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锵锵音乐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6-12-30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附:黄煌论麻黄

麻 黄
  
  麻黄是多年生灌木植物,主产于山西、河北、内蒙、陕西、甘肃、新疆等地。麻黄是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及利水消肿药。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伤寒论》中有麻黄方14首,《金匮要略》中有13首,其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成为后世应用麻黄的经典方。
  
  药证
  
  麻黄主治黄肿,兼治咳喘、恶寒无汗而身痛者。
  
   黄肿是指面色黄暗而浮肿者。临床所见浮肿的程度不一,有一身悉肿者,有晨起眼睑肿,下午下肢肿者,也有无明显水肿,而是面色黄暗,如浮肿貌者。如甘草麻黄汤(甘草、麻黄)主治“一身面目黄肿、小便不利、脉沉”的“里水”(第十四),越婢汤(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主治“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 无论有汗无汗,只要见浮肿,均可用麻黄。临床所见浮肿的程度不一,有一身悉肿者,有仅虚浮身重者,也有面色黄暗,肌肉松浮,有浮肿倾向者。黄肿,是仲景使用麻黄的重要客观指征。
  
   咳喘是麻黄证之一。麻黄汤主治“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35条)。防己黄芪汤条下有“喘者加麻黄半两”。所谓咳喘,是咳嗽加上呼吸困难,张仲景所谓的“咳逆上气”“肺胀”。咳喘的临床特征是咳喘相关,或咳而喘,或因咳而喘。因临床多见咳喘而多痰,又称为痰喘。咳喘多伴有喉中痰声,或有哮鸣音,张仲景所谓“喉中水鸡声”(七)。
   恶寒无汗而身疼痛者,是一组症状。恶寒,是不当风而有寒冷感;无汗,指皮肤干燥;身疼痛,是指全身性的疼痛感、困重感、拘紧感。临床有恶寒而体痛气喘者;有恶寒而体倦,息微而脉沉迟无力者;有始虽恶寒,后必肌肤发热者;有无汗而面目黄肿、精神困顿者。由于恶寒与身疼痛均为自觉症状,所以,无汗一症的鉴别很重要。患者多无汗或少汗,并且平素不易出汗,故皮肤多干燥而粗糙,或如粟粒,或如鱼鳞。肤色多黄暗,缺乏光泽。张仲景判定用药的效果,也常常以有无出汗作为标准。
  
   麻黄有发汗作用,尤其是大剂量使用麻黄时,其发汗的作用更为明显。《伤寒论》甘草麻黄汤条下“不汗再服”的解释,可见患者本应有“无汗”,而作为服药效果的标准就是出汗。麻黄甘草汤加附子,为麻黄附子甘草汤,主治“脉微细,但欲寐”的少阴病,谓能“微发汗”(302条),也有发汗的作用。麻黄汤主治 “脉浮,无汗而喘者”(235条)根据原文有“发汗则愈”的说法,则其中无汗尤为关键。大青龙汤中麻黄量最大,6两,主治“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由于该方的发汗作用强烈,所以,张仲景特意说明其禁忌证为“脉微弱,汗出恶风者”,认为如果误诊,“服之则厥逆,筋惕肉 ”。急性传染病初期发热,常常无汗,不可误为麻黄证。清代陆定圃的《冷庐医话》中记载:吴郡某医,得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奉为秘本,见其屡用麻黄汤。适治一女子热病无汗,投以麻黄服之,汗出不止而殒。其原因何在?关键是使用者以为无汗是一个症状,这是不对的。其实,麻黄所治疗的无汗,不仅仅指患者就诊时没有明显的发汗,而是指患者不容易出汗,或恶寒无汗,或精神倦怠而皮肤干燥。换句话说,无汗而肿,不仅仅是即时的一过性的症状,而且还包括了体质因素在内。
  
  配方
  
  一、水肿性疾病
  
   1、配石膏:适用全身性浮肿伴有出汗者。代表方如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原主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十四)。
   2、配连翘:适用于水肿而有烦热者。代表方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二两、连翘二两、杏仁四十个、赤小豆一升、生梓白皮一升、生姜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本方所治疗的水肿,以浮肿而伴有咽痛、皮肤搔痒、或有脓水、小便黄短者为宜。如急性肾炎、寻麻疹、湿疹、牛皮癣等,使用较多。临床常加蝉衣、荆芥、防风。因为患者常常伴有烦热等,所以,麻黄用量不宜过大。
  
  二、咳喘类疾病
  
   1、配杏仁、甘草,适用于咳喘胸满者。
   麻黄、杏仁、甘草是张仲景治疗咳喘的基本组合,适用于咳喘胸满者。麻黄汤、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中以此为核心,后世将此名为三拗汤,成为治疗咳喘的基本方。
  
   ——无汗而喘,多用麻黄汤:麻黄三两(5-10g) 桂枝二两(5-10g)、甘草一两(3-6g)、 杏仁七十个(10~15g)。麻黄汤所主治的无汗而喘,多伴有头痛发热,身疼腰痛,恶寒等。
   ——汗出而喘,多用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此处之“喘”乃呼吸系统疾病,“汗出”是点睛之笔,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故次序排在喘之前。其汗出量不大,但按之皮肤湿润,不灼热。也有入夜汗出湿衣者。
  
  2、配半夏,适用于咳喘而呕痰者。
  此为仲景治疗咳喘呕痰的基本组合,在以下几张治疗咳喘的经方中均出现。
  
   ——小青龙汤是麻黄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桂枝、芍药、甘草的组合。原主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40)。如加石膏,可治疗“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第七)。小青龙汤是古代治疗寒饮咳喘的重要配方,现多用于治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气管炎、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见咳喘痰多,色白清稀或多泡沫,患者舌苔白滑,无汗怕冷者。
  
   ——射干麻黄汤为麻黄半夏+生姜细辛五味子+紫苑款冬花射干。原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第七)。水鸡声,属于哮鸣音。多属痰液分泌较多且气道不畅时出现。可用于支气管哮喘痰液较多哮鸣音明显者。故本方用于痰鸣咳喘。
  
   ——厚朴麻黄汤为麻黄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石膏+厚朴杏仁的配方。原文“咳而脉浮”(第七),具体指征不明确。以药测证,此方适用于咳喘痰多,胸闷腹胀,汗出脉浮者。故用于腹满咳喘。
  
   ——越婢加半夏汤是麻黄半夏+石膏甘草+生姜大枣的组合。原主治“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第七)。此方的麻黄量最大,用至六两,石膏的用量也比小青龙加石膏汤的二两大三倍,可见气喘严重,患者“目如脱状”是其张口抬肩,气喘吁吁的生动描述。本方适用于重证痰喘。
  
  
  三、恶寒无汗的发热性疾病
  
   1、配桂枝、甘草、杏仁,方如麻黄汤:治疗恶寒无汗头痛身体痛的风寒感冒:这种感冒,大多有受寒凉的诱因,患者皮肤干燥,如用本方往往一汗而愈。
  
   2、大剂量麻黄,配石膏、桂枝、甘草等,治“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38)方如大青龙汤。大青龙汤具有较强烈的发汗作用,常用于病毒性感冒出现的恶寒发热,患者体质多强壮。
  
   麻黄汤与大青龙汤均可发汗,但作用有轻重之别。前者是风寒郁闭,后者风寒郁闭化热重证。
  
  四、关节疼痛类疾病
  
   1、配附子细辛: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温经散寒,治疗腰痛最有效果。但以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脱出为适宜,麻黄量在10克以上,芍药30克以上,服用以后须避风,服第一服时常常会周身出汗,腰痛随之减轻,以后再服就不一定会出汗,有效者常常三五剂内见效。本人经验,对于那些体格比较壮实的患者,更有效果。风湿性关节炎也有使用的机会。
  
   2、配附子桂枝芍药知母: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二两,附子二两、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 )原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第五)。是风寒湿痹痛的专方。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腰椎病、腰肌劳损等。
  
   麻黄附子具有止痛作用,与细辛配,多用于风寒重证在表,病程短,疼痛重,可一汗而解;与桂枝芍药知母白术防风配,则多用于病程较长的关节疼痛,其关节多变形,体质较差消瘦。
  
  五、充实性体质的皮肤病
  
   这些皮肤病患者多体格壮实,皮肤粗糙,干燥脱皮屑,其病有夏日病轻,秋冬病重,有汗则轻,无汗则重的发病特点。
   1、配葛根、赤芍、桂枝等,方如葛根汤。多适用于体格壮实,面色黄暗,皮肤粗黑者,多用于痤疮、毛囊炎等。
   2、配石膏、连翘等,方如麻杏石甘汤。多用于面色白,唇红者,病如寻麻疹、痤疮、湿疹等。
   3、配大黄、石膏、防风、连翘、山栀、芒硝等,方如防风通圣散(麻黄、大黄、防风、连翘、薄荷、芒硝、山栀、黄芩、石膏、川芎、当归、白芍、白术、荆芥、桔梗、滑石、甘草、生姜)。多用于体质壮实,大便秘结,皮肤搔痒,分泌物粘稠的皮肤病,如痤疮、毛囊炎、鼻炎、湿疹、面部蝴蝶斑、扁平疣、汗斑等皮肤病。日本尚用本方减肥。本人则用于肥胖女孩的月经延期或闭经。
  
  六、黄肿之人的前后阴相关疾病
  
   1、单味麻黄治疗遗尿:
   2、麻黄汤催产:清代名医舒驰远治疗一例难产,发动六日,儿已出胞,头已向下,而竟不产,医用催生诸方,又用催生灵符俱无效。后视其身壮热无汗,头项腰背强痛,认为是太阳寒伤营,用麻黄汤一大剂投之,令温服,少顷得汗,热退身安,乃索食,食讫豁然而生(舒驰远《女科要诀》)
   3、麻黄汤加味治疗子宫脱垂:
   4、麻黄附子细辛汤壮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性功能低下有效。国内有报道用小柴胡汤加麻黄用于治疗功能性不**症。
   5、麻黄配白术治疗老人便秘,报道用麻黄25克,白术20克、杏仁15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中医杂志1992,4:9)
  
  七、迟缓性疾病
  
   1、心动过缓,配桂枝、甘草、附子、细辛,方如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 细辛各二两 附子一枚,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此方原主治记载不详。根据方后有当汗出的注解,则提示患者当有无汗恶寒等症状。以药测证,本方当是桂枝甘草证与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结合体。桂枝甘草汤治疗心下悸,欲得按;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301):而“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281),故应当有心下悸,脉沉迟,恶寒无汗等证。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嗜睡,配附子细辛。或配葛根桂枝等。
  
  参考
  
   一、关于“麻黄体质”:患者体格粗壮,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且较粗糙。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多肌肉酸痛,无汗发热;易于鼻塞、气喘;易于浮肿,小便少,口渴而饮水不多。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舌体较胖,苔白较厚,脉浮有力。临床使用麻黄或麻黄剂,应注意麻黄体质是否存在。如果体格羸瘦、唇红咽肿,脉象数促者,虽无汗也不能适用麻黄。否则会导致心悸动、汗出过多甚至虚脱等副反应。
  
   二、张仲景使用大剂量麻黄强调脉象,如大青龙汤证的脉象为浮紧。浮紧即有力,是患者心肺功能较好的一种反应。目前在使用麻黄时,要注意检查患者的心功能,如果体质虚弱,心功能不全者,麻黄要慎用。
  
   三、麻黄石膏的配伍:麻黄配石膏能调节发汗的强弱。越婢汤中麻黄石膏的比例为6:8,石膏量大于麻黄,则不发汗而退肿。大青龙汤中麻黄石膏的比例为6:4(注:原书石膏无剂量,仅为“鸡子大”,50克左右。据柯雪帆先生考证,《伤寒论》一两等于15.625克,则鸡子大的石膏折合为四两左右),麻黄量大于石膏,则重在发汗。麻黄配桂枝则可减轻麻黄让人烦乱、心悸等副反应。桂枝甘草汤所治的“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与过服麻黄的反应是一致的,所以,配伍桂枝的麻黄剂应该是较为安全的,尤其是桂枝量大于麻黄的处方,比如《伤寒论》中对麻黄桂枝比例为3:1的大青龙汤反复叮嘱服药不宜过量,而对比例为3:2的麻黄汤则未作如此交代。
  
   四、麻黄的用量:仲景使用麻黄有多个剂量段。6两:用于浮肿及无汗,但多配石膏,方如大青龙汤、越婢汤。3—4两:用于咳喘、无汗身痛,方如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麻黄汤、葛根汤、乌头汤等。2两:或与附子细辛配伍,治疗脉沉的无汗、浮肿等,方如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汤等;或与连翘、杏仁等同用,治疗发黄,方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至于用于湿家的肤痒或身体痛等,则麻黄用量更少,只有半两或1两。据此提示,麻黄大量(18左右)用于发汗,中等剂量(10克左右)用于平喘,小剂量(6克左右)用于配伍附子。由于麻黄的用量与配伍、煎服法、体质、季节等均有关系,所以临床使用应细细斟酌,不要盲目大量使用。
  
   五、麻黄的副反应:麻黄有副反应。麻黄用量过大或误用,易引起心悸、气促、失眠、烦躁、汗出、震颤及心绞痛发作、血压升高等,严重中毒时可引起视物不清、瞳孔散大、昏迷、呼吸及排尿困难,惊厥等,可死于呼吸衰竭和心室纤颤。麻黄的中毒量为30-45克。但久煎可减轻副反应。仲景用麻黄多先煎并去上沫,值得研究。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6-12-31 16:18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62
发表于 2007-1-1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把分卷全部下载后,对着任何一个分卷点击右键解压到当前文件夹即可.:handshake 新年快乐!
63
发表于 2007-1-2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呵呵....
好!我们一起来学习,为继承发扬中医而努力!:handshake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浩劫+1终于下完了,您辛苦了
收到1朵
64
发表于 2007-1-7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在第五页的45楼里白虎汤下就有PART2,您再看下.:handshake
65
发表于 2007-1-9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一起学习吧.欢迎弟弟的到来!:handshake
66
发表于 2007-1-1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lol: :handshake
67
发表于 2007-1-14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lol: :handshake 谢谢支持和鼓励~!
68
发表于 2007-1-15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lol:不客气!楼上的朋友.
69
发表于 2007-2-5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lol:
70
发表于 2007-4-13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感谢各位爱友支持鼓励!
71
发表于 2007-7-9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 多謝大家支持!
72
发表于 2009-8-3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经方杂谈录音版本,朗读者--音乐坊,本书作者--黄煌。

三年前心血來潮自制的音頻作品,現在聽來很是粗糙,讓大家見笑了。希望對大家學習經方能有所幫助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3 19:4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