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27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方剂] 方剂学中的治法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2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方剂学中常用的治法:
治法是在辩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早在《内经》里已记载有许多治法的理论和具体方法。现将常用的“八法”的内容,简介如下:
1. 汗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通过人体的潺潺汗出,使在肌表的外感上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这是汗法的理论依据之一。但汗法不是以人汗出为目的,主要是汗出标志着腠理开,营卫和,肺气肠,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
2. 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诞、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其在高者,引而越之”,就是吐法的理论依据之一。凡是痰诞壅塞在咽喉或顽痰蓄积在胸膈,或宿食停滞在胃脘,或误食毒物尚停留在胃中未下等,都可及时用吐法使之涌吐而出。
3.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 血,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就是下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4.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为目的一种治法。和解是专治病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方法。
5. 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的作用,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医学心悟》中说:“温者,温其中也,脏受寒侵,必用温剂(法)”。“寒者热之”,“治寒以热”,就是温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6.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以清除火热之邪,适用于里热证的一种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治热以寒”,就是清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7. 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结,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等就是消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8. 补法:补法是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三部九候论》说:“虚则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损者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都是指此而言。补法的目的,在于通过药物的补益,使人体脏腑或气血阴阳之间的失调重归于平衡,同时,在正气虚弱不能祛邪时,也可用补法扶助正气,或配合其他治法,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所以,补法虽也可以间接收到祛邪的效果,但一般是无外邪时使用,以避免“闭门留寇”之弊。
上述八种治法,除吐法外,都是临床常用的。历代医家各随其学术见解的不同,在总结归纳治法分类中, 不尽相同,但就其实质,总不出八法范围。
要求斑竹加分。

[ 本帖最后由 本草堂 于 2007-11-23 13:5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爱医战士 +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5-5-10 16:14 | 只看该作者
太专业了,帮你转到中医版
3# 板凳
发表于 2005-5-10 16:32 | 只看该作者
其他的好理解就是和解法不太明白.请各位老兄指点一下.多谢!!!
4
发表于 2005-5-10 20:57 | 只看该作者
我在看<医学心悟>时稍微记录了一下,希望对你有用.虽然不是很完整.但对于理解和法还是有一点帮助的.

我的看法.六经辨证,三阳发病,在表可汗,在里可清可下.但在半表半里,用汗法,邪不在表,不能随汗排出.用下法,则少阳之邪亦不除,反而使阳明亏虚,邪更入里,变证四起.
少阳为病,多为气机淤滞,宣发沉降失常.最常用小柴胡汤.以柴胡宣通气机,以黄芩清少阳之郁热.总而言之使机体气机通畅.

二、论和法
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惟只有和之一法焉,仲景以小柴胡汤加减是矣。…………
然亦有当和者和,而不寒热多寡者何也?
然亦有当和者和,而不知禀质之虚实者何也?…………是以小柴胡汤用人参者,所以补正气,使正气旺,则邪无所容,自然得汗而解。盖由是门入,复由是门出也。亦有表邪失汗,腠理致密,贼无出路,由此而传入少阳,热气渐盛,此不关本气之虚,故不用人参而和解自愈者,是知病有虚实,法在变通,不可误也。
然亦有当和者和,而不知脏腑燥湿者何也?如病在少阳,而口不渴,大便如常,是津液未伤,清润之药不可太过,而半夏生姜皆可用也。若口大渴,大便渐结,是邪气将入于阳,津液渐少,则辛燥之药可除,而花粉、瓜蒌有必用矣,所谓脏腑有燥湿者不同者此也。
然亦有当和者和,而不知邪之兼并者何也?…………又三阳合病,阂目则汗,面垢,谵语,遗溺者,用白虎汤和解之。盖三阳同病,必连胃脏,故以锌凉之药,内清本腑,外彻肌肤,令三经之邪一同解散,是又专以清剂为和矣。此谓邪有兼并者此也。
由是推之,有清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而和者,有燥而和者,有润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有兼攻而和者,和之义则一,而和之法变化无穷焉。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爱医战士 +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05-5-10 21:12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斑主解惑.我自己再看看书.
6
发表于 2005-5-12 09:49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11-23 22:29 | 只看该作者
好!已受益!顶楼主一下!
8
发表于 2015-3-21 11:35 | 只看该作者
让我学习了中医治病八法
9
发表于 2015-3-23 20:43 | 只看该作者
看教科书一样啊
10
发表于 2016-8-11 15:40 | 只看该作者
直得学习,太有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7 06:0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