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10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部脉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9-4 1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六部之脉,候之寸、关、尺,出于《脉要精微篇》。左寸以候心,左关以候肝,左尺以候肾;右寸以候肺,左关以候脾,右尺以候命门,以明六部各有所属。究之候脉,分而不分,不分而分,则得诀矣。《脉经》曰:"春弦夏洪春似毛,冬石凭据经分骨气。婀婀缓若春杨柳,此是脾家居四时。"假设秋脉弦,岂有肝脉弦而余脉不弦之理乎?弦则俱弦,不外言春乃肝气主事,非谓独候之左关。但得浮洪,即属心火,不用定拘左寸;但得短涩,即属肺金,没必要定拘右寸;但得沉细,即属肾水,不一定拘左尺;但得缓和,即属脾土,不肯定拘右关。五脏之脉分,五脏之部不分也。是以伤寒之脉,仲景一书曰浮、曰紧、曰长、曰弦、曰沉、曰微、曰伏、曰代,但统分脉之浮、紧、长、弦、沉、微、伏、代,并已专指何经。内伤之脉,叔和一书,失血宜沉细,不宜浮紧;水症宜浮大,不宜沉伏;上气宜轻薄,不宜沉数;腹痛宜沉伏,不宜浮洪;消渴宜数大,不宜虚细;咳嗽宜浮缓,不宜细数。但分脉之宜与不宜,亦没必要辨其何脏,此其大白可证者也。要须知天赋一面真阳之火,潜于水中,借居两尺,正在右火用事,水为之涵。火生土,是为脾土,居右关;土死金,是为肺金,居右寸。在左水用事,火为之温。水生木,是为肝木,居左关;木生火,是为心火,居左寸。自无而生有,由下而生上,各有其位而不行易者。《难经》曰:"与寸口以诀五净六腑之死生休咎。"寸口者,手太阴之动脉。《内经》曰:"心脉谦大,痫螈筋挛;肝脉小急,痫螈筋挛;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饱皆为瘕;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此又于部门之间,而别有会意者。分而不分,不分而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定至数]]持脉之初,先看至数。欲知至数,先平己之呼吸,以己之呼吸,定人之呼吸,何尝分歧。盖人之五脏不行见,所可见者,脉罢了。呼出于心肺,心一至,肺一至;吸入于肝肾,肝一至,肾一至。一呼一吸,脉来四至,名一息。脾脉不见者,以土旺于四季也。是为平脉。惟是邪扰于中,斯脉不得其正耳。亦有平人脉来五至而无病者[[二十七脉名]]目微、细、弦、弱、濡、牢、浮、沉、虚、实、滑、涩、洪、伏、缓、迟、数、长、短、芤、革、结、促、紧、散、动、代诀以缓为极平脉,余二十六为病脉。定清缓脉,方可定诸病脉;精熟缓脉,便可以知诸病脉。脉之有缓,犹权度之有定平星也。
缓(弛缓也。张太素曰:"应指缓和,往来甚匀。"杨元操曰:"如早春杨柳舞风之象")
四至和谐百脉通,浑涵元气此身中。
溶解宿疾百般苦,保合先天一点红。
露颗圆匀宜夜月,柳条摇摆趁东风。
欲求极好为权度,缓字医家第一功。
不浮不沉,恰在中取;不迟不数,恰好四至。欣怅然、悠悠然、洋洋然,自在和婉,圆净明白。微于缓者,即为微;细于缓者,即为细。真假是非、弦弱滑涩,无不皆然。至于芤革紧散、濡牢洪伏、促结动代,以缓为权度,特别不言而喻者也。
[[脉贵有神]]无病之脉,不供神而神在,缓即为有神也。方书乃以有力训之,岂知有力,一定遂为有神,而有神正不定在有力。
精生缓字,自知所别裁。
[[读缓字法]]燃喷鼻跌坐,静气凝思,将缓字心诵之,心维之,手摩之,重复而详玩之,暂之,缓回指上。以此权度诸脉,洞若观火。
[[四时平脉]]寰宇之气,分寄四时,化生万物。故春木、夏火、秋金、冬水,皆乘其令以分司,独土则通旺于四序。分阴分阳,迭用柔刚,盖言平也。人得六合之气以生,而脉即与之为比附。春为肝木,脉弦,夏为心火,脉洪,秋为肺金,脉毛;冬为肾水,脉石。惟胃气属土,其脉沉着懈弛,漫衍于弦洪毛石,以默运于春夏秋冬,浑沦元气,流利贯穿,生息不断,平孰甚焉。如春肝宜弦,弦而缓者,若风柳梢,顿挫委宛。夏心宜洪,洪而缓者,若活火烹茶,熏灼舒徐。秋肺宜毛,毛而缓者,若拣金砂砾,渐次披搜。冬肾宜石,石而缓者,若水泽腹坚,缓形绉透。四时脾胃用事,厥脉宜缓,不言而喻,此平脉所以获生也。盖平者,和也,以是和其脉,使无躁急也;平者,准也,所以准其脉,使无偏偏胜也。以缓平之,然后四时之脉,得其平耳。夫缓即胃气,本秉生成地成,与诸脉相互主辅,而弗成斯须离焉者,经所云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皆以胃气为本,诚得诊脉之大宗也。惜医不知察,囫囵读过,毫无意得。未知有胃气者。为平为生;无胃气者,为病为死。遂使一成不容易之理,徒蓄千载莫破之疑。余因掀而论定,以着是编。
[[浮、沉、迟、数四纲领]]立缓为标,言平脉,即统该乎弦、洪、毛、石;提病脉,先分着于浮、数、迟、沉。
而二十二脉之旁见侧出者,无不寓于此中,举其目而目自见。
[[[浮]]](《脉经曰》:"举之不足,按之不敷"。崔氏曰:"如水上漂木,主表"。)
浮从火里悟轻船,总被风寒先痛头。里病而浮精血脱,药非无效病难瘳。
浮紧伤寒,浮虚伤暑,浮数感冒,浮迟伤湿。亦有里病而浮者。浮而云腾蜃起,多属阴虚;浮而绵软葱空,半由失血;浮而月荡星摇,预知精败;浮而羽铩毛散,可卜神消。
[[[沉]]](《脉经》曰:"重手按至筋骨乃得。"杨氏曰:如石沉水底,主里。")
沉居筋骨有没有,着骨推筋认真摩。
有病而沉兼别脉,沉而无病众人多。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积,沉紧冷痛。多有没有病脉沉者。沉居命根子悠久,足征寿考;沉居肾脉舒适,咸颂仁人;沉居关脉调匀,允称才人;沉居寸脉圆活,定是名姝。
[[[迟]]](《脉经曰:"一息三至,去来极缓。"迟为阳不堪阴,脉来不及)
早惟三至欲亡阳,好与医家细心详。
老是沉寒侵脏腑,只宜温药不宜凉。
浮迟表寒,沉迟里寒,有力积寒,无力虚寒,未有无寒脉迟者。迟为内病壅阏,温养阳刚;迟为外病浸凌,温消阴翳;迟为缓病缱绻,温补元气;迟为急病驰骤,温散客邪。
[[[数]]](《脉经》曰:"一息常数六至。"《素问》曰:"脉流薄徐。"数为阴不堪阳。)
数脉为阳至倍三,脉中数脉实难谙。
现在始识诸般数,叮嘱医人莫治探。
五行当中,金木水土,各居其一,惟火则有二。而推其火之类,不特本经之火。海枯被火,则为肾火;榆能生火,则为怒火;石可取火,则为肺火;壤内躲火,则为脾火。不止有二,而有六矣。而充其火之尽,不特其时之火。风热而炽,则为风火;寒郁而热,则为寒火;暑伤而温,则为暑火;湿积而蒸,则为湿火;燥过而枯,则为燥火。是内有六,中亦有六矣。而贫其火之变,不独五运六气之火,又有无根之火,痰结之火,血燥之火,莫可名状、莫可纪极之火。综此以不雅,无病不有火,无火不脉数,无药不成以治数。君火而数,芩连固为合火之正敌;相火而数,桂附亦为归火之灵丹。脾倦生火,数非参莫疗;肝盛生火,数惟柴芍可除。数缘肾虚,两地滋阴,不必降火;数由肺损,二冬泄热,即以浑金。解痰火之数,惟恃法夏;润血燥之数,须用当归。感冒发热,可以去风,便可以治数,防风、羌活;伤寒发热,于焉去寒,即于焉治数,麻黄、桂枝。疗暑热之数脉,焦术、川黑,极其妙品,调湿热之数脉,苍术、黄柏,实有神功。阿胶养秋燥之金,脉数自减,元参泄无根之火,脉数以除。区分表里,阐发经络,以脉证病,以病证脉,斯得之矣。安得故意人,与之道数脉哉!
[[[微与细对]]]微为阳弱欲尽,细乃阴虚至极,二脉实医家剖别阴阳关头,最宜分晓,故继浮、沉、迟、数后,举觉得对,以冠诸脉。

微脉有如无,难容一吸吸。
阳微将欲绝,峻补莫踟躇。
(沉诊犹见、重按全无、黄黑术,益气归元;附片干姜,回阳反本。)

细脉一丝牵,余音不停然。
实阴将掉守,减数断难痊。
(举之极微,按之不停。天麦二冬,清金生水;生熟两地,滋阴养阳。)
二脉举按皆得,而刚柔同量。实为正气实,虚乃本气虚。

虚脉大而紧,迟柔力少充。
多果伤寒毒,亦或贫血空。
(迟大而软,按之有力。按《脉经》言"隐指豁空。"非是。诸脉中,惟芤、革二脉言空,以虚脉而言空,能别乎革,难别乎芤。濒湖曰:脉虚身热,为伤暑,亦主血虚。")

真脉大而圆,模糊隐带弦。
三焦由热郁,夜静语犹颠。
(浮沉皆得,长大带弦。按《脉经》言:"应指幅幅然。"非是。幅幅,坚固貌,乃牢紧脉,非实脉也。伤寒胃实谵语,或伤食气痛。)
[[[长与短对]]]寸、关、尺为脉本位,长则过乎本位,短则不及本位。欲辨是非,先明本位。

长脉怕绳牵,柔战乃十全。
迢迢过本位,气理病将痊。
(按:少而牵绳,阳明热郁;长而温和,病将解矣。墨氏曰:"不年夜没有小,迢迢自君。"行仄脉也。经曰:"古道热肠脉长,神强气壮;肾脉长,蒂固根深。")

短脉部无余,犹疑动好像。
酒伤神欲散,食宿气难舒。
(按:短与动为邻,形与动实别。动则圆转如豆,短则濡滞而艰。濒湖曰:"短而滑数酒伤神。"杨氏曰:"短脉为阴中伏阳,三焦气壅,宿食不用。)
[[[弦与弱对]]]脉而弦,脉之有力者也,英姿猛态,可以举百钧;脉而弱,脉之无力也,纤质柔容,不克不及举一羽。
(统一弦也,在肝经则泻之,攻之;在胆经则和之解之。)

弦脉似张弓,肝经并胆宫。
疝瘕疟,象与伤寒同。
(《素问》曰:"脉端直以长。"《刊误》曰:"从中曲过,挺然指下。"按弦属肝胆经,疝瘕疟,肝胆经病。肝胆经有鼓无补。)

弱脉按来柔,柔沉不见浮。
形枯粗自加,慢治可齐瘳。
(《脉经》曰:"极硬而沉,按之乃得,举脚无有。"弱宜分滑涩,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秀气人多有此脉,脉强而涩,是为病脉。)
[[[滑与涩对]]]脉之往来,一则流利,一则艰滞,滑涩外形,劈面看来便见。

滑脉走如珠,来往极流利。
气虚多生痰,女得反为凶。
(沈薇垣曰:"滑主痰饮,轻浮风痰,沉滑食痰,滑数痰火。亦有吐逆、蓄血、宿食而脉滑者。"万氏云:"脉尺数关滑而寸盛,为有胎。")

涩脉来往艰,整齐应指端。
只缘精血少,时热或杂寒。
(《脉经》云:"涩脉细而迟,往来艰,短而散,或一止复来。"《素问》云:"参伍不调。"按血不畅通,故脉往来艰滞。)
[[芤与革对]]]统一中空,而虚实分焉。虚而空者为芤,实而空者为革。悟透实与虚,旁通芤与革。

芤字训慈葱,中心老是空。
医家持拟脉,血脱满江红。
(戴同女曰:"营止脉中,脉取血为形。芤脉中空,血脱之象也。")

革脉惟旁实,形同按鼓皮。
劳伤神恍忽,梦破五更遗。
(按:革主亡精,芤主亡血。《脉经》言均为失血之候,混合莫别。不外革亦有亡血者。)[[[紧与散对]]]松紧离合,物理之常。散即松之极者也,紧即聚之极者也。紧如转索,散似飞花。紧散相反,描述如生。

松脉弹人手,形如转索然。
热为寒所束,温散药居先。
(诸紧为寒为痛。人迎紧甚,伤于寒;气口紧甚,伤于食。背痛尺紧,中恶浮紧,咳嗽沉紧,皆主死症。
按浮紧宜散,沉紧宜温。)

散脉最难医,本离少所根据。
往来至无定,一片杨花飞。
(柳氏云:"无统纪,无羁绊,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散漫不支。)
[[[濡与牢对]]]浮之轻者为濡,平沙面雨霏千点,沉之重者为牢,锦匣里绵裹一针。

濡脉按须轻,萍泊水面熟。
平人多益寿,莫做病患评。
(《脉经》曰:濡脉极软而浮,如帛在水中,轻手乃得,按之无有。"按濡主贫血之病,又主伤干,平人不宜见此脉。濒湖曰:"平人若见似无根。")

牢脉实而坚,常居沉伏边。
疝犹可治,掉血命易延。
(《脉经》曰:"似沉似伏,实大弦长。"仲景曰:"热则牢脆,有安稳之象。"按牢长属肝,疝肝病,实病睹实脉,可治。扁鹊曰:"得血脉,脉宜沉细,反浮大而牢者,死。"虚病见实脉也。)
[[洪与伏对]]浮之最着者为洪,水面上波翻浪涌;沉之至隐者为伏,石足下迹遁踪潜。

洪脉胀兼呕,阳实水上浮。
应时惟夏月,来盛去悠悠。
(经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呕,初起为寒,郁则为热。经曰:"诸逆上冲,皆属于火。"阴虚阳盛,脉多洪。惟夏季应时。濒湖曰:"拍拍而浮是洪脉。"《素问》曰:"来盛去衰。")

伏脉症宜分,伤寒酿汗深。
浮沉俱不得,着骨初能觅。
(伤寒一手伏,曰单伏;两手伏,曰单伏。乃火邪内郁,不得发越,阳极似阴,故脉伏;必大汗而解。又有夹阴伤寒,先有伏阴在内,外复感寒,阴盛阳衰,四肢厥顺,六脉沉伏,须投姜、附,灸关元,脉乃出。
[[结与促对]]迟而一止为结,数而一止为促。迟为寒结,则寒之极矣;数为热促,则热之至矣。

结脉迟中断,阳微一片寒。
诸般阴积症,温补或安然。
(越人曰:"结甚则积甚,结微则积微。浮结内有积病,沉结内有储蓄积累。")

促脉形同数,须从一止看。
阴衰阳独甚,泄热只宜寒。
(濒湖曰:"三焦郁火炎炎衰,进必无生退有生。"按促只宜泄热除蒸,误用温补,坐见危殆。)[[动与代对]]动则独胜为阳,代则中断为阴。动代变迁,阴阳迭见。

动脉阴阳搏,专司痛与惊。
当闭一豆转,尺寸不清楚。
(《脉经》曰:"动乃数脉见于关,高低、无头无尾,如豆大,厥厥摆荡。"仲景曰:"阴阳相搏名曰动。
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烧。"濒湖曰:"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

代脉动中看,迟迟止复还。
平人多晦气,唯有养胎间。
(结促止无常数,或两动一止,或三五动一止即来。代脉之行有常数,必按照数而止,借进尺中,很久圆去。
滑伯仁曰:"若无病羸肥,脉代者危。"有病而气不克不及绝者,代为病脉。伤冷心悸脉代者,复脉汤主之。怀胎脉代者,其胎百日。代之存亡,不成不辨。)
[[七诊辨]]脉经》曰:七诊者,一静其心,存其神也;二忘外意,无思虑也;三均呼吸,定其气也;四轻指于皮肤之间;探其腑脉也;五稍重指于肌肉之际,取其胃气也;六再重指于骨上,取其脏脉也;七详察脉之往来也。据《脉经》所道,指且自言。以余诀之,勤奋不在姑且,而在日常平凡。平居一室当中,内以养己,舒适虚无,一存其神,二忘其虑,三均其呼吸。沉潜于脉理之场,从容于脉理之圃。将心所存之神,意所忘之虑,鼻所收支之呼吸,尽附指头。不以心所存之神为存;而以指所存之神为存;不以意所忘之虑为忘,而以指所记之虑为忘;不以鼻所收支之呼吸为呼吸,而以指所出入之呼吸为呼吸。以之探脏腑,取胃气,察脉之往来,不管燕居间暇,即冒昧之时,颠沛之际,得之于手,应之于心矣!盖手中有脉,尔后可以诊别人之脉。若平常未及揣测,徒事口耳之学,且则从七诊分晰,心中了了,指下难懂。况医常匆急,病值求助紧急,又何故尽七诊之法,而一无漏掉也乎?!
[[九候解]]
寸、关、尺为三部,一部各有浮、中、沉三候。轻手得之曰举,候浮脉也;重手取之曰按,候沉脉也;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候中脉也。三而三之为九也。浮以候表,头面外相外感之病也;沉以候里,脏腑骨髓内伤之病也;中以候中。中者,无过不及,非表非里,至数从容,无病可议。古帝王传心之要,所为以一中括六合之讲而立斯人身心人命之宗者,此也。前人以之为心传,吾人亦以之征心得。盖中与和通,谓其懈弛而不邻于躁也;中与庸远,谓其平淡而不涉于偏也。其见诸脉,胃气居中,则发火之应也。定之以中,而浮沉朗若观火,三部九候无不了然。
[[冲阳太冲太溪解]]人之两手为见脉之所,而不知两足尤其树脉之根。冲阳动脉在足上五寸陷中,属阳明胃经;太感动脉在足大指本节后三寸陷中,属厥阴肝经;太溪动脉在足踝后跟骨间,属少阴肾经。病当危殆,寸、关、尺三部俱无,须背三脉诊之。如往来息均,另有可生之路。试不雅小女2、三岁时,好赤足,八岁好趋,十岁好走,阳气从下而生也;五实足渐畏冷,六十行动维艰,阳气从下而耗也。两足无脉,纵两手无恙,其命不能久留;两手无脉,而两足有脉,调节得宜,亦可挽转朝气。同心专心应变,宏敷济寡之仁;万象回春,允副慈悲心肠。
[[心气痛脉论]]古传心痛有九,循其名而责实在,纤毫难溷(混)。一曰虫,凡是痛脉多伏,古反洪数者,虫也。厥名曰蛔,长寸许,首尾通白,踞于心窝子,吮血**,悲伤之患,莫惨因而。以雄黄、槟榔、白矾为丸,杀之而痛自除。
二曰疰,疰者,自上注下也,使人沉缄默默,心中隐约作病,甚有疰至灭流派而莫名其病者。脉则乍短乍长,乍涩乍细,非平常药饵所能疗,惟苏合丸(麝香、沉香、丁香、檀香、香附、荜茇、白术、诃子、朱砂、青木香、乌犀角各二两,熏陆香、冰片各一两,安眠香二两,另为末,用无灰酒熬膏,上为末,用安息香膏加炼蜜为丸,每两十九,蜡包裹,温水化服)、阿魏膏(楂肉、胆星、法夏、麦芽、神直、黄连、连翘、阿魏、蒌仁、贝母、风化硝、枯碱、萝卜子、胡黄连,上为末,姜汤浸,蒸饼为丸。
相其本体之强弱寒热,体强而热,阿魏丸;体弱而寒,苏开丸),嫡可以治。三曰风,风得火而益炽,火得风而愈威。风而入于心,则痛之猝者也。其脉浮紧而数,以白菊、白矾为君,侯氏黑风散(白菊五钱,白矾钱半,防风、白术、桔梗八分,人参、茯苓、秦归、川芎、干姜、细辛、牡蛎三分,共为末,温酒调),可采也。
四曰悸,有触而惊曰惊,无触而惊曰悸,悸而至于痛,则悸之甚者也。其脉虚而滑,加乳香、出药为使,李氏养心汤(黄、茯苓、秦归、川芎、法夏、苦草、柏子仁、枣仁、近志、五味、人参、肉桂、乳喷鼻、没药、姜枣引),盍用之。五曰食,食进于胃,障碍未化,攻冲作痛,其脉短而涩,平胃散(苍术、浓朴、陈皮、炙草),洵为对症之方。六曰饮,饮入于胃,攻注无常,激射作痛,其脉濡而迟,五苓散(猪苓、茯苓、焦术、泽泻、肉桂)实为导水之剂。七曰冷,冷气犯于绛宫,脉则或迟或结,吴萸、川椒、砂仁、木香,止痛,书,何难共证(经验方:木香、砂仁、肉桂,平分为终,每服五分)。八曰热,火气郁于胸膈,脉则或数或促,生天、栀子、黄连、苦楝,除痛药,确有明文(履历方:乌栀仁一两,干姜一钱五分,炙草一钱五分)。九曰来来痛,经脉周流,有碍则痛,过其所碍而旋止,巡至所碍而复发。气充血足,何碍之有,不必诊脉,补之可也(经历方:黄、焦术、肉桂、秦归、法夏、陈皮、茯苓、炙草、姜枣引。)瞅同是心气痛也,以虫之伤人最酷者,居尾;以疰之伤人最隐者,居二;以风之伤人最速者,居三;以悸之介在能够伤,可以无伤者,居四;以饮、食之不重伤人者,居五六;以寒、热之恒有者,居七八;以往来痛之人皆知而能治者,居九。念前人位置之宜,亦大费迟疑矣。然名则列之有九,而义实本之于经。曰虫痛者,经言蛔亲信痛也;曰疰痛者,如飞尸、遁尸之类也;曰风痛者,经言肝肉痛也;曰悸痛者,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也;曰食痛、饮痛者,足太阴之脉,其收上膈注心中也;曰热痛者,冷气客于背俞,注于心也;曰热痛者,冷气客于经脉,与热相薄也;曰去来痛者,经言气不宣通也。要皆非真肉痛也,若至心痛,手足冷至节,旦发夕死,夕收晨亡,彼医家所传之方,泰半言止冷痛;本草所注之性,间有止热痛之语。妇冷热之痛,病之最浅而最易辨者,诸书尚且散讼,况且痛之至隐而至僻者乎。体会《灵》、《素》微词,才是医家教问;转变本草训语,方知用药衡量。
2# 沙发
发表于 2016-9-7 09:17 | 只看该作者
值得一读,有时间好好看看 ,先借走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16-11-26 13: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
4
发表于 2016-12-1 17:1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23 23:4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