型胶原:增高。
23.腹水:常为血性,并可找到癌细胞。

十二、胰腺癌
1. CA19-9:增高。
2. CA15-3:增高。
3. CA50:增高。
4. CEA:增高。
5. LIP(脂肪酶):50%胰腺癌增高。
6. AMY:增高。
7. GGT:显著增高。
8. 5'-NT:显著增高。
9. LAP:增高。
10.α1-AT:增高。
11.LDH:增高。
12.LP-X:常为阳性。可作为阻塞性与非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后者阳性)。
13.血清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增高。
14.GTT:半数胰腺癌呈糖尿病曲线。
15.DJT:可了解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情况,还可作脱落细胞检查。

十三、大肠癌
1.血常规:主要为血红蛋白、红细胞减低。
2.粪隐血试验:早期即可为阳性。
3.CEA:增高。
4.CA19-9:增高。
5.CA50:增高。
6.OCT:增高。
7.病灶分泌物细胞学检查:可找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1.尿液检查:肉眼或镜下血尿,轻到中度蛋白尿及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一般尿比重正常或增高。
2.ASO:增高,常>800U,通常在链球菌感染后2周检测。
3.CRP:增高,常>20mg/L,感染一天后即可检出。
4.ESR:增速,常>50mm/h,常和ASO、CRP同时检测,三者均可在急性感染后增速。
5.CIC:阳性,必须结合其它项目综合分析。
6.CG:Ⅲ型增高。
7.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GBMA):阳性,必须结合其它项目分析。
8.抗心肌抗体(AMA):阳性,近日曾患链球菌感染者,可呈现阳性。
9.B因子(BF):减低,常<200mg/L。
10.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常在6-8周内出现减低,可<50kU/L。
11.补体旁路活化途径溶血活性(AP-H50):减低,常<15×10E3U/L。
12.补体3(C3):减低,常<0.8g/L,可用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免疫复合物肾炎病人的诊断。
13.补体C4:减低,常<0.1g/L,急性肾炎C4减低较C3更显著。
14.肾功能检查:一般改变不明显,急性肾衰时尿素氮可增高,常>7.5mmol/L;肌酐:也增高,常>110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减低,常<80ml/(min.1.73m2),Ccr51-70ml/min为肾功能轻度损害,31-50ml/min为中度损害,<30ml/min为重度损害,<20ml/min提示预后不良。
15.尿酸:增高,常>500μmol/L,主要用于痛风诊断参考。
16.α1-MG:增高,常>30mg/L,其浓度随Ccr下降而增高,其尿α2-MG是近曲小管损害的敏感指标,在鉴别早期肾功能受损方面较β2-MG更具价值。
17.α2-巨球蛋白:减低,常<1g/L。
18.β2-微球蛋白:增高,常>4mg/L,是诊断肾脏疾病的敏感指标。若β2-MG与Cr之比值≥2.5表示肾功能不良;若≤2.5,且血清β2-MG<4mg/L,表示肾能良好。
19.蛋白电泳:α2-球蛋白增高,白蛋白减低。
20.乙醇凝胶试验(EGT):尿含量增高,常>5mg/L。
21.其它:血细胞计数,尿24小时蛋白定量测定,1小时尿沉渣计数,尿10项分析,尿培养、电解质等测定。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1.尿液检查:镜下血尿、蛋白尿(24小时蛋白定量增高,常在1-3g/24h);1小时尿沉渣计数以红细胞为主,尚可见红细胞管型。尿比重低于1.015。
2.尿素氮:正常或轻度增高,常在7-7.5mmol/L之间。
3.肌酐:正常或轻度增高,常在100-120μmol/L之间。
4.内生肌酐清除率:减低,常<80ml/(min.1.73m2),是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
5.尿酸:增高,常>450μmol/L。
6.维生素A:增高,常>2μmol/L。
7.乳酸脱氢酶:增高,常>350U/L。
8.补体:C3减低,常<0.8g/L;补体C裂解产物(C3SP):阳性。
9.AP-H50:增高,常>30×10E3U/L。
10.CIC:阳性。
11.AGBMA:阴性。借此可与急性肾炎鉴别。
12.尿免疫球蛋白(IgA):增高,可作为慢性肾炎活动性和疗效的判断的参考依据。
13.SPE:球蛋白减低,常<0.09;白蛋白减低,常<0.50。
14.α1-MG:增高,尿常>5mg/24h,血常>26mg/L,其增高可早于肌酐,可作为肾功能不全早期检测敏感指标,尿α1-MG是肾近曲小管损害的标志蛋白,在鉴别早期肾功能受损方面较β2-MG更具价值。
15.α2-巨球蛋白(α2-MG):增高,常>4g/L,但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可降低,常<1.5g/L。
16.β2-微球蛋白(β2-MG):增高,尿常>98μg/24h,血常>3mg/L。此项检查对肾小球病变及尿路感染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有肯定意义。
17.血小板第Ⅳ因子(PF4):增高,常>5.5μg/L。
18.其它:根据病情检查血糖、血沉、血脂、骨髓、狼疮细胞、尿蛋白的分子量、尿盘状电泳(UPDE)。

三.肾盂肾炎
1.血常规(BRT):WBC增高,常>12×10E9/L,N增高,常>0.75,若伴肾功能不全可见Hb减低,常<120g/L。
2.尿液检查:尿液浑浊,甚至为肉眼血尿,一般为程度不等的镜下血尿;白细胞增多>5个/HP,甚至满视野,并可见脓细胞和白细胞管型;尿蛋白可增多,但一般小于2g/d,且多为小分子蛋白;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一般认为真性菌尿诊断标准>10E5/ml,若<10E5/L为污染。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感染可用作筛选检查。1小时尿沉渣计数白细胞>30万个为阳性。尿亚硝酸盐阴性。

3.尿抗体包裹细胞:阳性。
4.溶菌酶:增高。
5.乳酸脱氢酶:增高。
6.UNAG:增高。
7.输尿管插管取尿做培养及常规。
8.膀胱冲洗灭菌法尿培养。
9.光镜检查发现有尿蛋白或白细胞管型。
10.尿β2-微球蛋白:活动期增高。
11.尿酸:增高。
12.肾功能检查:在伴有肾功能衰竭时,BUN,Cr增高,Ccr减低。

四、肾病综合征
1. 血常规:合并感染时,WBC增高,合并肾功衰竭时可出现Hb与RBC减低。
2. 尿液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24h,尿沉渣可见有脂肪管型,若有红细胞见于增殖性肾炎;尿盘状蛋白电泳若为小分子蛋白,提示微小病变或可疑骨髓瘤;选择性尿蛋白:Ⅰ型肾病综合症多为高选择性蛋白尿,Ⅱ型肾病综合症多为低选择性蛋白尿。
3. α2-巨球蛋白:增高,伴肾功能衰竭时减低。
4. ASO:增高。
5. 免疫球蛋白A:尿IgA增高。
6. AP-H50:增高。
7. B因子:增高。
8. 甲状腺素结合蛋白:减低。
9. T131I:减低。
10. 溶菌酶:增高。
11. 铜氧化酶:减低。
12. 脂蛋白电泳:增高,呈高脂血症改变。
13. LDL-C:增高。
14. 磷脂:增高。
15. TG:增高。
16. SPE:α2球蛋白增高。γ球蛋白减低。
17. 蛋白S:增高。
18. 黏蛋白:减低。
19. 总蛋白:减低。
20. 白蛋白:减低。
21. 醛固酮:增高。
22. 肾功能检查:在伴肾功能衰竭时,BUN、Cr增高,Ccr减低。
23. PF4:增高。

五、急性肾功能衰竭
1. 血常规:在意外失血、急性溶血时Hb,RBC,WBC减低,呈轻度贫血。
2. 尿常规:可查到小量蛋白尿、红细胞、尿比重多数<1.014。
3. 粪常规:主要查FOB,若2+以上提示消化道出血,有脓细胞提示肠道感染。
4. 尿素氮:进行性增高,常每天升高3-10mmol/L。
5. 肌酐:进行性增高。
6. 尿浓缩功能:减低。
7. 尿钠:增高。
8. 电解质:少尿期常有稀释性低血钠、低血氯、高血钾,多尿期可呈电解质全面下降。
9. 血气分析:呈代谢性酸改变,血pH、HCO3-、BE均下降。
10. 降钙素:减低。
11. HDL-C:减低。
12. α1-MG:增高。
13. α2-MG:减低。
14. β-MG:增高。

六.慢性肾功能不全
1. 血常规:Hb,RBC,WBC,HCT减低。
2. 尿常规:可有不同和度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也可无明显异常,多有低比重尿(晨尿<1.020)、低渗尿。
3. 肾功能:肾功能不全代偿期BUN,Cr基本在正常范围,Ccr在50-80ml/min;失代偿期:BUN高达9-20mmol/L,Cr升至186-442μmol/L,Ccr降至20-50ml/min;衰竭期:BUN升至20-28.6mmol/L,Cr升至451-707μmol/L;尿毒症期:BUN升至28.6mmol/L,Cr707μmol/L,Ccr降至10ml/min以上。
4. 电解质:早期低钙高磷。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呈现高钙高磷,终末可出现高血钾。
5. 血气分析:pH、HCO3-,同时查二氧化碳结合力减低,提示为代谢性酸中毒。
6. 肾性骨病检测:可见甲状腺素、碱性磷酸酶及钙磷乘积升高。

七、肾小管性酸中毒
1. 血常规:合并肾功能紊乱者Hb减低。
2. Ⅰ型、Ⅲ型尿pH常>5.5;Ⅱ型、Ⅳ型尿pH正常或>5.5,尿糖阳性,氨基酸尿阳性。
3. 电解质:血氯增高,阴离子间隙正常。Ⅰ型、Ⅲ型血钾减低;Ⅳ型血钾增高;血钠、血钙均可减低。
4. 肾功能:Ⅳ型常有肾功能减损,但减损程式度与酸中毒、高血钾不成正比例。
5. 血气分析:完全性RTA有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阴离子间隙正常,pH正常或减低,PCO2减低,HCO3-减低,BE减低,AG增高或正常,不完全性RTA无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6. 尿pH及NH4CL负荷试验:正常人当血PH7.35时尿pH应<5.5。负荷试验通过酸性药物酸化产生争性代谢性酸中毒,可改pH值呈酸化反应,即明显增高(呈阳性反应)。
7. 尿铵和阴离子间隙测定:测定尿铵是反应肾小管排酸量的直接方法,正常人每日排尿铵40mmol/d,尿铵>20mmol/L。代谢性酸中毒而肾小管功能正常者,尿铵显著增高;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尿铵不能相应增多,此项检查有助于两者鉴别。尿铵可通过阴离子间隙来估计,即等于(Na+)+(K+)-(Cl-),因此检测尿电解质可了解尿铵。
8. 尿CO2分压测定:常用碳酸氢钠负荷试验、中性磷酸盐负荷试验、硫酸钠试验、**试验、24小时尿枸橼酸盐测定及HCO3-重吸收排泌试验等。正常人尿PCO2应>9.3kPa,或比血PCO2高2.67kPa。如尿与血PCO2差值<2kPa,提示有存在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如血浆HCO3-不低于20mmol/L时,尿HCO3-部分排泄率>15%可确定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9. ALP:增高。
10. 尿酸:增高。

八、尿路结石:
1. 尿常规:常为红色尿,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并可出现盐类和结晶体。
2. 白细胞:肾绞痛反复发作后可出现WBC增高,中性粒细胞升高,一般病人无明显改变。
3. 钙:尿钙增高常见于肾结石。
4. 尿酸:增高。

九、肾癌
1. 血常规:中晚期Hb减低,RBC减少。
2. 尿液检查:红色尿、混浊、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尿液中可见脱落细胞阳性;若有骨转移,本-周蛋白定性阳性。
3. 生长激素:增高。
4. 肿瘤标志物(TM):CEA、TPA、CA50均增高。
5. NRBT:吞噬率减低,常在0.45以下。



十、膀胱癌
1. 血常规:中晚期病人可出现Hb减低,RBC减少。
2. 尿液: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脱落细胞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其阳性率与肿瘤细胞分级呈正相关,阳性者多为分化良好的**状瘤。
3. CEA:增高,但少数病人可不增高。
4. 组织多肽抗原:增高。对膀胱癌特别是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敏感性高。
5. 流式细胞术:可快速定量分析细胞核酸含量、DNA含量或DNA倍体与膀胱肿瘤生物行为的关系,可提高膀胱癌的诊断。
6. 免疫球蛋白A:尿IgA增高。
7. 维生素B6:减低。
8. 肾功能检查:可出现BUN、Cr增高。Ccr减低。
9. 单克隆抗体:用于区分低级低期和高级高期膀胱癌,并用于诊断膀胱癌和转移癌,与化学药物结合可做治疗用。

十一、前列腺炎
1. 前列腺液检查(PSF):常采用前列腺**液涂片,前列腺炎时pH增高,常>7(由酸变碱性)、呈浅红色或淡黄色,甚至为脓性液体,WBC>10个/HP,RBC>5个/HP,卵磷脂小体分布不均,数量减少或消失,出现含脂肪小体的吞噬细胞,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以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增高。
3. 酸性磷酸酶(ACP)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均增高。
4. 尿常规:镜检可以发现RBC、WBC及脓细胞。
5. 血常规:急性发作时WBC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
6. 免疫球蛋白:IgG、IgA明显高于正常人。
7. **常规检查:前列腺炎的**常呈红色(可为镜下血精或肉眼血精);感染严重呈黄色或棕色脓样;一次排精量<1.5ml;**不液化或液化时间延长,液化时间大于30分钟;镜检可发现大量WBC或RBC。
8. 尿液和前列腺分段定位培养:适用于不典型病例。

十二、前列腺癌
1. 血常规:晚期Hb减低、RBC减少。一量出现贫血,提示为晚期及骨转移。
2. 尿常规:镜检可见RBC增多,通常为镜下血尿。亦可发出尿脱落细胞,甚至于癌细胞。
3. 前列腺液检查:可见RBC,并可发现癌细胞,诊断准确性较高。
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增高。
5. ACP和PAP:均明显增高。
6. 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当出现骨转移时可升高。
7. CEA:当出现高值时,常提示已有转移。
8. 前列腺液培养:一般为阴性。

十三、淋病
1. **分泌物常规:脓细胞或白细胞>15个/HP,白带呈脓性,脓细胞常>30个/HP,**清洁度为Ⅲ-Ⅳ度。**、尿道口分泌物涂片常可找到淋球菌,淋球菌培养阳性。
2. 血常规:严重者WBC增高。
3. 尿常规:可出现尿蛋白(+),WBC(++)。
4. 补体裁:淋病奈瑟菌反复感染减低。
5. 补体形:扩散性淋球菌感染减低。

十四、梅毒
1. 快速血浆反应素卡片试验(RPR):主是一种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梅毒呈阳性,阳性率80%-95%。
2. 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PHA):是一种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是一种高度特异而敏感的方法,梅毒常为阳性。
3.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法(FTA-ARS):与TPHA同为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是一种高度特异而敏感的方法,梅毒常为阳性。
4. 未灭活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常用于梅毒的筛选诊断和流行病学调节器查,梅毒阳怀率70%-90%。
5. 抗平滑肌抗体(ASMA):阳笥可作诊断参考。
6.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也是一种古老、简单、可靠的检查方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对已出现硬下疳,但梅毒血清反应仍呈阴性者。

十五、艾滋病
1. T细胞亚群(TCS):观察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重要检测项目。CD4减低见于艾滋病,且CD4/CD8的比值<1。
2. 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E-RFT):减低。
3. EA玫瑰花环形成试验(EA-RFT):减低。
4. 免疫球蛋白A:减低。
5. 白介素-1:增高。
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通常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等作为过筛试验,蛋白印迹法(WB)为确诊试验,较为常用。亦作HIV-IgM检测。
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可从病人的血液、**、**分泌物、骨髓、乳液等中检测,阳性者可确诊,由于检验条件要求高,通常只在科研机构检测,一般医疗单位不作此项检查。
8. 血常规:Hb减低,RBC减少,WBC减少,淋巴细胞显著减少。
9. 血沉:增速。
4
发表于 2006-8-8 18:26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临床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以上贴子,是我看到了一部分内容.对临床可能作用大一点!但我个人觉得检验的同仁们也有必要了解一点临床知识!这样才能对结果作出较好的评价!希望对大家都有用!也希望有较好想法或看到有较好的文章的同仁们都能拿上来,大家分享一下!
5
发表于 2006-8-8 18:28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临床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该帖已有战友发过,感谢您对检验版的支持!!!!
6
发表于 2006-8-17 18:25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临床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好贴 支持
7
发表于 2006-8-21 21:49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临床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受益匪浅啊,多谢!多谢!
8
发表于 2006-8-24 07:08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临床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希望楼主能打包以便下载!
9
发表于 2007-6-20 17:29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临床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很不错:)
10
发表于 2007-7-9 20:36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临床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非常好,谢谢
11
发表于 2007-7-10 00:54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临床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好好好!!!
12
发表于 2007-7-15 22:41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临床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最好大个包啊,下载方便
13
发表于 2017-2-27 09:3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做个PP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0 06:2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