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34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吃正确的药 正确地吃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4-4 0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源于:中山日报 2006年3月29日 第 4094 期 C4版  
   现在,“小病上药店”已经是市民生活中的常事。每家每户,大概都有家庭药箱,各种常备的药品,琳琅满目。那么,我们日常有需要的时候,如何正确地吃药?还是要听听专家的意见。为了确保我们的健康,千万不可乱吃药、吃错药。

1 把阿司匹林放在“家庭药箱”第一层

   “如果您的家庭药箱是抽斗式的,那么我要强调,阿司匹林应该放在最上面的一层,因为该药对任何一个家庭,都是要经常使用的。”这是[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总医院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李小鹰教授在日前召开的“规范应用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会议上指出的。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长日益迅速。改变这一趋势的重点在于预防,资料显示:如果长期、正确地使用“百年老药”阿司匹林,可使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率下降约32%。
   2005年,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等机构的组织下,在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支持下,高润霖、胡大一、李小鹰等40余位专家参与,最终形成的《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规范应用共识》,分别在日前发表。
   “在这两个‘共识’中,我们都强调了对阿司匹林的规范使用,而在不规范使用的表现上,最突出的就是患者的使用剂量不够。”李教授说,“临床实践证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剂量为每天75mg~150mg(毫克),但我国有六成以上的患者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低于75mg,这就导致其预防作用被大大地减弱了。此外,使用率低也是一个严重问题,美国冠心病住院患者阿司匹林的使用率已经超过95%。而在我国,阿司匹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使用率仅为14.38%,在卒中患者中的使用率还不到14%。”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担心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有副作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不适,对此,我们建议患者使用肠溶制剂。过去,阿司匹林是在胃内崩解;而肠溶制剂,由于独特的工艺,在胃内完全不释放,到了小肠内才缓慢释放,可以将对胃肠道的**降低60%,避免胃肠道不适的发生。”
   对于有些中老年人在家感到自己血压高,就赶紧服用阿司匹林“防病”的问题,李教授说:“这样做有一定风险。我们要强调的是,高血压患者必须把血压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后(小于150/90mmHg),才可以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有高血压症状,应马上去医院,经检查发现没有禁忌症,再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切不可‘自己做主’。”(张伟)


2 甲类非处方药自己别乱吃

   大家都有一个常识,处方药需要大夫开药方,而非处方药(OTC)则可自行在药店购买。可也不能因为是非处方药就妄自给自己诊断开方,中科院药物研究所的卫飞博士提醒,非处方药也分甲乙两类,甲类最好不要自己乱服。
   卫博士告诉记者,非处方药通常是指那些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直接在药房或药店中购买的药物。非处方药由处方药转变而来,是经过长期应用、确认有疗效、质量稳定、非医疗专业人员也能安全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大都属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牙痛、肌肉关节疼,以及消化道不适和轻微过敏症状等的药物,如常见的阿司匹林、川贝枇杷膏、板蓝根等。
   不过在非处方药中,还有更细的分类,红底白字的是甲类,绿底白字的是乙类。甲乙两类OTC虽然都可以在药店购买,但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乙类非处方药除了可以在药店***外,还可以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消瘦。不过,由于我国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不久,故乙类非处方药暂不实行,根据国家规定目前全部按甲类非处方药管理。因此,服用非处方药一定不能随意,最好提前咨询医生。
   任何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非处方药物较为安全,也是相对而言的。如果病因不明,病情不清,则以不用非处方药物为好。若用药后不见效或有病情加重迹象,甚至出现皮疹、瘙痒、高热、哮喘以及其他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药,去医院诊治。(何楣)
  

3 中成药不能随便吃

   在药店里常常会看见这种现象,有的便秘患者知道芦荟有滋阴的作用,就自己选择含有芦荟成分的通便中成药。对此,有关专家提醒,这种看着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症吃药,疗效一般会比较差。即使非处方中成药,也要根据不同病证选购,最好先找医生咨询一下,药证相符,疗效才会好,不能把中成药长期当保健药吃。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主任医师翟理黄说,非处方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适应症能自我诊断”,但自购中成药不像买解热止痛的阿斯匹林那样简单,自己属于哪种证型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便秘,热毒内盛者伴有口干口臭,舌苔黄燥,或脸上起疖子、痤疮,适宜选用牛黄解毒片、三***类;食积者表现为食少腹胀、大便奇臭,适宜用保和丸、沉香化滞丸、王氏保赤丸、肥儿丸;体虚年老、排便困难者多数阴经亏虚,肠道失润,可选用麻仁丸、通秘丸等;伴有肛裂者可选用槐角丸等。
   翟主任认为,人们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非处方中成药没有或很少有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其实并非如此。凡是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长期服用均有副作用。经治疗症状消失,就要及时停药,这就是“中病即止”。使用中成药治疗便秘尤其是这样,大便一旦正常就要停药,待不正常时再用药,关键在于平时的饮食生活料理。便秘者不发作时可多吃些五谷杂粮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瓜果,以增加肠内容物,**肠蠕动,促进排便。还可每天用单味中药胖大海2到3枚泡水喝,以预防复发。
   健康提示:中日友好医院中医专家李佩文建议,松花粉对老年人习惯性便秘有一定调解作用,可适当服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和食品卫生所主任医师徐筠介绍,适当地吃些香油,可以减少肠壁与粪便之间的摩擦力,缓解便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国喜建议,提肛运动可增强**括约肌的功能,以及**、直肠部位的抗病能力;**会阴穴加提肛法可治疗便秘。

4 吃药的时间很重要

   古语云:“用药如用兵。”马虎不得。在吃药的时间上,要讲究科学。
   1、空腹指的是上顿饭吃完2小时以后,到吃下顿饭的1小时之前这段时间。一般的餐前服药指的都是空腹。而饭后指的是随餐或者吃饭后1小时之内,也就是肚子里要有食物。
   2、服药的时间是与药物种类有关的。有些止吐消胀药,有些降三酸甘油脂药,或是抗肠胃痉挛剂等会指定准确的服药时间,一般是饭前30分钟。有些药品必须随食物一起吃才能发挥作用,例如:拜糖平就要在进餐第一口嚼服;有些药品应在饭后1小时吃效果最持久,例如:使用普遍的制酸剂(胃药)。当然这还要看患者的耐受性,多数抗生素应该在饭前服用,但是有一些患者胃肠道反应比较严重,感觉到明显的恶心或者胃痛,这样也就只能改成随餐或者饭后了。
   3.针对不同的病症也有不同的服药时间,治疗失眠,通常应该在睡前半小时吃药才能及时发挥药效。每日一次的降压药物,最好在下午接近黄昏的时候吃,因为那是人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间。


5 “吃错药”的原因

   据卫计委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最新推算,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达250万,在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死亡人数竟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人们常说的“吃错药”,实际上就是因为种种原因造成的不合理用药。我国不合理用药情况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的直接恶果就是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导致用药者死亡。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医生开处方时,没有详细了解病人的用药史、药物反应史以及特异性体质,而导致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2.医生开处方时,忽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某些药物毒性大大增强或有些药效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据报告,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5种药并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10种为7.4%,11~15种为24.2%,16~20种为40%,21种以上达45%。
   3.医生开处方时,不注意询问患者原有疾病及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例如肾功能不好的病人,却给有肾毒性的药物。
   4.对老年、儿童或久病体弱患者,用药剂量没有区别对待,导致药物过量甚至中毒。
   5.在没有医生确诊或指导的情况下,患者擅自到药店购买药物,造成误用和滥用药物,如果药不对症那就无异于是在服毒。
   6.对患某些疾病必须长期用药的病人,注意事项没有交代清楚,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出现蓄积作用而中毒。如长期服用治疗“甲亢”的药物甲基硫氧嘧啶等药,严重时可引发白细胞缺乏症,所以应提醒患者注意预防。
   7.该停用的药物没有及时停用或逐渐减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及药物蓄积中毒。例如治疗严重皮疹,骤停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8.给药途径不当。给药途径不同,关系到药的吸收、分布,也影响药物发挥作用的快慢强弱及持续时间。例如,不少人认为针剂制作时经过了严格的杀菌消毒,药品质量标准很高,改为口服、外用、滴眼应该不成问题,于是就将庆大霉素注射液用于口服,红霉素注射液、新福林注射液用于滴眼等。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不同剂型的药物吸收途径各异,有些药物因本身因素决定,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如将针剂改为口服,则会出现药物吸收不全或不吸收,导致血中药物浓度低而影响疗效。有些药物的针剂中所添加的附加剂对胃肠道有**作用,随便乱用有时还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有中毒、炎症、增生、萎缩、赘生与癌变等。“是药三分毒”。有些药物本身就对机体细胞有毒性作用和酶抑制作用等。一次过量或慢性蓄积都会导致药物中毒。而如大量使用萘氮芥治疗时可引起膀胱癌;久用砷剂者可使掌、跖部产生赘生物,还可能演变成癌。(徐怀逵)
2# 沙发
发表于 2006-4-24 23:31 | 只看该作者
有见地,说道不错
3# 板凳
发表于 2006-4-25 00:02 | 只看该作者
看过,谢谢提供.关于阿司匹林--如果反应比较大的话可以用拜阿司匹林.
4
发表于 2006-4-25 18:04 | 只看该作者
每日一次的降压药物,最好在下午接近黄昏的时候吃,因为那是人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间。

这个说法对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1 04:1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