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881|回复: 2

[经验交流] 好好的正能量 却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困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5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三篇医院宣传稿的先后出炉, 给科室医护人员上了一堂又一堂的“社会实践课”。
  一年之计在于春。最近医院发动“宣传攻势”,号召各科室主动宣传自己,努力营造医院新局面,这不,丽都医院急诊科也整了三篇。这三篇科室新闻稿,可是清一色的正能量,不信,看官可稍后验明正身。但是,好好的“高大上”,背后发生的故事却耐人寻味,让医护人员困扰之后,陷入沉思。
一、不辱使命, 120急救队员从便池里捞出新生儿!
3月24日13:45,120急救指挥中心给急救分站突发出车指令:创业大道+金水路交叉口,腹痛(女性)!
一线出车人员医护司急救三人组接到出车指令,急速出车。
呼救现场在这两条路交叉口附近的某酒店,120 报的是“腹痛”,至之,原来是一名17岁的女孩儿在卫生间里分娩了!
产妇李xx,女,17岁,饭店服务员,这时候,孩子已经生出来,直接掉到了便池里!
急救护士阿丽见状,赶紧上前,蹲,不,跪着!双手把新生儿从便池里捞出来,立即着手清理其口鼻污物,婴儿“哇——”的一声哭出声来,好了!仔细查看,是个女孩,面色红润,体重正常,看上去白白胖胖的。急救医生小梁拿出急救箱里的剪刀、止血钳,为其剪断脐带,拿来衣物,为新生儿包裹、保温,护士阿丽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为其保暖。
在酒店人员的协助下,急救人员把产妇李某搀扶到救护车上,进行初步评估、测量生命体征。此时,新生儿没有了哭声,护士阿丽马上检查婴儿的一般情况,拍打其脚底板,“哇——哇——”新生儿又开始响亮地大哭起来,哭声立即响彻了整个车厢。
这下就放心了。急救司机师傅急人所急、临危不乱,救护车开得轻快而平稳,向着医院的方向疾驰而去!
这就是120急救,在呼救伤患最危急的时刻,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继续救助的时候,挺身而出!
在行驶的救护车上,急救队员提前就与医院的新生儿科、妇产科联系,及早做好接诊准备工作。救护车到达后,交接班双方人员规范而有序的交接……不辱使命,圆满完成急救任务!
在救护车返程的路上,每一个急救队员都很高兴,一股豪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充斥到每个急救队员的心头,是啊,再没有什么能比圆满完成120急救任务更令人快乐的了,不是吗?
救治落入便池小婴儿事件发生后,我们的急救护士表现得可圈可点,加上科室宣传又需要这样好的典型事迹,于是,科室通信员立即把这件事整理出来,以医院通讯稿的形式,因为是医院宣传,里面医院、科室、急救队员姓名一应俱全,很快就发到了省里主办的人口与健康微信号上。
看到科室的光荣事迹发表后,医护人员一高兴,纷纷转发,弘扬正能量。
科里人员微信群里有本地晚报的记者,在看到这个17岁女孩把孩子生到便池里,急救队员又给她救活了,这可是新闻热点啊,赶紧打个电话,问问情况,顺便等于也征求了科室意见,一番修改之后,又问(采访)了患者转院后所在科室的医护人员(人脉广啊)报纸,还有他们的自媒体都登出来了;还有女孩打工的酒店人员,也是口无遮拦,见人就说女孩瞒着酒店打工之事;本地还有一家风湿可观以转发起家的自媒体,看到转发到朋友圈里的微信文字,他们更不客气,甚至连医护人员的名字都不带变动,赶紧的发,“今日头条”新闻也爆出来了!
于是乎,这两天,报纸、自媒体“17岁女孩便池产子”的消息满天飞,科室人员越来越难受了!为什么?这叫当事女孩以后怎么嫁人啊,人家男友也吹了,还没有结婚呢?!更有,后来的人群,更多的把目光聚焦在那个便池里捞出的女婴身上,想要收养女婴的人,以各种方式,或亲自找上医院,或多方打听,电话打到科里、个人手机上的都有,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来了!
在此期间,救人护士、发稿人整天的提心吊胆,生怕女孩和家人看到报纸上、微信上转发的这些文字,这要是被她们看到,对母女俩如此不利,追根溯源,要是找到急诊科兴师问罪怎么办???
好好的一件救人好事,如若变成了侵害人家隐私权的事件,可就麻烦了。还有,现如今,想要***的人,也不知为什么这么多,穷追不舍,不问清不死心,不堪其扰……科室人员后来就想着,这事赶快过去吧,人们赶快忘了这母女俩,放过她们吧……这起便池救婴儿事件,一个多星期后才算渐渐消停,科室人员的一颗揪着的心,才算落下来。
(重要的话,说三遍:医院做医院、科室宣传,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患者的隐私,切切!)
  
  • 凌晨1点钟 83岁空巢老人在呼救……

     3月30凌晨,120急救指挥中心急救分站突发指令:沿海路安居新村,“头晕,内科”!夜班急救人接收出车指令,快速出车!
呼救现场是在这个小区的一楼,救护车进到小区,但是无法靠近呼救者的居民单元楼,救护车距离呼救患者还有80多米,急救队员掂着担架、急救箱、氧气,下车、步行进入患者室内。医护人员随即为患者进行现场查体、评估,
此时的患者主要症状就是眩晕不适,伴有呕吐、痛苦不堪。患者身边只有一个85岁的老伴,别说照顾患者了,自身行动都是问题。老人言谈很有素养,对急救队员深夜赶到家里施救一再表示感谢。
一个医生、一个护士,面对头晕不适、不能行动的患者,还有一个年迈需要搀扶的患者家属,没有担架工,没有可用的患者家属,夜半无人援手,再说,就是有担架也使不成,转不开身,没人抬,用不上,怎么办?
患者情况危急,还在不停的呕吐……急救医生安xx见状,没有丝毫犹豫,只见他蹲下身去,背起老人就往救护车跑去,急救护士掂着急救箱,扶住颤颤巍巍的患者老伴,医护二人协力,把两个空巢老人艰难地转运到了救护车上!120院前急救记录:患者张xx,女,83岁,患者以“突发性头晕伴呕吐十分钟”为代主诉,疾呼120,现场查体:神志清,精神差,1:40回车,接回医院后头颅CT示:小脑梗塞,转往内某科病区住院治疗。
看似轻飘飘的几行字,凝聚着120急救队员多少汗水与辛勤付出!
120急救站,像这样深夜救助空巢老人的事例还有很多,每一次的呼救,急救队员克服重重困难,以有限的人力、物力,实践着120急救人的大义之举,让我们为深夜活跃在急救一线的120急救队员们点赞!
十足的正能量干货,如此好人好事,院科不主动宣传出去,那就是“尸位素餐”了,图片、文字,很快就整理到位,刚从上次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更何况,这种好人好事,怎么报都不违例,没什么可顾忌的,随便发,发的越多,越为我们阴影、科室、当事医生扬名,这事,上哪找啊?
很快,报纸、自媒体又是满天飞,“这个弯腰的医生”今晚被刷屏,弘扬正能量,动员一切可动员之力量,号召全城人向背着空巢老人的医生学习。
汲取了之前新闻报道的经验教训,科室报道中,隐去了患者的名字,科里提供的图片,想着媒体人都有足够多的经验,还能按照惯例把老人的正面脸打上“马赛克”?
可是,图文推送出来后,媒体因为这是十足的正面报道,为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可靠性,还问出了老人的名字,刊登出来的正面照,并没有打上“马赛克”……
幸亏是十足的正面新闻,也多亏老人们不怎么看报纸和微信,不然,老人和家人如果不愿意曝光,这埋怨也是要听的。
(这次报道,取得的正面效果还是不错的,当事医生“火”了,还获得医院嘉奖。感悟:只会做,不会说,也是“养在深闺无人识”,寂寞致死。适度的宣传报道,还是很有必要的。)
三、救助18楼落下的坠落伤患者
4月9日17:25, 120急救指挥中心给急救分站突发指令:**山路金鼎路某建筑工地,坠落伤!
一看到坠落伤,出车人员迅速集结到位,救护车向着呼救现场,疾驰而去!
通过车载电话,急救队员提前与呼救者电话联系,确认并约好,提前安排人接车,以尽快找到伤者,争取救治时间。
呼救现场在一家在建的小高层建筑,这名坠落伤患者是这里的一名建筑工人,是从18楼坠落下来,摔到了楼下的地面上,此刻,伤者还在地上躺着。
18楼的高度,这坠落伤还有救吗?
急救队员不敢怠慢,掂着急救物品、抢救箱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
万幸的是,这名从18楼坠落的伤者,神志竟然清醒?!
患者赵xx,男,28岁,坠落伤, 现场查体:神志清,精神差,显然,伤者还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看到工友和急救队员,不停地说话。原来,伤者从高处坠落后,在林立的脚手架间坠落而下,中间,应该是被钢管挡住、缓冲过,后来才落到地面的!
所幸的是,这两天豫南地区一直在下雨,坠落者最后掉落在了楼盘下面被雨湿透的泥地上,伤者下冲时的巨大冲击力,把松软的泥土地,生生的砸出了一个深深的人形泥坑!
还真是命大!快速查体、评估、包扎、固定、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伤者生命体征尚平稳,胸部、腹部、右臂多处疼痛,右手指间还有一处撕裂伤,急救队员到达现场的时候,手外伤处的出血已经渐渐停止。大家迅速用铲式担架把伤者抬到救护车上,固定好车载担架车,救护车向着医院的方向疾驰而去!
在疾驰的救护车上,急救队员继续忙碌,为伤者吸上氧气,密切监护患者神志、呼吸、血压、脉搏,维持各管道通畅……时间就是生命!一路开放绿色通路,直接把伤者转运到CT检查室,生怕耽误了患者的救治时间!
经查,伤者多发肋骨骨折、双肺挫伤、脾破裂、右手多处脱臼、骨折,在急救队员的护送下,伤者后来被转运到外科某病区继续接受救治。
18楼摔下,竟然没死?!
颇有传奇色彩啊。
现在的微信朋友圈多厉害啊,有位记者朋友发现了“新闻点”,18楼坠落还活着,这真是奇迹耶,追着想要稿子报道报道。科室宣传员也想,这确实不错,确实,坠落伤患者接回医院时,还是神志清醒的,当时查出的那些初步诊断,如若救治得力,伤者的康复还是很有希望的。即使,伤者后来转到了市里的中心医院,那里救治能力、条件更好,患者的康复就更增添了希望。
稿件又赶出来了。
记者又追着要图片,以增加新闻的真实性,让看到的读者更加信服,关注度更高。可惜,当时,急救队员只顾急救,没有留下图片,为了拿到伤者的照片,记者又动用他的人脉,追到之后的中心医院。
事情的结局出乎这边所有人的意料,那边的答复是,伤者转到中心医院ICU,不到12小时,人就不行(死亡)了,高度怀疑:肝脾破裂!
在医院里,出院病人回访,益处多多,由此可见一斑。还有,记者工作的严谨和较真,别的不说,单凭这一点,也是值得医护人员学习的。
医院和科室的“外宣”工作,且行且谨慎。
(源自:乐一邦)

6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6朵
发表于 2017-5-21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宣传可以,的确得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以上案例是双刃剑,宣传了,却有很多想不到的效果出现,面对这类事,只能沉默,不再发布和此事有关的事,谁问都是不清楚,口风一致,应该慢慢的就被遗忘了

5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zmdzfx+5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5朵
发表于 2017-5-21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kaixindou1 发表于 2017-5-21 07:05
做宣传可以,的确得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以上案例是双刃剑,宣传了,却有很多想不到的效果出现,面对这类事, ...


沉默是金。一边要宣传政绩,一边要小心谨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8 15:1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