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3631|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跟师笔记之六 拿几个医案说事儿----聊聊麻杏石甘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冯文全 于 2010-8-3 08:49 编辑

案一:2010728日,马某,女,45岁。

主诉:慢性咽炎十余年。

近咽痒咳嗽,咽部异物感。黄痰,纳可,大便调,眠可。

舌暗苔薄白脉细弦缓。

处方:生麻黄3 炒杏仁12 姜半夏9 僵蚕12 蝉衣9 桔梗12 射干15 浙贝母12 生甘草3



五剂   高建忠

案二:201081日,王某,女,26岁。

主诉:声嘶近半年。

咽部异物感,痰粘。

舌淡红苔白脉细缓。

处方:生麻黄3 炒杏仁12 僵蚕12 蝉衣9 浙贝母12 桔梗12 生山楂12 射干12

           生甘草3
四剂   高建忠


列位看官,不知道大家看出点什么问题没有?

这是个什么方子,呵呵。如果我说这是三拗汤加减,些许您可能还能接受。可是如果我告诉您,这是一张很纯正地道的麻杏石甘汤,不知道您的心灵是否能承受住这样的视觉冲击?的确,这样理解这个方子,真的需要勇气。欲知内情如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高老师说:“中药是用性味治病的。”


麻杏石甘汤里面的三味药都有,唯独没有石膏。石膏哪里去了?


如果我们拿高老师的这句话来寻找答案,中药是用性味来治病的。石膏虽然不在,那么石膏的性味在不在呢?《本经》说,石膏,辛、甘、寒。看看我们案里面的方子,僵蚕、蝉衣味辛而上行。以代麻杏石甘汤中石膏之辛;桔梗、射干味寒而清利。以代麻杏石甘汤中石膏之寒。这样说来,石膏的形虽然不在,但是石膏的神却赫然纸上。

仲景立方垂万世之法,有人说伤寒的113方实际上是仲景的113法。不妨看看,仲景先师随便将麻黄汤中的桂枝拿出来,再放进去一味石膏。寒温立变,一首辛温解表的方子马上变成了一首辛凉甘润(你说是辛凉宣散,我也没意见)的方子。他这样做的目的莫非是想告诉我们:“你们看,我的这本书,方子里的药如果变一变的话,其乐无穷,其用也无穷呀!”(当然,张老没有这么直说,而是委婉的表达了这个意思。因为他知道,这话要说给笨蛋听了,他的方子指不定变成什么凄惨的德行了)


那么后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用药思维?


说后世医家在不同的程度发展了伤寒论,甚至在不同的领域超越了伤寒论。这个观点俺非常支持。历史的车轮一直向前溜达,您想想,以交通运输业为例:从手推肩扛到懒驴拉车再到现在的动车组。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这种改变。但是面对伤寒论,我们为何如此的执着于过去呢。无论是叔和老师、许学士、柯韵伯、修园老师,亦或是叶天士、吴鞠通等等医家,都在传承中发展了伤寒论。伤寒论已然不再是东汉末年的伤寒论,人们对于伤寒论的认识也绝非是那个点着蜡烛读书的时代,所能理解的程度了。


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用药思路,不得不先说说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若华之母案的男主人公------曹颖甫。而说到这个人,我们不妨也先从他的一则医案说起:


案三:作案年代不详,王某,男,患者年龄亦不详。

乳蛾双发,红肿疼痛,妨于咽饮,身热,微微恶风,二便尚自可,脉微数,舌微绛,宜辛凉甘润法。

处方:薄荷3(后下) 杏仁9 连翘6 象贝9 桑叶6 生草4.5 赤芍6 蝉衣3 僵蚕9 桔梗3 马勃2.5 牛蒡6 活芦根一尺去节 另用玉钥匙吹喉中

                                                                曹颖甫


曹老师的经方实验录,大部分的按语出自姜佐景之手。此案也不例外。姜老师说:“九月份,十月份,正是燥气当令的时候。老百姓们咽喉出问题的比较多。轻者只是觉得喉咙里仿佛有个东西梗于其间。略微严重点的哩,能看见咽喉的两个关口(实际上就是扁桃体)发为乳蛾,又红又肿,像个熟透的桃儿(这位姜老师也算是博学,居然知道西医称此为扁桃腺肿)。


       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人家说的清楚,您只需要照着我上面的方子加减,可以一剂知,二剂已。这个乳蛾消退之后,一切如常。假如乳蛾逐渐的由红肿而化生白腐,或者上面生有白点。您可以加上玄参一味,其效如神。


等等!!!!有同志说了,咱们聊的不是麻杏石甘汤么,你扯这些干什么????!!!!


        呵呵,兄弟,挺住了!!告诉您个不幸的消息,这也是个麻杏石甘汤。咱们开头那两个案,人家高老师好歹还把麻黄留下了。听我这么一说,您隐约还能体会到麻杏石甘汤的味道。可是怎么到了曹老师这里,麻黄也没有了???你说麻黄没有了也就罢了,咱看看有没有辛温的性味存在!这一看可不得了,不但没有辛温的性味存在,反而上面出现了几味辛凉的药物(什么薄荷呀、连翘呀等等)。此时让我们闭上眼睛,细细的品一下,曹老这个方子剩下的是否是“辛凉甘润”四个大字。辛凉甘润乃仲圣之法,温热家不过在此之上伸之言之。 要不怎么说后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伤寒论呢!您看曹老的《经方实验录》,看看里面的经方耍的,那叫一个帅!甭管你是经方派还是温病派,看了人家的方子您不得不肃然起敬!!!心理默默言语“高手!”


         按语的最后,姜老师的一段话非常耐人寻味。他说:“温热学派的大家所立之学说并非不可,除经方外的方子也并非全都不咋地,当中是有精华的!但是我们应当明白,这些“方”与“法”与伤寒之间的师承关系,更要悟到这些方子当中蕴含的伤寒之法。明白这些以后,您就可以学习经方立方之法,而不妨用时方之药。这样用的直接结果就是“用之必更加神验”!!!这是我(姜佐景,以人格担保!)亲自经历的事实,所以我可以用这段文字衷心的告知于我的同仁们。


        逝者如斯!曹老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顺着历史倒退的潮流,又有一个清瘦的老者浮现在我的面前。翻开它的临证指南医案,内心中突然涌出一种感动!一种对经方的膜拜之情!一种对温病大家叶天士的感动,更是一种感叹!正是这些人,将经方的应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也正是这些人,将经方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而我,无论从高老师的处方上,还是从那些发黄的文字中,感受到了这种跨越巅峰的喜悦!(写到这里,我的文字是跳跃的,欢天喜地的蹦出来的。它代表了我此刻的心情!怎一个澎湃了得!)大家不妨翻开《临证指南医案》咳嗽这部分内容,看看里面的麻杏石甘汤,叶师是一个真正懂得伤寒论的人,同时也是一位使用经方的高手!他身居苏南,我不知道是否江南的医生对于麻黄总有一种天生的敬畏,总之可以看到,叶师的案里麻黄用的不多,代之以苏叶、苏梗、连翘之品。零零总总,不可胜数。但总是活泼泼的展现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曾经想让自己做梦梦见叶天士、曹颖甫、和高建忠老师在一起笑谈中医的情景。可惜一直没有梦到。没梦到就算了,做一回白日梦又有何妨?夜梦是幻觉,白日梦也是幻觉。既然都是幻觉,又何妨白天还是黑夜呢(以下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除非闹鬼。)

            话说这一日,曹颖甫信步走在汾河岸边,且听风吟,且听水流。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一石桌前坐着一个郎中正在给一个病人看病,曹老看此人面貌清秀,言谈举止中自有一番清雅之气。于是驻足旁观。只见这个郎中气定神闲,左手诊脉,右手记录。诊毕,在记录的本上潇洒书方。本是同行,又恰巧偶遇,所以曹老自不免上前一观。以下是映入曹老眼帘的内容:

201081日,武某,男,15岁。

主诉:咽痛一天。

鼻塞,咳嗽,睡时呼吸音较粗。

舌淡红苔白脉弦。

处方:生麻黄3 炒杏仁12 僵蚕12 蝉衣9 浙贝母12 桔梗12 射干12 黄芩12 辛夷12

      生甘草3

四剂   高建忠

      看完之后,曹老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站在此郎中的右侧,欠身道:“敢问阁下,可是高建忠?”这个郎中微微一怔,同样被这个老者身上那种器宇不凡的气质所折服,遂起身拱手道曰:“学生正是高建忠。敢问老先生是?”老者笑言:“小老儿不才,江阴曹颖甫也。”郎中一听,大为震惊。忙再度拱手行礼。起身让座。曹老接着说:“我尚有一同行挚友,现正在河中荡舟,不如我打个电话让他过来,咱们闲聊几句如何?”郎中喜道:“甚好!甚好!”


     不一会,从石桌的北面又过来一个清瘦的老者,年事虽高,但是目光却依然炯炯有神,走到桌前,对曹老说,小老儿跑到这里,可是清闲的紧呀!曹老笑笑说:“南阳先生当真闲情逸致,泛舟汾河。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刚认识的同行高建忠大夫。”郎中一听,莫非这位就是鼎鼎大名的叶天士??!!如果说见到曹颖甫是一种惊喜的话,那么此时站在叶天士的对面,就是一种无声的震撼。郎中拱手再拜,敬言:“久仰先生大名,今日一见,当真是三生有幸!”叶师忙还礼道:“同幸!同幸!”


     曹老拿出郎中的案本,递于叶师,说:“南阳先生,看看这个方子,似乎你我三人的缘分不浅呀!哈哈哈哈哈!!!!”叶师接过方子一看,哈哈大笑。笑罢朗声说道:“好俊的方子!”


     叶师又道:“我用此方,随时选药。有时替掉麻黄,或因病情需要,但内心中似乎对此药不甚青睐,君换石膏,莫非亦是如此?”


     郎中答道:“此两者原因皆有吧!我素喜用东垣老人之法。对于脾胃,重视尤甚。石膏本是矿石类药,且性寒,用少则罔效,量大则有害脾胃。故而有时舍其不用,另觅它药。再者,先生之好友吴鞠通老师也曾说,治上焦勿犯中焦。石膏是入中焦的,而我所替之药,比如僵蚕、蝉衣、射干则不人中焦。况且我是所治疗的咽喉疾病,多属上焦,遵此法用之颇验。或者说,在这个方子上,我用温病的理论来改善经方。”


     叶师点头赞许。


     曹老又问:“高大夫对我辈用药剂量有何看法?我看你的方子剂量也颇轻。前几天我看了一些大夫的处方,动辄十几克,甚者几十克上百克的用量。怪哉!怪哉!”


     郎中答道:“关于药的剂量,我觉得使用多少克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药味之间的比例,也就是相对剂量!这就好比西学中对于氨基酸的研究。也就是说,氨基酸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其组成蛋白质的效能。如果其中某一种氨基酸缺乏,即便你加入再多的氨基酸也不会产生出与之相关联的蛋白质。”说到这里,二位老先生频频点头称是!郎中接着说到:“这又好比是一个木桶理论,其实药的最大量不是决定这个药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而短板才是真正限制方子效能的因素!所以对于药物剂量的这个问题,我认为相对的性味之间的比例协调才是最重要的!!这又好有一比,一个高明的厨师,做出来的菜总是很清淡的,但是行家能从中品出文化,品出内涵,品出神韵来!而妄图用厚重之味道闻名于厨届者鲜有!”


     曹老点头赞曰:“答的妙!”


     叶师又问:“我或用此方治疗咳嗽,或用此方治疗肺为之郁闭之证。肺者,水之高源也!受邪气之害,水液输不焉有不受累者。病家起病急者,一日之内,或未有痰。然耽病迁延三日以上者,痰旋既而生。若用原方,奈何补救?”


     郎中笑笑,答曰:“叶师何必如此谦虚,您这是在考学生呀。哈哈,学生不才,处方之中,浙贝或可弥补其不足也。”


     三人谈论至此,手指浙贝母,相视大笑!个中妙悟,自待有缘人解之!!!!!

  

后记:我一直在用文字记录我跟师的所感所悟,其间所言,有经过高老师指点而明其理法之妙。有翻看资料而查其用方之旨。文字或许不太正规,但是真实。情结也许有些荒诞,但悉无妄言。此文置此,有待来者品评……

      

1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2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0-8-2 19:29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六 拿几个医案说事儿----聊聊麻杏石甘汤

嘿嘿 有点虚幻主义色彩哈!!!
3# 板凳
发表于 2010-8-2 20:56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六 拿几个医案说事儿----聊聊麻杏石甘汤

哈哈。。。。写的好啊,但是有几点
1、“以交通运输夜为例”夜字是否为“业”之误?改之
2、“这就好比西学中对于氨基酸的研究”和叶、曹讲氨基酸恐怕不合适,得从最基本的给他们讲起估计。
3、确实顶级温病学派懂得伤寒很多,发展也很多。。。我很赞成!也懂得时药的重要性。
4
发表于 2010-8-2 20:57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六 拿几个医案说事儿----聊聊麻杏石甘汤

剃刀的描述宛若一个文学家!描绘的真好
5
发表于 2010-8-2 21:39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六 拿几个医案说事儿----聊聊麻杏石甘汤

呵呵 提的不错!的确是我的笔误。在你们的监督下,争取让我的错别字越来越少。
既然我能让曹老带上手机,想必氨基酸对他来说也不是难事 呵呵!!!!!
6
发表于 2010-8-4 18:16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六 拿几个医案说事儿----聊聊麻杏石甘汤

本帖最后由 中西合璧 于 2010-8-4 18:21 编辑

高老师的徒弟果然深得其用方之秒,更有能如黄煌教授一般无私分享之心胸。实乃我中医学子之幸!
此文章,作者其实想说的意思是“可以学习经方立方之法,而不妨用时方之药”。高老师其实就是这样,其组方思路是辛甘凉润之意,再加上其对不同药物的见解,而出现上述诸方。
个人见解,学习了。
7
发表于 2010-8-4 23:05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六 拿几个医案说事儿----聊聊麻杏石甘汤

弘扬医道,乃我辈心愿!
此方此法,只待有缘人!
8
发表于 2010-8-8 23:01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六 拿几个医案说事儿----聊聊麻杏石甘汤

老大,你太厉害啦
9
发表于 2010-8-9 18:57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六 拿几个医案说事儿----聊聊麻杏石甘汤

呵呵 过奖!
10
发表于 2010-10-29 19:07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六 拿几个医案说事儿----聊聊麻杏石甘汤

这篇文章我写到了很核心的东西,不知道有缘人看到没有 !
嘿嘿
11
发表于 2011-7-22 18:53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六 拿几个医案说事儿----聊聊麻杏石甘汤

学习了,解了心中的迷惑,谢谢了。
12
发表于 2011-7-26 16:26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六 拿几个医案说事儿----聊聊麻杏石甘汤

我想起了文艺复兴,为什么要复兴,为什么倒退?
13
发表于 2011-7-26 20:21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六 拿几个医案说事儿----聊聊麻杏石甘汤

轮回使然。
14
发表于 2012-1-13 14:29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六 拿几个医案说事儿----聊聊麻杏石甘汤




    请问文章里那些师都是谁?
    说实话,你文笔跟罗大伦有差距,而且这里只不过是医学交流,无需搞这些虚的名利上的东西。
    你看胡希恕**有这样用文艺方式吹捧老师的吗?
    你不是想让老师丢人吧?学术高了自然有名气,不是靠的吹捧。
    让大家看的很累,想说的几句话讲完,不是很节省大家时间?
15
发表于 2012-1-13 14:33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六 拿几个医案说事儿----聊聊麻杏石甘汤

本来好方好案,写成你这样真是惨不忍睹!
有或咳或呕之感叹!
16
发表于 2012-1-30 22:04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六 拿几个医案说事儿----聊聊麻杏石甘汤

好文章,学习了!!!
17
发表于 2015-6-1 10:26 | 只看该作者
请教您一个问题在咽喉的疾病上如果小柴胡汤证是否可以用升降散来代替
18
发表于 2015-6-1 10:33 | 只看该作者
主诉:声嘶近半年。

咽部异物感,痰粘。

舌淡红苔白脉细缓。

处方:生麻黄3 炒杏仁12 僵蚕12 蝉衣9 浙贝母12 桔梗12 生山楂12 射干12

           生甘草3

这样的处方我原先也用过 有腹泻的出现,和僵蚕蝉衣有关,在不改变整体的方义的情况下 需要加什么药来防止
19
发表于 2016-1-28 19:12 | 只看该作者
文笔不错,值得学习。楼主辛苦了
20
发表于 2016-2-21 23:00 | 只看该作者
内容精彩,生动,值得学习。谢谢楼主,辛苦了
21
发表于 2016-12-3 10:58 | 只看该作者
文笔不错,值得学习。楼主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04:1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