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37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研究与训诂] 重温一下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中医临床大家是不研究经典就能成就大业者,由此可见,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一下中医经典著作--伤寒
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本条概括了典型的太阳伤寒的主要脉象和症状。风寒侵袭机体,机体气血趋向体表以抗邪,这样的反应在脉象上表现为脉浮,在症状上表现为发热。头为诸阳之会,且太阳之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外邪侵袭机体,头项部必首当其冲,外邪侵袭,正邪相搏,头项部气血失于和顺,故头项部强痛。卫气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的作用,风寒袭表,卫气功能失调,不能正常温分肉,充皮肤,不能正常卫外,故见恶寒。


第二条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本条论述了太阳病的重要类型之一太阳中风的典型脉症特点。其特点是汗出和脉缓,因外邪侵袭,卫气处于亢奋状态,其司开合功能失调,卫气开之太过,故在症状上表现为汗出,在脉象上表现为脉缓,此脉缓非迟缓之脉,《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又曰:“缓者多热."缓与紧相对应,太阳中风脉缓纵,反应的不仅是尺部皮肤弛纵,而是全身肤表缓纵,腠理疏松。
上承第一条,其发热恶风病机与前同,当还有脉浮,浮中兼缓。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8-11-25 11:17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楼主精彩继续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1-25 16:08 | 只看该作者
请继续努力
4
发表于 2008-11-25 22:4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条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呃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本条论述了太阳病的另一重要类型太阳伤寒的典型脉症特点。其特点就是身痛脉紧,本证突出肢体疼痛,乃是风寒外袭,腠理闭拒,营卫滞塞不通所致这样的病机在脉象上表现为寸口脉浮紧,即脉阴阳俱紧。《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急者紧之意,脉紧反应的不仅是尺部皮肤肌腠绷紧,而且全身腠理肌表亦紧张闭拒。风寒束表,气机失调,胃气不和则呃逆。从上可见,恶寒体痛呃逆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相同的病机即风寒束表。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在语意上强调了一定会发热,为发热不是不发热,而是预示即将发热。
机体感受风寒,机体即时反应是肤表紧束,腠理闭拒,症见恶寒体痛脉紧,随即出现机体阳气趋于肤表,以抗外邪,阳气郁聚于肤表不得宣泄,因而形成肤表阳郁,这时病机已由寒邪束表转化为肤表阳郁,症见发热恶寒脉浮紧而数,此时发热已成为重要的症状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讲发热已成为辨别病机之转化的指标。
5
发表于 2008-11-27 22:58 | 只看该作者
坚守!
第四条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本条指出机体感受寒邪,是否能发展为太阳病,可从“脉静”或“脉数急”来判断。本条之“伤寒”乃广义伤寒,根据《素问热论篇》:“伤寒一日,巨阳受之”即伤寒一日,太阳受邪,并应如《素问热论篇》所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但本条所述是太阳虽受邪,却因正盛邪微,故在脉象上的反应是不数不急,即所谓“脉静”;在症状上表现为不烦不躁不热,故虽伤于寒,却并未病热,虽感受了外邪,却未发病。故称"不传"。
若机体感受寒邪,正邪俱盛,则必"传"而为热,即感受而变化为热病,机体感受外邪,外则风寒束表,内则阳气郁遏,反应在脉象上则必紧而数急;表现在症状上则必烦热躁动,如此必发为太阳病,而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即本条之“传”。

[ 本帖最后由 加油小娟 于 2008-11-27 23:00 编辑 ]
6
发表于 2008-12-31 18:31 | 只看该作者
下文呢
7
发表于 2009-1-12 15:03 | 只看该作者
请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26 01:1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