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9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血液] [基层培训增刊2] 急性白血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应广大会员要求,为提高基层医师诊断水平,本版从现在开始特别增刊开展基层培训。形式由版主或会员推出主题并提供学习资料,会员可跟帖提出问题,版主及会员一起解答。
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血细胞系统过度增殖,进入血流并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导致正常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发热、白血病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
急性白血病是我国小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0岁小儿白血病的发生率为3/10万~4/10万,急性白血病占90%~95%,慢性白血病仅占3%~5%。
【诊断程序】
步骤一 是不是白血病→重要疑诊线索
贫血:进行性皮肤和口唇苍白、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低下;
出血:鼻衄或齿龈出血等;
发热:热型不定,原因主要是继发感染;
白血病细胞浸润: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
步骤二 能不能不是白血病引起的贫血、出血→排除线索
再生障碍性贫血:肝、脾和淋巴结不肿大,血象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中无幼稚细胞增多。
恶性肿瘤骨转移:如神经母细胞瘤,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突眼,骨髓检查有成堆或菊团状排列的瘤细胞,尿中香草基杏仁酸(VMA)增高,影像学检查多可找到原发肿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脾、淋巴结常肿大,白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多无血小板减少,骨髓检查无幼稚细胞增多。抗EB病毒抗体(Ig-M)可阳性,血清嗜异凝集反应阳性。
类白血病反应:有感染、中毒和溶血等**因素,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或出现幼稚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有中毒颗粒和空泡变性,碱性磷酸酶积分显著增高,血小板数多正常。控制原发疾病后,血象即恢复正常。
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肝、脾和淋巴结多不肿大,骨髓中无幼稚细胞增多。
步骤三 确诊的重要依据
血象:多为正细胞正血色素性贫血,白细胞总数增高者约占50%以上,白细胞分类示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占多数,血小板减少。
骨髓象:是确立诊断和评定疗效的重要依据,该类型白血病的原始和幼稚细胞≥30%,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步骤四 实验室分型诊断
根据增生的白细胞种类的不同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ALL),占小儿白血病的70%~8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ANLL)。
用形态学(M)免疫学(I)细胞遗传(C)分子生物学(M)即MICM分型指导治疗和提示预后。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
ALL的形态学分型即(FAB分型):
根据原淋巴细胞形态学的不同,分为3种类型:①L1型,②L2型,③L3型,以L1型多见,占80%以上,L3型最少,占4%以下。
ALL的免疫学分型:
⑴ 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约占小儿ALL的10%-15%。CD1、CD3、CD5、CD7、CD8和TdT(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换酶)阳性。
⑵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系ALL):约占小儿ALL的80%-90%。又分为几种亚型:①早期前B细胞型(early Pre B-ALL);②前B细胞型(Pre B-ALL);③成熟B细胞型(B-ALL)。
                          表    非T-ALL免疫分型   
    型别        HLA-DR   CD79a   CD19   CyCD22   CD10   CD20    CyIg   SmIg
早前B型         +      +       +       +       +      -       -       -
前B型           +      +       +       +       +      +      +       -
成熟B型         +      +       +       +       -       +      -       +
注:CyCD22-胞浆CD22,CyIg-胞浆免疫球蛋白,SmIg-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⑶ 伴有髓系标志的ALL(My+-ALL):具有淋巴系的形态学特征,以淋巴系特异抗原为主但伴有个别、次要的髓系特异抗原标志,如CD13、CD33、CD14等阳性。
ALL的细胞遗传学分型:
染色体数量异常,有≤45条的低二倍体,或≥47条的高二倍体。
染色体核型异常,与ALL预后有利的核型异常有12号和21号染色体易位,即t(12﹕21);与ALL预后不利的核型异常有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即t(9﹕22);4号和11号染色体易位即t(4﹕11)。
    ⑷分子生物学分型:
    Ig重链基因重排;T淋巴细胞受体基因(TCR)片断重排,如TCRγ、TCRδ;融合基因如AML1-TEL(ETV6-CBFA2)、BCR-ABL、MLL-AF4等。
   (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
ANLL的FAB分型:
①M1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粒细胞≥90%,②M2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骨髓中原粒和早幼粒细胞共占50%以上,③M3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骨髓中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占30%以上,④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幼稚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同时增生,⑤M5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分为M5a(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单核细胞≥80%,M5b(部分分化型):骨髓中原单核细胞<80%,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30%。⑥M6型(红白血病):骨髓中有核红细胞>50%,以原始和早幼红细胞为主,且有形态学异常,原粒及早幼粒细胞>30%。⑦M7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30%。
ANLL的免疫学分型:
M1~M5型可有CD33、CD13、CD14、CD15、MPO(抗髓过氧化物酶)等髓系标志中的1项或多项阳性,也可有CD34阳性,其中CD14多见于单核细胞系;M6可见血型糖蛋白A阳性;M7可见血小板膜抗原Ⅱb/Ⅲa(GPⅡb/Ⅲa)阳性、或CD41、CD68阳性。
ANLL的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数量异常以低二倍体为主,高二倍体较少。
染色体核型改变常见t(9﹕11);t(11﹕19);t(8﹕21);t(9﹕22);t(15﹕17);inv16等。
ANLL分子生物学分型:
常见融合基因有MLL-AF9(M5),ENL-MLL,AML1-ETO(M2),BCR-ABL(M1),PML-RARα(APL,M3),CBF-MYH11(M4)
步骤五 临床分型诊断
ALL临床分型:
高危型ALL(HR-ALL):具备下述1项或多项危险因素者。①<12个月的婴儿白血病;②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③染色体核型为t(9﹕22)/BCR-ABL融合基因;t(4﹕11)/MLL-AF4融合基因;④**试验不良效应者(**每日60mg/m2诱导7天,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⑤初治诱导缓解治疗失败(标准化疗方案6周未获完全缓解)。
中危型ALL(MR-ALL):具备以下任何1项或多项者,①年龄≥10岁;②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③诊断时已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或睾丸白血病;④免疫学表型为T细胞白血病;⑤染色体数目为≤45的低二倍体,或t(12:21),t(9:22)核型以外的其他异常染色体核型,或t(4:11)以外的其他MLL基因重排。
低危型ALL(LR-ALL):不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危险因素。
ANLL的临床分型
高危AML(HR-AML):具备以下任何1项者,①诊断时年龄≤1岁;②诊断时WBC≥100×109/L;③染色体核型-7;④MDS-AML;⑤标准方案一个疗程不缓解。
低危AML(LR-AML):M3,M2b,M4EO及其他伴inv16者。   
中危AML(MR-AML):非低危,又不具备高危因素者。
步骤六 临床评估
    发热:原因之一是白血病性发热,多为低热且抗生素治疗无效。另一原因是感染。
    出血:以皮肤和粘膜出血多见,偶有颅内出血,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出血症状更明显。在各类型白血病中,以M3型的出血最为显著。
    肝、脾、淋巴结肿大:肿大程度在ALL较为显著,纵隔淋巴结肿大引起压迫症状而发生呛咳、呼吸困难和静脉回流受阻。
    骨关节痛:1/4的患儿以骨或关节痛为起病的主要症状,部分患儿呈游走性关节痛,局部红肿不明显。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溶解,骨骺端出现密度减低横带和骨膜下新骨形成等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ALL尤其多见,可发生于病程中任何时候,但多见于化疗缓解期,是导致急性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检查脑脊液可以确诊:白细胞数≥5×106/L,脑脊液离心沉淀做涂片检查发现白血病细胞。
    睾丸浸润:局部肿大、质地变硬,触痛,阴囊皮肤可呈红黑色。超声波检查睾丸呈非均质性浸润灶。多在病情完全缓解时发生,常成为白血病复发的另一重要原因。
    绿色瘤: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白血病细胞浸润眶骨、颅骨、胸骨等,在局部呈块状隆起形成肿瘤,瘤切面呈绿色。
步骤七 病程分期
    完全缓解(CR):①临床上无白血病浸润所致的症状和体征;②血象: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3×109/L,中性粒细胞≥1.5×109/L,分类中无幼稚细胞,血小板≥100×109/L;③骨髓象: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5%,红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正常;④脑脊液检查正常。
    部分缓解(PR):指骨髓中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5%但≤20%,或临床、血象中有一项未达到完全缓解。
    未缓解(NR):指骨髓象、血象及临床3项均未达到上述标准。
    白血病复发  治疗达到CR后,又发生下列三者之一称为复发:①骨髓中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5%但≤20%,经有效抗白血病治疗1个疗程仍未达到骨髓完全缓解;②骨髓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20%;③骨髓外白血病细胞浸润。

【治疗程序】

治疗原则:应严格区分白血病类型,按照类型选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和相应的药物剂量;采用早期连续适度化疗和分阶段长期规范治疗的方针。持续完全缓解2.5~3年者停止治疗。
(一)        ALL的化疗
1.诱导缓解治疗 VDLP方案:长春新碱(VCR)1.5㎎/㎡(每次最大量2㎎/次),静脉注射,于d8、d15、d22、d29;柔红霉素(DNR)30㎎/㎡,静脉滴注,于d8~10,共3次;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6000~10000U/㎡, 静脉滴注或肌注,于d11起隔日1次共6~10次;**(Pred)d1~7,为**试验,60㎎/(㎡•d),分次口服,d8~28为40㎎/(㎡•d),分次口服,d29起减量,1周内减停。
    2.巩固治疗 CAM方案:环磷酰胺(CTX)1000㎎/㎡,静脉滴注,d1;阿糖胞苷(Ara-C)1g/(㎡•次),q12h×6次,d2~4,静脉滴注;6-巯基嘌呤(6-MP)50㎎/(㎡•d),晚一次口服,d1~7。
    3.髓外白血病预防止疗 ⑴诱导治疗期间三联鞘注(IT):于诱导治疗的第3天IT甲氨蝶呤(MTX)+**(Dex),此后d8、d15、d22、d29三联IT,见表  。诱导期间共5次。⑵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甲酰四氢叶酸钙(CF):MTX3.0~5.0/㎡,1/6量(<500㎎/次)作为突击量在30分钟内静脉滴入,余量于24小时内均匀滴入。突击量MTX滴入0.5~2h内,行三联鞘注1次。开始滴注MTX36h后用CF解救,剂量为15㎎/㎡,每6小时1次,首剂静脉注射,以后q6h,口服或肌注,共6~8次。血浆MTX浓度<0.1µmol为无毒浓度,不需CF解救。HDMTX同时每晚顿服6-MP50/㎡,共7天。
             表     不同年龄三联鞘注的药物剂量
    年龄(月)     MTX           Ara-C            Dex
    <12        5.0㎎/3ml      12㎎/2ml          2㎎
12~24      7.5㎎/4ml      15㎎/2ml          2㎎
25~35     10.0㎎/5ml      25㎎/2ml          5㎎
≥36       12.5㎎/5ml      35㎎/2ml          5

4.早期强化治疗 ⑴VDLDex方案:VCR、DNR均于d1,d8,L-ASP隔日1次,共6~8次,Dex6㎎/(㎡•d),d1~14,第3周减停。休疗1~2周后接依托泊苷(VP16)或替尼泊苷(VM26)+Ara-C。⑵VP16或VM26+Ara-C方案:VP16(或VM26)200㎎/㎡,静脉滴注,d1,d4,d8;Ara-C 300㎎/㎡,d1,d4,d8,静脉滴注。早期强化治疗末三联鞘注1次。
5.维持及加强治疗 ⑴维持治疗:6-MP+MTX,6-MP 75㎎/(㎡•d),睡前顿服,d1~21;MTX 20㎎/(㎡•次),肌注,每周1次,连用3周。接着VCR+Dex用1周,如此反复序惯用药,遇强化治疗时暂停。⑵加强治疗:COADex,自维持治疗起每年第3、第9个月各用1个疗程,CTX 600㎎/㎡,d1;VCR 1.5㎎/㎡,d1;Ara-C100㎎/㎡,分2次,q12h,皮下或肌肉注射,d1~d5;Dex6㎎/(㎡•d),d1~7。⑶加强强化治疗:维持治疗期每年第6个月用VDLDex方案(用法同早期强化治疗),每年第12个月用VP16或VM26+Ara-C方案(用法同早期强化治疗)。⑷在连续3个疗程HDMTX+CF后,每12周重复1个疗程HDMTX+CF,共重复3个疗程。此后每8周三联鞘注1次,共22次。
6.CNSL的治疗 初诊时的CNSL在进行诱导化疗的同时,三联鞘注第1周3次,第2、3周各2次,第4周1次,共8次。一般在鞘注化疗2~3次后CSF常转阴。然后在完成早期强化治疗后(诱导、巩固、髓外白血病防止和早期强化后,第6个月),作颅脑放疗18Gy。放疗后不能再作HDMTX+CF治疗,但三联鞘注必须每8周1次,直至终止治疗。CR后发生CNSL复发的患儿也可按这一方法治疗,但在完成三联鞘注第5次后,必须用VDLDex和VM26+Ara-C各1个疗程做全身强化治疗,以免由CNSL引发骨髓复发,并继续完成总共8次的三联鞘注。颅脑放疗紧接全身强化治疗后。此后三联鞘注每8周1次,直至终止治疗。
7.睾丸白血病(TL)的治疗 初诊时确诊有TL,若是双侧TL,则作双侧睾丸放疗,总剂量为24~30Gy;若是单侧TL,也可作双侧睾丸放疗(因为目前尚无作单侧睾丸放疗的方法)或病侧睾丸切除,另一侧做睾丸活检,若阳性则再做放疗。在做TL治疗的同时继续进行巩固、髓外白血病防止和早期强化治疗。CR后发生TL患儿,先作上述TL的治疗,紧接着VDLDex和HDMTX+CF方案各1个疗程,做全身治疗,以免由TL引发骨髓复发。
(二)ANLL的化疗
1.基本方案
⑴DAE方案:DNR40㎎/(㎡•d),d1~3,静脉滴注;Ara-C200㎎/(㎡•d),分2次,q12h,d1~7,皮下注射;VP16 100㎎/(㎡•d),d5~7,静脉滴注。
⑵HAD方案:高三尖杉酯碱(HRT)3㎎/(㎡•d),d1~7,静脉滴注;Ara-C200㎎/(㎡•d),分2次,q12h,d1~7,皮下注射;DNR40㎎/(㎡•d),d1~3,静脉滴注。
⑶HAE方案:HRT3㎎/(㎡•d),d1~7,静脉滴注;Ara-C200㎎/(㎡•d),分2次,q12h,d1~7,皮下注射;VP16 100㎎/(㎡•d),d1~3,静脉滴注。
⑷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0㎎/(㎡•d),d1~3,静脉滴注;Ara-C200㎎/(㎡•d),分2次,q12h,d1~7,皮下注射。
⑸HA方案:HRT3㎎/(㎡•d),d1~7,静脉滴注;Ara-C200㎎/(㎡•d),分2次,q12h,d1~7,皮下注射。
(6)DA方案:DNR40㎎/(㎡•d),d1~3,静脉滴注;Ara-C200㎎/(㎡•d),分2次,q12h,d1~7,皮下注射。
⑺EA方案:VP16 100㎎/(㎡•d),d1~3,静脉滴注;Ara-C200㎎/(㎡•d),分2次,q12h,d1~7,皮下注射。
⑻CE方案:CTX 200㎎/(㎡•d),d1~5,静脉滴注;VP16 100㎎/(㎡•d),d1~5,静脉滴注。
2.诱导缓解治疗
⑴MR-AML及除APL以外的LR-AML:首选DAE方案,次选HAD方案。
⑵APL:以下方案任选其一。方案一:全反式维甲酸(ATRA)25~30㎎/(㎡•d),d1~60,口服;DNR40㎎/(㎡•d),d8~10,静脉滴注;Ara-C 100㎎/(㎡•d),分2次,q12h,d8~14,皮下注射。方案二:ATRA 25~30㎎/(㎡•d),d1~30,口服;***(As2O3)0.3~0.5㎎/(㎡•d),d1~20,静脉滴注。
⑶HR-AML:IA方案或DAE方案。诱导化疗前WBC计数≥100×109/L者用HRT 2㎎/(㎡•d),d1~7,VCR1.5㎎/㎡,d1,d8,以减轻白血病细胞负荷,直至WBC计数<50×109/L时再进入IA方案或DAE方案。
3.缓解后治疗
⑴巩固治疗:诱导达CR者再用原方案1个疗程,APL用DAE方案1个疗程。
⑵根治性缓解后化疗:按以下顺序进行。①中大剂量Ara-C+DNR(或VP16):DNR40㎎/(㎡•d),d1~2,静脉滴注或VP16 100㎎/(㎡•d),d1~2,静脉滴注;Ara-C 2g/㎡,q12h,d1~3,静脉滴注或Ara-C 1g/㎡,q12h,d1~4,静脉滴注;间歇3~4周,连做3个疗程。②HA方案,2个疗程。③中大剂量Ara-C+DNR(或VP16),1个疗程。如果Ara-C剂量为1g/㎡,则再进行2个疗程(共6个疗程)。疗程之间间歇3~4周。总疗程约12~15个月。
⑶骨髓抑制性维持治疗:只限于因经济原因不能进行上述治疗者。DA方案、HA方案、EA方案、CE方案中选3个有效方案轮替应用,CR后第1年每4周1个疗程,第2年每6周1个疗程,第3年每6~8周1个疗程,持续缓解3年终止治疗。
⑷CNSL预防性治疗:M4、M5型在诱导治疗期三联鞘注3~4次,CR后每3个月鞘注1次,至终止治疗;其他各形态亚型在诱导治疗期三联鞘注1次,CR后进行2次鞘注。
(三)支持治疗
1.防止感染:注意消毒隔离,加强口腔、皮肤、肛周粘膜护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成分输血:血红蛋白提高到80g/L、血小板在(40~50)×109/L以上时,即可进行强烈化疗。
3.丙种球蛋白:并发感染时适当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
4.集落**因子:在强烈化疗后2~3天内开始使用。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适应证:
①HR-ALL第1次完全缓解(CR1),MR-ALL或SR-ALL化疗期间复发 CR2;
②HR或MR-ANLL CR1 ;复发ANLL CR2;
③M3治疗1年后融合基因仍持续阳性者。

【临床经验与注意事项】
1.        诱导化疗前WBC>100×109/L者,ALL用戊羟脲20~30㎎/(㎏•d),口服;ANLL可用
HRT 2㎎/(㎡•d),d1~7;VCR 1.5㎎/㎡,d1,d8,至WBC<50×109/L开始化疗。
2.口服别嘌呤醇200~300㎎/(㎡•d),预防高尿酸血症,充分水化和碱化尿液。
3.ALL于诱导化疗的第19天复查骨髓象,根据骨髓抑制程度调整化疗方案。
4.骨髓抑制时应用复方磺胺甲恶唑(SMZco)25㎎/(㎏•d),每周连用3天预防卡氏肺囊虫肺炎,积极治疗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
5.每一个疗程化疗后,一旦血象恢复(WBC≥3×109/L,ANC>1.5×109/L),肝肾功能无异常,须及时作下一阶段化疗,尽量缩短二个疗程之间间隙时间(一般是2~3周)。
6.每一疗程化疗中,在疗程未完成时出现WBC低下,尤其是诱导过程中出现骨髓抑制时,不能轻易终止化疗,应该做积极支持治疗的同时,继续完成化疗。一旦出现严重感染,应减缓或暂时中断化疗,积极控制感染后继续尽快完成化疗。
7.维持化疗期间,尤其是维持化疗早期,应根据血象(控制在WBC 3×109/L,ANC1.5×109/L左右),及时调整(增或减)MTX和6-MP的剂量;若WBC始终>4×109/L,不能下降者,易复发;若ANC过早或长时间<1×109/L,则易发生严重感染。
8.遇严重出血时,及时止血,注意防止DIC,血小板极低(<20×109/L)时,及时输注足量单采血小板悬液,以免发生致死性颅内出血。
9.每一个疗程前后必须检查肝肾功能,尤其是做HDMTX和HDAra-C治疗前后。肝肾肝功能异常时,须及时积极治疗,以期尽早恢复。>10岁的年长患儿在做HDMTX治疗前后宜做肾图检查,以排出肾脏隐匿性的分泌和排泄功能障碍。
10.在缓解后治疗过程中,如遇不能用与化疗相关、感染相关解释的不明原因的白细胞或(和)血小板低下时,并迟迟不能恢复者,要警惕早期复发,应该及时做骨髓涂片检查,追查原因。不能盲目等待和延长休疗时间。
11.用DNR前后必须做心电图检查,注意维护心功能正常。须密切注意DNR累积量不得>300㎎/㎡,以避免不可逆性的心肌损害。CTX 累计计量不宜>6.0g/m2 ,以免发生继发性肿瘤和影响生育功能。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继续沉默 + 1 非常感谢您对爱爱医的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4 00:4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