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77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颈肩综合征的针灸疗法[分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1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梁雄飞  梁丽霞

  颈肩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有颈部、肩部以至臂肘酸软、乏力和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针灸治疗此病疗效显著,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首批43种向全球推荐的针灸治疗适应症之一。笔者在临床上用下列针灸方法治疗该病收效明显,今介绍如下:

  方法一
  适应症:颈项酸痛,手指麻木,上肢无力,颈椎X线摄片或CT扫描可见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椎管狭窄等。
  取穴:压痛明显的颈部夹脊穴、风池、大椎、百劳、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十宣、阳陵泉、天鼎、腕踝针(腕踝针是在腕部或踝部的相应点用毫针进行皮下**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简易方法)。
  治法:先推拿患侧上肢,找出压痛明显的颈部夹脊穴,继而针之。再酌取**针而留之,间歇运针。手指麻木严重者,取棱**十宣穴出血。酌针腕踝针上4、5、6穴,针尖向下并留针30分。每天针1次, 10天为一疗程,风池、曲池等穴可酌加用丹参注射液小剂量穴注,阳陵泉穴可酌施直接灸。

  方法二
  适应症:颈项疼痛,视物不清,肢体发凉,头晕恶心,行走困难。
  取穴:压痛明显的颈部夹脊穴、风池、风府、上星、百会、四神聪、养老、臂臑、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
  治法:先推拿患侧上肢及颈项,至柔软发热并找出压痛点,先针压痛点使之得气,然后再根据症状之轻重缓急,酌取**针灸之。其中足三里、阳陵泉穴可施以火针或直接灸法。

  方法三
  适应症:颈肩疼痛,入夜尤甚,举臂困难,肘窝静脉瘀血,青紫着色,甚者曲张郁滞。
  取穴:尺泽、曲泽、曲池、肩髃、阿是穴。
  治法:先取肘关节内侧曲张郁滞处,在上方用带子扎紧,常规消毒后,用棱针缓刺出血,至流出瘀血10~20ml以上,去掉带子,拔火罐再令出净瘀血,取罐后严格消毒。实施此项治疗需视患者体质强弱,间隔一周或两周时间一次。尺泽、曲泽穴亦可用此法施治。余穴可酌情用毫针、艾条灸、火针、电针治疗,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

  方法四
  适应症:肩臂疼痛不能前上举者。
  取穴:条口透承山、肩髃、曲池、外关、外劳宫。
  治法:先推拿患部令其柔软发热,然后针肩臂部及肘、腕、手部穴,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取针(期间间歇运针催气)。取针后针对侧条口透承山穴,在运针柔和催气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肩,要特别注意做原来不能做的动作,留针15分钟,期间再间歇活动。取针时再运针催气,患肩可结合艾条灸。

  方法五
  适应症:肩臂疼痛,软组织粘连,患肢不能后伸。
  取穴:昆仑透太溪、肩髃、曲池、外关、后溪。
  治法:推拿患处后,先针昆仑透太溪穴(对侧),得气后嘱患者向后活动肩臂,然后再针**留针,留针20分钟取针后,再针对侧后溪穴,得气后再嘱患者向后活动患肢若干分钟。此法可结合火针和艾灸疗法。

  方法六
  适应症:肩臂疼痛,功能障碍,患肢不能侧平举。
  取穴:阳陵泉、外关、液门透中渚,悬钟、曲池、足三里。
  治法:推拿患肢后,先针对侧的前四穴,得气后嘱患者活动患肢,再针同侧**,起针后用艾条灸疗患处。

  方法七
  适应症:肩周围痛甚,功能活动尚可。
  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外劳宫、阳陵泉。
  治法:用火**肩髃后再拔火罐,复用毫****,阳陵泉穴多针对侧并加直接灸疗,痛点可辅以药针注射,可选用丹参或当归、黄芪等中药注射剂。牵涉背痛者可在背部痛点直接灸,夜间痛甚的可在痛点上施以浅火针治疗。

  方法八
  适应症:颈肩综合症并发颈性头痛,精神压力大或劳累、紧张后加剧,颈部触诊可见颈椎棘突病理性移位,或枕下三角区肌筋膜挛缩,呈现条索、结节等病理征象,压按时会反射至头痛区域。
  取穴:百会、印堂、上星、风池、翳风、曲池、外关、合谷、中诸、后溪、足三里、阳陵泉、太冲、肩井、天宗。
  治法:先推拿上述穴位中位于头、上肢、颈及肩胛部的穴位,以松解手法为主,然后酌情选取7个左右穴位**得气,留针20分钟左右。每天所选穴位按局部穴、邻近穴、远道穴酌情轮换,10天为一疗程。
  颈性头痛多发生于脑力劳动者和家庭主妇中,中青年多发,可由情绪、劳累诱发。大部分病人曾因颈椎X线片骨质无异常而误诊。实际上,即使颈椎X线片无异常,也可因枕部三角区肌筋膜紧张而致大脑血运不畅,引发无骨质病变的颈肩综合症。对病程久者,可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生活指导,必要时可结合活血化瘀的方药辅助治疗。
  针灸治疗时医生要思想集中,小心翼翼,勿出差错,患者要放松身心,保持良好心态,体会针感传导的形式和方向,并根据医生的指导意守一定的部位,或辅以一定的动作。一般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或根据症状变化适当增减。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一指禅 +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5-2-28 18:20 | 只看该作者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3# 板凳
发表于 2005-4-28 20:2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用药经验和大家分享:
如果能再酌情用药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的。
中药可用柴葛解肌汤和桂枝汤加减。柴胡,葛根,羌活,防风,白芷,桂枝,白芍,伏苓,白术,元胡,当归等加减;西药可用镇痛消炎药加激素和神经营养药。我最常用是英太青,强的松和VB1。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ymg2000 + 1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07-12-12 20:58 | 只看该作者
整理的不戳:lol:
5
发表于 2007-12-17 09:35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
6
发表于 2013-3-4 11:35 | 只看该作者
?柴葛解肌汤+桂枝汤~又学一招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爱爱医
8
发表于 2015-11-5 23: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力,总结得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9 10:4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