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175|回复: 2

[其他] 随症用药 提高疗效+中药四气五味引药归经精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2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随症用药 提高疗效
制酸---------吴茱萸,瓦楞子,牡蛎,乌贼骨。
消渴---------麦冬,山药,天花粉,黄精。
肿瘤---------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重楼。
软坚---------浙贝母,鳖甲,夏枯草,海藻,昆布
止痒---------蝉蜕,防风,苦参,白蒺藜。
眼花---------枸杞子,草决明,石决明,菊花。
失音---------蝉蜕,胖大海,木蝴蝶,凤凰衣。
腰痛---------杜仲,川断,桑寄生,五加皮。
失眠---------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
自汗---------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牡蛎。
盗汗---------五味子,牡蛎,知母,黄柏。
虚热---------鳖甲,银柴胡,胡黄连,青蒿。
水肿---------桑白皮,冬瓜皮,益母草。车前子,。
贫血---------阿胶,当归,枸杞子,何首乌。
食积---------鸡内金,山楂,神曲,麦芽。
疼痛---------香附,元胡,川芎,白芷。
湿疹---------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野菊花。
止血---------藕节碳,地榆炭,侧柏碳,白芨。
便秘---------火麻仁,郁李仁,杏仁,柏子仁,
鼻炎---------辛夷,白芷,藁本,细辛。
咽痛---------玄参,麦冬,桔梗,金银花,连翘。
胸痹---------瓜蒌,薤白,郁金,半夏,丹参。
干咳---------百部,麦冬,百合,冬花,紫菀。
咳嗽---------川贝母,半夏,瓜蒌,竹茹,。
降脂---------生山楂,半夏,泽泻,荷叶。
降压---------天麻,草决明,夏枯草,白蒺藜。
肥胖---------生山楂,泽泻,荷叶,大黄。
脂肝---------生山楂,泽泻,茵陈,地龙。
麻木---------白芥子,天麻,薏苡仁,鸡血藤。
乳癖---------郁金,夏枯草,浙贝母,穿山甲。
呕逆--------半夏,竹茹,柿蒂,生姜,砂仁。
梅核--------半夏,瓜蒌,桔梗,厚朴,浙贝母。
面瘫--------白附子,僵蚕,天麻,白芥子,地龙。
哮喘--------半夏,白芥子,苏子,旋复花。
顽痹--------僵蚕,地龙,白芥子,全虫,穿山甲。
转筋--------木瓜,白芍,牛膝,川断。
抽蓄---------全虫,僵蚕,天麻,蝉蜕。
气喘--------蛤蚧,五味子,麦冬,人参。
耳鸣--------五味子,麦冬,磁石,龙牡。
阳痿--------锁阳,肉苁蓉,仙灵脾,蛇床子。
遗精--------桑螵蛸,金樱子,芡实,龙牡。
止遗--------桑螵蛸,益智仁,乌药,芡实。
抗炎--------金银花,败酱草,鱼腥草,蒲公英。
醉酒--------葛花,草豆蔻,砂仁,葛根。
解暑--------金银花,荷叶,藿香,西瓜皮。
胎动---------白术,砂仁,桑寄生,黄芩,杜仲。
上痹---------羌活,桑枝,威灵仙,桔梗。
下痹---------独活,桑寄生,牛膝,木瓜。
中药四气五味引药归经精华



     中医学的药物“归经”,是历代医家长期用药实践的经验总结。按学科类别,是中药学的一部分。但是,药物“归经”涉及“经”和脏腑,可以体现“经”和脏腑组织器官的关系,也可以体现经络学说的作用。通过药物“归经”的具体方法和具体内容,可以充分说明,药物“归经”和脏腑组织器官“归经”都是以“经”为论理工具,经络学说不仅是对人体生理和病理进行研究的具体科学方**,也可用于药物学研究。在药物学的研究领域,把药物“归经”,完全是根据药物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而不是药物对“经”本身有治疗作用,经络学说纯粹是为药物学研究提供论理工具和方**。

在经络学说指导下,中医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都归了“经”,每一“经”都有所属的脏腑或组织器官,所以,根据药物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可以确定药物的“归经”。其具体方法,是把临床常用药物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进行总结合归纳,然后,按脏腑组织器官的归“经”确定药物的归“经”,从而更加明确药物作用的定位和趋向,突出药物治疗作用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便于临床应用。若某种药物对某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具有针对性或选择性,疗效显著,便可依照脏腑组织器官的归“经”确定药物的归“经”。比如,麻黄、杏仁、桔梗善治肺病,都归肺经;苍术、厚朴、砂仁善调脾胃,既归脾经又归胃经。再如,复盆子能治遗尿,病在膀胱,属肾失气化,故归肾经。每一种药物的“归经”,都是根据药物对脏腑或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这说明,必须先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归“经”,然后,才能根据药物对脏腑组织器官的治疗作用确定药物的归经。并且,脏腑组织器官的“归经”和药物的“归经”,都是以“经”为论理工具。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归经”,主要是为了阐释生理和病理,指导诊断和治疗。把临床常用的药物“归经”,是为了更加明确药物作用的定位和趋向,突出药物作用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便于临床应用。所以,经络学说对中医学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和中药学都有指导作用。





药物归经的实用价值



药物归经理论以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为方**,把临床常用的药物都归属各“经”,既发展了药物学的基础理论,又扩大了经络学说和药物的临床应用。通过药物归经,系统归纳药物的性能和治疗作用,进一步明确了药物作用对脏腑组织器官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为临床辨证论治,选择用药,合理组方,提高疗效,提供了更丰富的药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正如《医学源流论》所说:“治病者,必先分经络、脏腑之所在……然后择何经、何脏对病之药而治之……自然见效矣……不知经络而用药,必无捷效。”t

在药物归经形成理论以前,药物只有“四气五味”之分。“四气”主要反应药物的阴阳属性,“五味”主要反应药物的味别和功效。其治疗作用,一般都是某药治某症。如某药治痢、某药治疟、某药治泄、某药止呕吐、某药止头痛、某药止血等,但没体现药物对某一脏或某一腑以及某种组织或某一器官的针对性和选择性。比如,黄芩、黄连、知母、木通均属苦寒药物,皆可清热泻火。根据药物归的理论,才能更明确:黄芩归肺和大肠经,清肺与大肠之火;黄连归心和胃经,清心、胃之火;知母归肺和肾经,泻肺、肾之火;木通归心和小肠经,泻心、小肠之火。因此,通过药物归经,更加明确药物治疗作用对脏腑组织器官的针对性和选择性。



通过药物归经,可以指导药物的加工炮制。药物炮制,是药物学的重要内容。加工炮制方法得当,对引药入经,提高疗效,都有很大裨益。比如,香附归肝经,为增加其疏肝理气的功效,常常用醋炒。再如,黄芪、甘草都是健脾良经,归脾经,为加强健脾益气之功效,常以蜜炙,称炙黄芪或炙甘草。总之,根据药物的归经,经过加工炮制,既能提高功效,又可直达病所,有利于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



通过药物归经,便于临证选择用药。由于药物归经进一步明确了药物的针对性和选择性,所以,便于临证选择用药。比如,白芷、羌活、柴胡、吴茱萸皆治头痛,但白芷入阳明经,故阳明头痛选白芷;羌活入太阳经,故太阳头痛选羌活;柴胡入少阳经,故少阳头痛选柴胡;吴茱萸入厥阴经,故厥阴头痛选吴茱萸。中医临证,有同病异治或病同治,实施这些治则,都离不开选择不同归经的药物,如能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归经或引经的药物,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药物归经,进一步完善了“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经络学说形成以后,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中医学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辨证和论治,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具体运用时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中,论治的精髓是治“证”,而不单是对“症”治疗。“证”即证候。证候不同于症状,而是综合分析了各种症状、体征,并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因此,对“证”的治疗,比对“症”的治疗更进一步,必须根据药物作用的针对性和选择性。药物归经,就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总结合归纳药物作用对脏腑组织器官的针对性和选择性,然后,根据脏腑组织器官的“归经”确定药物的“归经”。所以,通过药物“归经”,可以进一步完善“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比如,治疗伤寒太阳病的麻黄汤和桂枝汤、治疗太阴病的理中汤、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疏肝理气的四逆散、滋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等,都是对“证”治疗的组方。`.



临床常用药物的归经



临床常用药物的归经,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由于各家的用药习惯和临床经验有所不同,对药物归经的认识也有一定差别。现将临床常用药物的“归经”综合、整理如下,供临床参考。



1,手太阴肺经

桔梗、杏仁、半夏、贝母、白芨、白前、百合、百部、天冬、麦冬、前胡、紫苑、紫苏、苏子、皂荚、银杏、马勃、射干、麻黄、麻黄根、瓜蒌、天花粉、旋复花、白芥子、天南星、胆南星、桑白皮、款冬花、枇杷叶、马兜铃、辛荑、生姜、干姜、葱白、细辛、升麻、白芷、荆芥、桂枝、桑叶、菊花、薄荷、蝉蜕、山药、粳米、阿胶、芍药、胡荽、柽柳、香薷、牛蒡子、淡豆豉、浮萍、木贼、瓜蒂、食盐、常山、藜芦、牵牛子、甘遂、大戟、芫花、商陆、石膏、知母、栀子、黄芩、芦根、生地、玄参、地骨皮、丝瓜、银花、板蓝根、鱼腥草、山豆根、橄榄、厚朴、白豆蔻、砂仁、白茯苓、车前子、苡仁、藿香、冬瓜子、防己、木通、通草、灯芯草、石苇、椒目、泽漆、半边莲、苍耳子、花椒、丁香、冰片、远志、僵蚕、陈皮、木香、乌药、檀香、香缘、薤白、仙鹤草、茅根、侧柏叶、百草霜、藕节、棕榈、郁金、延胡索、瓦楞子、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黄精、饴糖、蜂蜜、蛤蚧、紫河车、冬虫夏草、胡桃、沙参、西洋参、石斛、玉竹、胡麻仁、莱菔子、葶苈子、益智仁、猴枣、礞石、胖大海、浮海石、海蛤壳、荸荠、榧子、大蒜、、乌梅、诃子、五味子、五倍子、**。



2,手阳明大肠经:

白芷、升麻、葛根、麻黄、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仁、郁李仁、柏子仁、生首乌、牵牛子、巴豆、石膏、黄芩、黄连、黄柏、苦参、胡黄连、秦皮、连翘、红藤、败酱草、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厚朴、砂仁、肉豆蔻、冬瓜子、冬葵子、泽漆、秦艽、胡椒、荜拨、大腹皮、木香、薤白、地榆、槐实、槐花、侧柏叶、百草霜、伏龙肝、棕榈、桃仁、甘草、蜂蜜、肉苁蓉、皂荚、旋复花、、瓜蒌、胖大海、荸荠、杏仁、马兜铃、赤石脂、禹余粮、乌梅、诃子、莲子肉、金樱子、五倍子、**、剌猬皮、槟榔、雷丸、榧子、大蒜、石榴皮。



3,足阳明胃经:

白芷、升麻、葛根、防风、辛荑、生姜、葱白、胡荽、柽柳、香薷、牛蒡子、蔓荆子、淡豆豉、瓜蒂、食盐、藜芦、人参芦、大黄、芒硝、芦荟、**仁、巴豆、石膏、知母、寒水石、栀子、竹叶、芦根、谷精草、犀角、玄参、白薇、银柴胡、丝瓜、黄连、苦参、胡黄连、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败酱草、红藤、白头翁、白藓皮、土茯苓、白蔹、漏芦、山慈姑、橄榄、西瓜、荷叶、绿豆、藿香、苍术、厚朴、砂仁、草豆蔻、白豆蔻、白茯苓、茵陈蒿、滑石、冬瓜子、通草、萆薢、木瓜、秦艽、蚕砂、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胡椒、丁香、荜拨、荜登茄、高良姜、小茴香、代赭石、地龙、陈皮、大腹皮、枳实、木香、乌药、沉香、檀香、甘松、薤白、三七、柿蒂、白芨、百草霜、茅根、藕节、伏龙肝、血余、瓦楞子、穿山甲、皂剌、王不留行、干漆、白术、扁豆、粳米、饴糖、生地、沙参、西洋参、麦冬、石斛、玉竹、莱菔子、山楂、麦芽、谷芽、鸡内金、阿魏、半夏、白附子、旋复花、瓜蒌、天花粉、竹沥、竹茹、昆布、海藻、枇杷叶、赤石脂、禹余粮、乌梅、肉豆蔻、剌猬皮、使君子、芜荑、槟榔、雷丸、榧子、大蒜、石榴皮、苦楝根皮。



4,足太阴脾经:

紫苏、防风、生姜、干姜、葛根、柴胡、升麻、大黄、火麻仁、郁李仁、甘遂、大戟、芫花、商陆、白藓皮、荷叶、藿香、佩兰、茵陈蒿、苍术、厚朴、白豆蔻、砂仁、草豆蔻、白茯苓、赤茯苓、苡仁、椒目、木瓜、蚕砂、海风藤、附子、肉桂、吴茱萸、花椒、丁香、荜登茄、高良姜、小茴香、麝香、冰片、苏合香、酸枣仁、合欢、代赭石、地龙、陈皮、大腹皮、枳实、木香、乌药、沉香、檀香、香椽、甘松、仙鹤草、大蓟、小蓟、艾叶、伏龙肝、乳香、姜黄、三棱、莪术、泽兰、延胡、瓦楞子、苏木、刘寄奴、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白术、当归、龙眼肉、胡麻仁、鳖甲、莱菔子、山楂、肉豆蔻、欠实、莲子、明矾、使君子、芜荑、贯众、大蒜、马钱子。;



5,手少阴心经:

麻黄、桂心、细辛、柽柳、常山、栀子、竹叶、熊胆、犀角、牛黄、生地、熟地、丹皮、紫草、黄芩、黄连、苦参、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紫花地丁、马齿苋、白蔹、山豆根、西瓜、绿豆、白茯苓、赤茯苓、茯神、木通、泽泻、灯芯草、矍麦、赤小豆、独活、葫芦、半边莲、络石藤、附子、干姜、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朱砂、磁石、虎珀、珍珠、龙骨、牡蛎、远志、酸枣仁、柏子仁、合欢、夜交藤、玳瑁、代赭石、薤白、乳香、郁金、丹参、红花、苏木、刘寄奴、桃仁、人参、党参、黄芪、甘草、紫河车、骨碎补、白芍、当归、阿胶、龙眼肉、桑椹子、麦冬、百合、龟板、贝母、竹沥、猴枣、五味子、莲心、莲须、莲子肉、浮小麦、紫石英。



6,手太阳小肠经:

羌活、防风、蒿本、蔓荆子、郁李仁、生地、黄芩、黄柏、苦参、砂仁、茴香、赤茯苓、车前子、冬瓜子、木通、灯芯草、矍麦、冬葵子、海金砂、赤小豆、泽漆、葫芦、半边莲、大腹皮、金铃子、白术、甘草、鸡内金、赤石脂。



7,足太阳膀胱经:

羌活、防风、蒿本、蔓荆子、麻黄、桂枝、黄柏、大黄、白术、白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茵陈蒿、防己、木通、矍麦、扁蓄、萆薢、石苇、地肤子、海金砂、金钱草、椒目、独活、威灵仙、荜登茄、虎珀、木香、乌药、金铃子、水蛭、甘草、鸡内金、葶苈子、金樱子、桑螵蛸。



8,足少阴肾经:

细辛、独活、羌活、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续随子、知母、寒水石、熟地、玄参、丹皮、地骨皮、黄柏、败酱草、砂仁、白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苡仁、金钱草、五加皮、海桐皮、豨莶草、络石藤、千年健、松节、虎骨、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丁香、荜登茄、小茴香、磁石、龙骨、牡蛎、柏子仁、远志、合欢、地龙、橘核、乌药、沉香、檀香、艾叶、地榆、鸡血藤、牛膝、黄芪、山药、白术、甘草、鹿茸、海狗肾、蛤蚧、紫河车、冬虫夏草、肉苁蓉、锁阳、巴戟天、胡桃、补骨脂、葫芦巴、益智仁、仙茅、淫羊藿、蛇床子、杜仲、狗脊、续断、骨碎补、兔丝子、韭菜子、沙苑蒺藜、阳起石、何首乌、阿胶、枸杞子、桑椹子、天冬、石斛、胡麻仁、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龟板、鳖甲、海蛤壳、桔梗、昆布、海藻、山茱萸、五味子、乌贼骨、欠实、莲子肉、莲须、桑螵蛸、复盆子、金樱子、五倍子、**。



9,手厥阴心包经:

柴胡、大黄、丹皮、黄芩、败酱草、代赭石、勾藤、青皮、金铃子、白术、甘草、熟地、沙参、蒲黄、川芎、丹参、益母草、凌霄花。



10,手少阳三焦经:

柴胡、细辛、连翘、大黄、芒硝、石膏、附子、青皮、香附、川芎、黄芪、白术、甘草、熟地、砂仁、白豆蔻、地骨皮。



11,足少阳胆经:

柴胡、木贼、胆矾、栀子、夏枯草、决明子、熊胆、黄芩、黄连、龙胆草、苦参、秦皮、连翘、青蒿、茵陈蒿、金钱草、秦艽、牡蛎、酸枣仁、青皮、川芎、郁金、半夏、甘草、猴枣、代赭石。



12,足厥阴经肝经:t

柴胡、羌活、荆芥、防风、蔓荆子、薄荷、蝉蜕、桑叶、菊花、木贼、胆矾、常山、大黄、芦荟、续随子、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青箱子、夜明砂、熊胆、犀角、牛黄、生地、丹皮、赤芍、紫草、地骨皮、白薇、银柴胡、丝瓜、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胡黄连、秦皮、青黛、紫花地丁、薄公英、败酱草、土茯苓、山慈姑、射干、荷叶、青蒿、车前子、茵陈蒿、矍麦、萆薢、金钱草、半边莲、五加皮、木瓜、秦艽、蚕砂、海桐皮、豨莶草、海风藤、络石藤、桑枝、千年健、松节、虎骨、白花蛇、乌蛸蛇、乌头、肉桂、吴茱萸、小茴香、石菖蒲、磁石、虎珀、珍珠、龙骨、牡蛎、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羚羊角、玳瑁、石决明、代赭石、天麻、勾藤、白蒺藜、地龙、僵蚕、蜈蚣、橘核、橘叶、青皮、金铃子、香附、乌药、香椽、荔枝核、蒲黄、仙鹤草、三七、白芨、大蓟、小蓟、茜草、地榆、槐实、槐花、侧柏叶、艾叶、藕节、降香、花蕊石、血余、棕榈、川芎、乳香、没药、郁金、姜黄、三棱、莪术、丹参、益母草、鸡血藤、泽兰、红花、月季花、凌霄花、延胡索、五灵脂、瓦楞子、牛膝、苏木、自然铜、穿山甲、皂角剌、王不留行、桃仁、干漆、水蛭、虻虫、白术、甘草、鹿茸、紫河车、锁阳、淫羊藿、杜仲、狗脊、续断、兔丝子、韭菜子、沙苑蒺藜、熟地、何首乌、白芍、当归、阿胶、枸杞、桑椹子、胡麻仁、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龟板、鳖甲、山楂、天南星、猴枣、礞石、昆布、海藻、山茱萸、乌梅、乌贼骨、桑螵蛸、复盆子、鹤虱、贯众、马钱子、紫石英、苦楝根皮。



13,任脉:

苍术、吴茱萸、香附、木香、川芎、丹参、白术、甘草、当归、枸杞、龟板、鳖甲、槟榔、鹿茸、鹿衔草、巴戟天、紫河车、白果、山药、欠实、复盆子、**留行。



14,督脉:

细辛、蒿本、苍耳子、附子、肉桂、黄芪、狗脊、羊脊骨、鹿茸、鹿角霜、鹿龟胶、鹿衔草、白果、枸杞、川椒、蛇床子、益智仁、补骨脂。)



15,冲脉::

苍术、吴茱萸、香附、木香、川芎、丹参、白术、甘草、当归、枸杞、杜仲、肉苁蓉、紫河车、黄芩、黄柏、山药、扁豆、莲子、芦荟、槟榔、龟板、鳖甲、鹿茸、鹿衔草、巴戟天、紫石英、王不留行。



16,带脉:

升麻、当归、熟地、白芍、白术、山药、甘草、黄芩、黄柏、艾叶、干姜、龙骨、牡蛎、乌贼骨、续断、车前子、五味子。



17,维脉:

当归、川芎、白芍、黄芪、桂枝。



18,跷脉:

肉桂、防己、虎骨、穿山甲。



以上是归属于“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主要药物。其中,归属于“十二经”的药物,主要根据脏腑的归经。若某种药物对某一脏或某一腑以及所属组织器官具有治疗作用,则按脏腑的“归经”确定药物的“归经”。“奇经八脉”不与五脏六腑相配,所以,归属于“奇经八脉”的药物,都是按“奇经”联结的脏器和组织器官归经。若某种药物对“奇经”联结的脏器和组织器官具有治疗作用,则归奇经。比如,对“女子胞”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可归冲脉或任脉。具有强筋壮骨作用的药物,可归督脉或跷脉。归属“奇经”的脏器和组织器官相对较少,所以,归“奇经”的药物也少。总之,每一种药物的“归经”,都是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和脏腑组织器官的“归经”决定的,并不是说药物对“经”本身有治疗作用。比如,归属于手太阴肺经的药物,都是对“肺”和“肺”所属的组织器官具有治疗作用,而不是对“手太阴经”本身具有治疗作用。归属于“奇经八脉”的药物,都是对归属于“奇经八脉”的脏器或组织器官具有治疗作用,而不是对“奇经八脉”本身具有治疗作用。凡药物的“归经”都是如此。如果把药物“归经”误解为是药物对“经”本身具有治疗作用,就歪曲了药物的治疗作用,根本没有临床意义。



1.     十二经用药



手太阴肺经: 南星 款冬花 升麻 桔梗 檀香 山药 粳米 白茯苓 五味子 天门冬 阿胶 麦门冬 桑白皮 杏仁 葱白 麻黄 丁香 益智 白豆蔻知母 缩砂(檀香 豆蔻为使) 栀子 黄芩 石膏



足太阴脾经: 代赭石 赤茯苓 麻仁 甘草 半夏 益智 黄芪 苍术 白术胶饴 草豆蔻 茱萸 缩砂(人参 益智为使) 防风 当归



手阳明大肠经: 升麻 白芷 麻仁 秦艽 薤白 白石脂 缩砂(白石脂为使) 肉豆蔻 石膏

足阳明胃经: 半夏 苍术 升麻 白芷 葱白 知母 白术 神曲 葛根 乌药 丁香 草豆蔻 缩砂 防风 石膏

手少阳三焦经: 川芎 柴胡 青皮 白术 熟地黄 黄芪 地骨皮 石膏 细辛 附子

足少阳胆经: 半夏 龙胆草 柴胡

手厥阴心包经: 沙参 白术 柴胡 熟地黄 牡丹皮 败酱

足厥阴肝经: 青皮 羌活 吴茱萸 白术 山茱萸 代赭石 紫石英 当归甘草 龙胆草 蔓荆子 阿胶 瞿麦 桃仁

手太阳小肠经: 白术 生地黄 赤茯苓 羌活 赤石脂 缩砂(赤石脂为使)

足太阳膀胱经: 泽泻 桂枝 黄柏 羌活 麻黄 蔓荆子 滑石 茵陈 白茯苓 猪苓

手少阴心经: 麻黄 桂心 当归 生地黄 黄连 代赭石 紫石英 栀子 独活 赤茯苓

足少阴肾经: 知母 黄柏 地骨皮 阿胶 猪肤 牡丹皮 玄参 败酱 牡蛎乌药 山茱萸 天门冬 猪苓 泽泻 白茯苓 檀香 甘草 五味子 茱萸 益智 丁香 独活(或用桂) 桔梗(或用硝) 豉 缩砂(黄药 藁本为使) 附子 沉香 黄芪



2.奇经八脉用药

督脉用药: 附子 苍耳子 细辛 羊脊骨 鹿角霜 鹿角胶 藁本 杞子 肉桂 鹿衔草 黄芪

任脉,冲脉用药: 龟板 王不留行 巴戟天 香附 川芎 鳖甲 木香 当归白术 槟榔 苍术 吴茱萸 杞子 丹参 甘草 鹿衔草

带脉用药: 当归 白芍 川断 龙骨 艾 升麻 五味

阴阳跷脉用药: 肉桂 防己 穿山甲 虎骨

阳维用药: 桂枝 白芍 黄芪





引经药的功用



关于引经药的功用,前贤有许多精辟论述,而就临床运用来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引药归经脉 指引经药在方剂中先驱先行,引药入经。如左金丸为清泻肝火之剂,方中吴茱萸辛热入肝,黄连苦寒入心,吴茱萸为肝经引药,可引黄连之寒来清肝火。白虎汤主治阳明经热盛,石膏用以引诸药入阳明经而收清热生津之效。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可引导少阴经寒邪出于太阳之表等。头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经各异,《丹溪心法》在治疗时即注重引经药的运用,指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二)引药至病所 一些引经药具有明显的作用趋向,可引导它药作用于病所。如补中益气汤,以升麻、柴胡为引,升提下陷之中气。清胃散中也以升麻引诸药清泻胃火。其它如川芎引药上行,牛膝引药下行,桔梗载药上达,肉桂引火归元;上肢痛用桂枝、桑枝、羌活,下肢痛选牛膝、独活等,均为实践所得,已为医者习用。此外,治疗头痛时,无论外感内伤,常佐用风药,如羌活、蔓荆子、防风等,实亦寓引经之意,李中梓对此解释为:“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阴中之阳,自地升天也,在风寒湿固为正用,即虚与热亦假引经。”



三、运用引经药的注意事项



(一)引经作用,并非不变



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土炒入脾,盐炒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归肺,酒炒上行。引经药的引导作用随炮制不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二)辨证使用,有的放矢 运用引经药,应以辨证为前提,充分考虑其本身的药性与功能,尽可能功能与导向统一,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如手少阴心经引经药黄连与细辛,清心火时选黄连,通心阳时用细辛。再如痛泻要方中的防风,既能引药入脾,又能散肝郁,舒脾气,胜湿止泻;龙胆泻肝汤之柴胡,既能引药入肝胆,又能舒畅肝胆。



(三)重视功能,不拘引经 临床辨证用药组方,重要的是看药物的基本功能,而非一味强调某药的引经作用。实际上在众多的方剂中,选用药物的依据主要是功能与归经,而选药引经的则为数较少,这就是说,引经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并非是必须的。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引经药的作用。







十二经引经药





此类药为临床所常用,多为治疗外感六经病症各方的主药,如桂枝、白芍、细辛、黄连、石膏、知母等,都是六经辨证中六经主方的主药。其它如羌活、独活、葱白、川芎、青皮等,也是金、元以来医家治疗外感表证常用方剂中的主药。这些引经药既有引药入经之效,又能在方中发挥其主要治疗作用。但在内科杂病中应用这些药物时,多为引经报使之用。





病证引经药





这类药物大多分散记载于本草、医方中,多为临床经验总结。多数病证引经药是对某些病证或某些处方具有特殊作用药物。有些是对某些病证有明显疗效,有些是可增强或扩大某一方剂的作用。这类药物虽然号称引经药,但实际上与临床辨证论治中随证加减药是相似的。由于此类药是从临床中总结出来的,因而比十二经引经药针对性更强、实用性更大。





局部、穴位引经药





其应用多见于外科与伤科病证中,如, “十三味总方”、“少林秘传内外损伤主方”等都是伤科常用方。这些方剂总结的一些局部、穴位引经药受到了临床医家的重视。





一般认为引经药就只起“引经报使”的作用,其实不然,很多引经药都可作为方剂中的主药,既是君药,也是使药。





引经药不像归经理论那样被人重视。因此不是所有的病证和方剂都用引经药,故引经药的临床应用有待深入研究。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心经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 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乾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

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

亦温肾,
发表于 2014-4-2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奉献,收藏了
发表于 2017-4-2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归纳的挺全面,但这么划分中药有点乱套了,令初学者迷惑,大道至简,中药药性没那么复杂.

--------------------
此消息发自iPhone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6 23:4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