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6358|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理探源]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七讲:经络辨证与时间性发疾病病

《灵枢•营气篇》说: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先一起来看一个病例,这个病例是个65岁的女性患者,以冠心病心绞痛收入我科。入院后经口服欣康、肠溶阿斯匹林、倍他乐克,静滴单硝酸异山梨醇、丹参注射液等,并与口服中药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方,治疗半月病情没见明显的缓解。主治就请我会诊了。病人的发病很有特点,每日上午9~11点感到胸闷气短,心悸心慌,心胸汗出,乏力,欲大便,过了11点就什么事都没了,患者发作时候没有其他的什么不适。主管医师在病人发作的时候多次做心电图,但未捕捉到心律失常、与入院的心电图相比也未发现明显的ST段及T波的变化。视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看完病人,我告诉主管医师,说停用静滴单硝酸异山梨醇,其他的口服西药、丹参注射液接着用吧。开出一个方交给他说,用这方吧,病情会很快缓解。方如下:
白参10g  生黄芪30g  白术10g  陈皮6g  当归15g  升麻3g   柴胡5g     云苓30g  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  炙甘草15g
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补中益气汤加减的方子,胸痹在我们的教材中是很少提到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的,能取得预期的疗效吗?这个问题我们暂不讨论,我想问问大家能明白我的辨证思路吗?
1.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与时间性病症的关系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临床很常见,常常有这么一些病人,其发病很有时间规律性,比如说发热在每日的上午9~11点,腹泻在早上的3~5点,胸痛在下午的5~7点,每天的发病都集中在这个时候,过了这个时间段,病症就缓解了,也有些疾病呈时间性加重。对于这些疾病倘若我们不能掌握正确的诊断思路,可能只能象一些书中所说的一样,只能把它们称做“奇证”、“怪证”了。那么辨证也就难以把握要领,很多时候就无奈地做出“以药试病”的处理方法了,要不就只好从痰、瘀治疗了,为什么?都说“怪病多痰”、“怪病多瘀”啊。
要弄清这些疾病的诊断方法,我们有必要重温相关的《内经》原文,复习一下十二经脉气血流通和注入的规律。那么人体气血在十二经脉中流通注入的时间规律又是如何的呢?
在《灵枢》经中,“五十营篇”,“营气篇”、“脉度篇”“营卫会生篇”,连续四篇都是专门讨论这些问题的。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乃传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于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知。
此段讲解了营气、卫气的产生、性质和运行特点。指出了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度”,五十而复大会。
那么营气是怎么运行的呢?
《灵枢•营气篇》说: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与太阴合……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合手太阳……合足太阳……注足少阴……循心主脉……合手少阳 ……注足少阳……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
根据以上的记载,后世的医家结合临床病例的观察,将其发展为十二时辰配属十二经脉的子午流注纳支法,即营气每天循行十二经脉一周,营气流行灌注各脏腑组织具有潮水一样的时间节律,当某时辰气血灌注到某经脉脏腑时,该经脉脏腑就处在功能最旺盛之时。其规律如下:寅时(3~5点)手太阴肺经,卯时(5~7点)手阳明大肠经,辰时(7~9点)足阳脉胃经巳时(9~11点)足太阴脾经,午时(11~13点)手少阴心经,未时(13~15点)手太阳小肠经,申时(15~17点)足太阳膀胱经,酉时(17~19点)足少阴肾经,戌时(19~21点)手厥阴心包经,亥时(21~23点)手少阳三焦经,子时(23~1点)足少阳胆经,丑时(1~3点)足厥阴肝经。古有歌诀有助于记忆:
肺寅大卯胃辰宫,
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
亥焦子胆丑肝通。
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会出现时间性病症,时间性病症也非什么“奇证”、“怪证”,原来这些病都与营气的运行有关,一天有十二个时辰,营气分别运行于十二条经脉,如果某条经脉出现了问题,病证就会在这个时候发作或加重,这就是为什么12个时辰的病证在临床上都能见到,并且发作的时间长短也是2小时(1个时辰)了。
回过头来,我们在看看前面的病案,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时间规律分析,患者发病在9~11点当属足太阴脾,结合气短、乏力、欲大便,脉沉细,就考虑脾气亏虚了,清气有下陷之势。《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属脾,络胃……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清有下陷之势,不能循经上升以养心脉,故出现胸闷、心悸心慌。方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加生龙骨、生牡蛎宁心安神,以黄芪配云苓益气敛心汗,药中病机,其效也就在预料之中了,病人服方一剂,症状就明显减轻,胸汗止,五剂而诸症消失。
由此,我们可能就明白了,人体的气血通过经络流注到机体各部,以灌注营养脏腑、四肢百骸,这种流行灌注各脏腑组织具有潮水一样的时间节律。当某时辰气血灌注到某经脉脏腑时,该经脉脏腑就处在功能最旺盛之时。既然象涨潮一样,也就当有潮落的时候,这潮落都有最低时,在经脉灌注中,每一天每一经都会有气血流注最为不足的时候,这个时候该经脉脏腑功能就处在最衰减的状态,这就是十二时辰经脉脏腑的旺衰规律。而这个衰弱的时候通常在旺盛后的第六个时辰。此节律最早见于明朝高武的《针灸聚英》一书中。

8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三年入门+1致谢
  • 可怜的中医+1向前辈致敬
  • 男医生+6谢谢教授讲课。我想买您的书,但在我们当地新华书店买不到。能否给个地址,汇款寄一本来?能签名更好,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锵锵音乐坊 + 1 感谢教授在百忙中来指导后辈们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8朵
58
发表于 2021-10-1 17:33 | 只看该作者
求购毛以林教授的经络辨证用药学
57
发表于 2011-12-18 22:47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中医博大精深!每个现象都是线索,寻求根本之道
56
发表于 2011-12-17 19:57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回复 1# 道少斋主人


    肺寅大卯胃辰宫,
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
亥焦子胆丑肝通。
熟读经典,博古通今,自能触类旁通,左右逢源矣。
55
发表于 2011-12-17 18:36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等并行不悖。毕竟能启发思路。具体怎样解释,对我这样的医生暂时还不很重要。收藏啦,送花致谢。
54
发表于 2011-12-17 12:08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巳是四月不好意思改正一下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爱爱医
53
发表于 2011-12-16 12:19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回复 1# 神奇asd 即使是同样证型的病人,也未必能有这么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吧,莫非是单纯的脾虚证才如此典型吗?如果不那么典型则说明兼有其他的经不通利吗?若这个病人如此典型,那么理论上按月份来讲他的病应该是在夏六月(巳)最严重是吗?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爱爱医
52
发表于 2011-12-16 10:57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观赏到里面的医案,真是太妙了,喜欢
51
发表于 2011-5-4 20:11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回复 1# 道少斋主人


    大医与小医的区别。
50
发表于 2011-2-17 23:23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很感谢提供如此精彩的讲解,学习了
49
发表于 2011-2-17 21:09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接触到高的老师了,中医辨证中经络辨证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但临床用的却少,当初老师讲的也少,能学到的也少,有遥远的感觉,今天学习了
48
发表于 2011-2-7 10:26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同意21楼和34楼的说法!大道至简,简单有效最好,当然道理要弄明白。
47
发表于 2010-10-23 14:55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回复 34# powm
这位仁兄,不能因为用了西药就说不是中医了,西药不过是矿物,植物的提取物,再放在一起进行化合作用而成的,其实从根本上说都是中药提取物,我们中药用的还不是矿物,植物,动物,只不过成分复杂些,纯度低了些,但我们的中医有自己的辩证体系,我们拿我们的辩证方法来用西药,这应该还是中医吧。科学发展导致器材,工具都先进了,对我们中医有用的我们也应该用,不能只让西医用啊,
46
发表于 2010-10-22 21:35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quote]聆听教诲,茅塞顿开,谢谢毛老师!希望能再次拜读!
45
发表于 2010-10-22 20:26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回复 1# 道少斋主人
有心跟老师学习,笨呀
44
发表于 2010-5-25 16:48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学习学习,学习了
43
发表于 2010-5-19 12:10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学习了
42
发表于 2010-5-15 17:51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拜读  确实很经典
头像被屏蔽
41
发表于 2010-5-2 21: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0
发表于 2010-4-30 16:57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3_206:}支持我崇拜的偶像毛老师!!!
39
发表于 2010-4-30 11:42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回复 36# 亦风飘飘


    你联想一下身边的东西 人 事 物
38
发表于 2010-4-30 11:41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回复 34# powm


    不是 他是中医辨证 西药治疗 准确的说此时的西药已经把它中医化了 就像是张锡纯当年用阿司匹林发汗一样
37
发表于 2010-4-30 06:16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学习了受教
36
发表于 2010-4-4 19:03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老师,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为什么每次判断是哪个脏腑出问题时,都是根据那个脏腑功能最旺盛之时?那按照以上的方法,脏腑功能衰弱时又有什么用呢,这个时候不是更容易出问题吗?
35
发表于 2009-8-23 23:17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临床有效果才有说服力,powm老兄你的辩证思维和治疗方法“衷中参西”,且简单方便确为一条新路子
34
发表于 2009-8-23 11:58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每日上午9~11点感到胸闷气短,心悸心慌,心胸汗出,乏力,欲大便,过了11点就什么事”

典型心包经积液症,夜间身体忙以修复,心包积液多,9~11点脾经当旺,运化忙,11点过后心包积液少了,人也就舒服些。
只需按压任脉之膻中穴,排心包积液即可,无需又是会诊,又是补中汤的。如果要更有效点,加按膀胱经之昆仑,左手心包经。不信你在按压膻中时,用听诊器在太乙和章门间听听。

“入院后经口服欣康、肠溶阿斯匹林、倍他乐克,静滴单硝酸异山梨醇、丹参注射液等,并与口服中药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方,治疗半月病情没见明显的缓解。”

从以上见好像是西医医治而参用中药,四不象治法,这是在教我们“步入中医之门”吗?????
我不会拍,有啥说啥。

[ 本帖最后由 powm 于 2009-8-23 12:01 编辑 ]
33
发表于 2009-8-22 22:27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老师的《步入中医之门2》我还没看,但仅就这一小段节选就可以看出老师的辩证功力之深,对经典的领悟之深。
32
发表于 2009-8-21 19:05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谢谢老师指导
31
发表于 2009-7-12 17:10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谢谢老师指导。
30
发表于 2009-7-10 22:07 | 只看该作者

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节选)

学习学习知识增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4 12:1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