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胃痛”需要辨证施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0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胃痛”需要辨证施治
胃痛通常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 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 等。 胃主受纳 腐熟水谷 ,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 ,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痛;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或禀赋不足,中阳亏虚,胃失温养, 内寒滋生, 中焦虚寒而痛;亦有气郁日久, 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
以上列举胃痛常见病的病因,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但如何把理论运用到临床,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医理和临床是两个方面的内容,医理是研究人体患病的基本规律,临床是医理在实际上的具体运用,临床的关键是探讨适用的方法,医理再正确,没有一个适合病情的方法,也不会取得好的疗效。
“胃痛”发生在腹腔,胃痛的病因也要在腹腔中查找。在腹腔可出现那些病症呢?如,胆结石胰腺炎胃炎胃溃疡阑尾炎肠炎胆囊炎等等,所以,腹腔出现的疼痛,未必都是“胃痛”,”胃痛”反应出来的病症,也未必是病因。
经络布满全身,在腹腔内纵横交错,为脏腑传递气血。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观察疾病必须要坚持“整体观”。腹腔是消化器官的居住地,六腑是人体的消化器官,如,大和小肠、胃、胆、膀胱等,六腑又与五脏相通,如,小肠与心脏相通、大肠与肺相通、胃与脾相通、胆与肝相通、膀胱与肾相通。
六腑和五脏之间的关系说清楚了,在胃部发生的疼痛,可能是胆痛、也可能是肠子痛、也可能是胰腺痛,————,在胃脘部出现的疼痛,不单单的胃痛。对“胃痛”的判断即要看六腑,同时还要看五脏,下面我列举一个胃痛的病例,看如何判断胃痛的病因,然后对症治疗,就再清楚不过了。
一女士,心口窝处出现疼痛,疼痛一阵没有得到缓解,自认为心口痛是胃痛,服用几片胃药,疼痛也没有止住,疼痛也没发生变化,也不能让病魔折磨自己,第二天就来到医院。医院做了一通检查,为什么出现胃痛,也没有得出定论,又开出另一种胃药,让她回去试一试,医院的检查治疗就这样结束了。回家胃药服用后,胃痛仍然疼痛,有病乱投医,后找到我。
听她的诉说病情后,我对她说,胃痛这种病症,带有普遍性,你吃完胃药没有止痛,说明你疼痛与胃无关,只有通过脉象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左寸脉浮而盛,余脉平,从脉象上看,病在小肠,因心气弱,阴阳失衡,肠气过盛,导致小肠痉挛所致,与胃无关,所以,服用胃药止痛无效。
从脉象上看,“胃痛”的病因清楚了,为了详细了解病情,又探讨有关的病症表象。她说,自己的心脏始终不好,多干活左后背就痛,休息一会缓解了再干活,有时感到气短,身体乏力,睡眠不好,眼睛干涩。
听完病情的介绍,我说,通过你对病症的描述,“胃痛”的病因清晰了,你得的不是胃痛是肠痛,在治疗上应以治肠为主,心与小肠互为表里,以治心为辅。由于经络的传递,好多脏腑疼痛的病症,都可出现在心口窝,只要根据脉象确定的脏腑,以及有关的表症综合考量,都能做到对症治疗。
她听完我的诊断说,我到医院做了好多项检查,都没有查清病因,你摸摸我的脉象,我说说我的病情,病因就清楚了?你的这种诊断太简单了。我说,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中医讲究“治未病”,你的疾还没有成病的时候,通过诊脉就能做出诊断,及时得到救治。中医“治未病”的思路,西医是永远达不到的,即使脏腑器发生质性的改变,有时也无法扑捉到目标,这是西医的医理决定的,我现在就为你治疗,疗效是验证的最好方法。
我运用经络疗法,选用心包经、三焦经,点按上面的穴位,加快心肠的气血循环,使之脏腑的阴阳平衡。因肠气盛,又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以及五行生克的属性,心为母,脾为子,又选用脾经、胃经,点按上面的穴位,使之相泻,使之心脾平衡。小肠得到气血的有益补充,满足了小肠生理功能的需要。
经过调整经络,心口窝处舒服了,左后背的疼痛也消失了,其它的病症都有所好转。之后,按照这个方法调整经络,病症一天好似一天。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限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使用。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就医,否则由此产生的相关风险与后果与本站无关,自行承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1 16:0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