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573|回复: 3

[病例讨论] 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5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病理生理变化

卒中后排尿、储尿障碍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往往和神经系统病变不一致,2010年,廖利民建议体现上下尿路功能的不同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如下分类:
①下尿路功能:评价储尿期和排尿期,根据膀胱的感觉、容量、功能及尿道功能进行细分;
②上尿路功能:根据从膀胱至输尿管反流、肾盂和输尿管扩张、膀胱壁段的输尿管是否梗阻及肾功能等情况进行细分。

依照此分类,国内对于已经明确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同时伴有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尿动力学检查,提示其中近1/5为神经源性膀胱,证实了不同神经系统部位的病变其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表现不同,影像尿流动力学的表现特点不同。病理生理学研究为治疗提供了更为充分依据。

诊断和分类

国外研究显示,卒中后尿失禁发生率高达32%~79%。卒中患者除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外,出现了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潴留、急迫性或压力性或充溢性尿失禁,有尿意丧失及反射性尿失禁表现,排除泌尿系统疾病的影响,即可考虑为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其诊断并不困难,其分类和治疗密切相关。

神经源性膀胱分类方法较多,理想的分类标准应反应临床表现和相应的卒中病灶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尿动力学结果进一步区别。2011年,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中建议按Madersbacher分类法,将神经源性膀胱分为:
①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过度活跃;
②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活动不足;
③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活动不足;
④逼尿肌过度活动不足伴括约肌过度活跃。
此分类方法较为贴近临床,便于非泌尿专科的医护人员使用。

检查方法

目前,多家医院的神经内外科和康复科对于卒中患者开始常规进行膀胱功能评定,在进行功能锻炼之前和之后评估患者脑部病变的位置及程度,膀胱压力容积和尿动力学改变。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发现膀胱颈以下的下泌尿道梗阻性病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像表现相似,均能表现为膀胱的形态改变、憩室形成及肾盂输尿管积水等。

虽然影像尿动力学能够提供更多诊断信息,但也有学者认为卒中急性期较少出现上尿路积水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而且受到卒中部位和严重程度、认知障碍、应激、失语和卒中后焦虑、抑郁等多种因素影响,也不便进行侵入性检查,可以在好转后针对部分患者的逼尿肌收缩无力和无反射进行影像尿动力检查。

治疗

纵观多个共识和指南,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保护上尿路或肾功能,次要目标是恢复或部分恢复下尿路功能。急性期内可采用经尿道留置尿管和间歇清洁导尿,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较多,导尿方式和尿管的选择等均进行了探讨,无菌性间歇导尿的膀胱残尿量和感染率明显低于留置导尿组。

关于系统化治疗,可以借鉴2013年发表的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根据尿动力学特点选择药物治疗,手法辅助排尿、间歇导尿和膀胱再训练等方法,针灸和物理治疗目前的报道较多,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膀胱壁A型肉毒毒素注射术、尿道吊带术、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和肠道膀胱扩大术等外科治疗。神经电**治疗、干细胞及组织工程等治疗方法目前在临床探讨较多,可能是以后治疗的新途径。

小结

卒中的发生机制和原因已经非常复杂,而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机制更为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分类和研究方法也不统一,很难进行规范及全方位研究。我们试图通过多个科室共同协作,制订此方面指南或是专家共识。同时,探讨康复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指导患者做好膀胱和尿道功能的恢复训练,联合药物、针灸理疗及手术等多种方法才能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泌尿系反复感染、减少出现结石、肾积水及最终的肾功能衰竭,改善预后
发表于 2017-7-25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7-10-2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了!!
发表于 2017-10-2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00:2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