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6408|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理探源] 如何补中气——读《四圣心源》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四圣心源》乃黄元御11种著作里最核心和经典的一本,在当时的中医著作中,可谓空前绝后.在当今中医药复兴的时代,也是当下许多执业中医和中医爱好者,必须要读、最爱读,最流行、反响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中医经典。可谓打开中医殿堂大门,最简洁、最容易、最可靠的一把钥匙。

全书对于中气升降浮沉,非常重视、强调,反复论述,可谓一举中的,抓住了中医后天这个核心和根本。对指导治疗疾病、诊断、用药以及养生。起到了化简驭繁,拨云见日的作用。

《四圣心源》也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中医书,在读完了n次后,在跟大家交流中感觉有几点容易误解。

第一、
不看整体过分纠缠细节

列如开篇的第一段话“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很容误解,很容易把中气分开来看,

就会问到底中气在那个位置

我感觉中气就只有一气,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叫法不同而已。升叫木气、肝气,浮叫火气、心气,降叫金气、肺气,沉叫水气、肾气,在中叫脾胃气、土气中气。整体都是一气的变化、即所谓的一气周流。无论五脏六腑都有他的升降浮沉。一气充满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处不在。黄元御只是强调了所谓土气或者脾胃二气在整个这一气的核心作用。就是他说的“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第二、
完全迷信、生搬硬套

黄元御理论高度没得说,是不是就完全没有偏激的地方呢,如果盲目崇拜就不会发现问题,

比如他说1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也。后世医术乖讹,乃开滋阴之门,率以阳虚之人,而投补阴之药,祸流今古,甚可恨也。

2盖土位乎中,一身之元气也。土生于火而死于水,故仲景垂训,以少阴负趺阳为顺。少阴水胜,则火灭而土败也。自医法失传,后世庸愚,乃滋阴泻阳,补水灭火,以败胃气。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良可哀也。。。。。。

这都是偏激的言论。容易误导读《四圣心源》的读者。黄氏一生偏于贵阳贱阴,崇补火土,喜欢用热药。但是热性药,容易伤害津液、滞经络。

如果读者不明辨,生搬硬套,就容易将平常小病,治疗成真阴虚伏热的大病。轻者虚损,重者渐成虚劳,一遇温病湿热,无不将人治重、甚至治死。

中医讲阴平阳秘,过分补阳必然损阴。阴损阳无所依靠。阳气自然浮越。严重的就阴阳分离而死。

阳气容易恢复12副药就可以,但阴气的恢复慢,至少是恢复阳气的几倍时间。阳虽然容易恢复,但是却不可以伤。过分强调用阳药和阴药都是偏激。黄元御用药乃阳性之偏。

想来黄元御寿命不长,作为大医按理不应该,猜想是补阳损阴造成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三、
关于中气到底该如何补中气一头雾水

   中气为一气,他的作用非常大,该怎么补呢

   中气是后天之气饮食五谷变化而来。

   是不是我们直接去吃补中气的药或者食物就可以了呢?

   估计很多人都会这么干,结果会发现,有时不但没效果,反而吃  吃多了,其他毛病就出来了。

为什么呢?

  因为中气虽然是五谷饮食所化

  但是必须是一气经过升降浮沉开合一周,而形成中气,如此循环往复。

所以理论上,保证一气在人体里,升降浮沉开合,顺畅,中气自然源源不断的补充了。身体自然会气足神旺。

所以俗语说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也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中医治疗疾病并不复杂,也就是通过药物来调整这一气。让他升降浮沉开合顺畅。

因此调整一气的升降浮沉开合,确保顺畅。乃中医、气功、养生,祛病延年的不二法则。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紫草+2这么好的文章,鲜花献上!!!希望能常品味您的大作!新年快乐!
  • reggold+1好,精彩,
收到3朵
60
发表于 2020-4-2 11:34 | 只看该作者
几千年前传下来的东西,没搞懂之前,最好不要批判,到时,会尴尬的。
59
发表于 2020-4-2 11:30 | 只看该作者
chenyongchang 发表于 2013-10-27 20:49
肺气本应该敛降,金主肃降,则阳降而化阴,如果肺气浮升,就是肺气上逆,则君火失根,左寸脉大,一则心神失 ...

不是说,清者浮生吗?也就是肺阳也浮生吗?按照肺金的功能,主要作用是把产生的阴浊之气沉到肾水方向去,这样理解对吗?
58
发表于 2020-4-2 11:21 | 只看该作者
按照这个图,中间点是不动的,中气,怎么运动呢?请解释一下。
57
发表于 2020-4-2 11:12 | 只看该作者

一气,应该是平衡以后的正常之气。正气
56
发表于 2016-12-26 18: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55
发表于 2016-12-26 11:16 | 只看该作者
w7690370 发表于 2015-9-7 13:03
右寸脉小  是要用升麻哦

为什么右寸脉小,要用升麻,望赐教。。。。。。。。。。
54
发表于 2016-11-6 17:10 | 只看该作者
湖南人长久 发表于 2016-11-6 12:06
听说:黄师是死于过劳,而他患眼疾的时候,被庸医所害,大泄脾阳,以致后来不能康复,这是他《灵素微蕴》里 ...

批判的继承才是学习进步的根本
53
发表于 2016-11-6 12:06 | 只看该作者
听说:黄师是死于过劳,而他患眼疾的时候,被庸医所害,大泄脾阳,以致后来不能康复,这是他《灵素微蕴》里提及到。而且黄师大限将近之时,已提前几个月获悉。这和得道高僧有得一比!简直惊为天人!有**说:我们这些晚辈,既然学习黄师的理论,当应谨慎评价这些无私先辈,切勿妄下评论!要下,也应当超越黄师以后,再来审视才好。,您认为呢
52
发表于 2015-11-23 07:56 | 只看该作者
这类文章质量高
51
发表于 2015-11-22 20:20 | 只看该作者
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源于周易的河洛理数。
头像被屏蔽
50
发表于 2015-11-20 23:2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9
发表于 2015-9-8 08:18 | 只看该作者
四圣心源真的是文深意奥
48
发表于 2015-9-7 13:03 | 只看该作者
右寸脉小  是要用升麻哦  
47
发表于 2015-9-5 18:46 | 只看该作者
四圣心源本就是好书,只是文深意澳,难懂啊
46
发表于 2015-9-5 11:57 | 只看该作者
请高手继续
45
发表于 2015-7-11 17:11 | 只看该作者
I like this paper
44
发表于 2015-7-4 22:22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看到这段时也有很多困惑,看了楼主的解释还是有点明白了。
43
发表于 2015-7-4 21:46 | 只看该作者
本人不才,不过感觉楼主真水平!
--------------------
此消息发自iPhone版诊疗助手
42
发表于 2013-10-29 23:58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补中气——读《四圣心源》体会

回复 41# chenyongchang


    如果右寸脉小、或者脉弱该怎么办呢
该升还是该降呢
41
发表于 2013-10-27 20:49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补中气——读《四圣心源》体会

肺气本应该敛降,金主肃降,则阳降而化阴,如果肺气浮升,就是肺气上逆,则君火失根,左寸脉大,一则心神失养,二则肺气化燥。
40
发表于 2013-10-27 19:15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补中气——读《四圣心源》体会

回复 38# chenyongchang
请问肺气如果浮升的呢
39
发表于 2013-10-26 22:51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补中气——读《四圣心源》体会

圆人看圆圆必圆,偏人看圆圆亦偏,不和黄元御站在同一高度,看他的著作就不是一个圆,就会说他是扶阳派,黄氏固扶阳,你看他的论阴虚,难道不深刻?难道他就不滋阴?
38
发表于 2013-10-26 22:38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补中气——读《四圣心源》体会

《四圣心源》乃黄元御11种著作里最核心和经典的一本,在当时的中医著作中,可谓空前绝后.在当今中医药复兴的时代,也是当下许多执业中医和中医爱好者,必须要读、最爱读,最流行、反响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中医经典。可谓打开中医殿堂大门,最简洁、最容易、最可靠的一把钥匙。
全书对于中气升降浮沉,非常重视、强调,反复论述,可谓一举中的,抓住了中医后天这个核心和根本。对指导治疗疾病、诊断、用药以及养生。起到了化简驭繁,拨云见日的作用。
《四圣心源》也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中医书,在读完了n次后,在跟大家交流中感觉有几点容易误解。
第一、
不看整体过分纠缠细节
列如开篇的第一段话“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很容误解,很容易把中气分开来看,
就会问到底中气在那个位置
我感觉中气就只有一气,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叫法不同而已。升叫木气、肝气,浮叫火气、心气,降叫金气、肺气,沉叫水气、肾气,在中叫脾胃气、土气中气。整体都是一气的变化、即所谓的一气周流。无论五脏六腑都有他的升降浮沉。 ...
江浪如雪 发表于 2013-1-8 11:11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乍一看好象是读懂了黄元御,其实黄氏的精髓并未领会,所云黄氏之理论并未切中要害,黄氏固用热药,难道黄连、黄芩,桅子用得又少了?麦冬、首乌、阿胶比比皆是,黄氏用药其原则是有时证,用是药,只不过人之病,大致上多是先损阳气,后伤形体,这是基本规律,《伤寒论》和黄氏用药首先都在气上做文章,把气调好了,调顺了,病也就好了。
   黄氏所说的气由厥阴而出,水来化木,这是由阴出阳,左路肾肝心都是体阴而用阳,所以称为阳气,由手太阴肺金而降,这是由阳化阴,右路肺胃肾都是体阳而用阴,称为阴气,气流行到肾称为肾气,肾水左升,化为肝气,肝气升发,化为心火,心火敛降,化为肺金,肺金沉降而为肾水,肾水再升发,此为人体内的一气周流,其实都是这一气在流动,称阴阳,称五行,只不过是一气的形态和位置不同而做的分别,比如一个人在父亲面前是儿子,在媳妇面前是老公,在孩子面前是爸爸,其实都是他一个人,这就是黄氏所说的一气的实质,也是《内经》和《伤寒》的本意。
      所以黄氏其实一气周流是圆融的,是一个圆,是一个整体,无所谓阴阳之分,五行之别,何来扶阳抑阴?只不过阳气先败的病多多了,所以用热药就多了。如下图:


                                                                             
37
发表于 2013-10-11 17:33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补中气——读《四圣心源》体会

回复 31# qunli888


    当下不辩证的温补在临床也是比比皆是。读了几本扶阳派,火神派的书就偏信。不要人云亦云,能实事求是,好不。
36
发表于 2013-10-10 20:58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补中气——读《四圣心源》体会

高手对决、雷霆万钧、电闪雷鸣、可惜观众、尽皆震晕
35
发表于 2013-10-9 20:43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补中气——读《四圣心源》体会

回复 34# 医道门外一信徒


    中医学习最怕这个所谓的崇拜。一崇拜就慢慢迷失自己了。
而后变成喝古人的洗脚水了。难以有自己的建树。
读黄元御书的人多了去了,但是除了崇拜,还剩什么了,
如同追星一样,一崇拜,就完全迷失判断了。
34
发表于 2013-10-6 23:28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补中气——读《四圣心源》体会

一生拜服黄元御。其人性孤僻狂傲,草视仲景之后一切医家。然对医学孜孜以求,呕心沥血,早夭之因不宜猜测,吾辈学其思想就好。
33
发表于 2013-10-5 22:06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补中气——读《四圣心源》体会

回复 31# qunli888


    当今用药偏于滋补寒凉确是时弊
此话差矣
当是不懂辩证,的乱用药才是当下和千古来庸医的弊端,
读了黄元御、郑钦安会这么认为,
但是读了朱丹溪、张纯锡、张子和、王孟英,又该说用热药是时弊了。
中医没有什么热和寒好争的,辨证论治,四诊用功,该热就热该凉就凉,医书只能参考,不可教条。
32
发表于 2013-8-30 18:56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补中气——读《四圣心源》体会

辩证思维的立足点不同 中基的内容 各大家立论点不同 实为圆机活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4 14:1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